Wednesday, December 30, 2009

決定放棄單鏡反光機

自日本之旅結束後,我正式決定放棄用單反機。短期之內,我將會把全套器材賣出,將款項另購一部具份量的prosumer,延續對攝影的樂趣。

人貴自知。本來對攝影一直不乏興趣,卻欠缺排除萬難的熱情。抽不出時間練習固然是致命之傷,而且由於財政上的緊拙,也沒法購入具份量的鏡頭。大阪之旅作為「導火線」,是因為自己旅行前購入的腳架,因為平日行裝已經不輕、腳程又遠的原因,竟無心機拿出來把玩,整個行程中一直放在行李箱內。一天黃昏走在心齋橋的商店街上,腳痛到幾乎流淚,自此已明白自己無法承受拿著沉重器材外出拍攝的做法。而C本身對攝影並不熱愛,她只希望可以和我一起輕輕鬆鬆,多走幾個地方。考慮至此,已無保留的餘地。

過往三年多,透過用單反機拍攝,學會了很多新的技巧和拍攝原理,於我是一個不小的長進。將來在旅行、工作仍然會用到攝影技術,希望相機帶給我的,仍然是樂趣多於痛苦。

Sunday, December 27, 2009

大阪の旅の写真を撮る予定です 結果發表


中譯頭版原文:大阪之旅的拍照計劃
"以前我去旅行都只是想去一個地方遊覽、吃東西、買手信。今次想做一個嘗試:在香港買一些小禮物,送給當地的人,拍一張照片,放在這裡。
感謝你們友善的接待,希望你看到的話,給我留個言,讓我計算一下,我結識了多少日本的朋友!謝謝!特別謝謝我的朋友 Yan 替我做日文的翻譯。"



Day 2 20/12,大阪市內


熱心地替我們拍照的大阪城公園觀光客。


大阪城公園小賣部的可愛店員,賣了幾包雀粟給我們。


道頓堀燒餅店主給我們燒了一個非常好吃的地道燒餅,此後找不到第二家更好吃的。


Day 3 21/12,神戶


神戶市異人館附近一間酒店的伯伯,友善地告訴我們,可以借用他酒店外面的歐陸風茶座來拍照。



異人館遊客中心的嬸嬸很熱心用日語指導我們怎樣去吃午飯。(小禮物在相片中間)

 Day 4 22/2,奈良


奈良公園小店的嬸嬸賣給我們一個很美味的燒餅,給我們暖身。


Day 5 23/2,京都祗園、先斗町


在欣賞過藝伎的落力表演之後,在拍照時間特地送上小禮物,她們都很高興!


Day 6 24/2,京都清水寺、烏丸通



在離開京都平原旅館的時候,給照顧周到的管家嬸嬸送上了小禮物,她連忙回贈了兩隻小木匙作為回禮,令人感覺很親切!


在清水寺遇上一對情侶請我們替他們拍照,他們也很熱心地主動替我們拍合照,之後送上小禮物。


在二年坂難得地遇上了兩位藝伎走在小道上,連忙跑了好一程路追上她們,希望可以拍照。她們收到小禮物很高興,還拿了自己的相機出來跟 C 拍照。(右邊的那一位拿着我們送的明信片)


Day 7 25/2,池田、寶塚、大阪市內 



在道頓堀附近一家百年老店「自由軒」吃咖哩飯,跟打扮很漂亮的老闆娘合照。
 

在回港前的一晚,跟大阪民宿的黃月霞阿姨拍照,多謝她4晚的照顧,但送出的明信片沒有拿出來拍照。



後記:
感受最深的是看到當地人歡喜的反應。有一些可能很驚訝,或者覺得不好意思收禮物,也有很多很高興的,但無論如何,一份小小的禮物,能夠作為遊客友善的心意,「物輕情義重」,我想彼此也感受得到。這種回憶,特別深刻、有意思。







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生日那幾天,我看見希望

感謝所有在我生日當天給予我祝福的朋友。說真的,禮物從來不是生日最重要的事情。生日最大的寶藏是,有人願意記起和祝福你。而Facebook又為這種祝福提供了方便。這不是金錢可以買到的幸福。謝謝你們。

回憶自己31歲生日,有幾個片段,叫我很難忘。

一.
為了下一期出版的書誌,上星期每晚都工作到夜深,根本沒有心思去籌算自己生日應該怎過。打開行事曆一看,星期五夜深完成書誌的最後編輯工作之後,星期六整天就要替一位好朋友的婚禮做兄弟。星期天早上返完早堂崇拜,便要撲出去看東亞運的羽毛球決賽(是兩個月前買定的票)。即亦是說,直到我生日當天的黃昏,我才正式能有自己的思想。

即將出版的一月號書誌,做完之後,自己也啟發很大。在這個永遠追逐金錢和個人成就的職場當中迷失,幾乎註定無法攀上社會上層的你與我應該怎樣尋回自己工作的真義?簡單來說,發現自己的才能、關注社會上的問題,看見別人的需要,然後切實地「在地」、「深耕」,從更廣闊的角度看到自己可以貢獻的地方和價值,那麼,工作和生活就會更有動力。一個new game rule 令人重新看見前路和希望,一切都會變得更有意思。

詳細的內容,1月1日去買本 Breakazine! 來看吧。

二.
12月12日替G的婚禮當兄弟。每次有朋友結婚我能幫手都很高興,因為可以見證新人神聖喜悅的時刻。
有時想,人結了幾年婚,有時會 wonder 婚禮當天的快樂和感動,是否純粹一種氣氛的營造。但看到新人的立志與眼淚,我又會發覺,真正令人感到開心的,是彼此對生命中新一頁生活的憧憬。是對成立家庭的期盼與希望,讓人真正勇敢地說出愛的宣言與盟誓。

三.
12月12日晚,很多人圍在酒樓外的電視機旁,看到香港足球隊互射十二碼贏了日本,獲得東亞運男足金牌。連一個小商場的小電視都引來幾十人的圍觀,全香港起碼有幾百萬人在看這個傳奇一刻。很多人震臂高呼,甚至流下了淚水。香港人,經歷了那麼多的鬱結,不知多久沒有這樣吐一口氣的時候了。很多人看好香港足球可以重新做起,呼籲政府多些支持。我想,大概,他們看到了這項運動對團結香港人、改變香港人精神面貌的重要性。香港隊有希望。


上主在我生日的日子,給我看到不同的人的希望。

我很深地感受,不管是從工作中、關係中、生活中而來的,只有看到希望,人才能夠有動力和尊嚴地生活。生活才有快樂可言。

其實很少人的生活是完全絕望,只是我們都不懂去找出希望在哪裡,而這些希望又怎樣跟我們的生命有關。因此,我們容易長嗟短嘆,卻不能堅韌地迎戰困難。

回來打開電腦一看,看到大家的留言,還有 SMS,十分開心。自問結婚之後已經「深閨」了很多,而每一個你,讓我從每一個生活的層面都發現,關係和祝福每日都在,到處到是希望。

今年生日收的禮物不是很多,最大份的是從生活中看見希望。
我的動力又回來了! 感謝主!

Saturday, November 28, 2009

走向哪裡

我明白,很多時都是制度的問題。當制度令人氣餒,覺得無所適從,最簡便快捷的做法就是逃避,或者指摘。

但,如果這樣是為之正確,我真的無法想像將來。我不是說大家的將來那麼偉大;連我自己、我身邊的人的未來,都變成寒冬前的秋天紅葉,連跌向哪裡都不知道。




因此,我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Monday, November 23, 2009

憎 恨

對於五區總辭,其實我是覺得非常討厭的。

這是一種單純的政治操作─勉強選民透過選擇你來代表支持普選和民主化,強化自己的政治形象;更討厭的是,這種不見得有實效的操作,完全漠視一個「國會」議員應該有的管治位份,不尊重選民投票時對你所作的期望,還花了好一筆的金錢來補選,做一場大龍鳳。

香港人從來都希望有民主化,這個訊息大家一早都知道,不用重提。

如果我可以選擇,我一定不會再投曾經輕言辭職的議員一票。

可惜我覺得自己沒有這個選擇。

現時這種政治改革的步伐,完全看不到民主化的誠意和努力,所做的不僅沒有對普選有實質的進展,還給我看到2017以後的絕望感。

其實如果可以,我並不太想在乎選舉的安排、門檻的規定、人數、選區各樣。我只是想求一個可以給我合法地把組成現在這個政府的內閣一腳踢下來的方法。

如果我沒有能力把現在這個政府趕下來,面對現在這個不公不義、只顧商界利益、劇化社會矛盾的社會,我真不知道怎樣走向將來。

Wednesday, November 18, 2009

為何燃燒,為誰燃亮

做「窮人大作戰」blog,心底裏常常覺得,會不會有人懷疑「你哋有幾窮呀? 窮人仲敢去風花雪月搵方法買鞋、買電話? 窮人應該係朝朝排完免費報紙再去排街症,下午去街市買十蚊燒味飯(甚至分幾餐食),夜晚排隊執麵包。人地連生活開飯都要愁,日日做兩份工,訓幾個鐘,邊有時間同你晌度玩畫鞋玩針紙寫blog? 你哋根本唔明窮人有幾苦,自己就晌度扮窮當有趣,無病呻吟。呢個社會真係乜人都有 ... ...」

於是我也草擬了一份心裏的回應。
說實話,我的確不是赤貧,生活尚算三餐無憂。
可是,我有基本維生的條件,並不就代表我沒有資格去提倡簡樸、非物質化的生活。
我們希望帶出的,是精明地消費、重用物資、將金錢和生活質素脫勾的理念。
這件事,人人都可以做,而只要你肯加入,或者有一天就能成為一種社會的改變。
大量的貧窮是存在的,也有很多人要為此負責任。我們每一個都有義務去關心。
但這並不代表要孤立窮人的生活成為與別不同地慘,將他們形容為自身完全無力改變的一群,好似動物園內被關着的動物。
在批評、行動、抗爭的同時,社會上的有心人,也要告訴受助的,要忍耐、繼續積極嘗試、社會一定有人會幫助你們、甚至認同你們的生活理念。在窮人身上,也有值得反思學習的地方。我們一起相信,社會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改變。

然後,我看見敝機構總幹事的文章〈青年人,未來是靠「倒」政府出來的嗎〉引來很大迴響。當中觀點的來來往往,令人思考良多。對於雙方的觀點,也有可取之處,我無法判定自己應是屬於哪一面的。我只能夠說出自己感受到的。

第五代人的困難,的確是前四代人所不能夠明白的。明明資源充足,頭腦卻被堵塞;明明社會富裕,出路卻被規限。反抗被視為不成熟,不跟大隊就是「身有屎」。出不了頭的就被認為是不夠努力,能夠出頭的放一個屁都是香的。這個社會現象,一定要認清、看透、甚至反撲。陳情、請願、示威都是表達的方式,寫作、參與行動、生活起動也是表達方式。但我們的目標,究竟是單單要反抗現在的政治,還是要加以創造屬於下一代的未來?

有興趣了解政治的人都知道,政治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吊詭的事情。政治運動有一個共同的做法,就是強調抗爭 / 運動後的願景,爭取困難中人民的支持。但歷史太多次告訴我們,這可以是政治動員的技倆,卻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星期一看「突破」20年前拍攝的紀錄片,東西德統一帶來的表面上是民族融和的歡樂,但在滿足了這個政治的舞台劇之後,東德的人民就面對非常困難的境況。物價飈升、失業率高企、社經地位懸殊,慘遭歧視── 很多東德人感慨,以前的生活是不自由的生活,但現在(1991年)面對的是更艱難的生活。另一邊的西德人也有不協調的感覺。「我不是反對統一,我只是覺得來得太快。」有一位大學生這樣說。

到今日德國的境況已經改善很多,當中少不了政府的努力,當然更重要是低下階層的掙扎求存。當中的痛苦有如大江大海,要有人梳理,但對他們付出過的努力也要予以肯定。抗爭可以達到推翻舊制度的目的,正如農民可以懷着對打倒地主的渴望來擁護共產黨。但到真實面對重新建立秩序的時間,從來沒有人敢保證一定成功。有時困難甚至是不能想像的、或在短時間內給予你希望的(例如戰亂),那麼人類在反抗不義的同時,也需要為自己的生存而掙扎。人性的光輝往往在於彼此幫助、面對困難而堅強不屈,而不是單在於彼此傾軋。如果抗爭是為了維護社會的公義,那幫助人自我求存就是為了讓他們維持有意義地活下去的尊嚴。二者不是咖啡或茶二選一,而應該是同線進行的路向。

如果我們是如此深信這一代的青年人已經沒希望和沒出路,那麼 uzone 不用做了、營會不用搞了、Breakazine! 也是精神自慰。他們根本連自己動一根手指的能力都沒有,他們就是徹頭徹尾被社會斬手斬腳的廢人,你還談有夢、談起動? 去造反吧! 但造反的結果,最終滿足了誰、又幫助了誰?

回想,蘇恩佩在走到社會街頭跟青年人對話的同時,又搞讀者營、討論會、出雜誌、寫書。寫書不僅是為了抗爭,而是要「適切時下青年人的需要,填補青年人的心靈空檔」,不要對困難低頭,不要向自己說不,不要讓死亡狂傲。黑暗的夜晚是濃的,人往往是兇惡的,但是,「與其咒詛黑暗,不如燃燒自己」,即使面對困難,簡單地化之為反社會或自殘的行為都不是出路。蘇恩佩的生命在在述說,即使身處絕境,仍然要有驚人的求生意志,打破現實困苦的枷鎖。這是在任何社會環境之下,都沒有藉口說不的事。「突破運動」固然要向黑暗的社會宣戰,但同時也要鞏固我們每一個的生命,內化成為動力,如此吶喊才和我們的生命有關係。

我們時間有限、青春有限,如果大部份用來反抗,那除了滿足部份牽頭者的成就感以外,並不對受助對象的生命有實質的幫助。燃燒生命不是問題,但生命跟一根木頭差不多,只能燒一次,到底真正是為誰而燒,讓哪些人真正地取到暖,一定要好好想清楚。

今日文字之爭誰勝誰負,誰對誰錯,是不是被人誤會,對青年人的生命來說根本不是重點。就好,算你大獲全勝,然後我退去,鎂光燈移走,罵戰的人轉移另一個題目,我還是繼續做服務、走入青年人裡面了解他們的困難,提供實在的幫助。只要你肯做、肯堅持,肯繼續多行一步走入去,或更肯定當初的信念,或修正了當初自己的不足,只要不將自己的需要和所獲放在服務對象之上,我認為,這就叫做承擔。

讓我們再問:「主啊! 我們能為這城市作什麼?」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09

好功能

發現一個很好用的小工具,擴展性很高,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是一個網站,我用來輸入訪問後取來的咭片資料,方便日後聯絡。
奇妙在,這個網站也是我自己用 google doc 來做的。

google doc 出了一個「表格」功能,容許你自己編寫一份問卷然後電郵給別人。所得的資料會直接匯編成為 google spreadsheet,然後你可以輸出成pdf或者xls,那麼你就不用每次都入excel 去處理個人表單,一切都由 google 替你搞定。加上可改變的背景圖案,還真夠得體呢。

這個做法可以擴展到個人用的 contact list 之上,或者很多其他的用途。保密性應該也可以放心,因為表單不能連結到結果。

如果入了好一會,才發現遺漏了未加入某些欄目,表單是可以隨時更改的,然後 spreadsheet 的檔案就會把新加的 column 加到最後一排,原來的資料不會受到影響。

或者你可以到實際的網址參詳一下:

Work Contacts Entry

Sunday, November 08, 2009

能夠拿自己的缺陷來開玩笑的人,真不算多。


缺陷是少了手腳,但多了恥感,覺得自己在世界上是浪費時間。

力克‧胡哲:「我想說,羞恥並不是從上帝而來的。」
他不覺得羞恥。他只有頭,但他的頭可以昂起來面對神和人,而不覺得慚愧。

他來來去去,只是想告訴人一件事:生命,不在於識見多少、成就多少、擁有多少,而是找到目的和奔跑的對象。

很多人都覺得只是笑話一樁;不過,隨住年齡一長,你就發現這個世界不能呃你一世;他說的是真的。






做基督徒久了,沉悶的生活令你開始不再相信神蹟奇事。
但這樣去一次佈道會,或者又會發現,神原來真的有扭轉生命的能力。

士師記 4 -5 章

願 神激動底波拉和巴拉的靈,同樣激動我。

Wednesday, November 04, 2009

大時代

從看《大江大海》啟發到的,跟我最近一直所持的態度,實在有共鳴:不是要強調個人主義,而是說,學習在似是而非的世代,分辨一件事情的是與非、好與壞,是要看當中每一個人遇上的故事,事情對他的影響。

《大江大海》要說的,太多,不在這裡詳談。這一晚我來到中大圖書館,走到二樓深處、書架的底部,找出一本數年沒有人借閱過的《資本論》,由第一章開始,慢慢讀。

這兩個多月,越多待在中大,越是惱恨十年前的自己,以為政治不過是common sense而已。這個當時一般同學的印象,害得自己夠深。

你意識到它是common sense,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去追求,甚至沒有想過去追求更多。

以前最愛買那一種大集會式的雞精書,讀一本二百頁的書就可以讀完五十個偉大學者的政治理論的那一種,寫 paper 偷雞最好用。這次回去,覺得簡直是自欺欺人不知所謂。

讀《資本論》,是因為我面前的時代,過去一百年就是被一個人、一本重要的著作,形成了不知多少次的革命、戰爭,直到今天仍然有人信奉。

一本影響力如此深遠的鉅著,不可能讀雞精。你不讀原文,不可能了解作者身處的大時代,他寫作的動機,而又想帶來什麼效果。一定要全本讀,才能感受一百年前給予世人的震撼力。

百多年後,這套理論似乎已經被拋棄。曾經是中大學生會、報社中人的必讀書,到1999年第廿九屆編輯委員會時,被靜靜地放於報社書架的最頂層,無人能伸手拿到的地方,看著編輯們在看深宵電視劇。

可是,如果以為一套理論因為現實執行的失敗,而被徹底否定,那可能是人類將來重蹈歷史覆轍的開始。

因此,我特別有興趣:馬克思是甚樣看今天的天價樓、貧富懸殊? 如果按時代袋入了他一百年前的想法,那麼他今天的輸出又是怎樣的理論 ? 這種分析合理嗎? 能否證明這個理論的恆真性?

一切,由認識歷史的大時代開始。

然後,我又拿一本聖經出來,慢慢讀。

Thursday, October 29, 2009

Breakazine! 004 精彩試閱

按圖即可網上閱覽。

十面埋……毒!
或者你會感到,最近吸毒問題變嚴重了。
即使怎樣強調「不可一‧不可再」,索下第一口K的青年人,仍是愈來愈多。

「究竟他們在想什麼?為甚麼不潔身自愛,明知有毒都要玩?」你可能會這樣問。

「向毒品說不!」政府大力宣傳。

「他們貪玩、無知、無心向學、誤交損友。」媒體這樣報道。

「為了打擊吸毒,學生們的私隱不重要了吧!」有人振振有詞。

我們都想幫助青年人。但太多的問題,都由這個社會定義、討論、決定、執行。今天的青年人,能為自己說一句話嗎?

吸毒的人,有無樣睇?
青年人的第一口毒品,是墮落的原因,還是結果?
為什麼第一口毒品之後,「不可再」是這麼難?
跟毒品絕交,你就以為「一天都光晒」?

這些問題,尿液樣本不能提供答案。

趕在校園驗毒試行計劃推出之前,Breakazine!攀山涉水,走訪6家戒毒中心,
聆聽100個過來人的真實故事,尋找追逐毒品過程的血與淚。

「如果 _____________,我就唔會吸毒。」100個震撼答案,毫不留情直插核心:

究竟毒品橫流,是他們的問題、社會的問題,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問題?


《十面埋毒》11月1日起,各大OK便利店、突破書廊、基督教書室及其他書店有售。
零售價:$29

訂購價:$150 全年 6 期
訂購熱線:2632 0365

Wednesday, October 28, 2009

奇怪的字條

今早在村巴上,看見一部客貨車,上面有這樣一張字條:


有誰可以告訴我,這張字條是甚麼意思?

Sunday, October 25, 2009

始終要靠自己

或者你也發現,生活上其實有一些所謂高科技的產品、能夠大幅提升品質、數量,提高速度的東西,其實並不是廣告說到那麼需要。

你覺得需要,要不是因為廣告警告你已經慢了,就是因為你誤信了快/多 = 好的邏輯。

拍照多了,但回憶並沒有按比例增多,除非你願意像以前一樣,親自揀選好的出來,放在相簿裡。而這個過程,始終要靠自己。

電腦內工作的檔案多了,但參考的資料也沒有按比例增加,除非你願意像以前一樣,把它們好好地分類、更新。而這個過程,始終要靠自己。

日程表比以前方便了,但生活也沒比以前來得有效率,除非你願意真的按日程表所寫的做出來。而這個過程,始終要靠自己。

書本比以前容易買了,流通量大了,但文化氣息不見得更濃,除非你願意每日就坐它個多小時去讀。而這個過程,始終要靠自己。

高速的交通、毋須等候的工具,最多不過把你更迅速地帶到下一個場景。至於那個場景是怎樣應對,可以得著什麼,始終要靠自己。

細心看科技的一日千里,其實我們的質素,可能根本沒有半分的進步。甚至退步。

Monday, October 19, 2009

大阪之旅預備篇(1)- 更新

終於,我們即將完成12月大阪之旅的住宿安排。

考慮到資金的緊拙及日元的高企,價錢成為我們考慮的首要條件,其次才是交通便利。

首兩天(19-20)將入住套票內選擇的道頓堀酒店。房價連日航機票及附加費等是 HKD3730 一位。
兩人就是 HKD7460


第三及第四天 / 第六及第七天(21-22 / 24-25)將入住台南月霞阿姨在心齋橋的民宿四季居,房價每位每晚 2800 yen,日元匯價8.7,折合約 HKD243.6 一位,包早餐。
兩人四天就是 HKD1948.8,再加 $30 訂金匯款差價 = HKD1978.8。這裡一來是便宜,二來是貼近日本日常生活民風,民宿很友善地願意替我們寄存大件行李,讓我們去京都那一程不用拖住四圍走。


第五天留宿京都,將入住行程中最有日本特色的民宿「平岩旅館」。房價合理,兩位一晚含稅是 8400 yen,折合 HKD730.8,每位是 HKD365.4。離車站略遠,但問題應該不大。


未出發先埋數,住宿及機票總開支是 7460 + 1979 + 731 = HKD10,170/2人,每人HKD5,085
以聖誕節七天行程計算,限制在一市萬大關以內,難能可貴!

唯一最可惜就是班機時間離奇地差,去程下午三時上機還可接受,走程早上十時,來回一算等於沒了大半天時間。
但在這個時間以特價訂到日航,已經滿足。

接下來會繼續報道其他預備情況。

Thursday, October 15, 2009

真人

為什麼我會選擇做文字工作呢?
有一個原因,我似乎從來都沒有提及過。

其實做文字工作,是基於一種自我認識:我是個內向的人,喜歡自己思考。不喜歡看見人的惡相,也好怕別人的陷害、欺騙、拒絕。
(中學有一次在學校附近被飛仔「逗錢」,那幾個人看着我,突然說:「你駛唔駛咁驚呀。」基於同情心,最後拿了我20蚊就走了。)

因此我也很提防無故的熱情,飛來猛的攀談,不容易跟人建立關係。
我其實有很多東西想講,但往往,我碰上一個多熟絡的朋友,十次裡我有七次都是在對方發現我之前,自己先避開。

文字工作讓我不必面對預測不到的人性, 同時可以安全地抒發很多事情。所以我選擇文字。在字裡行間,你往往會發現一個跟平時不一樣的我。
同時,我也是一個不成熟的記者,因為我沒有記者那種本能地接觸人的渴望。一通電話,我花在猶疑的時間,比實際的通話時間多。

※ ※ ※ ※

最近,看了幾本書、機構裡做了幾次的查經、工作中做了多次的探訪,我反省了不少。

其中跟幾十位濫藥者的傾談,最令我震撼。
不同的戒毒中心,採取的方式都不同。
刻苦的,令人徹底從內到外更新:實在很難想像,跟你一起談天說地的青年人,年多前還是毒品拆家、毒販、黑社會大佬、索k樸冰的人。
較自由的,你還可以見到他們剩餘的戾氣:訪問搞搞震、食煙、懶洋洋。

工作需要,我換成了另一個角色,去深入了解他們的故事。
原來他們談起來,當真有血有肉、有血有淚。戒毒所抹去了毒品的影響,「做訪問」的原因除下了彼此的戒心,他們還原了「真人」的樣子,講真心話。啊,原來他們都有真心話。

有一個疑似大佬,差不多30歲,講到最後,鼓勵我要努力做,像一個朋友。我無法想像這種語氣是在他身上聽到、看到。
自己長年以來一直以理性的生活態度而自詡,原來對「人的面目」,竟可以顯得如此的陌生。

原來看見「真人」的模樣,會是如此感動。
我開始發現,自己內心深處,對「人」並不是如此抗拒。

甚麼是「真人」的價值?還原到最初的創造,人的(神的)character,究竟有何等觸動的力量?這是我踏上的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向。

生活中,人絕對可以透過學習,獲得多元的技能,學習文明的處事模式。可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做人原則,是一件絕對獨特而且個人的事情。你只能夠從與人、與世界的互動中,自我完成。你可以讀書少、處事也可以呆笨,但一個人的原則和價值觀,是貫穿生活的所有角落,是人能夠踏實地生活的落地點,失去它,人很容易迷失,找不到意義,甚至會有自毀的傾向。

我突然想起,這是我工作中最常說的「通識精神」。

※ ※ ※ ※

Mr. Children 是我最近很喜歡的一隊日本樂隊。他們的歌,很有力地說出人的真實面、生活的掙扎,對人生真正意義的嚮往。
這是日劇《14 歲媽媽》的主題曲─ 〈印記〉



看《14 歲的媽媽》,很多人很快就將焦點放在「14 歲」、「性行為」的爭議上。未婚懷孕,有問題嗎?太年輕,這種題材觀念正確嗎?描寫是否太過正面?會造成青年人爭相模仿,或者覺得「電視都有做沒什麼大不了」?
說這些話的人,似乎是想做價值判斷,但其實我只想說:他們若不是沒有仔細地看,就是沒仔細地想。
《14 歲的媽媽》想說的,是「媽媽」。一個少女怎樣發現一個母親與孩子無法割離的愛,而少女的媽媽是怎樣重新憶起她與女兒之間的愛,媽媽與少女之間,埋藏了太多「盡在不言之中」。而其他人,從這一種關係之中,是怎樣重新發現人的價值。
他們因此醒來了。



為什麼歌詞末段會有「Darling Darling, Oh my Daring」的呼喊?難道不是描述那種無法言喻的印記的愛?

這套劇集有個小小的、幾乎看不到的副題:「為愛而生」。

我突然又想起,好多濫藥青年的自白:「本來最應該入來(監獄)探你的朋友,全都部不見了;但每日見不到幾面,一見面就要嗌大交的父母兄弟姊妹,自從我出事之後,每日放工都趕入來探望,風雨不改,我才發現哪些人真正疼惜自己 ... ... 原來我真係諗錯晒,真係錯晒。我同自己講,呢一舖,我點都要戒甩佢。」

他們看到了「印記」,透過人那種最原本的情感。

※ ※ ※ ※

我們不能將自己變成另一個人。可能怕事的會繼續怕事,沉默的選擇繼續沉默。
但盼望,我們行事待人的每個時刻,能用心觀察、和尊重人最根基的價值。
或許在我繞過你獨自上路的那一刻,我仍會想起你的生活,可有遭遇着甚麼困難。

這份工作,真的不太好抓錢,但彷彿能為自己抓住最難掌握的生存態度。

為生命而感恩。

Saturday, October 10, 2009

足球小將的百年構想

有人說,香港足球積弱,怎麼可能一次過就搞起來?官方機構已經盡力調度了,球會也太業餘了,班主就更加各適其式,大家各自為政又互不相讓,怎樣通力合作呢? 我們又沒有球迷入場,足總又怎麼會有第一袋錢來開工呢?

其實來來去去要說的,我們對足球這碼子事,從來沒有做過任何的幻想。或者說,我們香港人,實際得過頭了,連發夢都被說成是痴人說夢。

日本的足球職業化,源自於一個叫做「百年構想」的計劃。從他們的漫畫你就知道,日本人喜歡空想、喜歡發夢,而幾千百個發夢的人之中,又會有幾個當真有錢有魄力去搞出來。當20多年前日本的足球好不了香港多少的時候,有一群人就發動了這個「百年構想」,希望有一天,日本的足球可以成為亞洲以至世界足球舞台的頂尖角色,對內成為具生產力、有巨大市場價值的工業,而日本的民眾也可以藉這項運動去強健體魄,增進合群意識。

搞不好,發夢的人可能是因為看了《足球小將》才這樣構思的呢!

於是,這群發夢人決定從頭設計一個全新的聯賽,用企業運作的模式吸引投資,但必須保留地區的元素,讓地方的民眾有他們支持的球隊。然後,派出一大批少年人和足球相關人員等去巴西留學,直接從別人的國家取得最頂尖的足球技術。地方的球隊,則利用資金邀請了一些年紀稍大但是實力仍在的世界級球星,自己的球員就從他們身上學法。地方方面,從小學開始全國分區提拔有潛質的新秀,以球會的模式長期訓練他們,提供一個可以發展的楷梯。在日本,職業球會很多,而能夠當上J League 的一隊球員的話,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而成為主力的,更加成為了日本的明星,比香港人看乒乓孖寶更加出名。每場比賽都有特定為某些球星設計的旗幟。

第一個成為國際注目的明星級球員在 J League 成立之後幾年出現,名叫三浦知良。他後來到了意大利發展了一段時間,成為後來者的楷模。此後,日本本土的球星開始冒起,中田英壽、稻本潤一等等,有能力在羅馬和阿仙奴等頂級球會效力。而第三代的球星,是中村俊輔、高原直泰、大久保嘉人等等,還有更多等待著。

今晚看到一條影片,是日本兩家球會的 U-12 球隊進行盃賽決賽。對,U-12 就是11歲或以下,即是小六中一,即是名符其實的「足球小將」。我看著還真是覺得,當年發夢的人,他們的夢可真的圓了!



早前讀龔立人,讀到一段頗有意思的分享:很多人覺得「現實」比「可能」實際,因為「可能」不保證能實現,「現實」卻比較有把握;但是,「可能」是有可能成為「現實」,但「現實」卻永遠沒法返回「可能」。

當我們連「可能」都不屑去想,奇蹟自然不會選擇降落到我們身上。

如果我們今天對香港足球還有夢,甚至對我們的工作有夢,對自己有夢,今天就制定一個「百年構想」,並實現出來吧! 誰敢說一定做不到呢?

延伸:Jリーグ百年構想

現在是反省的時候了

<曾貼於香港足球討論區>

昨天看網上直播,香港足球代表隊在日本作客,慘敗零比六。在討論區的球迷,哀嘆連連。作客輸給日本隊是意料中事,但怎麼會搞到過不了半場這種恥辱的場形呢?

那天我放工返家,細心回想,最後都接受了如此比數,是正常賽果。

就最基本的分析來說,即使你用最強的所謂「港南」(全由南華球員組成的香港隊)陣去應戰,我們用的是一隊組成三年的專業訓練和規範化既球隊,依靠的是香港裡「收集到」最好的球員、長期的默契,同比一般港甲隊伍要好的體力。

而我們面對的,是集日本20年努力建立足球事業的大成:早年的巴西留學、大量的金錢投資、詳細的青訓系統、舉國的支持─包括球迷會的組成及球迷的無限量的支持、政府的支援,到後來,大量地提拔新秀、詳細的部暑世界杯計劃、積極支持球員出國效力。今日這一支日本國家A隊,集合了國內當打的精英、在國外歐洲球會效力的球星、剛剛冒起的新星,面前有15,000名固定的國家隊支持者,帶住大旗及Banner入內打氣,這個差距,不可謂不多。他們還要不是來踢賀歲杯跟你玩玩的;他們早前意外作客負於巴林,因此不僅要贏香港,還要盡量爭取入球。當人家要來認真的時候,你就突然發現這一隊日本隊很陌生,好像一隊從來未想像過的猛獸。輸六蛋,固然是有恥感,但也只能說,無奈接受。阿Q 點說就是,我不覺得出中國隊都可以有得守和。

六比O當然有怯場的元素,我覺得再打一次未必輸那麼多。但你也只能嘆氣,香港隊外出太少,永遠都是對住二三線球隊,當然不知道自己的極限。

我記起一句:知恥近乎勇。我不想我們變成了100年前的義和團,甲午戰爭打輸了要便對人家講打講殺,卻沒有好好記住為什麼別人跟我們的差距這麼巨大。或者這一次,足總真的要好好想想,為什麼自己總是口裡說得甜美,卻是一次又一次令人如此傷心。球會沒錯是積弱,但足總最重要的使命不是去推動足球嗎? 怎麼變了一個要自己人個個去就你,你卻可以去輕易遷就其他人的機構?(如想知道此事請到南華足球隊的Blog)有你的落力推動,才有人有信心去投資啊!

而我們球迷也要去反省一下,為什麼對自己的代表隊球員的批評會那麼苛刻尖酸? 為什麼在人家開的網上直播台,會那麼無禮和不文明? 相對於今日之敗,我更在乎半場時候,日本網上直播台那個chat room,充滿了香港人的粗口。場波輸了是講實力,人家也會尊重你;不停地問候別人,更顯出自己之醜,不只人家看不起,我做香港人都做得特別羞家。

突然覺得,日本隊肯對一個對手這樣認真,我們卻沒有一個對自己代表隊認真的足球總會,這下,我又悲哀了。本不想說,日本隊咁俾面,真係唔該晒。

Monday, October 05, 2009

願我們能夠成為最後那團紙

我想了很久,應該怎樣打一大篇,去說些有意思的話。
想不到,不如就這樣 post 出來,送同給跟我一起打拼的戰友們。

10月5日
004大作戰的第一天 --
哪在乎,我們沒有觀眾;願我們成為最後那給人拾起的那團紙。



喂~ Kurumi
這街道的景色在你的眼中是什麼模樣呢?
現在的我看起來又是怎樣?

喂~ Kurumi
若是旁人的關心也讓你聽起來像挖苦似的
那個時候又該怎麼做才好呢?

只是回想起過去美好的一切
卻讓人的心情更自覺得瀕老
在這樣的生活裡頭
如今 我正要動起來了
因為我不想只做個齒輪而已啊
伴隨希望的衍生而增加的失望
即使如此明天的內心依舊悸動
「究竟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試著去想像看看吧

喂~ Kurumi
假使時間的河流會將一切給洗刷帶走的話
那生存這件事就變得再容易不過了

喂~ Kurumi
在那之後我一次也不曾讓眼淚流下來
可是 讓我能夠開懷真心的笑卻也很少

不知在哪裡扣錯了
發覺到的時候才知道多了一個鈕扣
就像這樣地要是能和 某個有多的鈕扣穴的人相遇
讓一切變得有意義就好了
伴隨邂逅的次數而增加的別離
即使如此內心仍因希望而跳動
每當在走過十字路口的時候
難免也會有迷失方向的時候

總是乞望想擁有比眼前更多
為了追求那不變的愛而高歌
於是齒輪不停轉動
超過必要的負擔 讓齒輪一面發出嘎吱的聲響
伴隨希望的衍生而增加的失望
即使如此明天的內心依舊悸動
「究竟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試著去想像看看吧

伴隨邂逅的次數而增加的別離
即使如此內心仍因希望而跳動
現在已經不能夠回頭了啊
向前走吧 踏上沒有你的這條路

==============================

「究竟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試著去想像看看吧

Monday, September 28, 2009

你今天有殺人嗎?

早前聽 K 談起,在一次講道中他教會的牧師談到十誡中「不可殺人」放諸於今天的意義。我們大多數人都不認為自己會殺人,甚至完全沒想過自己會殺人,因此這節經文似乎對我們沒有實際的意義。而 K 談到的理解是:「所謂殺人,就是你沒有把另一個人當人來看待。」

以下的都是自己延伸的理解,不是具權威的合法解經。

人在世界上是上主獨一無二的創造,因此殺人就是毀滅神按它形像而造最重要的受造物。律法中「以命抵命」的意思是:既然一個人選擇以一種非人的方式對待他人,別人也沒需要將他看成是人。殺人,出發點幾乎都是惡念;魔鬼最喜歡看到受造的人類墮落至死,甚至彼此毀滅。

「非人化」( dehumanlise) 是魔鬼最喜愛的一種技倆。這種技倆放於今天,就完全活現於生活工作的各個人與人的關係層面。還有很多理論和著作,振振有詞,宣告非人化的正當性和超然性,並被很多人奉為金科玉律。非人化的做法,不會立即把一個人置之於死──魔鬼的文字遊戲是:「吃了不一定死。」阿當的確不是一吃了分辨善惡樹的果子就立即死去。所以表面上魔鬼的話站得住腳。但罪是種在人的內心,生命步向毀滅是一個長期性、可預見的結果。

在工作上,商業社會處處高舉利益的最大化和勞動力的最大使用,因此剝削了員工的工時、待遇、福利,將勞動力量化,將人的付出機械化,絲毫沒有照顧打工仔的身心健康,家庭時間、個人發展和精神滿足。不僅如此,我們還會堂而皇之稱之為對工作應有的熱誠、向上打拼的勤勞、對事業的野心和積極性、個人的忍耐力和為大局著想的犧牲精神,我們非常有智慧地將一件大罪扭曲成一件美事。

人與人的相處上,我們成功利用「你情我願」的「彼此尊重」蓋過所有對人作為人的價值作出的起碼尊重。援交小姐不諳世情,到處拍賣自己的身體,然後又有人會以上面的理由排隊等候「你情我願」,因為彼此只是一種交易關係。女性延續後代和發展家庭、從與伴侶的親密關係中獲得女性獨特情感滿足的天賦人性,一下子被抹去不見。嫖客力指「性工作者」也是被尊重的一群,因此當中沒有你我高低之分,而只有提供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服侍者只是秉承「顧客至上」的原則去工作而已。就算是在家中收看色情電影,跟本沒有影響任何人,只是一種自己獲得滿足的性體驗。

魔鬼總是叫你相信,「非人化」的做法本質上並沒有問題。況且,「他們 / 你們不一定死。」從小電影女主角挑逗和享受的表情、辦公室內下屬陪笑奉承的表現看來,他們的確看不出在受苦。或者,或者... 他們真的會享受這樣的一種工作和生活方式。一想到這裡,人的心一寬,於是就繼續享受自己從中得到的好處。

其實很明顯,現實並不如此。這個世界正與邪表面上很模糊,其實真正的對立面永遠都存在,並沒有因為時代的進步而有根本性的轉變。二千年前如此,二千年後亦同。打工仔下班之後的疲倦和牢騷,小電影女主角在鏡頭後的眼淚,都誠實地展現了生命被毀滅的過程。只是殺人的人,看不到被殺者的生命如何受傷,即使對方在自己面前,我們都可以用很多藉口來自圓其說。

八卦周刊的狗仔隊,利用為兩餐的無奈和公眾的口味作為藉口,不惜將人的個人隱私公告天下,又或者以亂抄亂作的方式,肆意製造一個公眾覺得嘩然的人物型像,完全漠視一個人應該被得到的尊重,以及一個人有其良善和個人軟弱掙扎的事實,然後,施施然離開現場,不留下一條腳毛。而讀者們,咋看之下會感到傳媒手法之可怖,但仍然甘之如貽,更有不少人以「藝人串通狗仔隊博出位」或者「佢做出來我們先有得 comment」這些模糊手法,掩蓋自己參與集體殺人的行為。

這個社會,殺人的事情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似乎沒有人再認為人的尊嚴和世界運行的法則,值得花時間理解甚至實踐。人類無可抗拒走向慢性死亡,這是我非常深信的一件事實。

我有時會問自己:你今天有參與過殺人嗎?

Saturday, September 26, 2009

沒目標的人的召命

自從我上年進了「突破」,我發覺身邊的人大約有兩種不同的反應。

「好丫,自己做得開心咪好囉,又有意思,搵到份自己中意既工唔容易架!」有一種人很正面,覺得你工作滿足就好,這種人其實大多都是好朋友,有很熟稔,也有些不太熟的。

最親密的幾個人會怎麼說呢? 「幾好丫,不過你打算做幾耐呢?」「呢份工無乜前途喎,升又無得點升,錢又唔係多,又唔興加人工既,你真係打算長做呀?!」

有時只能套D的話說:嘆一個氣。

我不是怪誰,我明白不同的人所考慮的是建基於處身的環境。跟你生活的,考慮的除了你的個人喜好,還有整體的生活環境。因為你的決定是跟他們的將來很有關係。

現實點說,在不影響自己的情況之下,對方做什麼都可以很抽離地「精神上」支持。但要「來認真的」,就難免會板起臉來嚴肅考慮現實,其中最重要當然是金錢。

其實我明白的。我不是初出茅廬的小伙子,更非不思進取的老油條。口裡說的好聽是「哪裡前途好」,其實真正的前途,說到底只是自己的選擇,哪有人真箇關心? 真正讓人剔起眼眉的是「錢途」,你有了錢,只要不是非法來的,哪理你去做什麼? 當然好前途就包括了好錢途,不過說前者總比後者好聽一點。C 的說話最能道出現實:「我當然希望你找到自己理想,但我都想換間好啲嘅樓,去多啲地方旅行。最好可以兩樣兼得。」我欣賞她的坦白,後者是關係整體的希望,前者是你自己的喜好,一個社會上成功的人最好同時找到這兩條路。

明白到社會上能夠同時達成兩種心的人很少,因此為別人設想,為自己享受設想,一般人都選擇錢途為重,是為顧全大局。揀了前者的人,多多少少有種自私的意味。

這樣去想的話,的確有道理。如果我當初能堅持留在 E 仔或 B 仔工作,現在的人工應該已經不低,又有地位。但我老是想自己,最後令身邊的人都覺得不安,那是我的責任。我開始發現自己是有問題的。

最腰心腰肺是電話中那一句:「好啊,你中意做寫野丫嘛,你講俾我聽你第日想點?」我語塞。你只是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那你告訴我你的 Utimate Goal 吧。來,你拒絕得我,應該是好有大志才對啊!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30-40 歲博殺期只有一個,屯門公路都有話「選定行車線」,不過行車線也不是條條好,你有架快車,怎麼不行快線呢?

我的問題就是自小沒有好好地想過要做什麼。我從小都大都不知道哪一條路又有錢途又有前途,最終碰巧揀了一條沒錢的路,令身邊的人扼腕嘆息。

如果不是我有信仰,我就會相信自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 ※ ※

昨天我問上主,把我呼召到突破是否真的有一份召命? 如果要給這個召命加上一個限期,那會是多久?(一萬年?)

祂沒有答我。

我只是記得自己向祂所許的願:「如果你給我回到媒體工作的機會,我不會那麼快便輕言放棄。」
我只是覺得自己要還這一個願。

我深信上主看工作,不是看錢途,也未必真會看人所謂之前途。但他很看重我們對生命的投入,對信念的執着,對所愛的人的照顧,最重要是對上主的信心。如果我真箇承認自己是信耶穌的,就要相信耶穌的堅持,的確穿透所有現世的價值。透過對生命拼命的投入,上帝會叫我看到出路。

我每件事都會努力,而我確信祂賜予自己的能力是足夠我達成以上的目標。我不知道靚樓和旅行是否可以包括在上帝的同一個 package 裡面,但給予大家身心靈豐足的生活,我倒是有一定的信心。

※ ※ ※

後記:
記一件有趣的事。近來迷上玩 FB 的 Geo Challenge,有次 C 見我在玩,走過來看一下,嚇得O 了咀:「你傻架,點解你知道咁多野?」我展示了一個詭異的微笑。「我識,但你卻不知道的東西,也不是你想像得那麼少的。」

Wednesday, September 23, 2009

手不釋卷的激動

近來買的書都很對口味,讀的時候不期然有着一種發現新大陸的興奮,我想,這是擁抱智慧和知識而得來的滿足感。已經很久沒試過有手不釋卷的激動了啊。感恩。

而且,看慣了好書,不其然對書的揀擇真的挑剔起來了。

近來入書:
神聖與凡俗─市井的信仰與靈性(龔立人)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龍應台)
新君王論 V(蔡子強)
證照中國1966-1976(許善斌)
民主的小故事與大道理(陳健民、蔡子強)

Monday, September 21, 2009

過來人的規律

規律生活始終係健康啲精神啲,早睡早起,乜嘢都定時定候。習慣唔係想像中咁難,之後你就唔會想改。

你估這句說話,是出自誰的口? 不是老師、不是父母,更不是政府宣傳,而是出自在戒毒所生活的很多戒毒青年的口。

由麥理浩走到屯門,再由青洲走到蛋家灣,不少青年人幾個月前還在街頭沉淪,今日他坐在我面前,說出似乎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說話,其實這是他們的真實體驗,有血有淚也有汗。

一個人過慣了日夜顛倒、被毒品控制、不知自己在做什麼的日子,突然間轉到了一個基督教戒毒所,原來適應並不是想像中的艱苦。很多人過了幾天,健康和精神已經有大幅的改善,早起身、吃喝定時、做勞動、學技能、讀書休息,令一個人由凶神惡煞的模樣變回開朗詳和的面目。

記得去青洲的那一次,做完訪問之後等候跟他們一起吃飯。他們有幾個走進了小禮堂,一個拿起結他,一個坐到電子琴前,就慢慢彈奏起來。B 跟我說:「看那個彈琴的,他來了不過兩個月,已經彈得有紋有路。」

我跟老師學了結他兩年,都不及那個來了青洲幾個月的黑實青年。無他,全在於定時規律和專心致志。沒有電腦、電視、手提電話,人又回到最原始的生活場景,但他們學成技藝的時間,卻又比我這等時代人快得多。我看着他們,突然覺得自己浪費了很多時間做很多無聊的事。

「毒品已經令我浪費了很多時間,失去了太多東西。」我又想起他們其中一個這樣分享。

其實或者是我想得太浪漫,他們當中很多都很希望重獲自由,有頭髮的,沒有人想做「lat 喱」。

但彷彿,我再一次發覺現代人擁有的物質,跟他做出來的成績,可以是完全沒關係的。而且,紙上談兵的生活態度,脫離了某程度上的敦促甚至強迫規律,根本就是自我安慰的空談。

Sunday, September 20, 2009

靈修

以前一度以為認識真理就是生命中最大的成就。

畫夜思想神在世界的存在就能夠得著智慧。

原來真理的其中一項,

是讓神與自己建立關係。

所謂同行不僅是面對面的認識,

而且是深觸內心的交流。

我終於明白 ── 在信主17年之後 ── 為什麼要靈修。

感謝主。

Saturday, September 12, 2009

末了的話

(其實我是不知道會不會有我的「小朋友」們會看到,不過自覺也沒有說什麼特別凶狠的,因此,也沒必要隱瞞自己的想法。)

今天「聽說」是重要的一天,因為以往曾經和我一起的幾十位青年人,今天完成了最後一次的公開活動,光榮卸任。而令我札心寫一段回顧感受的時刻,是看到大家的 MSN 都寫上興奮、難過與不捨之情。大家的眼淚,我能夠想像─那該是一個溫馨的場面。

對於青年人,這個感受是挺正常的。兩年來多次的並肩作戰,還有一同享樂的時間,願能成為他們成長中的美好回憶。

而小弟聽說是他們很喜歡和掛念的一位導師。過往一年的同行,他們也是我一個很愉快的回憶。只是我得承認,自己很不擅長實務去搞東西,最終選擇提早離開,是一個遺憾,嗯,或者,是不得已的選擇。

有些感受,我在其位是不能說太多。今天我重新在半個過來人的角度,便可以分享更多自己的看法。我說的可能很harsh,完全不是好好先生應有的態度,不過我是真心想講出一點東西。

今屆的青年人,其實論才華論資質,都一點不算差,至少已經比我自己童年時一舊飯的年代好100倍。我很多時只是覺得有所虧欠,把幾十個精英拿在手裡,卻激發不出他們本身的能力和更重的、對社會的關懷。這是我作為一個導師的失敗──激發思考和帶領成長本來就是的職份,到我離開之前,都沒能帶出什麼實質的效果。

從他們身上,我很清楚地看到學校教育在他們身上發揮的作用:他們最厲害是搜集資料、拼拼貼貼做簡報和吹吹自己的看法。可是,也只是這一些了,對於社會議題的最核心部份,那種對社會現實的根本接觸,他們是完全缺乏的,即是我們常說的「唔落地」,彷彿事情跟自己完全沒關係,正正貼近「特首」最好的描寫:就是坐在冷氣房喝着凍檸茶,跟高官們聽聽匯報吹吹水,「就把問題搞定了」。問題不在於「我」本人,而是出在社會某些層面上,而我們現在就一起去「搞搞佢」。問題總是離其身很遠,遠到一個可以永遠在房間印印腳開玩笑的地步。

他們最貼身,是身後的書包太重,因此關注教科書的問題。不過我記得他們在研究這個問題時也不是很肉緊,或許不是個個人都真心地認為教科書是一個問題。

曾經帶他們去教育學院跟其他組織一同參加一個訓練營。記得有一個友會的社工走過來跟我說:你地呢一班細路真係厲害,一出聲就好多意見,個腦轉數超級快。但另一邊廂,之後一晚大家坐在電視機前看一套有關兒童權利的《星期日檔案》,他們看完之後的表情似乎不斷在問自己:為什麼被訪問的兒童組織代表能夠有這些想法,有這些意見,有這份努力熱情? 為什麼我們會是看電視的那一批呢?

我那時想答:「這是因為,你沒有真正用過心去了解這個社會。」

可能我是要求太高,根本不應該要求一個升初中的小朋友有太多社會觸覺。或者你可以看看加拿大一對廿歲出頭的兄弟所寫的一本書:《我到我們的世代》。他們所創立的志願青年組織已經擴展到世界各地,而他們開始意識到要為社會和地球做些事情的時間,是13歲,中二中三。

如果你想了解環保的問題,第一件事不是去看報紙,而是可以找一些環保廠、堆填區去看看,或者污水處理廠,或是污染特別嚴重的地方等等,做實地考察,讓自己親身感受一下為什麼大家都認為這個問題嚴重。

如果做教科書,可不可以約下出版社傾一下? 然後又同長春社傾傾? 再找老師或者大學教授去訪問一下? 如果做了這三件事,對教科書的理解,是不是會更多角度和感受呢?

我不期望這班年青人會對某一個議題有極深的認識,但我很著急想他們理解,這個社會有很多事情是值得去理解和關心,看報紙是不足夠的,而且,他們正正有這個機會,用這個名義,去更深層更廣泛地探索這個城市。

可惜不弟不才,區區一年就頂不住掛冠求去。看見今天他們能夠「榮休」,也是很值得感恩的事。只是我的感性被理性所阻。一天下午的感慨與眼淚,第二天就會忘記。兩年的難忘經歷,可能半年已經足夠從記憶中消失。到時,大家的生命是不是因為這兩年已有了一個新的擴展與成長呢? 你們的心靈有關心社會的種子埋種在內嗎? 這是我不在其位的這一年,最掛念你們的事情。

對不起,今天未能跟你們一起度過。但我掛念、祝福你們每一個的將來。

Friday, September 11, 2009

你可能不知道的過來人

如果世界上有一種生活方式,可以讓青年人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又能學幾門手藝,找到人生方向,建立健康社交關係及正面價值觀、珍惜與家人的相處,所費更是十分低廉,你認為會怎樣呢? 一定是父母爭先替子女報讀,更甚者搬到學校附近,三星期前排隊取報名表,甚至會因為排隊先後而大打出手。也許是這樣吧?

然後學校裡面呢? 肯定是應有盡有,冷氣電腦大型圖書館這些必備設施自不用說,應該還會有劇場、足球場、泳池、餐廳等等吧? 或許還有好幾十個工友和雜工負責管理,總之青年人一於少理世事,多讀書多發展多元智能、增加學術交流、操流利兩文三語,最好每人再送一個名牌書包或度身訂造型格校服,盡顯尊貴身價。

前者,香港人認為無可能。以香港人擅於營商謀利的習性,能培養出這種學生的地方自是星級之選,入場費肯定是天價。後者,香港人認為是理所當然。最好的學生,當然是用最好的資源培養出來的。只要學校設施夠多,同學夠高貴文明,將來就一定是天之驕子。

難道說,你認為有別的可能嗎?

耶穌說過,真正得著生命的人是少的。人人都知道,得著當然比得不著好,但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卻又是出奇地少。香港人,從中有沒有什麼啟發? 你最直接認為「得」的方法,其實是不是真的「得」呢?

昨天,我們去了一家「學校」,探訪了一些青年人,然後對教育有了一個新的體會。

早上七時我從屯門出發,乘巴士經荃灣、沙田、西貢然後再轉小巴進入麥里浩夫人渡假村,再行10多分鐘,共費三個小時。

這裡,附近沒有高尚住宅區,也沒有豪華轎車接載。這裡有人在讀書和住宿,不過這個社會一向不想當他們是存在的。

這裡叫做「得生團契」,意思就是「得著生命的地方」。裡面有幾十個學生和導師,當中絕大部份,不久之前(最久可能只是一兩年前),還在後樓梯「楷野」、在的士高「索茄」,過的是不知道明天的生活。最新入來的,進來一個月也沒有。

作為一個外人,踏進這個毫不似樣的校園,是緊張的。經過一兩塊美麗的花田,然後左邊的園藝閣突然傳來一聲大叫:早晨啊!!

轉頭一看,一個皮膚黑黝的青年人赤著膊,拿著水喉在淋花。看見我們走進來,熱情地打了一聲招呼。

我幾乎是沒有細想便大聲回應著:早晨!!! 心下卻在嘀咕:這不像是我們最初的想像吧。不是嗎?

我們走入了校園的辦公室(這是唯一一幢不是用貨櫃和鋅鐵搭成的房子),一位廿來歲的弟兄很熱情地招呼我們。這位青年,兩三年前也是過來人,現在於團契裡當義務導師。

得生團契的學生大部份是因為衰毒品而被判或自願入來進行為期約一年的戒毒療程。這裡的學生被絕於一切外界通訊,連手提電話也沒有。因為天氣熱而沒有冷氣,他們大多光著半個身子學習和勞動。偶爾你可以見到他們穿了一件白色背心。除此之外,他們真的是身無長物。你可以從他們的後褲袋,看到他們的名字。

他們每天由六時半起床做早操,然後是靈修、早餐、課程、勞動、一起午飯、學習、休息靜修和分組分享等等,晚上十時多一定上床睡覺,無一例外。生活規律,很多人都說:現在最開心是自己比以前健康。

這裡強調的是靜態分享及勞動實務。他們有靈修和靜思時間,靜靜地回想自己,用聖經的話語反省和勉勵,平時就用幹實活來打發時間。如果你以為戒毒本身就是要重新磨練他們作為警誡,那你便誤會了這些做法的動機。大概我們都未曾設身處地為過來人想過,於是也不會明白為什麼幹活和分享是那麼重要。(有些內容因為要出稿,所以暫時不寫下來了。)

之後我們被帶到一個飯堂。在那裡早就有30多個弟兄圍起圈來等著。於是,也就聽到了一連串的「早晨! 早晨!」我敢說,之前做過那麼多青年人的訪問,沒有一處的青年人會給這種反應。即使大家都是在老師面前,也是這麼說。

過來人的分享,總比你看政府宣傳片來得真實一百倍,尤其是在你面前的弟兄,身上紋著的幾條惡龍還在隨肉抖顫的時候。他們會跟你說,自己做過什麼,怎樣看自己的過去,和將來的打算。聽他們說著,你會驚訝他們的率真,原來當人率真和友善的時候,你一點都不會覺得他們可怕。某程度上,得罪講句,面前坐著的他們,比好多我所接觸過的名校生,來得可愛得多。

我沒想過為他們的經歷講任何的好說話。他們的故事,很多都驚心動魄,差不多等於社會對地底泥、犯事者、社會的渣滓的定義。但當看到人生命的改變,也不禁要認同,原來阿津久老師說的話是對的。

「因為教育會創造奇蹟。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會有我們想像不到的美好奇蹟發生。」

原來教育可以是切身處地,是永不放棄,是生命的互相影響,是默默耕耘地盼望改變。而我們省城的教育系統,是多麼相信出身論、命定論和起跑線論。

耶穌的愛令他們性格改變了。弟兄的扶持令他們重新站起來。今日,他們似乎願意嘗試望向明天。跟幾位弟兄傾談過,心裡都好感動。

離開的時候,我好記得他們的笑容。我默禱,希望你們將來頂得住外面世界的誘惑,持守你今天所領悟的,一步步來,重新再出發。社會永遠不容是接納你,但至少我,願意為你禱告。

回到省城,我不能不覺得,我們的教育,以至家長們,無論對某些邊緣人還是對自己和自己的兒女,還真是有太多的誤會了。甚至於我們對子女成功的定義也得細想一番:究竟他們以為的成功,是不是真正的、唯一的表徵?

※ ※ ※

昨天的分享,其實最想表達出
自己的一個看法:現代化的科技、優良的環境、甚至豐饒的食物(實際上和、精神上和學術上),是新世代教育的標誌,也是現代家長給予自己的奮鬥目標,但我是一直認為「給予最好的物質和材料」根本不是教育的重點所在。關鍵是在於人的生命──有人能夠成為他們的生命榜樣,塑造孩子的價值觀。這些人是父母、是老師,也有身邊的朋友。即使物資生活是多麼的不濟,只要價值觀穩陣,孩子也不輕易行差踏錯或者放棄自己。如果父母工作應酬忙碌,連夫婦相處也有問題,身教不足,孩子就會轉到老師身上找價值觀。如果老師忙於教案、批改功課和行政工作,孩子就會繼而選擇同儕的一套。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尤其是孩子在青年時期深受同輩的影響,排序也許很有不同,但我是相信這仍是很多人的排列。

努力為家庭掙大屋、請工人的父母們;每天勞碌備課、滿足教育局標準的老師們,真的辛苦了大家。你們都為了下一代的明天很努力,甚至弄得筋疲力盡。我由衷地欣賞你們的付出。只是,只是──我真的覺得,我們並不正走在正確的路上。


Monday, September 07, 2009

就那兩三球波的距離

不經不覺,打了羽毛球已經兩年了。

從兩年前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到今日已粗有技巧,當中的確能看見自己的進步。雖然在班中,我總是最經常執波、漏波、打落網、殺出界的那一個。

如果硬要跟一起學習的同學們比較,我會說,我們的差距說多不多,少也不少,就兩三球波的距離吧。

所謂兩三球波的距離就是,原本一場波裡你總有兩三球可以吃叉燒、殺得瀟灑、放得細致的,卻因為自己的不小心和粗枝大葉,變成了失球,好端端的一分丟到人家的手裡。你之後顯得咬牙切齒,是因為你很清楚,明明可以打到啊,怎麼會丟了?

「怎麼會丟了?」其實沒錯,真的是兩三球的距離,但這兩三球其實包含了很多東西:你的基本功是否穩固、集中力是否經常保持、緊要關頭是否冷靜等等。基本功其實佔了最重要的一項,因為不夠熟習和嫻熟,穩定性就不足夠,變成有時打到有時打不到,這兩三球下來,其實已經足夠決定一場球的局勢。不失那兩三球,就未必有之後的第五六七八球,也未必有之後那種氣餒感。

很多不慣運動的人浪漫地以為,像漫畫說的那樣,經過長期的刻苦訓練,球技就會突飛猛進,神氣地把別人殺一個措手不及。唉,別天真了,其實打了一段時間的人應該會明白,多刻苦的鍛鍊,為的其實就只那兩三球的距離。

Saturday, September 05, 2009

成了

完了,感謝主,感謝大家的幫助。

我正式進入冷靜期,我要重整一下自己的生活。

閉上眼

近來,忙於團契的事務。開會、討論、預備周會,其實累人的真不多,精神也不多耗,只是覺得思想上很疲倦。常常想着應該做什麼、說什麼,才是最適合,才會大家都開心。你當我是個難以理喻的九號仔都好,這的確是我人生中每天首要想做的事。

九月開始,Breakazine 又開始忙碌了。

昨晚跟 B 打波,她說,明天她那邊應該很少人來了,希望周會可以過20人啦。其實人數都已經不想管了,做完就算吧。

昨晚,發了一個很趕的夢:一班人正趕住去教會開今晚的周會,但唔知點解走了上一個會議室開會,然後發現有個部份做錯了,有個弟兄說,已經印了二百幾份啦,係咪要再印過? 我說:印幾份頂住先喇。然後電話打來,有人在電話裏說:喂,你們去了哪裡,我地成班人坐晌教會等你開始呀! 然後我們急急腳執包袱就走,跑返去開始周會 ... ...

然後一睜眼,原來是星期六早上 7:25。C 的鬧鐘響了,她今日開學。

睡了一晚,醒了反而覺得很倦。梳洗之後落街吃了個早餐,一碗沙爹牛通擺在面前,有一隻曱甴在汁液裡浮來浮去,想作嘔。

有種感覺,希望過了今晚,一切都可以暫時停止下來。上兩個星期我打過一篇長文、上星期開會還是會講幾句,到這個星期只是想傾活動細節。過了今晚,其實係乜都唔想理,乜都唔想講,思想上好攰。覺得自己 capacity 好少,其他人都是這樣做,怎麼你咁辛苦? 我也不知道,可能好多人都有好多意見(包括我伴兒),我個個都想滿足,最後連自己都心靈脆弱。

其實我們大部分的共同社交圈都是這個群體,要不理是沒可能的,但想不了這麼多,總之 hea 一排先算。又能夠預見,之後小組裏一定要擔起更多工作,到時沒辦法,一定要 share 給其他組員來一起負責了。

組長點做先叫好,我都已經沒有力氣想了,莫講問團契點先會好番。我只想做番一個愛人愛神的基本基督徒。

下星期開始返中大「開學」自修。上星期回去拿圖書證,順便找了本科的一些 course list 和 course intro。看見那麼多「正」course,好後悔自己大學三年做了蛀米蟲,寧願去食雞粥同出街睇戲都唔讀書,群了一班不大讀書的書友仔,就好似青年人為了埋堆,群了一班蒲友最後食了毒品一樣。最後搞到而家回中大自修本科,希望可以亡羊補牢,將來有機會再讀上去。

正因為這樣,與其在這裡沒完沒了做困獸鬥,不如俾我入象牙塔先冷靜一下吧。


P.S. 謝謝曾經留言支持的朋友們,辛苦晒,大家可以休息一下了。

Sunday, August 30, 2009

在一切的應該之後

有時我們真的想得太天真,以為團契既然是基督徒的責任,無論搞什麼,都預期會好多人參與,無論怎麼變,大家都會願意投入,因為你理應如此。

我們是否高估了、甚至濫用了基督徒的「應該」?
或者,其實我們是否低估了、忽視了身邊信徒的需要和壓力 ?

團契從來是一個變化很大的群體。你與我之間沒有金錢捆綁,沒有血緣關係,總之我們之間除了經書上記的,就沒有必然的責任。我們唯一可以依仗的,是彼此作為主內肢體、彼此關顧的美好關係。當你從來沒用過心對待對方,對方早晚也就沒必要再跟你磨磨蹭蹭──我們有幾多基督徒其實彼此不認識不相熟,你只管當我是他們其中一個。無論你怎樣引經據典都好,我都有權選擇離開。

尤其是現在已經進入了信徒的遊牧時代,信徒耐性不高,逐水草而居,你有好東西,就會有人來,不然,大家也不會有耐性等。你可以指責人沒有承擔,但又有沒有想過,其實很多人追求的,只是生活上的基本:壓力的舒緩、放心的分享、肉緊的守望與禱告、學習聖經的真諦。而我們,連這些基本條件,都達不到。

離開的,我們大可以搖頭嘆息甚至肆意譴責。但我們通常把伸出來的食指看的太重,卻佯作看不見對住自己那三根手指。

今天,這個群體已經被很多人用美麗的藉口和率直的控訴離棄了。我們是否仍然打算把手指伸出來,將人推向邊緣?

有人跟我說,你是組長,至少有機會說出來,也有決定權去改變。我們這些小民,說出對現狀不滿、鬱悶的機會也沒有,只有參與不參與的選擇,比我要幸福。其實我想回應說,你是小團友,正正有參與不參與的選擇,狀況不佳,可以用腳投票。我是事奉者,感受跟你一樣大,鬱悶跟你一樣厚,我說出來也未必能改變,我做了也未必有人明白。不過最重要的,除非我拋棄需要自己關顧造就的組員,否則我沒有太多出走的本錢,只能眼巴巴、沉甸甸的每個星期去等候奇蹟。你與我的鬱悶,可有分別 ?

我也是罪人,也是凡人一個,只求上帝憐憫。在自己也放棄之前,重新賜與大家力量與彼此相愛的心。

Tuesday, August 25, 2009

不能空洞洞地離去

上星期在巴士上看梁家麟院長的《冷暖之間》,讀到這麼一段的敘述:

「在教會曾遭遇這個故事:某次邀請一位講員,講了一堂不知所謂的道,會後一位成年弟兄拉住我,情辭懇切地說:『牧師,請為我禱告,我不能這樣空洞洞地離去 的。』風和日麗的日子,我們可以忍受風花雪月的信仰;但在艱難歲月,我們要求信仰能夠承載真實的生命。我們追求有品質的信仰。」

我讀到的時候感到相當大的震撼。是的,對於日頭平安無事的我們,其實追求優質的訊息、優質的聚會,可能是為了讓自己得到更好的造就,更便於我們有屬靈的長進,如果能追趕基督的大使命就是一種錦上添花了。但對於身處困境的肢體,心靈疲乏的與會者、參加者、事奉者,追求的是可以支持我們渡過難關、幫助我們重拾信心、樂觀和意志的信仰。我們聚會的設計、帶出的訊息,是否能夠給出這種弟兄姊妹最需要的幫助?

我這幾天都在思索。

「我是不能這樣空洞洞地離去的。」這是我們身邊幾多人內心的呼喊? 我們身邊的人當中,可能有情緒不穩的,有身纏病患的,有家庭關係欠佳的,有失去工作的,有生活辛勞的,有剛剛生產、為湊小孩擔憂的,可能還有剛剛懷孕、滿不放心的。 他們每次付出周末的黃金時間,相信並不只是為了滿足良善基督徒的標準而回來的。他們也希望得到支持和造就,希望教會的聚會既有歡笑,也承載得起眼淚。但我們有沒有提供這個環境呢?

與肢體同行,絕對不容易,但也是我們做基督徒的使命。

Monday, August 24, 2009

Breakazine! 003,9月1日見~

空想中國60年……

空想不是空談中華文化5000年,只見神五升空、神七升空、零八奧運、經濟起飛……

空想不是妄想,而是極大膽的想像、超勇敢的抗爭,有血有淚有辛酸。

其實,中國人從來沒有停止過空想…


人民公廁不可以乾淨一點嗎?

13億人民一個政黨?

難道我們不配有民主和科學嗎?

商人可以更有良心嗎?

中國可以廉潔些嗎?

和諧與批評不可以並存嗎?


當人人都說:現實點吧!理想不值半分錢。

但到底,是理想太不現實,還是現實太不理想?


趁十一國慶,Breakazine! 與你一同空想中國60年──

100個特區未來楝樑,編寫中國「+」「-」方程式

4條必答題,面對正負兩極中國

3對中國人,程翔 vs.周澄 熊焱 vs.甘仔 焦媛 vs.安基斯,對話中國地土情


不曾空想,世界哪會變得更好?


(Source: Breakazine! 003 封底字)

Wednesday, August 19, 2009

知識和聖經

九月開始決心跟 C 一起返中大讀書;她是上課,我是自修。

有時我問自己為什麼需要知識。

這個社會給予的答案很簡單:因為知識可以幫你創造財富。你有別人無可替代的技能,錢才會心甘命抵流進你的口袋。於是我明白為什麼自己很窮,哈哈。

以自己的理解,知識真正能帶給人的是選擇。因為你對這個世界認識多了,你了解到生活的多樣性和可能性,所以能夠選擇自己所希望的生活方式。如果必須將這種「方式」只等同於靚樓、靚車和豪食,那是一種降格。

當然,人應該選擇什麼,是他的自由。循規蹈矩是自由,放蕩不羈也是自由,關鍵是得承受一切的結果。

有時我問自己為什麼要讀聖經。

或者,只有藉着讀聖經,才知道某些選擇的對與不對。對不對不僅是在於神是不是喜悅、你有沒有屬天的賞賜。我認為那些是將世俗萬惡的成功論放到天上去而已。但聖經是啟示生命之道,即是創世以來萬事是如何運作,彼此之間的互動意義。只有明白這個,你才明白很多事情的核心,往往並不在於事情的意義本身,而且一種世界的秩序,一種開展豐盛生命的奧秘。

因此,要知識,也要聖經。

Saturday, August 15, 2009

像一家日本的小拉麵店

星期四做完所有事情,終於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每次趕完書,好似打完一場仗一樣,一定要有一些自由的空氣,才能回過神來, 再為下一期努力。

九月號的成績,對將來的發展,將會很有影響。偏偏,這期做的題材,有點趕客 :我們在國慶前談中國,談愛國是什麼意思,又是否/為何必需。當然,已經盡 量做到青年角度,但其實很多人可能一看標題已走夾唔頭。

「你們做多些時令話題吧! 青年人喜歡o靚模呀。」我都不只一次聽過這個意見 。不過,我們不只是雜誌,也需要跟學校的通識課程(當中六大範疇也需要觸及 )結合,這是為了老師教學的需要。當然,我們的內容也會盡量做到與時並進, 又從青年人自己的口味、聲音出發。

可惜,有個現實是,老師認為的好東西,大部分學生都不喜歡。(其實為什麼學 校會這麼趕客,本身也是一個有趣的課題。)於是也有意見說:「既然市場在學 校裏,而又只有老師和家長掌握買書的決定,(無可否認青年人們會拿29元去 買一本漫畫多過買Breakazine。)那就適宜做得適合家長和老師的需要。」

可諷刺的是,當你以為已滿足了大人的需要,就失卻了最原本啟發青年人的想法 ,又變成了另一本心法、指引、雞精。一本青年人不屑在考試或讀書報告之後再讀的書。

最慘是,當你以為已滿足了大人的口味,其實他們也是沒有自己的口味的。原本的口味是別人給他們定的,其實他們也厭倦了,想等一種新的口味,但你一做, 他們一看,又是那些啊,不錯,正路,不過不一會已經會忘記你,因為你只是毫 無性格的東西。不要提青年人了。

我想,刊物叫做 Breakazine,原本就是為了顛覆很多預設。o靚模已經夠多了,為什麼一定要一窩蜂去加入鞭撻的行列? 嚴肅的東西是否一定就讓青年人悶到透頂? 還是問題在於,嚴肅的問題很多時跟青年人的生活扯不上關係? 青年人生活在現實,一定有現實的問題要思考,不一定只有性和愛、外表和交友的煩惱。我們抓得緊他們的關心、無奈和悵然嗎?

抓不緊固然是問題。或是抓緊了,卻把手指指到他們的天靈蓋上,雖然可以讓他們貼貼服服(不過今日的成功機會越來越少了),但他們學不懂思考,將來究竟會成為怎麼樣的人,很難說。

就以中國來說 ...

我們對所謂祖國的情感是怎麼樣的呢?
「miss,你想聽真話的假話先?」
為什麼有分真與假?
哪一種是對,哪一種是錯?
面對學校的升旗儀式,究竟意義在哪裡?
升了旗唱了歌,那跟我們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有人說,只喜歡中國女排和人民幣,這算是愛國嗎? 為什麼?

對國家的情感,能否不只是中央統戰部和國民教育委員會的要求,而是自己真實面對的生命態度?
為什麼對國家的情感要去到心繫家國的高度?

這些問題,不是特別高深,但問的人很少。
沒人有興趣關心的,是否就不值得討論呢?

我們每時每刻,都有這樣的一份懷疑。

市場兇惡,讀者往往愚昧;但我們明白為什麼不能放棄青年角度:因為我們不能令他們更加孤獨;「在乎堅持‧在乎同行」不是口號,而是態度,更是艱辛地實踐的生命榜樣。今日我們努力學習跟你並肩同行,你也要學習跟有需要的人同行。

最後是否會成功呢? 當然不知道。但你們的生命態度,揪住我們的心。

好像那些日本的小拉麵店,不一定是成就斐然的,但用最好的材料,努力製作,希望客人飽足。堅持下去,相信接觸過我們的人,會願意作一點思想交流,或者會回味。

九月號:《空想中國 60 年》

Wednesday, July 29, 2009

光榮(KOEI)


如果你聽過「光榮」(KOEI)這家公司,別以為它的出品就只是「三國無雙」和「高達無雙」系列而已;它真正的看家本領其實是模擬策略遊戲(SLG)。在日本,造遊戲的公司很多,但說到 SLG,光榮絕對是龍頭大哥,更是一個傳奇。如果你小時候都略有玩過電腦遊戲,應不會對以下的遊戲感到很陌生:

三國志系列(包括英傑傳、曹操傳)(中國漢代)
信長之野望系列(日本戰國)
大閣立志傳系列(日本戰國)
成吉思汗系列(中國宋代至明代)
大航海時代系列(歐洲中世紀)
提督之決斷系列(二戰太平洋戰爭)
航空霸業(現代航空公司)

SLG類遊戲其實也不是只有它一個能做。這種遊戲的吸引力在於巧妙地結合歷史與幻想的需要,將玩家放到一個歷史場景之中,由玩家自己創造故事的結局。這對一些於歷史有研究的男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好的活動教學。

光榮不可動搖的地位是來自它對所有數據的精確和適量的掌握。一個歷史遊戲,要準確地擬出實際的場景,所有的數據(好像物資、城市狀況、軍隊、個人能力的量化指標等)都要簡化得能讓玩家掌握,但同時又科學化、合理地、像真地彼此互動,營造出適合玩家持久地玩下去的場景,只要你幻想一下,就可以知道那是多困難的事情。以一個城市為例,它的糧食儲備會牽涉到幾個問題:

隨著城市發展,糧食儲備會怎樣上升,才會令玩家覺得自己的措施有成效,但又需要繼續努力才能保持?
軍隊和人民應該怎樣消耗糧食,才能合理地讓玩家覺得有能力繼續玩下去?
城市裡的米舖匯率應該怎樣浮動,才不至於出現多多錢買少少糧或者少少錢就谷爆糧倉的不合理情形?
記住,這些互動,是會持續在整個遊戲之中,如果有一個小地方出現漏洞,整個系統就會因為不合乎現實而崩潰,遊戲也再沒有玩下去的價值。

而光榮在第一代的策略遊戲,在數據方面已經做得接近完美。台灣和國內的同類型遊戲,只要一玩上手,半小時之內就會發覺完全根光榮沾不上邊。為什麼它有這種能力? 相信它在推出之前,已經做了非常詳盡和長期的測試,逐項問題修正,將太複雜的移去,將太戲劇化的弄得現實一點,在保持互動性之餘,又做足夠的
空間,放手讓玩家自己創造。這是我一直以來最崇拜光榮的地方。

為什麼我會分享這些呢? 因為近來迷上了一隻10年前出產的戰略遊戲,現在仍玩得津津有味。下次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這隻遊戲叫做《成吉思汗四:蒼狼與白鹿》。一般的策略遊戲都有一個特定的場景,例如中國、日本、歐洲。《成》的版圖是全世界,目標是完成統一世界。這麼具野心的設計,但面對這麼大的版圖,如果要像以往那樣管理每個地方,那不是天黑都未玩完一個回合? 究竟光榮怎樣進化適當而合理的簡化,同時又加入不同地區的文化互動,真實模擬出當時文化交流頻繁的大時代呢? 我想我會整理一下,再分享出來。

先給大家一點圖片看看。
你能認出來嗎? 這裡是義大利,右邊是巴爾幹地區,兩者已經散佈不同的文化。

Thursday, July 23, 2009

正路‧生命

《我們是正生好孩子》只有十多篇短文,由十位同學在信紙上寫成,由突破同工編輯校對、設計、赴印。一程車的時間,已經可以看完。

也許同學們從來也沒想過,自己寫的東西竟然有一天能夠收在書本裡,與讀者分享。這可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他們的文字並不精煉,但思想是如此成熟可敬,能夠如此,也許是因為他們深刻的生命教訓。他們付出的代價,大得很。

正路
你覺得他們的改變是神蹟嗎? 楊牧谷說過,神蹟可以讓生命燦爛如煙花,令人嘩然。他們的故事,一字一筆,的確做到了。

不過,很多只是看到煙花爆發的一刻光輝,但看不到背後的一切。

正生同學的文章短短的,一版紙,對於自己的生活也許只是幾句帶過。「要用三年的時間重新學習」、「經過在正生的幾年操練」、「過了五個月開始得到煮飯的崗位」。但其實你明白,在一個沒有繽紛娛樂、充滿體力勞動、居住環境欠佳的地方規律地改過和讀書,對反叛慣了的青年人來說,每天都不容易。有學生說,最初好難捱,難捱在想家。每日規律的生活,看似無情刻板沒趣。但時間讓神蹟埋下種子。

生命的燦爛,原本是在於每天苦日子的堅持。正生的故事是那麼勵志,那麼讓人感受到上帝的祝福。其實上帝給每個學員的是一個盼望,然後,他們要開始面對現實,每日正面跟它搏鬥。

所以,今天當你的條件比他們都要好,你也要懂得面對現實

生命
正生同學的改變,很多時都提到陳兆焯校長和林希聖先生。因為他們首先用自己的生命(每日的行動)去實踐愛,給學生作榜樣。「其實我覺得校長真的很辛苦,我自己一定要做好我自己。」「2個大男人掉下的眼淚相信是出於愛,為什麼要忙於為我們爭取校舍,受人唾罵?」

因為有人為他們付上生命、事業,做了愛的實例,他們終於認真起來了。醒了。

又有不認識的人來付出愛。
「有一次,跟校長在中環路上,一位女士走來,雙手搭著我肩膀 ... 跟我說:你要加油,畀心機學好。我看見她眼濕濕,這是從來沒有見過的事。連一個陌生人也對我有期望。我覺得很感動。」
「有一位師母去了麥當勞,買了23個蘋果批,我心裡想23個 ... 一定很貴。rita 說蘋果批很貴,但師母說不緊要! 我心裡其實覺得很感動,還看見她哭,感動到哭。」

改變人的,真箇是真誠的、不計較的愛。噢! 這不就是主耶穌所做的?
「以前我覺得熱心的人都是腦子有問題,但現在我覺得他們一定不是人,他們是天使,有天使之心。」

本著真誠不計較的愛,投入你的生命和氣力,生命神蹟的巨輪就要啟動,別人也要因為你而得到祝福。

《我們是正生好孩子》,一班書籍編輯從心裡有感動、聯絡、採訪、編輯、設計排版、校對、印刷,絞盡腦汁拼盡精力,只用了一個星期製作。印刷商贊助了印刷費,還堅持要用優質的日本紙印刷,全速開動,三天內便起貨。真誠、不計較、投入,換來的,絕不只是一程車的感動。

謝謝付出了努力的各位。我覺得自己也是被厚厚地祝福了。正生的朋友們,我會學習努力面對生活。

ps. 收入撥捐正生。快去書展買吧,正生的師生需要你扶一把。

Wednesday, July 22, 2009

正生孩子,有話說

如果你對別人怎麼介紹、討論、評價正生已經有點膩,不如聽聽孩子們自己說一次。
一字一筆,刻畫生命中對「正路」的尋索、對「生命」的反省。港幣 20 元,收入支持正生書院,突破書展限定

書名:我們是正生好孩子
作者:基督教正生書院同學
出版發行:突破出版社(2009年7月初版1刷)
贊助:宏亞印務有限公司

↓ 20 元,收入捐獻支持正生書院,書展賣完就無。
↓ It is not QXEEN'S or KXNG'S, but Zheng Sheng.


P.S. 我再說一次,「突破」今年真係有好野哩。

Tuesday, July 21, 2009

Breakazine! 書展超級優惠

一隊編輯、設計師、攝影師的隊工努力,每兩個月與你一同打破慣性迷思,反思生活。《Breakazine!》書展推廣,特惠價 $100 全年 6 期(2009年9 月起) + 免費拎走 7月號 或 突破水壺一個! 每期100頁的精彩內容,計埋每本不用 $15 元。如果你有興趣訂但去不到書展,只管聯絡我,我幫你搞掂佢!

p.s. 今年突破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新書,其中一本是關於正生同學的,為正生籌款,賣20元。去開書展,記住多多支持突破!

以下是這一期《Breakazine!》的少少精華, enjoy!

你在街上見過幾多「海笑價」?
◎每次買野想買就買~~你知唔知道,自己買既野已代表了自己既性格?◎走訪全港中學大專,訪問 100 位青年人心目中的至愛衣服
◎100人心目中出街必帶恩物
◎2009年青年人至愛潮衫──代表了什麼性格特點?
◎突襲,只因你從未諗過──上街同人交換笑話!




◎豆腐火腩飯有個別名叫「男人飯」,女人有幾可會食?◎城市素描,留住即將消失於城市的事物

Tuesday, July 14, 2009

深處的關懷

教會有時乃是非之地。是非之所以存在,一來是太多的假設性,認為誰應該這樣,誰應該那樣;更重要是因為缺乏溝通,大家把心底話鼓在心裏,公開說出來又怕扣上「破壞合一」的帽子,那只好對身邊的幾個親密朋友說,於是就變了小圈子,小圈子作出來的論斷,就是是非。

是非是每個教會(其實是全部的群體)都會出現的問題,是人的劣根性,不能根治。聖經說,不應該私下論斷人,因為論斷會轉移視線,不是轉移別人的視線,而是不自覺之下轉移了自己的視線,只看到別人的問題,看不到自己也是同病相憐。再者,一個簡單的論斷,其實未必是事實的全部,卻造成了關係上的傷害。有時覺得,論斷令人悔過了還猶自可(其實極少數的論斷有美滿的結局),最慘是令原本完好的關係受到挫折,還真是挺令人洩氣的。問題係唔抵嘛,對不?!

所以,近來自己在反省、學習三樣功課。第一件是從自己做起,不輕易判斷別人的是非,總要在對方的立場上切身處地站一站;第二件是盡量保持自己的高透明度,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不傷害人的情況下,儘可能讓別人知道;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當每一個身邊的肢體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來愛。他們有自己的強處,也有自己不輕易透露的軟弱,更有自己的獨特需要。這種種,並不是左一句「你應該」、右一句「你不該」就可以打發的。雖然我們的信仰是有很多應該和不該,但脫離了對對方真誠的關懷,所有事情都變成不該了。

自己是一個小組的組長,常常覺得自己有虧欠。讀到耶穌對人心深處的關懷,每每是打動我更願意學習祂。

Dear all, 願你們各人的心靈平安。

15/7 後記:之後一天放工回家時,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究竟你想做一個咩 Level 的基督徒? 有人「能者多勞」做執事,深信是上帝給予的職份要去勉力管理教會;有些有音樂恩賜,做了詩班和敬拜崗位;有些人做音響部,從幕後去帶給會眾更好的聚會環境 ... 有些人一身任幾職,也有些人長年累月都是做同一件事。究竟我們腦海中有無「哪種人Level 高D」的分類? 究竟我們是否有權選擇做某一種的基督徒呢? 某些事做與不做,說明什麼,又源於什麼? 在我心中一直盤踞不走的念頭是,基督徒只有一種 Level,就是愛神與愛人。愛神雖然重要,但跟愛人不能分割,愛神的表達(包括事奉),如果缺少人味,就不再有意義。今天我的事奉,能否sense到愛的存在?

回來了

讀郝明義的《越讀者》,說到青少年在中學階段,已然獲取足夠的識字力及理解力,按道理應該四處涉獵群書,各個範疇都碰,然後遇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方向,在大學便開始收窄範圍,進行進深的學習。想起PK的分享、《禮記》的〈學記第十八〉說到: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次序都是先博習、後收窄專精的範圍,找到能跟從的老師,再論學取友,最後貫徹所專的於生活廣泛層面,謂之大成。

可惜我們的教育系統,就是在中學階段充斥着一本本濃縮知識的教科書、幫助考試的雞精書。把它們都讀完之後,已經再沒時間涉獵其他。到了大學,突然間完全沒有了界線,只會出現兩個極端現象:第一是埋怨 professor 沒有筆記,講論全部 out syllabus;第二是有如脫韁野馬,甚麼都試,以為好通識,其實每件事都學了個大概,只是專業一點點的學術工聯會。心裡面完全沒有那種希望研究某件事情的欲望,甚至意識。大學就是捱完中學生活之後用來盡情發洩和娛樂的好地方。

當年自己有幸做了報社,自以為已經達到啟蒙時期,甚至跟人說過「我晌報社學的仲多過自己主科」或者「做親報社 GPA 都唔過 3.0」看似是種豪情,其實真是蠢到了極點。應該做學問的時候不做,雖然報社替我奠定了將來工作的方向,但一個人不能同時訓身在兩個地方,結果犧牲了主科,白花了的銀子,到今天仍然未還完。或者可以說是三年制的問題,總之今天在主科可說是一無所得,除了一丁點的政治觸覺和興趣之外,完全沒有一種自己是讀政治的精神狀態。

畢業後每次見工,說起自己讀政治,都是一身汗顏,差點無地自容,說不出自己懂什麼,甚至說不出一些著名的理論,書包都拋唔起,簡直混帳。其實表面看來也沒什麼問題,畢業後做兒童雜誌、青年報紙、帶小朋友玩、到現在又做通識,其實心裡面就是一直有條刺,覺得自己來來去去只是一個識多一點點的中學生而已,完全說不上有任何專長,甚至連寫作肚裏面都沒有墨水,只能風花雪月,那有什麼將來可言?「難道你想成世做細路仔野?」C 有次問起來,口裡雖然咀硬說「長遠的事將來再算」,其實心裡的確沒底。

喂,究竟你想點架。

這句說話一從腦海出現,就心裡發毛,因為似乎沒有答案。再讀書? 我應該讀什麼? 心裡面根本沒譜。我永遠都記住自己是個不成才的大學生。

就在工作感覺壓力叢生的當下,心裡又泛起同一個問題。這次,我腦海浮起了一個答案。

「Retake Politics as your profession. Start from the basic step.」

可是我的身世,哪來這麼多錢去讀書呢? 而且,總不成重頭讀過學士嘛。「為何不能自修呢,先把失去的補回來,再上路。」這是另一個升起的聲音。

那一刻,心裡似乎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學習渴望。

C 九月將會開始在中大讀書,那麼我也可以用校友身份申請用圖書館,一個星期至少可以在大學找一次資料,然後平日再讀。我知道這種學習近乎天方夜譚,不過這種關係到個人將來的大事,又是自己的興趣,我想自己的決心也是前所未有的大。

我諗我只是將郝明義說的過程延長了10年,看了很多書,經歷了很多事,最後決定回到書本裡去。繞了10年彎路是誰的錯? 可能是自己,可能是給意見的家人、老師和朋友,更可能是教育署的諸公們。無論如何,誰對錯自己心裡清楚,最重要是有回頭的可能,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目標。

今晚放工後匆匆跑到書局去,拿起了今年3月新版的《Heywood's 政治學新論》,600幾頁,足是一本可擲死人的磚頭,但翻開裡面,全都是自己曾經認識的詞彙,又曾經是自己在維基翻來翻去的頁面,如今排列得井井有條,心裡面不期然升起一份親切。很快把書買了下來,在回去的路上,還在對自己說:「Oh dear Politics, 我終於回來了。」

將來的路肯定不易走,雖然大約的時間分配和進修路線和計劃已心中有數,但也不敢發豪語。但為了所好的東西拼命地抓住,原來竟也已是一種幸福的開始。

憑什麼這樣說? 因為我打賭你未必對這件東西有興趣。我就有呢!

Sunday, July 12, 2009

原來你非不快樂

近來在看林夕的散文集《原來你非不快樂》。雖然林夕是佛教徒(或是傾向佛法的),可是說的話也很對口味。佛家大約講清靜、忘我而去愁,一邊看總有點覺得是懶洋洋的,好像什麼也沒所謂。對於一向執着於成功、價值和個人形象的我們,如果你看得透,能夠掌握自己真正想做的東西,別人的言語和現實的困難,也許不是想像中那麼吃重的。就好像工作了很久的環境,到真的要離開時,才發覺老闆的揶揄、同事的意氣和階級之爭、工作的難纏 ... 其實全都在一個很細小的工作環境裏,而你又容許它影響的情況下,才會發生。離開的時候,老細又變回身邊一個普通人,意氣之爭也再沒有擺放的媒介。一切過去了都不留痕。唯獨是自己做過了什麼,對不對得起自己,倒是一個更核心的問題。

成功不成功、快樂不快樂,原在乎一心。

一個月有幾多張一百蚊?

入息:X

支出
家用
保險
家庭奉獻(以此逃脫交租的責任)
交通
學生貸款
羽毛球
寬頻費
家居保險
電話供款
家庭儲蓄

這樣下來,我每個月大約 有 20 張一百蚊吧,未計吃喝玩樂、日用品、突發開支。
生活質素其實是貧窮戶的一類。

Thursday, July 09, 2009

回家

我最初以為,聖經的話語可以給我一切生命之道;

後來我發現,生命之道,原來在乎經歷。

經歷,不一定都跟聖經有關,甚至都不一定合乎聖經。

沒有經歷,一切都像童話書,雖然動聽,卻不真實。

有個人這樣對我講過:「一個人經歷什麼都不重要,最重要是懂得回家。」

雖然不是基督徒,又是一個跟我那麼不同的人,甚至是一個比我年輕10年的人。

那一刻,我竟然也醒了。

Wednesday, July 08, 2009

終於長大了吧

這首歌聽了差不多十年,唱也唱了不下十次。但到今日,才聽得明白。


不要著燈 能否先跟我摸黑吻一吻
如果我露出了真身 可會被抱緊

驚破壞氣氛 誰都不知我心底有多暗
如本性是這麼低等 怎跟你相襯

情人如若很好奇 要有被我嚇怕的準備
試問誰可 潔白無比

如何承受這好奇 答案大概似剃刀鋒利
願赤裸相對時 能夠不傷你
(但你知一個人 誰沒有隱秘)

當你未放心 或者先不要走得這麼近
如果我露出斑點滿身 可馬上轉身

早這樣降生 如基因可以分解再裝嵌
重組我什麼都不要緊 假使你興奮

幾雙手 幾雙腳 方會令你喜歡我 順利無阻
你愛我 別管我 幾雙耳朵
共我放心探戈

如何承受這好奇
你有沒有愛我的準備
若你喜歡怪人 其實我很美


如果你曾經身處過沒有一人能了解你的那種死寂,你就會明白。

Tuesday, July 07, 2009

大概都是 我不好愛

「你說天大地大;如果我真能夠放下來,我寧願現在就納埋身家,天大地大找個地方藏起來。」
你沒有做出這個決定,我很欣賞你;你清楚自己的角色,不能一走了之。」
「... 對,我做不到。」

Sunday, July 05, 2009

舊野

近日每天看一集《戀愛世紀》(1997),懷一點舊。


有人說,《戀》就是一部都市浮世繪,描寫的是平平淡淡的戀人故事。

如果你看厭了3分鐘一小鬧、5分鐘一大鬧、10分鐘一次離奇巧合、20分鐘一句經典金句的話,看一點傳統些的,就會再找到那份簡單和浪漫。11集的長度應該是剛剛好,拖得太長就變得冗長無謂,隨故事發展而起跌的心情也會麻木。對,之前說過,「太多」令人難以印象深刻。

工作中、生活裡,看了不少社會性的、討論式的文字(可惡,自己也寫了很多)。一部經典輕愛情劇,好像郝明義說的「閱讀甜點」,用俊男美女和愛情浪漫,點綴生活,讓自己短暫逃離現實的壓力,繃緊的神經都可以放鬆下來。(《溏心》系那種令人情緒無以舒緩、反更高漲的作品,可能是將社會情緒升溫的幫凶。)


年輕時看劇集,不會想太多,總是覺得戲裡戲外,主角總該是同一種可愛和純真、感性和善良。《同一屋簷下》(1993) 的柏木小雪和柏木小梅,直接就影響到小時候的我對酒井法子和大路惠美的印象。今天又看舊劇,20歲的松隆子就是可愛、開朗、敢愛敢恨,木村就是吊兒郎當,優柔寡斷的上班族。這種幻想是觀眾的權利、專利。


自私一點想,如果可以,作為藝人,我還是喜歡他們低調一點生活。為觀眾保留幻想的空間和好奇心,讓我心目中的酒井法子、松隆子,永遠是那個嬌俏的模樣。到下一套劇集再看到她們,我又懂得自動調節,看她們怎樣演活另一個角色。近年,我喜歡全智賢。雖然出名,但她夠低調。我看到的,不夠多。

一旦讓我看到了真實,就會猛然醒覺,這種調較只是自欺欺人。

既然劇集都不是真實故事,又何必太過着急告訴我,誰有婚外情、誰又要撲水還債?

八掛雜誌,你不只害了演員,你還害了觀眾。

妖,行開啦。

Friday, July 03, 2009

學生會與代表會

你第一次親身感受到被「制度」制約,是何時的事呢?

就我來說,那是中六的學生會任期。以前不是沒玩過班會,但那些嚴格來說來只是「規章」或者約定俗承的習慣而已,簡單之餘,也不用太認真對待。

中六的時候,多謝當年協助籌辦學生會的邱策文老師,設立了相當完善的各種條例,其中最重要的是設計了代表會。

代表會由中一至中七各班班長、領袖生代表組成,做的是定期審理學生會的財政報告及全年計劃。我們第一次需要將一個內閣的集體決定,交給另一個跟我們全不相關的群體,而他們當中不少根本就乳臭未乾,但竟然有權否定我們的工作和建議,這對於賣力策劃的同工們,真是一次又一次沮喪的打擊。印象記得當宣傳幹事的 V 知道自己的宣傳經費預算被多番質疑為過高,感到十分不忿氣:「乜都唔識就晌度ban人,我計過數架。」(最後結果不記得了。)搞了一整年,其實都不明白意義在哪,為什麼這樣一些繁複又累人的設置,是一種必須。

一直到那一年的初夏,發生了一件令人非常氣憤的事。

當年小弟做學術部幹事,做了一個很「市場化」的勾當,就是獨家承包了圖書館存放的各級各科「Past Paper」的影印權。影印一份試卷四五毛,以兩三元賣出去,搞了兩三次就為學生會累積了一筆可以安身救急的儲備。當時的我,為這事情也感到很有點自傲。當年負責試後活動的另一位老師,看到學生會的盈餘,心生一念,要求學生會將這筆款項「捐」給試後活動的時裝設計大賽的參賽隊伍資助金。

原本把羊身上的毛還在羊身上是天經地義的事,可是,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就這樣被人一聲唔該挪去自用,怯於對師長的尊重和權威,大家可說是毫無還擊之力。後來跟校方談了一兩次,就無奈屈服。

中學學生會的這兩次經驗,給我不少寶貴的體會。

有些制度本身的確頗為邪惡,因為它僵化之餘、設計又不周,阻礙了進展,很多時甚至是多此一舉。但反過來想,制度的制約是為了防止不受控、極不合理、不公平甚至不公義的事情發生,是一種 prepare for the worst 的設計。而為什麼那班毛頭小子竟有權過問你的「專業」(至少是比較專業)決定,很簡單,因為他們每一個──而每一個又代表著他的一整班40多人──都有份交學生會費,都有份投票。你的身份合法性和財政資源,都是由他們授權。

反過來,有些人為決定,本質並不壞,但因為沒有制約,令整個架構失去了穩定性和安全性,這造成的不僅是「不忿氣」,長遠說來更造成了行政的混亂(不在預算之內的龐大開支能不能寫上「被搶了」交給代表會通過呢?),更重要是失卻計劃未來的信心。賺錢可能不在預算,但其實也容許更多長遠計劃的可能。這樣被吃了一口 ,一切沒戲了。莫說這一年的幹事心灰意冷,下一年的幹事知道這情況,打死也不再費力開展工作,又或者,賺了錢,給學生會室添些新傢具,總之就是不讓人搶掉。這些是被逼而來的短視。

中六的學生會,啟蒙了我對制度的認識和重視,這是我上大學參與學生報時所總結的領會。

(規規矩矩【三之一】)

Thursday, July 02, 2009

太多

《齊唱新歌 9》有一首詩歌叫「聲音太多」,歌詞很有意思。填詞者是這樣說的:

在這世界裡聲音太多,人群潮裡喧聲中渡過,
已錯失去路,不知退或進,不清楚,沒法清楚。

在這世界裡聲音太多,人來人去高聲顯自我,
叫喊聲背後,不知對或錯,真理偏偏聽不到。

這首歌只講聲音一樣,卻引發我很多思考。
這世界,在很多沒有人理會的荒地,人們得到的總是太少;
但在繁華如斯的大都會,我們擁有的,卻往往太多。

很多人喜歡討論「所有太少」的問題,因為那是明明可見的,如飲食、金錢、衣服、教育,貧乏起來可以毀掉很多人的人生。可是,「所有太多」的問題,很少人提起。也許不是沒有人知道,只是,我們生活的現實就是跟「多」扯上太多的關係,「越多越好」的價值已經內化了,成為了「想當然」,即使多到剩了,自己反正沒有損失,何樂而不為。

暫且不談「太多」對「地球」和「社區」有什麼影響,反正那是搔不著癢處,說了也會忘掉。
我相信,「太多」對個人的影響,並不能小覷。

我雖只活了30年多的時間,但經歷了這個城市和我家庭一個從缺少到豐富的時代。小時候家中比較窮,但感恩未至於損害我們的發展和健康。走到今天,說到「生活質素」,並沒有隨著家境的改善,而有什麼改變。錢可能多了,買了不少生活的非必需品,有些甚至我們沒用到幾個月就冷落了。因為我們畢竟也只有一天24小時,以及有限的、隨年齡而衰退的精神。以有限的時間追趕無窮的享受,最後最常出現的結果是膚淺的接觸:以最高的速度,完成一種學習、一種娛樂、一項工作、一次會面。可惜,腦部的活動並不能與時並進 ... ...

學習是完成了,不過沒記住;
娛樂是經歷了,不過沒留下回憶;
工作是完成了,不過不知道自己學習了什麼、正站在生命的哪個座標,和應該向哪個方向走;
會面,是結束了,不過眨了一下眼,連對方姓甚名誰都忘掉。

那麼,「用一天做完20年前花一個星期做的事情」,步伐快了,其實有什麼比20年前正在孜孜不倦讀書的我,更值得誇口呢?

我只是很懊惱,面對什麼都講求速度的世界,為什麼我會輕易「落搭」,相信速度和數量就是真理。

又快又多,是資本家想你消費才告訴你的金科玉律。

今天你會記得深圳某自助餐廳 138 元任食 300 款美味佳餚,但可能明天有128元任食500款的,於是你很快忘了上一間餐廳;但你怎樣也再找不到小時候在幼稚園門口擺檔的大嬸給你的3元5粒燒賣,或者爸爸每星期都帶我去吃的翠華餐廳早餐A 那種經歷。太多,令你記憶凌亂,抓不住最重要的東西。抓不住,往往不是因為記憶力不足,更關鍵的是以為,一切再沒有珍惜的必要。

其實當雙手一把抓,你連看清楚每樣東西的機會都沒有,已經要放開手。留下淡如水的印象,應該珍惜的人與物,又從何談起呢?

又,昨天我吃了深圳的豪華自助餐,然後回來恐怕自己會長脂肪糖尿,多過自己昨天的齒甲留香。究竟鵝肝醬多士和活魚刺身有什麼好吃之處,因為昨晚吃得太匆忙,沒記住。(不過我們拍了照片留下來。)

Michael Jackson 死了,大家感慨已沒有取而代之的巨星。究竟是今天的人質地及不上他,還是我們追求又快又多的享受,給新人太少的時間和空間,去讓他們發展自己的定位,和讓更多人認識他們?

為甚麼說商人當道的香港是問題? 因為「又快又多」商業價值會成為你的人生價值。

不瞞說,我個人對父母向3個月大的小寶寶說:「no, no, Karen. Don't be naughty」這種教育的方式,感到非常、非常的反感。為什麼要用一種父母不會用的溝通語言來對小寶寶說話呢? 寶寶像電視廣告那樣,1歲就懂得 Dinosaur,能夠保證什麼? 大個不會學壞、語文能力達標、還是看起來很醒目? 或者他根本不知道正在發生什麼事!

唯一一樣能夠知道的是,這種打從出世就開始的強逼學習,早晚會令小朋友精神高度緊張,因為時刻都要面對測試,聽說有不少小朋友已經開始有失眠的情況,直接影響它的心理和生理發育。我並沒有誇大其詞。

其實看看我們自己,由頭到腳,不都是那副不錯的模樣? 童年的「落後」難道真令我們無地自容? 很多父母對「不落人後」的堅持,其實源自商人說出來的恐嚇:少壯不努力(讀補習班和看大量艱澀讀外書),老大徒傷悲。只是,少壯還嫌不夠,要「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嬰孩就當要努力了,而家長也要努力消費。

我倒是知道,順著小朋友的意志,給他合適的發展,是家長的責任。我未是父母,真實體會難免粗淺,但成長經驗中覺得,哥哥今天成了醫生,我今天成了文字工作者,和當年父母和師長的鼓勵,有分不開的關係。

獲得更多的知識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擁有天下間所有的知識是一種幻象。學海沒錯是無涯,也確實需要唯勤,但首要的,不是要先看到岸嗎?

不知要跑向哪裡

我們的社會和政府,很努力做了好多事,每日都在做,但給我的感覺是,我們疲倦了,但面前太多路要向哪裡跑,都不知道。

昨天七一回歸紀念日,釋義約等同於一個國家的獨立紀念日。為這樣一個紀念日,大費了周章,請了4萬人去大球場看巡遊,但除了為做而做,因為慶祝所以慶祝,其實我們要紀念什麼,幾乎完全不明白。大部份的市民不是將這天看成是示威日,就是看成是額外假期。我隨想,不少國家的獨立紀念日都有它附帶的不變精神價值,例如美國是對民主自由的歌頌、個人權利的珍視、解放弱勢社群的力量。但我們回歸,精神在於哪裡呢?

香港人「當了12年的家」,但我們是否找到自己真正的根和苗? 為什麼一個地方只懂得金融財經、商品消費、聲色犬馬? 我們一路而來的歷史為什麼要忙不迭拆掉? 為什麼民間傳統沒有保存? 為什麼沒有照顧弱勢、鞏固好像自由、民主、法治、多元、理性思辯、家庭教育等等核心價值? 我們還沒有好好想清楚,就認定自己要「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一股腦兒把自己的歷史和核心價值拋在腦後。

很多人不厭其煩地講經濟效益。雖然金錢多起來,推動社會發展和民眾生活就容易,可是金錢一變成物質享受和生活質素的等號,過多的金錢換來過多的物質,令原來一些更重要的生活部份,被物質大潮蓋過去,再也看不見了。君不見,為了過份的盈利追求,多少低下階層承受了不該承受的苦楚?

我們的官員們,每天都做了很多東西,甚至是太多了,卻沒有靜下來反思,究竟我們的標竿在哪裡。他們不知道,可苦了無數因為他們的無知而受了冤的人。

... ...

對抗「又快又多」的陷阱,反過來追求慢和少,想來並不是問題的解答。因為不思考的慢和少,只是另一種退步。

繼續看「聲音太多」的歌詞,它給予我們很好的出路 ...


困惱每天,心裡問號一串串,願你聲音清晰指引在前面,
帶領每天真理掌管心意願,奇妙話語明亮在眼前!

在這世界裡聲音太多,尋求完美聲音心內播,
廢去天與地,當一切盡棄,真理心中緊記。


p.s. 謝謝你花時間看完雜亂無章的分享,希望你不會嫌我寫字太多。

Monday, June 29, 2009

祝福

星期六替朋友的婚禮上做兄弟,忙碌到極而且極度考驗體力、精神與應變,但總體來是一件很高興的事。

N 在婚禮上說,結婚是人生中一個大祝福,即使不在意義上討論,只談技術層面也很有點道理。結婚如果不是極為低調那一種,總是有很多事情要處理,一對新人在當天根本沒可能靠自己完成。於是就有了兄弟和姊妹團。這些人,給新人付了「人情」,事前還要去開會,當天一早彈起床換衫洗面,整天忙到體力透支,應付親戚朋友,又做統籌主持,來回頻撲,遇上麻煩事情總是擋在新人面前處理掉,在新人忙於當布景板的時候,又在背後預備了一切,甚至臨時要用錢,也是立即「科水」義不容辭。到所有事情完成了,也是最後離開會場的人,往往再付百多元乘的士回家。五個字形容就是「貼錢又貼身」,毫不誇張。

由此,你便知道,這班朋友為了新人的好處,付出了多大的勞碌,而反映出來的,又是多大的祝福。因此,兄弟姊妹團的組成,一定是新人最推心置腹的人,即是可以放心把自己錢包放在他們口袋裡,而不怕他們一溜煙地走掉的人。

或者,能夠在朋友當中有這個份量,對兄弟姊妹來說,也是一種榮幸和快樂。

婚禮在一天裡發生那麼多事、見到那麼多人,客套和標準的說話有很多(也可以很表面和機械),因場合催生的感性分享也很不少。可是,只有在背後勞碌的兄弟姊妹和工作人員們,才是用實幹去送上祝福。這種祝福,是美滿的回憶。

我又記起曾經為自己送上這份祝福的人:

Gary, Manpong, LauChun, Tin, Lai, Anthony, (My brother), Jeffrey, Ngai, Tsui

對不起,相片我還未晒給你們 ... 這會是一生未了的債嗎?(希望不是!)

M 說:「當年 Call 得人來幫手,就預咗要還。」
這算是不同性格的人,對這份祝福一個更抵死的演繹!

PS:
在電腦內突然發現了一張自己設計、從來未曝光的邀請咭設計圖,那就分享一下吧!
(至於真實那一張邀請咭,其實是比這張更有點噁心的,為什麼當年我會揀那些爛屋圖?)

Thursday, June 25, 2009

戇豆北行記

DATA FILE 1:24/6/2009 晚上 7:30 沙田火車站外
P: 喂,咁,聽日係咪真係上去呀?
S: ... ... 去喇! 去!
P: 咁我今晚番去 MSN 約 B 喇,之後再打俾你。

DATA FILE2:24/6/2009 晚上 10:22 開始的訊息記錄
(msn)...
B: 咁係邊樹等?
P: 如果係就要晌屯門市中心等。但你會唔會好辛苦? 還是去上水都差不多
B: 我ok的...我去觀塘有巴士去那裡。屯門市中心總站?
P: yes,咁約 9:00 晌屯門市中心 B3 巴士站等,晌市中心總站既對面,輕鐵站旁邊
B: 我有兩架車到.. 62X 同 259 D ... 係咪62x好d? 同埋...邊個站落近d?
P: 62X 比較安全 ... 到總站然後行天橋過輕鐵站
B: 最尾or尾二站落近?
P: 多數尾二站會落晒,因為都係隔離
B: 好...咁我尾二站落啦
P: good
B: ok...咁聽日9am見 (11:21pm)

(SMS 11:12pm) P: S,明天上午九點屯門市中心輕鐵站旁B3巴士站等。
(SMS 11:23pm) P: K,S 我和B明早上書城看看有沒有特別收穫,午後就回來了,有事可打我手機。

(12:17am,MSN)
B: 呀...confirm一次...9am?
P: yes
B: 好
P: 記住帶回鄉咭
B: 好的..明天見

DATA FILE3: 25/6/2009 早上 9:05 通話記錄
P: 喂喂,係呀,你而家晌邊個位置呀?
B: 喂係呀,我呀應該要遲D呀,我而家架巴士入緊屯門公路呀。
P: 吓??! 屯門公路,入緊呀 ...
B: 係呀,走左班車呀 ...
P: (哎呀係喎,諗唔起62X 四個字先一班呀陰公) 咁呀,咁你其實講下而家晌邊個位置丫...
B: 應該係 ...... 荔枝角......
P: 嘩 ....... 咁應該要半個鐘喎。
B: 唔係呀嘛!
P: 咁我睇下 S 食唔食早餐先。

S: 喂,係呀係呀,喂我終於到左喇,晌條橋上面呀,點落法 ...
P: 我而家上黎喇,B 而家先入屯門公路呀!
S: 吓! 唔係下話,佢晌邊呀?
P: 佢幾分鐘前應該晌你屋企附近 ... ...
S: 唉呀,下次唔好約咁早喇! 好辛苦架!
P: 我見返工都係返九點... 然後中午又返公司。

DATA FILE4: 25/6/2009 早上 9:50 B3巴士站對話記錄
P: 哈,上車喇 ...
S: 你話如果而家唔記得帶回鄉咭呢 ...
B: 哈哈哈(上車中)
P: 哈哈哈(上車中)
S: 哈哈 ... 應該有帶呵(上車中)
S: (座位上).............. 咦
P: .............
B: ............
S: ......... 好似無帶
B: ..... 唔係掛
P: ..... 唔係掛
S: ..... 喂! 唔係下話! 真係無帶喎,唔好咁啦!
B: ....
P: ....
S: 嗚嘩嘩嘩嘩嘩,真係無帶呀! 咁點呀!
B: 唔係下話...
P: (抓面)我係咪發緊夢啊 ...
B: 唔係下話...
S: 咁我係咪應該落番車呀。
P: 唉,不如返公司喇。
S: 唔好,你地兩個去喇,哎呀,點解呀 ... 好老土呀好老土呀,嗚嘩 ... ...(離開)
B: 唉...
P: 最後得番兩個麻甩佬 ...

(電話中)
S: 我會返屋企攞番個回鄉證再上黎!
P: 哦(咁大工程...),咁我教你點去係啦! ... ... ... 你有咩可以call 我,你有漫遊丫嘛?!
S: 係,我有呀!
P: 咁掂喇,一陣再聯絡喇!


DATA FILE5: 25/6/2009 早上12:XX 深圳南山書城
B: 12 點幾,有無 S 消息呀?
P: 唉,無呀,15分鐘前重接通到電話,但係佢又唔出聲,好似不停同個仔講緊野。
B: 咁呀 ...
P: 之後不停打幾次都就飛晒去留言信箱。
B: 係呀 ...
P: 其實 ... 我開始懷疑佢根本就無漫遊
B: 吓 ... ... 喂你睇下,佢就企晌樓梯口喎!
P: ... ...
S: 唉呀,終於 ...
P: 其實,係咪真係有漫遊呢?
S: 哈哈! 原來我轉左台無左漫遊喎! 唔記得左。
P: yeah ...

P: 喂,阿冰呀!
冰: 嘩! 你地漫遊番黎喎!
P: 係咁既,我地今日因為 @$%^*# 既緣故,而家先開始行書城。同大家講,我地下畫返唔到黎喇
冰: 哦... 咁樣。


如是者 ...

最後都買到好多書! 感謝主!

Under the Black Suit

終於回來了,這可是我寫得最久的一個 Blog 站。早前因為無法再進入,一度升起寫過的東西無法再取回的恐懼;之後擺下了,過年後回來,終於的起心肝,重新找進來之法。其實也不是困難,一找就找到了。 生活往往就是差那麼一步,一口氣,可能就是一年。 網上寫文章的困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