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30, 2008

第 9 型的荒謬

今天的靜修時間,改為用來打文章。因為12月31日,自己應該會忙於工作和聚會。

2009 年,不太敢為自己定下甚麼目標。

以我認識的自己,在九型人格中屬於典型的第九型,即「和諧型」,這本身是一個很搞鬼的型格,因此令我覺得,自己也是一個很搞笑的人。

其他的搞笑特點,容後再分享。在這題目下,先講一點。因為這一特點,令我覺得很難定下目標。

第九型的人不能夠全情投入在一件事情上。很多時,他們是知道要做一些重要的事情,但到實際的時候,卻總是做了很多旁枝的東西,真正重要的反而沒有做。

如果要說自己,那是一種很搞笑的情況:我非常擅於、也喜愛計劃,因此常常買很漂亮的行事曆,現在甚至買了 PDA,但有很多時,記下來的東西,最後都沒有做。

我很喜歡做詳細的預備。近來電腦檯荒廢了,於是努力把它改裝為一個練習結他的角落,放置了喇叭和很多有關的曲譜和書本、CD等,和一部手提音樂播放器,而兩枝結他都換了弦,一切準備就緒。

但我就是極少練習。即使練習,也不願意由基本學起,或者學習一些自己不熟練的地方,總是掃掃自己喜歡的歌,就算了。之後就會很討厭自己與想像中堅毅的形象不乎。

因此,當說到 2009 年,實在也不想發太多豪情壯語,希望這樣那樣,反正自己也是沒甚麼信心能達成些甚麼來。只有其中一個必行的心願,是爭取多點休息,希望來年少些遊魂和打瞌睡。

第九型的第二個搞笑特點,是對很多人與事都有較深的洞察力和穿透力,除了自己。

祝大家有個更有意義的 2009!


內子近來努力鑽研九型人格,還開了 BLOG:

Sunday, December 28, 2008

默想

2008年的終結之前,我學會珍惜一個很重要的功課:默想。

本來想打一篇很長的分享,但原來網上有更好的文章,不如就引用一下好了。

(原文於金燈臺 87.7 第10期:http://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glb.php?GLID=01008)

※ ※ ※
默想 劉傳章

在這忙亂的生活中,能夠找到片刻的安靜是不容易的。但主的話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30:15),安穩與能力是連在一起的。動是能力的消耗,靜才是能力的來源。今天基督徒生活要有能力,我們必須學會在主面前安靜。

默想是細思主的恩言,如同牛倒嚼一樣。詩人嚐到了主恩言的滋味,所以說:「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1:2)

在聖經的記載裏,以撒是第一個默想的人(創24:63)。那時候以撒年已 40,還是獨身漢。撒拉去世,使他傷心悲痛。天晚日落,夕陽西下的時候,他獨自一人,在田間漫步,追思亡母,靜待神恩。在斜陽餘暉的映照下,神為他預備了利百加。聖經說:「以撒便領利百加進了他母親撒拉的帳棚,娶了她為妻,並且愛他。以撒自從他母親不在了,這才得了安慰。」(創二四:67)在悲痛中退到神跟前的人,神為他開出路,賜他意外的平安。

默想就是讓神向我們說話。這樣,必須先將神的話藏在心中。詩篇告訴我們詩人怎樣默想神的慈愛(詩48:9),神的訓詞(詩119:15,78),神的奇事(詩119:27),神的話語(詩199:148)神的作為(詩143:5,145:5,77:12…)。總之,默想神的話,使人更愛神,更認識神的永活,更感受人生的短促,而無視於轉眼成空的世俗榮華。這樣,必會大聲疾呼,喚醒世人要寄望於永恆之神。

在今天忙碌的時間表上,誰能找出幾分鐘安靜的時間來默想神﹖詩人的經歷是:「晝夜思想」,「我趁夜更未換,將眼睜開,為要思想你的話語」,「…在夜更的時候思想你…」(詩119:148,63:6)。默想神,不受時間的限制,或早晨,或晚上,或深夜,或白晝。在許多令人煩擾的世事中,讓我們操練自己,把心思回到慈愛的神跟前。

「願祂以我的默念為甘甜,我要因耶和華歡喜。」(詩104:34)

「耶和華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啊,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裏的意念(默想),在你面前蒙悅納。」(詩19:14)

※ ※ ※

聽 J 說,默想是突破其中一個很重視的個人操練。特別在年尾特別多聚會的時候,我很在意學習在最忙碌的時間中,仍然找出獨處的時間,同時又保持一個相對健康的生活習慣。人大了,連晚一點睡都很辛苦,但日頭的節目是那樣多,常常都要勉強自己的精神,又如何要求自己靜下來思想自己的生活、思想神在我中間的工作 ? 但無論如何,我發現自己很需要這種獨處,因為我心裡有太多說話沒有對人、甚至對自己說出來。我需要一個出口,讓神進入我紛亂的生命,告訴我「這是正路,要行在其中。」(賽30:21)

現在,我在一至五的工作前,都喜歡花15至30分鐘的時間,作一點獨個兒的靜思。其實比較理想一點是不要用工作的時間做這些事,但由於怠惰的關係,沒辦法找到其他不影響自己精神的時段。而且辦公的地方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默想場地。至於星期六日,其實往往比周日更加忙,找一個特定的時間靜思和靈修,仍然需要努力。

2009,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更敏於神話語的人。

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有情、無情,近來我嘗試用心記下有情和無情的時刻。

病人明愛醫院門前失救死亡,不消說,無情之極。

網上看到 Yui Tokyo Live,原來一首簡單的結他曲可以令觀眾熱淚盈眶。



全情投入的歌手和聽眾之間,建立了一條看不見的線,情感在中間流動,流露出歌唱最原本的意義,此謂之有情。

回想香港演唱會那種將預算好的感動位和告白,「最好能夠當時就流下來」的眼淚,此為無情。

平安夜的早上,在突破的演藝廳,有敬拜和分享的時間,囉「老人牌」的同工憶起事奉的種種,感恩無已,台下是如雷的掌聲和鼓勵,然後由家人當特別嘉賓頒獎,那些笑容,為之有情。

教會的佈道會,因為事工的關係要返去幫手,責任上是願意,其實沒感覺,此為之無情。

漏夜收到 S 的短訊祝我聖誕快樂,心意十足,此為之有情。

有情、無情,有時不在於事情的本質,也沒有「應不應該」有情的責任。其實只在乎於,我們有沒有用心投入,以及有沒有將心比己,以一個最尊重和關懷的心,對待與我們相處在一起的人。

祝大家有一個有情聖誕。

「老婆,起身喇,聖誕帶你去食好野!」← 此,為之有情。

Wednesday, December 17, 2008

生日 (Dec 13)

上星期六生日,一直沒有上來貼文,因為想不到有甚麼好記下來的。

有很多朋友給我短訊祝福和替我慶祝,真是很感謝大家的關懷!
其實慶祝生日的最大意義,是你感覺到自己被記得。這種情,是不能用任何東西交換的。

生日的那天,其實過得相對平淡。大半天都是一個人。不過,倒是有了很多反思自己的機會。

小時候,心裡想著,長大之後一定是個與別不同的人,應該會有點成就。中學時候的我,覺得自己性格毫無缺點,相識沒天下,沒交一個敵人,一切好人的條件我都具備。大學開始有很多衝擊,出來工作之後,輾轉也沒有甚麼很大的成就。倒是個人發現了很多自己的缺點,越發覺得自己不足,人也沉默了不少。

這年頭,過生日也不是甚麼很興奮的事情了。

S 問我生日有甚麼願望,我真講不上來。自己說不出世界和平這一類豪話,生活上也一切充足,也不可能再完成年少得志的目標,願就願,自己能在生活的萬千轉變中,領略上帝在這世界運行的法則,和真正認識自己,學習怎樣快樂地生活下去。

很像心境很老的樣子。

垃圾桶陣

久不久也會聽到有遊客這樣形容香港:「真搞不清楚怎麼香港滿街都是垃圾桶。」

今早站在等村巴的地方看見面前的橙色養眼垃圾桶,想起這句話,於是一轉身作一個360度的搜索。你在圖中,能找到多少個 ?




找到多少? 答案是 11 個。分佈如下:
第一張(1個)
第二張(1個)
第三張(5個)
第四張(4個)

最有趣的是有些地方其實完全無人行,例如第三張的最遠處有2個,第四張最遠處在燈柱旁也有1個。放在那裡是為了甚麼呢?

如果說有些國家乾淨衛生,是因為有良好的公民教育,香港的原因,也許因為垃圾桶夠多。

Monday, December 08, 2008

世界的未來

你怎樣看這個世界? 它的未來有希望嗎?

這個問題,近來在我的心頭縈繞了很多遍。其實不但是因為雜誌的專題是做「未來」,還有很多其他的「良好助力」,好像之前提及的「我們」哲學,又或是提倡環保、簡樸生活、關注全球問題 ... ... 等等,都叫人反覆思考,「做這麼多,你可以改變世界到一個怎麼樣的地步?」

基督教看未來是「末世」,人心不古、環境變差、罪惡滔天,黑暗在地上掌權,而且無法逆轉,直到基督再來。門徒要學守望、儆醒,以免被罪惡的世界吞噬。今天小心打開一份比較持平的報紙,就好像將聖經的預言逐一印證。人的自私、短視、冷淡幾乎深種於人性,還在逐朁食人良善的特質。青少年從沒有反思世情的能力,世俗的價值倒是吸進了一大堆。三十年前,《突破》說教講道理被認為是俗世清流,如果放在今天可能已經要閃閃縮縮,否則會被人說是「假道學」,「行唔通」。看《絕望真相》,幾乎覺得地球明天就要水淹遍地,萬物瀕危,而人們仍然只懂肆意地耗用資源。人的罪不再是容易防範的明刀明槍,而是什果賓治裡的蒙汗藥,叫人喝下去之後,連自我意識都失去了。世界的不公平,令窮人生活沒法改善、衛生情況差,疾病抓緊機會變種傳播,反噬富裕世界的人。金錢統治世界,甚至令人忘記公義(近來很有興趣了解領匯的問題~)明知是死路,卻仍流連忘返,以互鬥和欺壓當成是必然和家常便飯。

你說,這個世界還有希望嗎?

樂觀的人說,改變世界就是靠咱們每一個做起啊! 只是,我看著世界運轉,壓根兒就不相信時代的巨輪會因此而改變軌跡。
我相信,世界的確是沒有希望的了。我真的這樣認為。
我們顛沛流離的下一代,生活無依無靠的弱勢社群,會一直持續下去。

早陣子一次早會後分組,有個同工說,不認同機構的某些風格,「很多分享講到好偉大,外面人家做的就不像話,好像我們才是唯一的答案。其實外面有心的、出色的人還有很多啊!」

另一位同工回應說:「這是我們說服自己生存下去的理由。」

其實我們的確不能為世界提供答案。這個世界,沒有 Solution,終結就是滅亡。「夢改變世界」很動聽的口號,其實我想說,「按字面解釋」的話,我不相信可以。世界是不能被夢想改變的。

套用幾米的話問:「我想努力抓住世界,最後卻仍被世界淘汰,如果一開始就鬆開,我會不那麼傷心嗎?終究是要閉上眼,隨風去吧,爲甚麽一定要堅持到最後呢?」

或者我應該鬆開手,然後讓自己跟這個世界斷絕往來,又或是,擁抱這個世界,用所有世俗的東西去麻醉自己,讓自己跟其他人一樣,對著所有事情,只用一句「No Big Deal」就能應付?











我想起耶穌。
我十多年對耶穌的印象中,他似乎沒有說過要改變世界。
他關心的,是世界中的人。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約翰壹書二 :15)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 2)

現在,我正學習從世界運行的法則看出神的主權,而從生活的法則去細想很久之前在蔡先生的T恤上所看到的一句說話:

「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

Saturday, December 06, 2008

死死 生生

打從十一月開始,出席了很多場的婚宴,有簡單也有隆重。絕對沒有埋怨主人家們的意思,不過場場公式化的應酬,已令我覺得有點疲倦。好不容易,十一月終於過去了。

十二月的第一個星期,第一場去的,是一個喪禮。

C 的婆婆早前過身。星期四,我向機構取了假期,陪伴 C 的一家出席婆婆的出殯儀式。其實她老人家長期積病,加上老人痴呆,離開實在是相對比較可預計的,因此即使大家心情沉重,也沒有太過激動。

我只跟 C 到老人院探過她幾次,她也沒可能認得我。倒是 C 曾經和她同住好一段時間,無論如何,大家也有點黯然。

儀式只是很簡單地在屯門醫院進行。由於信仰的關係,拜神的儀式我一概沒有參與,只從遠處大約看到婆婆的遺容。靈柩上了靈車,我們就乘旅遊巴到荃灣的火葬場。完了儀式,目送靈柩給送進通道,婆婆「上路」了(只是形容棺材而已)。

之後我們到紅磡吃解慰酒。菜式是不錯,不過通檯的人我都不是太認識,其實充其量是填滿肚子,和標誌著一場喪禮的結束而已。離開的時間還不到下午兩點。

離開的時候我們的心情都很平靜,不過回家途上 C 想起婆婆的種種,眼眶兒紅了,掉了好些眼淚。我沒有作聲,只在旁提供紙巾。

※ ※ ※

一天之後,星期五晚我百無禁忌出席近來第四次的婚禮。主人家 S 是我的堂姐(好像是),初中前關係還不錯,還試過去她父母搞的聖誕派對,一起玩得很親密,但越大便越少見面。後來她去外國讀書,回來後每次見面都是過年,逗留在姑婆家十多分鐘。今晚來,我給同事的附註是:「今晚去出席一個不是太親的親戚婚宴。」我甚至沒有告訴 C 其實是哪一位結婚。印象中最深刻只是,S 其實是一位很漂亮的女孩。

快要到達飲宴場地的時候,有人拍了我的膊頭一下。我定神一看,第一眼看清楚是大學同學 F,第二眼看見她鼓鼓脤起的肚子。我說:「噢! 恭喜你啊! 」

她回答:「是啊,明年一月出世了。」
「呵呵,那我們下次見面時,已經是一家三口了呢! 我們下次幾時見面?」
「應該是下年七八月的時間,H 應該是那時候結婚。」
「好吧,那到時見了。」我們分別的時候,我覺得我們真的不是很熟絡。這幾秒,真是一個招呼而已。

※ ※ ※

門一打開,新人步進會場,花炮爆出繽紛燦爛的字碎。介紹、切餅、交杯、舉杯、互咀、致詞、上菜、敬酒、送客。雖然說,跟大隊最不用動腦筋,但連續整個月都是相同的公式、一樣的說話,真是令人很有點鬱悶。那些「拍手位」,我連把手舉起來的動力也欠奉。老爸對我說:「怎麼你拍掌拍到好似江澤民咁樣架。」

沒法子。我明白對於每一對新人,這都是一生難忘的時刻。不過對於我,畢竟只是出席而已,我今晚好像連相也沒有拍過一張呢。

好不容易去到十一時多,大家都拖住疲乏的身軀離開了。經過送客長長的人龍,終於到了一對新人面前。

新娘子還是一如以往地漂亮。我微笑地跟她握著手,說:「恭喜晒你啊!」

她沒有說多謝,只是笑笑口叫了我一下:「朱仔!」這是我小時候的乳名,有很多年沒從她口中聽過了,現在還會用的只有很少一部份較近的親戚,和我的家人。

我呆了一下,感覺好像回到那個兩小無猜,大家都笑得很開懷的年紀。

死死生生,兩天內我去了一個喪禮、見到一個懷貽的婦人,出席了一場開始感覺沉悶的婚宴。我好像一個帶點麻木的人,帶著對生命的思考離開火葬場,帶著冷漠看著快要生產的婦人,帶著任務(出席婚宴是老爸鄭而重之的要求)去見證已經疏遠的親戚的壯麗盟誓,一切卻似乎跟自己沒有關係。

直至這一刻,我感覺到一點暖意。我不擅詞令,講不出動聽說話,不過很燦爛地笑了一下,說:「再見啦!」

一個親切的稱呼,令我覺得這場宴會,變得有意思了。

Wednesday, December 03, 2008

Notes from study room

10年前我加入報社的時候,為中大新生編了一本迎新刊物《九九‧迎新》。那時我們重新翻看了學生報多年來的一些舊記錄,選取了一些可以給新生帶來衝擊的文章,對作為新科編輯的我,竟然也帶來很多影響深遠的思考。以下轉貼我最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寫於 1981 年前後。

Notes from study room 梁 志 超

這 個 年 代 沒 有 知 識 分 子 。

大 學 生 只 是 在 大 學 裏 唸 書 的 人 , 除 此 之 外 更 沒 有 其 他 意 義 。

況 且 , 我 們 這 一 代 毫 無 個 性 、 毫 不 認 識 自 己 與 整 個 社 會 、 歷 史 的 關 係 ( 根 本 沒 有 這 個 要 求 ﹗) , 更 沒 有 做 為 一 個 人 所 需 要 的 熱 情 與 勇 氣 。

記 憶 中 , 最 後 一 次 被 別 人 衝 擊 自 己 的 想 法 是 很 久 以 前 的 事 了 , 應 該 是 三 年 前 崇 基 「 草 原 夜 話 」 吧 。 他 是 我 的 輔 導 員 。

三 年 來 , 日 子 是 過 得 很 舒 舒 服 服 的 , 從 未 感 到 不 安: 因 為 從 來 沒 有 人 challenge 我 的 腦 袋 , 也 無 人 願 意 俾 我 「鋤 」 。 我 是 一 名 中 大 學生 , 偶 爾 與 你 共 聚 於 馬 料 水 山 頭 , 你 有 你 的 我 有 我 的 方 向 , 你 記 得 也 好 , 最 好 你 忘掉 ...... 看 , 這 就 是 我 們 這 個 社 區 的 文 化 現 象 。

「 在 毛 主 席 的 年 代 , 祖 國 的 人 民 多 麼 幸 福 , 祖 國的 河 山 多 麼 壯 麗 。 」 講 這 句 話 的 師 兄 真 是 可 愛 , 起 碼 他 敢 / 他 肯 向 人 說 出 自 己 心 中的 話 , 儘 管 我 們 會 責 難 他 是 否 出 於 一 股 「 盲 目 的 激 情 , 缺 乏 理 性 作 基 礎 」 !

但 , 不 能 否 認 , 他 很 勇 敢 , 我 們 卻 閃 閃 縮 縮 。

「 冷 靜 客 觀 加 中 立 , 資 料 數 字 都 出 齊 。 」 一 語 道 破這 幾 年 來 校 園 狀 況 。 請 不 要 再 對 我 說 :「 自 從 七 六 年 四 人 幫 倒 台 之 後 , 大 專 界 重 新檢 討 以 往 的 ......」 , 我 想 嘔 吐 。 除 了 學 習 怎 樣 理 性 地 分 析 , 掌 握 獨 立 思 考 之 外 ,除 了 講 According to Marx, this problem is......, In the viewpoint of......, From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之 外 , 我 們 還 曉 得 甚 麼 ? 沒 有人 會 以 I think, I believe 作 為 自 己 句 子 的 開 頭 。 點 解 ? 因 我 地 怕 。

善 用 四 年 , 敢 想 敢 言 !? 在 客 觀 中 立 理 性 分 析 這 塊 神 主 牌 之 後 , 是 我 們 的 怯 弱 與 愚 昧 。

大 學 生 的 性 格 就 是 沒 有 性 格 。

大 學 生 的 形 象 就 是 沒 有 形 象 。 STOT 時 講 多 幾 句 便 俾人 話 「 招 積 」 、 「扮 野 」 。 自 己 唔 喜 歡 看 書 , 見 到 同 學 宿 舍 書 架 上 放 滿 書 本 , 就 窒人 「 你 睇 晒 D書 未 唧 ﹗ 」 莫 非 要 大 家 攬 住 死 才 心 安 理 得 ?

誰 說 「 中 大 人 」 不 沾 中 國 文 化 ? 中 大 是 最 「中 國人 」 的 大 學 。 《 大 學 》 有 云 : 「 有 交 於 己 然 後 求 諸 人 , 無 過 於 自 後 非 諸 人 。 」 自 己 都 唔 掂 , 有 乜 資 格 話 人 ─ ─ CU 仔 的 箴 句 。

「 如 果 你 唔 敢 肯 定 自 己 個 套 , 最 好 shut up。 」這 些 話 十 分 熟 悉 , 對 不 ? No one can say he is telling the absolute truth,既 然 人 生 在 這 世 界 上 都 是 瞎 子 摸 象 , 如 果 還 不 講 自 己 的 看 法 , 生 下 嘴 巴 與 腦 袋 豈 非多 餘 。

我 們 恐 懼 被 人 家 知 道 自 己 的 想 法 , 亦 懶 得 了 解 人 家 的 觀 點 , 最 好 大 家 相 安 無 事 。 各 不 相 干 是 中 大 人 的 遊 戲 規 則 。

但 , 我 唔 玩 這 個 遊 戲 , 我 不 甘 墮 落 。

從 各 不 相 干 到 怕 俾 人 灌 輸 , 是 對 人 家 看 法 的 Over reaction, 是 自 我 防 衛 戰 。

81 年 崇 基 新 生 輔 導 營 , 輔 導 員 守 則 , 「 我 們 儘 量避 免 主 觀 的 批 評 。 說 話 時 應 謹 慎 檢 點 , 在 說 出 自 己 觀 點 之 餘 , 千 萬 不 可 強 加 自 己 的看 法 於 人 。 」 點 解 有 這 樣 清 規 ? 因 我 地 怕 俾 人 話 灌 輸 , 與 其 如 此 戰 戰 兢 兢 , 最 好 shut up and turn a deaf ear to anyone。

討 論 態 度 竟 被 扭 曲 為 自 己 的 做 人 原 則 。

既 不 敢 肯 定 , 也 不 敢 否 定 這 是 大 伙 兒 的 癖 好 。

從 來 沒 有 一 樣 東 西 絕 對 value-free。 意 識 形 態 與 科 學 是 很 難 分 割 的 ; 糾 纏 於 自 己 所 想 / 所 講 的 究 竟 是 Science抑 或 value, 即 如 緣 木 求 魚 。

我 這 篇 文 章 的 內 容 也 是 一 種 意 識 形 態 , 但 我 擺 明 車 馬 , 要 挑 戰 你 , 吹 咩 !

有 人 說 , 對 自 由 主 義 的 恐 懼 是 我 們 思 想 的 枷 鎖 。 自 由 主 義 被 庸 俗 的 「 自 由 主 義 者 」 解 釋 為 : 每 個 人 都 有 權 自 由 地 撰 擇 自 己 的 生 活 方 式 與 想 法 , 我 之 所 以 與 你 不 同 , 只 因 我 倆 是 完 全 「 獨 立 主 義 」 的 個 體 。

做 學 生 會 會 長 = 返 宿 舍 煮 飯 訓 覺 。 有 冇 攪 錯 ! 有 否 分 辨 出 每 個 選 擇 之 間 的 Signification ?

把 某 些 歷 史 現 象 視 為 自 然 的 必 然 的 , 現 象 是 文 化 危機 。 還 記 得 獨 立 思 考 、 理 性 分 析 、 自 由 選 擇 、 客 觀 中 立 是 在 怎 樣 的 歷 史 條 件 下 提 出來 的 : 神 聖 的 往 往 是 myths, 這 都 只 是 盾 牌 。

下 次 邊 個 再 話 俾 人 灌 輸 , 唔 想 俾 人 牽 著 鼻 子 走 , 因 住 我 打 鑊 佢 。

( 輯 錄 自 第 108期 《 中 大 學 生 報 》 )

我們得承認,從整個社會的角度去看,某部份人因著資源和教育程度的分野,不是每人都能夠成功地挑戰別人的意識形態。但重要的是,當碰上挑戰自己價值觀時,是立即防衛,還是細心思考,不停地尋找最恰當的真理,加以反擊,或者低頭認錯,明白自己理解錯誤,請求更深入的討論 ? 只有後者可以成為自己進步的動力;只有這種心態,才會令人擁有走出困局的能力。

Monday, November 24, 2008

為人父母

自從團契爆發了嬰兒潮之後,除了引起團契內各種互動模式的轉變之外,也給我們這些還沒有孩子的人作了個很好的示範。在不多不少的聚會中,我們對這些新手父母有了更多的瞭解,也帶給我們很多細心思考將來的機會。有牧者和肢體說過:「到你生了孩子,就會知道做父母的苦處。」我絕對理解。這句說話其實一點都不陌生──我們的家長們早就說過不知多少遍,而我們以前總是不以為然。再者,類似邏輯的說話在幾年前也有人說過:「結了婚,你就會知道同住難。」到今天,路雖然艱難,所得所失也是從來沒料到,畢竟還是走過來了。

看著不同的父母以不同的方式照顧孩子,我也聯想到,對於將來帶自己的孩子,會有甚麼期望?

今天的父母和孩子,不知道是幸福還是不幸。這些最緊張他們的父母,有相對較富裕的環境,提供最富營養的食物、最保護性的環境、最多的玩具──但凡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條件。可是相比起較家貧的以前,要病的還是繼續病,愛哭的還是一樣哭那麼多、喜歡板起臉的不會因為多了玩具而變的開心(或者他們根本不知道多與少的分別)。我就細想,究竟每一個父母的共同心願─「寶寶健康快樂地成長」,環境和經濟條件,佔了多少個巴仙?

有時我又想,在今天充滿權威理論的時代,無數的人和書本指導著父母每一天應該如何應對小孩子身上最細微的轉變。幾乎每天哭多少遍、嘴型如何都可以解讀,究竟上帝造人的最初,叫小孩子有這多麼表情,究竟真的是要人無時無刻不注意小嬰孩,還是一種訓練小孩與大自然互動的必然過程。干預太多,是不是會弄巧成拙?

一家人由兩個人,因為生孩子,變成四個,因為還多了一個家傭。誠然,有一個家傭,生活就比較好辦─至少雙親仍然可以繼續工作,外母和婆婆也不用全時間照顧孩子,家裡的家務也有人做。只是,撇開每月數千月的開支不講,孩子每天對著工人比對著父母還多。結果父母回到家裡,想把孩子抱在懷中,孩子卻哭起來,因為對少不更事的他來說,工人比父母還要親。聽到這兒,只好慨嘆,這實在是一種很無奈的情景。

我的嬰孩時期,在大角咀的一座老唐樓的針織工廠裡度過。由於父母都要開工,只好將我放在工廠中的小房間裡。有時實在太忙,沒有時間照顧,唯有把我放在坪石村的婆婆家裡住幾天。記得最初離開父母很是傷心,但面對的畢竟是親人,還有很多叔叔和姨姨,生活倒也有很多有趣回憶。有個舅父很惡,常常迫我一定要坐定定把飯吃完;另一個沒怎麼理我,但喜歡起床之後把腳放在我的肚皮上磋(我當時是睡在地上的)。我喜歡一手打在姨姨的屁股上,惹得她破口大罵;婆婆每個早上都會到酒樓買點心回來,公公就沖好咖啡,可是從來不給我喝。閒時會和哥哥到樓下的遊樂場,管它甚麼菌,就是跟所有小朋友喪玩,滿身都是沙泥,應該也不只一次。

當時家裡的全都是藍領一族,沒甚麼大錢。但說到家境好壞,其實小時候,也是沒有這種觀念的,現在回想起來,正面的回憶卻不少。倒是說到關係融洽,又可以互相照顧,今天的小孩,恐怕就沒這種團圓歡樂的福份了。跟很多小孩一起玩的日子,也許更讓我增加了面對世界的自信。

今天的孩子,不知道是幸福還是不幸。

有這種感受,是因為覺得,現在的小朋友雖然說物質越來越好,得到的 attention 越來越多,但受到的控制也越來越大,而且長大之後,性格也不一定好(這是從我看見不少家境富足、照顧周到的小孩子之後發現的。『投資』了那麼多,孩子卻養不熟,真是氣餒之至)。你可以說,我未生孩子一定不明白當父母的難處;但說到觀察小朋友,我的經驗並不比當父母的少。而我的結論是,所有人認為是 logical 的投資與期望,其實可以說是不能絕對成立的,至少個人的脾性,並不絕對是由奶粉的質素和一同相處的時間長度來決定的。

或者真正發生決定性作用的,是父母本身。

看見過那麼多人,或者沒有一對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但是父母本身的性格修養,卻是對嬰孩影響最大的關鍵。無論環境貧富,孩子都是看著父母來學習的。父母開懷,孩子就學會快樂;父母寬容,孩子才能學會包容;父母願意打開門,孩子才看到外面的世界。自己在沒有父母同住那段日子,如果給專家分析,一定會說孩子失去了安全感。其實我覺得安全感是恰如其分而已,在外婆的家裡,我實在學會了獨自面對外面的世界,只要在我逗留的地方的人是友善和安全,管它是香港還是以色列,在公屋還是在曠野,孩子會學習去適應。

耶穌基督,只是生在馬槽,成長於一個四處逃命的窮家庭而已。

記得以前有些父母喜歡故意藏起來,讓孩子焦急。故意挑動孩子的不安感,個人認為不算是好方法,不過放手讓他上去接觸最闊的世界,而自己又更努力地學習成為一個更合上帝心意的個體,無論對孩子還是對自己,都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如果想生仔,第一句問的不是有沒有錢,也不是問自己時間和心態上是不是準備好照顧小孩,而是問,我的生命,是否已經擺上,願意時刻學習成為孩子的榜樣。

教養孩童,使他行當走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

Wednesday, November 19, 2008

迦勒

昨天 T 在主日學的課程中提到迦勒這號人物。迦勒 ─ 一個信心和勇氣並存、並堅持自己的「另一個心志」,在俗世中,是令人神往的清流。在這裡,引用一下其他人的文章,作為分享。

(下文引自台灣「金燈臺」第32期,何衛中《迦勒的心志》,本人略作編輯)

聖經中記載着許多屬靈偉人,每個人都有他突出的特點,這些特點是神所給他們的評語而肯定的。例如以諾的特點是他長期的與神同行。挪亞的特點是照神的吩咐造方舟。摩西的特點是在神的全家盡忠。大衛的特點是合神心意。這些很著名的屬靈偉人,我們一提到他們時,就會馬上聯想到他們生命中的特點,而對他們肅然起敬。

但聖經中同時也記載着一些不是很著名的人,他們的名字給另外一人蓋過去了,所以使他黯然失色。只是他在神面前卻並不如此,神照樣給那些對祂忠心的僕人合適的評價,就是本文所要討論的迦勒。我們來看看神對他有甚麼評語及應許。

「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為業」。(民十四:24)

這節聖經就是神對迦勒的評價及應許。神稱讚迦勒有另一個心志;專一跟從祂。因此神應許要領他進迦南地,並將那地給他的後裔為業。

迦勒與約書亞兩人是同時出道的人物,是同探迦南美地十二探子之一,與約書亞齊名同等。但摩西死後,神卻興起約書亞作以色列人的領袖,而沒有揀選迦勒。不過迦勒卻是甘之如飴,絕無怨言地服在約書亞領導之下。後來他求見約書亞,向他請纓出戰亞衲族人,是以一個下屬向主帥請願的態度,這種服權柄的心志,十分難能可貴。

雖然十二探子的回報,其中十人的回報使百姓驚懼,但迦勒不因環境的改變,人事的改變而灰心喪志,專一跟從神,這個專一跟從的心也是神對他的欣賞及稱讚。

「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民十三:30)

進入迦南四十多年,八十五歲的老人,竟然還自請出征打仗,並且要求打最難打的亞衲族山地的人,是寬大堅固的城,他的雄心壯志何等可佩服,這跟時下很多青壯年人未老先衰的情景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那時,猶大人來到吉甲見約書亞,有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對約書亞說:
「耶和華在加低斯巴尼亞指著我與你對神人摩西所說的話,你都知道了。
耶和華的僕人摩西從加低斯巴尼亞打發我窺探這地,那時我正四十歲;我按著心意回報他。
然而,同我上去的眾弟兄使百姓的心消化;但我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神。
當日摩西起誓說:『你腳所踏之地定要歸你和你的子孫永遠為業,因為你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神。』
自從耶和華對摩西說這話的時候,耶和華照他所應許的使我存活這四十五年;其間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
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了,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
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
求你將耶和華那日應許我的這山地給我;那裡有亞衲族人,並寬大堅固的城,你也曾聽見了。
或者耶和華照他所應許的與我同在,我就把他們趕出去。」
於是約書亞為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祝福,將希伯崙給他為業。
所以希伯崙作了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的產業,直到今日,因為他專心跟從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書十四:6-14)

他的請纓出征,不是不自量力,愛出風頭,乃是深信神的應許沒有落空,故他深信必勝不是倚靠自己的能力,乃是倚靠神的同在。這也正像大衛請纓出戰歌利亞一樣:

大衛對歌利亞說:「你來攻擊我,是靠着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着萬軍之耶和華的名。」(撒上十七:45)

迦勒也是基於耶和華的應許,故才有這雄心壯志去征服他的敵人。這就是迦勒的心志。是神所喜悅的。

Monday, November 17, 2008

同理心

我認為同理心(Empathy)是很重要的。

維基百科中,「同理心」有以下的解釋:

同理心,就是站在對方立場思考的一種方式。

在既定已發生的事件上,把自己當成是別人,想像自己因為甚麼心理以致有這種行為,從而觸發這個事件。 因為自己已經接納了這種心理,所以也就接納了別人這種心理,以致諒解這行為和事件的發生。這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同出一轍的。

就算是自己的看法與人不同時,不認同—也不能判定對方的一定是錯。嘗試反覆地思考,認真從其他角度去看,針對事而不是針對人,便會發現自己原本的定奪不一定完全正確。因為事情發生在「我」身上(主觀)跟發生在「你」/「他」/「她」/「它」身上(客觀),分別可非常大。別人的想法和行為,總有他的原委。

肢體、朋友之間相處,同理心可以令很多事情產生變化。細味生活上的人與事,原來我們很容易就好早地為別人下了結論,說「她 / 他一定是因為某某人 / 事才會變成這樣」,接著很容易便跳一大步,定案說,「這人其實也不太勝任在這崗位上事奉了吧」或者「這人就是這種性格的吧」這類說法。其實這樣的一跳,邏輯上或理性上未必是錯,但其實欠了一個很重要步驟,就是去思考,「為甚麼會這樣」?

同理心的出現,讓人很容易對別人的處境生出體諒,因為我們都願意接受,「如果能力所及,其實她 / 他並不想這樣」的一個前提。有了這個前提,我們會跳落另一種結果:「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他們?」

就任組長之後,有一次跟其他人談到某些肢體,很容易就評論說:「其實 X 也真的是太過被動了吧。我們不停地去關心,但好像還是沒有得到回應啊。今天的情況他們是不是也該有責任呢。」之後有機會探訪當時人,越發便覺早前的結論實在下得太早。眼看面前的困難,我清楚了解前因後果,之後我腦海中第一個浮起的問題就是:「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他們?」

事奉人員之間,也很需要這種同理心。事奉在性質上是工作的一種,而受到香港這個高速非人性化的企業文化的薰陶,我們很容易就用理性跳了很多步,達到一些不太人性化的結論,包括「你這樣做是不行的」、「你難免是失職了」、「給他們施點壓吧」、「我也不想理會這種人的做事方式」。但一到這裡就停下來的話,整件事就變得糟糕透頂了。信任和關心似乎找不到存在的位置。同理心是一種推進力量,迫我們再問自己兩個問題:「為甚麼會這樣?」和「我們可以怎樣一起提供幫助,解決這個困境呢?」有這兩個推進,整個團隊就是一個活的、有愛心的團隊,因為我們當每一個成員,就好像自己一樣。能夠處身於這樣的一個群體,是一種福氣。

對於很多朋友,我也有類近的感覺,不過在此不贅了。

想起這段經文,好像不太貼切,但願也成為同理心的一種表達:

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 ﹖
這信心能救他嗎 ?
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
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吧! 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
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
(雅各書 二:14-16)


願上帝體恤憐憫我們每個人的軟弱。你很真切地明白,我們今天的軟弱,實在不是故意要來的。每當感受你的愛,我就明白,你對我的同理心,原來就是我從罪裡重新站起來的關鍵。

Sunday, November 16, 2008

還原基本

金融海嘯令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百業蕭條,人人憂柴憂米,最怕是聽到人說,現在還不是最慘,下年一定會更糟糕。那種向前望去,"You are doomed" 的無奈,難免是最令人泄氣的話。

不過,在最苦的日子還未來到以前,我還得感恩,有這麼一個「預備」的時間。這段時間我已經開始為更壞的情況作準備,少花無謂錢,多用現成的東西。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便會開始感到,其實整件事情是一個提醒,告訴人類,生活中實在有很多無謂的花費(無論是錢還是物質),消耗了地球很多資源;做了很多虛無的投資(參與沒有生產力、高度投機的遊戲),而這種虛無卻又養活了好多人。當虛無的東西倒塌了,甚至拖垮了實體經濟,連人的基本生活都催毀。作為小市民,當然無力改革金融體系。但有一樣野是值得再學習,就是將生活還原到更基本的水平。

閒時坐在家中,環顧四周,多出來的東西真是幾令人驚奇。我家兩個人住,卻有七把傘、三個不用的收音機、三部相機、兩部電視遊戲戲、兩部手提遊戲機、兩部電腦、兩個結他、無數個擺到快要發霉的即食麵,都是在不同階段、不同需要之下買的,當中不少是因為覺得「感覺良好」,其實沒了也未必是問題。不計上次慶祝結婚周年的Yamm,平時出街吃,兩個人動輒就百多元落樓,還有很多娛樂和應酬,單單應付了也覺得倦。有時回家已是十時多,連想自己靜靜的時間也沒有了。

在動筆時剛剛看隨到新聞報道說泰林開倉清貨。有個老人家向記者埋怨,買不到自己心水牌子的貨物,「我買的也是自己不喜歡的。」他說。
「咁你又買?」一眾記者追問。
「咁係抵丫嘛!」他答。
這又是一個明證。他買,甚至不是因為「感覺良好」,也不是理性駒使,而是「邏輯推論」而已。

其實忍忍手,對生活沒有任何影響。日子有功,自己卻可以慳好多,又可以把舊東西的價值用盡,那種「抵」的感覺更實在。有時望著家裡成座山一樣的物品,我都很希奇,如果要充份地使用(ultilise)每一樣東西,要花多少時間。

我沒有做統計,不過我相信,如果真的為家中的物品做一個「值買」和「不值買」的評估,後者的 list 一定比前者長(很多)。我們常講環保,其實不是減少用紙、減少用電那麼簡單;而是希望讓擁有的每樣物件,都發揮最大的功用,不要買了一件不久,又買另一件來替代了,舊有的就沒用擺在一邊,甚至丟掉。

金融風暴提醒我們,錢雖然很重要,但一定不是豐足生活的核心。追求太過,脫離了實際的價值,就很易變成虛空。

說起來,我也重新培養了一種興趣,就是 Window shopping 和齋嗡。在電器舖店員面前怒看新手機,跟朋友談起最新型號的電腦,興奮到好像自己明天就會去買一樣。到最後,我都會搬出同一個結論:「沒錢。」

Thursday, November 06, 2008

The CHANGE we can believe in

(原文載於以利沙團契分享群組,謝謝 B 的提醒,我作了一點修改)

加入突破工作讓我學到許多東西。其中一些屬靈的提醒,實在令我很受用。

從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有預感自己的位子快要不保。在一家堅持不取政府撥款的機構(是為了更大的事工自由度)工作,還要加入一個未有產物的部 門(新雜誌明年初才出版),按一般商營機構的邏輯,第一件事就是把沒短線利益的工作切掉,那代表一整個部門都可以裁走。而我新加入一個月,只要補一星期的 幾個小錢,就可以讓我「平平安安的去吧」。

我們的奉獻是少了很多,因為很多支持者都是商家。經營環境不理想,即使是多有心的人,可能也會面對極艱難的境況。「即使要我們賣掉部份產業,我們也不願意裁 員。所以大家呢,要多走一步...」總幹事分享說。我正等待著「所以大家要憑信心向身邊的人籌募捐款」這類有點無奈的結論,或者是開始派發「緊急呼籲」奉 獻表,再不就是討論減薪的方案細節。

「在 11 月 22 日在北角宣道會,我們會搞一個突破羣體及同行者分享祈禱會。」總幹事續說。「請大家盡量邀請你的同行者、「突破」的支持者出席,我們要支持他們,為他們祈 禱。他們很多人現在可能都身處於很大的困難當中。大家第一件事,是要多走一步,關心他們的需要,與他們並肩同行。」

一個機構,在最水深火熱的境況之下,第一件事做的,是把手伸出來,為一直幫助他們,現在卻落在困難中的同行者禱告。聽到這個訊息,我深受感動。在困難中彼此地關心,比力求自保,是一個多美好的見證。

我回想自己的生活。我曾經歷過很低沉的時間,竭力地想為自己的生活加添一點享受、加添一點圍繞自己的朋友,也希望自己在教會怎樣積極,也希望教會能夠怎樣幫 助自己,來令自己活得更有意思,不過心情往往只是更不快樂。早前看過一本書叫《我到我們的世代》,作者鼓勵說,令世界更漂亮就是從每一個人做起,為了身邊 的、居住地的、國家的、世界的「我們」,改變只有「我」的生活態度。為他人而活的生命,是更有意義的生命。基督從為我們捨身,正是這個道理。

於是,我找尋服侍身邊人的場所。伸手所及,應該由哪裡開始? 我想起我們的團契。上帝從別人美好的見證告訴我,無論得時不得時,境況是好是壞,反應是冷是熱,人都可以選擇走出自己,多行一步,從顧及身邊的人開始每天 的生活。這不是一個命令、責任或本份,而是一個 always possible 的選擇。

當然你仍然可以不理會,不過這個選擇會帶來改變。或者我們不是每次都可以那麼主動,但只要每人願意,按自己的步伐,每次走或大或小的半步,嘗試尋回起初的愛心,就是讓神得激勵、進而配合我們的機會。就好像每個人走出來給奧巴馬投一票,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就實現了。

多不多人一起團契、分多少小組、事奉艱不艱鉅,很多事情未必如我們所願地成就。只有一件是可以選擇的,就是今天就行動,關心身邊的你和他/她。

每一次返團契,從副堂轉個彎,看見在座的你們,就感到高興。
幾天以來,在團契群組看見很多留言的名字,就好像跟你們團契一樣。

讓我們為彼此的靈性守望,為有這一批同行者而感恩!

Monday, November 03, 2008

讓愛走動

從不同的弟兄姊妹的渠道中,知道不少人對團契的近況都有點失望,覺得四周事工雖多,但團友之間的關係卻難以維繫。改革後的團契,小組還可以,大團比平時更少人,回去好像有點鬱悶。很多弟兄姊妹因為事忙,沒有抽空出席。

其實聚會的時間一樣、人又一樣,只是某些時段較忙,並不會對出席影響太大。或許說穿了,只是心態上覺得若有所失,覺得今非昔比,比起其他個人活動或需要,只好取捨了。很多原因(當然也會有實際困難的時候)其實都不是核心原因(因為總有其他可以兼顧的例子)。我也不覺得這全是團友不夠堅持的責任。很多時,事情的發生是雙方面的結果。團契的領導和教會的長執,實在應該好好思考為甚麼會出現這個問題,以及應該如何營造一個友善、具吸引力的環境,讓團友願意抽時間回來聚會。團契沒落,教會是有逃脫不掉的責任,而察覺不到問題出現,就更需醒覺。

希望身為帶領者的每一位,不管是在上的又好,在眾人中間的又好,作決定的時候,有一種急切了解弟兄姊妹情況和需要的心腸,而不是第一件事就將事工放上會議桌,然後大家商量怎樣去完成。團契不是要為教會動員群體,有行事日程也不是為了要交出成績,而是彼此進深相交,為各人的需要而守望。

團友當然也有責任。誠然,事奉者應該努力為信徒們洗腳,不問回報地一味服侍。但是團友也不能夠以消費者的心態自居,把聚會看成服務內容,將團契周目看成像餐廳的餐牌一樣選擇,把身邊的團友看成個人社交網絡。因為悶或不精彩就不去,那是楊牧谷牧師提及過的「基督徒遊牧民族」,只揀有好草吃地方才去,是一種投機的表現。

其實我也不喜歡「做得基督徒就要預左團契時間要拿出來」這種說法,因為我小時候也曾經被人如此地訓話過。教會或團契憑甚麼在沒有弄清楚情況之前,就把責任圈在別人的頭上呢?我明白基督徒不能停止聚會,但教條主義就只有令人厭煩的份兒。

問題是甚麼? 有時我想,或者是我們愛的太吝嗇,太自我中心,沒有在能力以內承擔起把愛分享給有需要的人的使命。為己勞必為己傷,拼了命為自己爭取最適合的環境,換來的可能只是一肚牢騷;唯有當我們的心思是在於別人的需要上,我們才有了向前推進的燃料。有人說得好,當我們把食指舉出來指責別人的時候,其實我們至少有三根指頭是對向自己。你看到別組那一位沒有人理會的肢體,你有上前親切地問候嗎 ? 看到有人幾次沒回來團契,我們曾否試過為他們的近況而札心禱告 ? 我們有沒有陪伴新回來的朋友,跟他們一起上信仰研討班呢? 看見不適應的組長,我們曾否把關心和問候帶給他們,即使只是寫一張書籤 ?

其實我也很慚愧自己沒有做到以上很多的東西。它們都是我親眼看到過發生在其他有心的弟兄姊妹身上的活見證,當團契陷入人最少的困境時,你仍然會看見他們,看見他們,你心就覺得暖。我相信,他們出現不僅是為了覺得團契特別正(他們其實也是有感情有理智、能分辨質素的的生物),多多少少也是為了等候你和我的出現。有他們(泛指一切讓愛走動的人),團契就有愛,事工就有愛,新朋友感受到愛,最重要是,我們每一個願意付出的人,都在經歷愛。

如果我們要問自己今天的鬱悶怎樣解決,就應好像馬利亞一樣,第一件事就捨棄懷裡的銀子,將極貴的香膏摔碎了,「盡她的所能」,堯灌在主的身上,神蹟奇事立刻就會發生。

讓我向 K、C、K、Y、H、M、Y、B、M、J,還有很多很多人學習。有很多人其實我並不是很熟絡,但你們的付出,一直留在我的腦海之中。主讓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我就要為此而感恩。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我們一同學習吧!

分享:《讓愛走動》
詩集:讚美之泉 08 - 讓愛走動,20

走過傷心,走過淚水,讓每一顆心再次飛起來。
用你的心,伸出你手,讓每個靈魂再次活過來。
讓愛走動,讓你的愛化成希望的種子,
隨風揚起,編織美麗的夢。
讓愛走動,讓你的愛化成溫暖的擁抱,
綻放陽光,編織神所造的夢。


P.S. 發放一張 J 拍攝的阿波組合照。我要特別謝謝波記和潔雯,因為你們起初的愛心,才有今天做組長的我、Yan 和曾經負起組長重擔的 Lily。你們永遠是我的老師。還要一提 Yan,自從出去短宣服侍人之後之後,就看到她改變的更堅強,承擔起關顧的任務。作為新人卻鼓起勇氣走上前服侍團友的 Lily,也讓人折服。阿波組讓人懷念,不只因為「我們很熟」那麼簡單。

Sunday, November 02, 2008

(無聊地)共度時艱

K開完有關於機構現時狀況的會議之後回來,向大家簡述了情況。大家沒有太多話,畢竟對當前的形勢是憂心的。用信心去承托是說得美,但畢竟也是人,眼前也不是說用信心就可以完全抹去大家的愁緒的。心中沒錯仍有一份平安,不過就好像其他正在經歷金融海嘯的人一樣,忐忑的心情溢於言表。


這可能是有史以來面對過最差的情況,不過,我們都要打起精神來,用朝氣和能量帶來改變。不行,一定要找到某種方法給團隊打打氣。


G 突然間提出了一個建議。接著大家也呆了一會,懷疑自己有沒有能力和勇氣這樣去做。在猶疑的當下,一把聲音晌起說:「一於就這樣。期待明天的來臨!


我擁有的「這種家當」其實不多,要左拼拼右拼拼才行。不過想到明天大家可能都會有出人意表的表現,一定要花點心思才行。晚上,我也用期待的心情迎接這一天。


這就是發揮創意的正面能量 ── Shocking Colour Day(震撼顏色日)和 Rainbow Fighters(彩虹戰隊)!



Saturday, November 01, 2008

「自己」

多得 O 的幫助,我和同工們來到了她工作的學校,跟二十多位中三的同學一同做了第二次的「我的未來」問卷調查。第一部份是請每一位同學畫下自己的未來,繼而畫下自己在一年後、五年後和十年後的樣子。其實也是意料中事,他們大部份不是對自己的未來茫無頭緒,就是有了目標,卻不懂計劃、也沒信心把它實現。前後兩者的關係是,他們根本一開始就沒信心自己能夠成功,因此計劃與否,似乎也變得不太重要了。

又或者應該將事情這樣來看:他們不是覺得自己能力上不能達到,而是認為自己並不能夠騎在足夠多的人上面,來攖取那個僅有的機會。有一個學生這樣分享:「這個社會,不是人『點』你就是你『點』人,所以要有錢,有錢就有權力,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在自己的未來那張畫紙上,畫了「不明」、「?」等等,直到訪問的最後,他才說,其實想當個探險家,發掘海中的無人島,為的是把它佔據下來,成為自己的世界,「又獲得財富和榮耀」。其實也不知道是不是瞎扯,不過按他說,不敢把夢想照直寫的原因是,自己英文太差,理想沒可能實現。

之後我拿出一個圓靶,請他們想想在思考自己未來的時候,會考慮到哪一方面。從靶的中央擴散出去依次是自己、家庭、社會、世界。我們得出這樣的一個結果。


那一刻,想起了之前分享的文章。我們都只是看著「自己」做人。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其實有何不妥?其實也沒甚麼吧。不過,記住當競爭的定律使全社會以至全球的相當一部份人,被其他人壓住了,沒法子實現自己所希望的事情,甚至在不情願的情況下被剝削、甚至犧牲了生活的基本權利,我們是不是仍然選擇儘往繩索的尾巴上抓,好像我們不致成為他們的其中一員,被丟在社會的角落,無人幫助呢?

其實,香港正是如此的一個社會。

Thursday, October 30, 2008

從我到我們



其實有很多書之所以成為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是因為用善用了一些歷久而常新的道理,套之於現實生活,給人帶來啟示。《我到我們的世代》是這樣的一本書。

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多麼老掉牙的格言。昔日我們視之為智慧結晶,到今天當然已經算得上是憨居的同義詞。作者從一次12歲時看到阿富汗童工被虐殺的報道,開 始對第三世界兒童的關注,後來自資到實地探訪,回到加拿大成立了 free the children,利用兒童自發的力量呼籲幫助在困境中的童工。到今天為止,他獲得了三次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

而他在工作的過程中,領悟出人要獲得成功和快樂,便要拋棄萬事皆我的想法,投入一個更大的視野,看到更大的世界中不同的人的需要,從服侍這些人的當中找到真正的喜樂和生活的意義。或許這是很多志工都可以寫出來的東西。

志工不同的,是他們相信年青人不只是服侍人那麼簡單,他們的眼界可去到很遠,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足夠改變世界。相比起志工可能只是用一小部份時間來為他人 付出,這裡講的範圍更遠,鼓勵年青人要從生活的每個小部份開始做起,為了世界活出自己。例如你堅決不肯多拿膠袋,更向店舖提議改用紙袋;或者不用塑膠產 品,又或者不買剝削勞工的公司所出產的貨物。當然還有積極投入幫助別人的活動上。整個人都是超越「我」,而向「我們」出發,世界就更大,生活永遠有停不了 的學習,具備全球視野不再是紙上談兵,因為已經身在其中。

今天讀到這一段,想起我曾經見過那些尊貴的小朋友們和他們的家長,讓我陷入很深的思考。

「身 為父母,我們渴望孩子擁有高度自尊心,我們希望他們融入社會,人生打從開始就贏在起跑點。我們渴望提供他們所有想要的東西,我們鼓勵他們從事運動、戲劇、 音樂或任何可以幫助他們發展天賦長才的活動。當子女表現優異時,我們深以為榮。無形中,盡可能提供他們機會變成了我們的壓力,而我們很快就發現許多機會都 需要錢。把關愛子女與在子女身上花多少錢劃上等號,實在太容易了。

「同 時,即便是學校也處處散播競爭的種子。『鐘型曲線』建議老師只給予學生特定數量的 A B C 三種分數,學校非但不鼓勵學生一起唸書,確保每個人都學到知識,反而鼓勵學生彼此競爭最高分。最高分保證學生可以進入聲望卓著的學校,而此事給我們的啟示 是:要出人頭地就要懂得凡事為自己打算。

「在競爭愈來愈激烈的工作環境裡,這裡心態主導著一切。為了工作、晉升,我們彼此對峙。許多人掙扎著在企業縮減規模和裁員的時代中生存,常面臨凡事要爭第一的壓力。光是跟得上還不夠好,我們必須努力不斷保持高人一等,我們最關心的事情變成了『我』。」

究竟教養孩童,是應該給他最好的環境和條件,還是讓他看到最廣闊的世界 ?

下集是大麻瘋

下集,本來是在結婚周年當天,把買下來的音樂手機送給 C 的。不料吃完自助餐後出了事,全身敏感,變成好像個大麻瘋一樣。

看醫生,幫我打了一枝針。醫師說原來因為星期日吃了大量海鮮,再加上星期一跟外父慶生的時候,吃了蜆和喝了少少啤酒。海鮮加酒就會很容易觸發出身敏感。

之後一晚,返教會上主日學。有一位做美容的女士知道我的情況說:「你啊,一定要飲好多水排清毒素,睡好多才行。」

「但我之前從來沒試過有敏感的情況出現啊...」

「你老了,身體抵抗力沒以前那麼好,就會中招啦!」我被擊倒了。

你老了 ... 你老了 ... 你老了 ... 身體沒那麼好 ... 身體沒那麼好 ... 整晚徘徊在我的腦海中,原來歲月不留人,老了真的會多病痛麼?

下集的結局就是,這一晚,我很早就睡了。

Wednesday, October 29, 2008

久違了的畫面..
























十年前金融風暴的畫面今天重臨。錢成為人最大的依靠,說到底是一場慘痛的誤會。


「地上的客商也都為他哭泣悲哀,因為沒有人再買他們的貨物了。這貨物就是金、銀、寶石、珍珠、細麻布、紫色料、綢子、朱紅色料、各樣香木、各樣象牙的器皿、各樣極寶貴的木頭,和銅、鐵、漢白玉的器皿,並肉桂、荳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細麵、麥子、牛、羊、車、馬,和奴僕、人口。」(啟示錄 18:11-13)

Monday, October 27, 2008

慶祝兩周年

教堂裡的小女孩


昨天去救恩堂參加一個中學同學的婚禮。雖然收了帖,但因為晚上要跟老婆慶祝結婚兩周年,所以只能參加午間的婚禮。其實教堂行禮,從來都比晚上那一場秀更有意義吧。只是因為在程序上要請飲,而被請的人也不想全天都奉獻在一場婚禮上,於是放棄了最有意思那部份,改為去吃一餐算了。


出席婚禮的同學少,早在預計之中。整個過程中,最有趣的莫過於坐在前面這位小女孩了。表情多多,生鬼趣怪。


From 081026_銘仁婚禮和Yamm慶祝結婚2周年

Video:

From 081026_銘仁婚禮和Yamm慶祝結婚2周年

可一不可再的 Yamm

聽說 Yamm 是近期全城熱爆的自助餐焦點,訂檯很困難。說是可一不可再,因為這麼貴的自助餐,我們恐怕很難再吃第二次了。其實店子是我揀的,因為自覺生日時預備的慶祝太不夠,心中有愧。今次也是感恩,因為我們是以 waiting list 取得位子的。


From 081026_銘仁婚禮和Yamm慶祝結婚2周年

搞清楚,其實我們不是暴發的中產份子。不過有時花錢是講價值,也許有人會選擇去一次台灣或返大陸,我們選擇把錢吃一個好的自助餐,這次真是印象深刻。


From 081026_銘仁婚禮和Yamm慶祝結婚2周年


風乾火腿、煙三文魚、龍蝦和長腳蟹。侍應是這樣說的:「或者你們可以先出去吃吃那些頭盤,待會我們再替你落主菜。」C 足足吃了七條長腳蟹和一隻(兩邊)龍蝦仔。


From 081026_銘仁婚禮和Yamm慶祝結婚2周年


所有刺身、天婦羅、爐端燒和鐵板燒都是無限量供應的,包括C 最愛的海膽。這些海鮮真是很鮮甜。對不起,好像很貪享受的我得這樣形容,這樣吃真是爽極了。


From 081026_銘仁婚禮和Yamm慶祝結婚2周年

主菜之一是銀鱈魚西京燒,估不到是全晚焦點。C 吃了一口就很緊張說,從來未吃過那麼好吃的銀鱈魚。浪吞虎嚥之間,我彷彿聽到她說:「太好吃了,我真想哭啊。」太好食想哭,恐怕還是頭一遭。用生物學角度分析,這種刺激味蕾的成份,強烈地刺激到人的腦部,令人有情緒上的波動。


From 081026_銘仁婚禮和Yamm慶祝結婚2周年

你細看清楚,就會發現這是一件壽司,不是刺身。是因為帶子太大,把飯都蓋過了。


From 081026_銘仁婚禮和Yamm慶祝結婚2周年
甜品有不少,這個 Timarisu 非常好吃,其他還有雪糕等。埋單結帳兩個人是四位數字,網上有些人批評說這種價錢的食物選擇太少,其實這裡真的不是 sell 款式,而是每一種食物的高質素和享受食物的氣氛。如果想多款式就可以去深圳吃,跟大家一起排大隊等生蠔。


From 081026_銘仁婚禮和Yamm慶祝結婚2周年


我們懷著感恩的心,愉快的心情,度過我們的兩周年。這才是最大的價值。



不過,故事還未完呢 . . . =P (上集完)

Wednesday, October 22, 2008

Samsung L100 ,入手!


經過漫長的等待,從網上投到的 Samsung L100 咭片機,終於入手了! Facts: 800萬像素 / Face Detection / Image Stabilizer / 背光平衡
Happy Bidding price: HK$850!

以後就有 Snapshot
機用了! 不如每日影一張相吧!

↑ Pakin 試機作@UMedia Office


其實我早已有一部 DSLR,不過不能每天都帶它上街吧。DSLR是用來幹認真的時候用的。
Samsung嘛,就是跟身拍攝用。

讓我用它們留下上帝每天美好的創造!

Tuesday, October 21, 2008

成事的機會

「最多出到兩期」
昨天老細出去開會之後,對我們說機構的奉獻收入已經減少了兩成。加上對雜誌的估計錯誤了,如果不著手節省成本,新雜誌只夠出版兩期。
其實依我看,雜誌計劃二月出版,其實能不能出版,也可能是未知之數。如果經濟繼續轉差,可能「出師未捷身先死」也說不定。

如果是一般的工作下,可能我已經在擔心日後可能出現的失業和苦日子,努力儲錢縮減開支之類。不過在這裡,我感受到,所有的東西都是神所暢予和收取,祂有著絕對的主權和美好的旨意。因此,是否能夠維持工作,不是我可以、也應該擔心的東西。

現在最應該著急的,是怎樣把加勁,去讓這件事工發揮最大的效果;最應該顧慮的,是有沒有好好地珍惜過神給我們自由地打拼的時間。

成事力不足
這段時間專題呈膠著的狀態,等到連人也頹廢了不少! 山地說:實在太鬱悶了,一定要出去做點東西才行! 我贊成。

一般人,以至自己,都沒有一種成事的能力,執行力太低,空有想頭卻沒有那種 Get the job done 的魄力和堅持,這門子的傳媒真是不死也沒有用了。所以,今次就要思考下一步做甚麼。Take actions today!

Friday, October 17, 2008

做了30年悶人


入突破工作,最大的衝擊不是學識上不夠,而是發覺自己做了 30 年悶人。生活、時事和社會有很多有趣的事,但我寫出來,就很悶,很說教,很出腸。年青人不會喜歡出腸事物。帶著他們思考,腦袋要更加活,更敏感,更易笑人和恥笑自己。我的同事們,就是這一堆轉數很高的傢伙。

從此我要離開傳統的工作方式,要高速、又要有創意;要高效,又要跳脫! 要突破!~ 多土

然後,要努力做一個開心的人。

第一個任務:我要今個周末搞掂《二十世紀少年》。

老實說,來突破之後,我開心了很多。: D

圖:無端端出現的擺設

Tuesday, September 30, 2008

無病呻吟

還有兩天就是返新工的日子,偏偏在這種時間,J 那邊的工作特別多,加上要寫稿,突然一切都趕急起來,整天外出奔波,為工作勞碌累心,為了星期天的活動順利,心頭好像多了一塊鉛。正在最火熱的當下,C 打電話來說病了,要在家中休息。能聽出她的聲音疲累沒心情,不過其實自己這邊也好不了多少。好言相勸幾句之後,終於「打發」(其實不想這樣說但是這是一個事實)了她,趕忙把工作做好,然後飛地鐵到九龍塘開會。途中又通過電話,被追問著幾時可以回去相伴,「我現在才去開會,你看著吃點甚麼,我一開完會盡快回來給你買晚餐。」聽到的當然又是一些唉唉哼哼的呻吟聲。其實不是沒有憐惜的心腸,但是心底中也有氣,聽多了,其實我寧願自己昏過去然後攤在家中唉唉哼哼等她回來,好過自己奔波遲到,會也未開,卻又被問何時回到家裡。終於呆了一個小時,又接一個電話,問我身處的地點。收了電話,心中嘆了一聲,硬著頭皮跟與會的其他機構的與會者表達了先行告退的意思。折騰了一個小時,終於回到屯門,買了麵和壽司回到家中。

唉唉哼哼的呻吟、要求和欠佳的心情沒有止息,終於到十時多,她去休息,我就晾衣服,終於都耳根清靜。

其實我不是說她有問題,只是,常常覺得自己的苦處也是沒人明白的。我老是覺得,其實不舒服不用發出那麼多雜音,只要吃些藥,好好休息睡一下就成了。這些聲音多多少少都是在暗示,怎麼不過來關心一下呢 ? 而我的潛反應就是,如果我自己能不怕臉皮厚,在大家面前發嗔直跺腳就舒服多了,怎麼優惠都給你一人獨攬,我卻只剩下優惠券的票尾。

夜再深,看著睡房那個捲睡著的影子,突然想起是不是有人說過,一個擁抱,比吃藥有效。

Friday, September 26, 2008

中國最需要的

神七升空。一次高科技的科研成就。但這個國家同時又有幾萬個嬰兒因為摻了毒物的劣質奶粉而受到健康的威脅,很難想像這兩件事,在同一時間內,在同一個國家發生。

更加難以理解的,是為甚麼中國人會蠢到毒自己的小朋友來賺錢。可能落毒的人自己都不知道有那麼嚴重,但還是忍不住說,全世界幾窮的地方都無「咁死蠢」。

唯一的印象是,中國人到了必須認真的時候,可以做到很好的成績。但是由於「沒安好心」,有時民間智慧,竟然成為殺人武器。

中國好像是一個建得好宏偉、外表好亮麗,但是根基毫不穩妥的大樓。外表從來不能令人對內在賦予信心。究竟這個國家的人的內在,出了甚麼問題,令社會的發展,這樣不平衡?

中國的現政權是一個以唯物論建構的組織。他們相信人類的意志良心可以戰勝一切,上帝是人們的迷信,再不就是國家建構出來控制民眾的渠道。但是歷史告訴我們,人類永遠不是一個靠得住的個體。良心不是真理,人的知識會受到社教化的塑造和侵蝕。口號和運動成為這個國家的慣用手法,內心的陶造,對一個唯物論國家來說,是浪費時間。於是從起跑線上,我們壓兒就沒把良心跟工業和經濟一起放到跑道上。又或者用一列火車作例,他們以為,只要工業和經濟的火車頭動了,人的生活改善,心靈自然向善。可惜他們誤會了,把火車頭和火車卡的位置對調了,人心永遠是社會之所以發展的舵手,因此永遠是火車頭;他們其實是把無人駕駛的火車卡帶著司機控制的火車頭往前狂奔。火車卡不懂辦別方向,但司機看著前方,也只能跟著火車卡選擇的方向,最後走是走遠了,但是究竟向著甚麼結果,還真沒人夠膽說清楚。

人的內在沒有建設,於是就隨波而逐流,有錢賺的,我們用方法賺夠它;心理不平衡要國家強盛起來,於是就認真做研究。也許有人說這純粹是教育水平問題,不過我看連香港人都沒幾個懂得用三聚氰胺,莫說了解這種化學物可以有效瞞過質檢設備。因此,我們欠的,是在幼稚園已經學的道德和良善心腸、紀律和對人的關懷與愛。用我自己信仰的角度來說。缺乏了從上帝而來的真理,人根本不知道活在世上是有其可貢獻成為一個好人的價值。基督教重視博愛平等、憐憫和樂助互愛的精神,沒法成為國家進步的支柱,因此,你可以這樣解釋,為甚麼歐洲在發展之餘是如此重視人的位份。近鄰至日本,其超強的積極、互助的民族性,也打造了它日後細緻貼心的科研成就,只是從社會和諧層面,日本也出現了很多不平等,日本城市人的心靈也不是那麼健康。

這一刻我是多麼盼望中國人從無神論的死胡同中走出來,觀察上帝的創造和美善,教育人民,有錢和強化科技不等於進步,正如財大氣粗的自由行客人,香港人敬而重之,頂多都是因為他口袋裡的錢而已。

Wednesday, September 24, 2008

尋神所遇

早前分說過,因為種種的信仰疑問,開始讀一本書,也趁住放假的這段時間,思考一下信仰在自己生命上的意義。

《尋神啟事》是好書一本,基本上替讀者解釋,神是一個怎麼樣的神,應該怎麼樣去認識這位神。這個答案很重要,因為你找不到門路,掌握不到了解的方法,會有很多不同的猜度,有些是無謂的,有些更是偏差的,一直走下去,至終可能會落到更不好的境地。

至今,我才體會甚麼是「耶和華神必與你同在」。祂不是「當你行我心所願的,我就必與你同在」,而是在任何情況下,即使你心被罪所朦,因性格問題犯罪的當下,祂仍然是與我們緊靠一起。有一張書籤上面這樣寫 "Things that matter to you matter to Him." ,你的事即是祂的事,沒有分是好事還是壞事。因此我要相信,神從沒有一刻離開過。

有問,為甚麼犯罪前後,感覺不到明顯的分別,彷彿一切的所謂叛逆,都沒有帶來後果。如果你相信聖經上的公義是真正發生的話,那麼上帝正是用頑強的憐憫,忍耐,去讓人是否能夠從中明白、悔改。如果人還是有尋求上帝的渴望,最終祂還是會用方法令自己得以被尋見的,而且是用人能夠明白的方法。

我應該怎樣去了解似乎離我很遠,跟我沒關係的神? 如果以認識一個人作為例子,始終都要建基於一定的信心。眼前的是不是他本人,而非一個假裝的、或者孖生的兄弟? 你與他作伙伴,是否確定他一定不會令你失望? 其實沒有人可以 100% 肯定。不過我們總要選擇相信,進入關係之中,才能驗證。上帝當然不同於人,而且所需要的信心更大,不過前提仍然是,你不能夠擋祂在門以外,確認真實才讓祂進入。而是要先放下自己,才能慢慢地認識祂。

對,我們對神有太多的不認識,祂有太多的東西沒有告訴我們箇中的因由。但是這實在是神和人之間的分別。例如有一天我們能夠用海豚的語言談話,跟牠談話的時候,我們可以談魚、談海,但是不會談手提電腦、寬頻上網,因為這對於海豚是不能理解的。我們可以談談怎樣保護海洋生物,但是用甚麼方法和器械,甚麼時間和細節,卻是解釋不了的。我們最多是希望,海豚們可以理解我是一心為牠們著想,配合我們的行動。但要解釋,頂多是由最接近的開始說起。

神與人的關係,當然也難以用以上的例子完全說明。但是基本的概念也許是這樣。人對神諸多的不明白,是神之所以是神的原因。祂的全局觀是無法被人所了解,因此我們也要用信心去擺上自己。我開始明白,他的吩咐和勸導,是真正的智慧和真理。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也許」,價值洪流讓很多黑與白混合成為灰色。唯有努力學習從上而來的說話,人才能保持清醒,得著更多寶貴的祝福。同時,因著對上帝投入的這份信心,要更積極地參與祂的工作,無論是對人的關心,還是傳揚福音,願意神給我的勸導,成為我努力的目標。

Thursday, September 18, 2008

諾言

昨晚和 V 晚飯很令人舒服。很久沒有對一個人說那麼多話。其實我原本是一個有很多話說的人。

分享了很多自己在工作上的難處與對將來的期望。最深刻的是重覆了給自己的承諾:

這一次我回到一個自己喜歡的範疇上,我對自己說,不會再輕言放棄了。


晚飯推介:La Bons Cafe, 灣仔船街的小店子, openrice 灣仔排行第一人氣食肆。要訂位, 每人晚飯約100元。招牌甜品「心太軟」朱古力布甸。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08

一塊鉛

MSN 是一項偉大的發明。昨天S在里斯本跟我交談。

他提到,覺得我這幾年不是很開心。我承認。

我只是說,人經歷多了,心裡有很多問題藏著,沒有答案。

每一天都好像擔著一塊鉛,好多以往很享受的事情,現在都好像不能再做了。

有好多時,我心裡很難過,可是只有我一個人知道。

孩子的將來

「孩子將來一定會過得更辛苦,所以『留在父母身邊』永遠是最好的。」

如果當是為了孩子,父母願意放下身段,從頭開始,或者他將來還會有無限的可能。

人生有風光時,也有失意時。富有人有時就被名和利束縛著,遇上問題就覺得要潦倒餘生,不如尋死。越是有頭有面,就越有這種負擔。可是,這和小朋友總該沒有關係。

有時覺得最忐忑的,是社會上的不幸,是多麼無奈,而且無法開解。有太多罪,禍延至下一代,然後下一代又重覆上一代的問題。也有一些,好像這個孩子一樣。

昨天,一位輪胎公司東主與妻子燒炭而死。兒子躺在他們身邊,無辜陪葬。開首的一句,是在父親的遺書中找到。

Friday, September 05, 2008

對一位輕生女童的尊重

【這篇文章是有關於兒童權利的一個試驗計劃,與第三屆香港小特首合作進行。】

九月二日,開學的第二天,就有一位12歲的小妹妹在離家上學前跳樓身亡,令人惋惜。

方向日報用的,是一貫嚇人的標題和封面,把案發現場用差不多 8R 的相片大小刊在頭版上。副題上寫的是,因為儀容被責不整的關係,鬱鬱不歡而自尋短見。
接著又專文討論少女在青少年時期特別關注別人怎樣看自己儀容的問題。

姑且不去問事情是否真的如此發生(因為這類報紙已經太習慣斷章取義),但是圖片和標題配合在一起,個人看了的感覺就是,這份報章,完全沒有展現尊重逝者的態度。

兒童在媒體上一直受到保障。青少年罪犯也不能夠刊出其樣貌,以免影響前途和成長發展。當然可以說,死者還有甚麼前途和成長 ? 不過我覺得,他們還是有被尊重的權利罷。

相片中可以看見死者倒地的模樣,這是編輯特地安排放在這裡的,是整個版面的焦點。一位注重儀容的少女,沒錯是做了蠢事,不過作為對她最後的尊重和憐恤,是不是應該避免刊載這一種難看的相片? 其實不用這張相片也可以討論很多事情。可以想像,往生者假設知道這種結果,會是如何地傷心呢? 他在生的朋友,也是多麼地傷痛呢。

「回到學校,一切依舊,不想面對,大家一起看報紙,四份報紙有刊登,心裏很沉,看到頭條,當場的相片也刊出來,(很過份!)心裏感到很不安,整天,腦海中都浮出相片畫像。」
~一位曾經教過輕生女童的老師博客

另外有報章刊載女童化名成「電車嵐」成為御宅族的報導,不知道事情是否真確,但是我想,青少年在網路世界中迷失自我的問題,是社會上下一波要處理的危機。

Thursday, September 04, 2008

尋神啟事

今天我買了一本叫做《尋神啟事》的書,楊腓力著。


買書的原因一如書名,我發覺自己在這一刻有太多的疑問需要解答,或者已經超越了一種普通的信仰疑難,而走到一個看不見前路的交通燈前。

信仰的知識和各種難題解答公式,十多年來我知道不少;說到我們所定義的恩典(其實也沒懷疑過不是恩典),也隨處可數。但是,我最後發現,這些東西是不足夠讓我明白上帝是怎麼一回事,了解怎樣為之愛祂,與祂同行。


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就是,你將如何看待一位突然出現在你面前的親生父母 ? 滴血驗 DNA,證實你有著與他相同的血液源頭;從他所敘述的,你重新發現原來他是如何把你帶來世界,又歷了多少風霜,令你感動、令你恍然。


然後,他以一個慈祥父母的姿態出現,為你安排了連你也未必明白的美好事物。他告訴你原來一直走彎了路,教導你甚麼才是正確的,甚至用你身邊的人和事去刺激你、鼓勵你。祂承諾,會一世在你的身邊。

不過,他也會記住你曾經作過甚麼,最後一天他會每一件事去審問你。所以,你還是應該遵守他的說話,其實說到底他就是愛你,不想你受傷害。


或者到這裡,你已經很明白這人(姑且讓我這樣形容)是多麼偉大。可是,這些條件都滿足之後,是不是就等於你會生出一種至親之愛呢 ? 這是很關鍵的。一個人可以對你做盡所有好事,但是並不等於愛就會在你心內生長。你努力嘗試把他看成至親,但是那就是還欠一點甚麼,你對他沒能好像對親生父母一樣掛心。對於親生父母,久了不見,你會想,怎樣都要回家吃一次飯,見見他們,大家拿點事出來談談,就有一種溫馨的感覺。

更糟的是,他讓你明白,你是一個很容易做錯事的人。做錯事將來會到審問,因此有智慧者應該明白他的心意,回轉過來,做一些正確的事。但當然,人還是會不斷犯錯,而他也用最大的耐心,來繼續教、繼續勉。


但,那個殘酷的問題是,究竟你用自己的意思做了在他的標準上不好的事,有時未必為別人帶來問題,那為甚麼需要感到內疚和後悔 ? 究竟這個「公義」帶給你的是一種怎麼樣的生活意義,令你甘心而又情願地,即使沒有人叫你,你也會樂意去遵行,好像你永遠不用人教你怎樣孝敬父母,不會隨便呼喝他們一樣?

最核心那個問題是,究竟這一套真理和信仰,如果有一刻你選擇不再接受,那是一種怎麼樣的分別 ? 而你選擇接受的時候,那「應該」是一種怎麼樣的分別 ?


如果以剛才的例子來說,如果父母突然死去,你會傷心欲絕。「子欲養而親不在」你會去懷念過去的種種。如果這只是假設的情況(例如看了一套感人的電影),你會意識到要對父母好一點,因為他們不常在身邊。但如果上帝在與不在,也沒能令你產生這種迫切感和札心,那麼,又怎樣去證明,上帝介入了你的生活?

如果上帝其實沒有介入你的生活,那甚麼崇拜、團契、讀經,隨時比拜佛唸經更無聊,只是一種滿足社會和自我需要的行為!


記得中二決志的時候,曾經對上帝祈禱,求祂進入我心,管理我的一生。可是到今天,好像大門已經很久沒有打開,我似乎永遠離上帝一段距離。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 ?

我明白,這應該是每一個人要單獨與上帝解拆的一道問題。如果成功,或者你從生活最微小的事,都可以感受到世間有愛,對祂有移山的信心;否則,不斷重覆的罪和長年累月的磨人生活,會令你在大是大非面前,說:「這個神,在這一刻,與我無關。」


這一刻,我的確有這個問題。所以,我開始尋索。

Wednesday, September 03, 2008

從七月到現在

九月的第三日早上,我坐在灣仔駱克道的圖書館裡,輕鬆地打著 Blog。今天出來,是為了回總部去取回最後一個月的口糧。從八月底放假到現在回復「自由身」,心情很久沒有試過那麼輕鬆著,可以自由自在地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當然,這是基於自己已經找到新工作的事實 -- 我是從心中感恩的。我也不知道為甚麼自己配得上這場恩典。或者,我應該把這個經歷當作一次見證那樣說說。

從七月我已有離開的念頭,特別是從廣州之行後,我已深知道搞活動非我所長,帶來的除了孩子的歡笑,就只有很多的壓力。加上安排不當,很多事情都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我曾經很認真地考慮過不少人的意見,要累積經驗,自然要抵得住壓力,這我很明白。不過,我關注的是找一條自己認為值得長遠地努力的方向。很明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讓我覺得這裡不應該再長久地注入力量。

離開工作,最不捨得的是一群已經看著成長的孩子。我不是一個很好的領導者,不過自問也為他們提供過不少積極表達的機會,希望已經為他們的成長出一點力量。

為自己的出路打算,我曾經祈禱,卻不積極地求。心裡面只有「做一些對自己胃口的事」那種信念,打算做一個 freelance writer,以寫稿為生。自由度高的文字工作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即使很多人認為,沒有一點名氣,那在香港根本不可能成功。C 沒有很大反對,但終日都顯得憂心,擔心經濟拮据難以維持。我明白她的顧慮,不過一旦找全職工作,便要放棄正在萌芽的理想,這一來,我又心有不甘。

最後發信給曾經見過的 B 團,尋求再商討的機會。很久之前我們見過一次,不過那時因為待遇的問題沒有達成共識。他們作為基督教群體,沒有很好的財力支持我提出的方案。不過這一次我又本著「找一個適合自己方向」的信心,和有點「總比自由工作有保障」的感覺,告訴他們,這個問題可以再談。

最後,我們在面談了三次之後,得到了一份編輯合約。這份工作,個人初步認為是我入行以來最適合自己的工作。上帝沒有嫌棄我的懶惰和冷漠,我除了感恩,也對自己說,上帝給我一個在文字事工上事奉祂的機會,這一次要用最大的耐性和堅持,幹出一點成績。

早前以利沙職員會最後一次的周會上,團長給我送了一隻 CD 作為禮物,裡面有一首歌我很喜歡。歌詞是有點土,但很能形容我這種人的感受。

http://mymedia.yam.com/m/719213

主 讓我心有夢想 無邊黑夜裡遠看著星河
年青光陰未保留 從來未甘奔波終一生
如果你讓我選取 寧冒險經過不希罕安定
讓我為你使命立大志 為你棄掉所有

讓我高飛 高高的遠飛
不惜翅翼斷 不安於低地
遠飛不知的那方向,總比平庸值得

讓我高飛 造夢裡歡呼頌讚
看見你張開雙手
縱世間再沒有造夢者 仍要一生振翅

主 讓我心有夢想 無邊黑夜裡遠看著星河
從此甘心被你使用 願為你擺上求盡我一生
深願你為我選取 前行的路徑 為理想飛奔
主我為你使命立大志 讓我獻盡所有

或會再沒有造夢者 仍要這生振翅

(註:這首《讓我高飛》背後有一個故事,到 You Tube 有創作者的分享)

每個新階段的開始前,我們都習慣盼望一幅美麗的圖畫。這也不能說是天真,至少這一刻,對未來存著美好的盼望,我們才有力積極地活。尤其是,當你有主時刻同行的時候。

Monday, August 18, 2008

當消費完運動員的顛峰之後


Message 11

8月17日的晚上,程菲體操失利痛哭。
8月18日早上劉翔受傷,沒有參加比賽。當場鳥巢就有一半的人離場,也有人哭了。有些人是為劉翔而難過,有些人是為了中國人丟了這塊金牌難過。

由八月開始,上億人每日就盯住電視,看著國家隊的人努力為己為國而奮戰。贏了,萬眾歡呼,好像運動員給自己臉上貼金,為民族爭了一口氣;輸了,我們會慨嘆一輪,又象徵式地勉勵一番,接著把鏡頭一轉,看下一項比賽。

群眾們都是消費者。他們消費著運動員最頂峰的時刻,比賽的場面激盪人心,但比賽之後歸於沈寂,大家又會把他們擺到一邊。繼續訓練吧! 下一屆給我們好看的!

一項運動,拿世界冠軍的只有一個,亞軍、季軍各有一個(不過通常不會記得)。全國各地努力訓練的人成千上萬,但真正揚名立萬的沒有幾人,到顛峰過後,更是沒人再提起。

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06-03/27/content_4339852.htm
這是官方網站,報導一些退役運動員生活潦倒的情況。

今天最頂尖的運動員,都是從小就進入訓練學校進行刻苦訓練的。他們不像明星般有極高的收入,而且進行學術深造的機會被剝削了,因此在退役之後,基本上沒有特別的求生技能,如果自己安排不善,或者沾不上好運,就注定要倒楣。這就是某部份運動員在成為了大家茶餘飯後的娛樂之後,所遇上的境況。有一些我們連名字也沒聽過,因為他們雖然刻苦訓練比賽,但離開頂尖還是太遠了。

因此,辦完今屆的奧運會,享受完運動員帶來的激情之後,我們要問:究竟國家要怎樣安排這些我們願意稱之為「英雄」的運動員,以及為著其他不起眼的「戰士」,預備一個妥善的照顧,以表達對這批恪守「更高更快更強」的模範的一份敬意呢?

Friday, August 15, 2008

正義一問


Message 10

有些時候,我們假設自己既然正在做正確的事,應該會有人欣賞。
因為有人欣賞,所以我們仍然樂於做正確的事。

當你正在矯正某些事情的時候,有些人會不喜歡你、憎恨你,因為你把他們的弱點給揪出來,傷害了他們。
有時,這些不喜歡你的人,佔了大部份。
那麼,「正確」的事是不是應該繼續做下去呢 ?

如果你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似乎對自己、對別人都惹來了一身麻煩,那麼,你所做的是否仍然是正確的事呢 ?
如果這種「正確」的確跟所有人的認同完全地脫鉤的時候,繼續的基礎在哪裡,意義又是甚麼呢 ?

這是小丑提出來的問題,人雖然瘋,問題卻不見得。

10:33

Wednesday, August 13, 2008

好好配

早陣子家中的21吋「東芝」舊電視終於壞掉,終於捨得去買一部新電視。很順利地,順便也買高清盒了。今日電視送到,由21吋變成32吋,整個客廳頓時耳目一新。我對 B 和 K 說,「我看著就知道,那個位置原本就應該是屬於這部電視的。」從此,客廳就變成一個很令人享受的地方了。

生活中我們有多久沒有嚐到這種「就應該是這樣配才對」的感覺? 我自己就很少。工作中更少。我發覺原來這種配合是一件重要的事。有這種配合,生活才顯得倏地精彩亮麗起來。聽過有人說,不能夠只規限做自己喜愛的事,否則人所見識便顯得偏狹了。然而,如果連這一點基本的也做不到,還會有條件講「全面」嗎? 在這個大家都力爭尖端的世代,時間就更不能夠亂花在不愛好的事情上了。

找到好的配合,還令人不斷有所期待。就正如我現在想試一試在新電視玩 X-Box 的感覺一樣。

Friday, August 08, 2008

Messenger (3)

Message 8



一個流行歌手離開 15 年,依然有極高的人氣度,又有好多人唱他的歌,更有人期待他從未曝光的歌曲,因為這個人能夠帶出到今天仍然有用的訊息。他是黃家駒。

黃家駒是一個典型的 Messenger。他有好多事情想講出來,但又不知道用哪一種途徑比較好,於是他決定用自己最喜愛最擅長的音樂。

唱勵志歌的人不少,但其實昔日 Beyond 的歌的珍貴之處在於它的真實。一個人沒可能永遠都活在《摘星》、《永不放棄》那種高漲的精神狀態之中,否則他應該有一天會變瘋的。家駒的可貴在於唱出很多人的無奈、憤怒、不甘、失望,但也伴隨住希望、吶喊、激動、積極。這是人真實的感情生活,他的歌成為很多人在不同場合之下的共鳴。

如果一個歌手的歌可以在十多年後仍然是一個未過期的 message,那麼我們只能總結,他是一個非常有洞見(insight)的人,可以唱出一種貫徹於時間的價值。那不一定是我們所定義的「高尚價值」,但能夠打動每一個 generation,這是他的成功。

因此可以想像,再過五六七八年,Beyond 的老歌仍然可以放在唱片店「本地樂團」行列的頭排。

PP IEKS
10:36
In need of a healthier lifestyle

Thursday, August 07, 2008

Messenger (2)

Messege 7

昨天跟 D 談起關於「突破」的事,他說,原來10年前當《突破雜誌》停刊的時候,基督教出版界曾經出過一段激烈的討論,關於這一本已走了25年的雜誌沒落的原因。源頭是楊牧谷牧師寫了一篇文章《信息衰竭乃謝幕的徵兆》,概嘆雜誌無法再辦,是因為這份雜誌、這個機構、甚至預表著一個傳道人沒有信息給這個社會的時候,這個社會便不會再需要它。

「一個機構,一本雜誌,一個傳道人,它╱他就是一個攜帶及傳遞信息的媒體,假如日久曠廢,信息流失,它╱他就再沒有存在的需要,要退下來便成了自然又合理的結局。」

「該雜誌是失於道而求於市,至終亦只有亡於市,為市場所埋葬。. . . 雜誌的末段路,先以『福音預工』為名,紮根香港文化為進路,大玩香港週刊低俗的形相, 內容空洞,與流行週刊無異,扮相低俗,每次看完都有一份失落感。繼而「雞湯」型書籍流行,該雜誌走「屬靈」路,內容卻鮮有真見,可存活嗎 ?」

「一份雜誌出街之日,極像一個牧師踏上講台之時,會友與牧者之間有一份等待信息的張力嗎?抑或會友已經開始打開週刊,預備讀它一小時?這不像雜誌出街之時嗎?報販把雜誌放在攤子當中,還是被埋在偏角?」

「社會等了廿五年,終於辦雜誌的人收到市場的訊息:社會不再願意等下去,雜誌就要舉行追悼會了。」

我實在無意評論一份從未看過的雜誌;可能我需要去一趟大學圖書館找找資料才成。不過,「信息」的重要,我是非常認同的。由人到事,從自己到他人,如果已經不能再向他人、向社會發出信息,他是不值得人期待,也不值得世界厚待的。他就會孤獨地存在,因為大家有沒有他,也不是一個大問題。

發出信息不是一件大工程,也不需要高深教育。就像昨天安息禮的主角,是一位四十多歲沒受多少教育的女士。但她的堅強、給病友的支持、對子女的教導,就是訊息,每天都加諸在別人身上,祝福著他們。但如果我們只是求之於個人的 Jetso、前途、關係,那麼沒有人會跟我們拉上關係,當然訊息就好像遇上斷電線,傳不出去了。一個斷線電話,哪有人會再用呢 ?

說回雜誌。以前做雜誌的時候常講「文以載道」,是十分不錯的。如果文不載道,或者道不能載予人,那篇文章的價值就是「0」。因此利用適當的方法去搭建一條有效的溝通渠道是重要的,一大篇深澀的文字,就不是青少年會期待的東西。只有美工沒有內容,最多只能吸引人翻兩翻就忘了。只有將各方面平衡得當,才會有人買來看,也才會有人期待再看。我見過一些人只是為了自己的喜好來寫作,自己覺得「好正」,周圍卻沒幾人捨得叫好,那種自我陶醉,文章還未出街,就已經令同工的人難堪了。

PP IEKS
13:42
Many thoughts after lunch

Messenger (1)

Message 6

昨晚我出和弟兄姊妹出席一個喪禮,喪家我並不認識,不過作為主內肢體,為他們獻上詩歌,令他們平安一點,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C 特意避席,因為她不想觸景傷情,想到自己年紀老邁的父母。

我不會刻意去想這件事,不過我想到自己的喪禮。如果有一天主角是自己,這一場作為留給在生者的儀式上,究竟想表達一個怎麼樣的訊息呢 ?

1. 我想靈堂以天空作為主題,眾位來賓能夠穿上藍色的衣服;
2. 我想預先錄製一段說話,或者寫一些文字,以一個輕鬆的語調,給每一群我認識的群體,送上祝福和勵勉;
3. 我不希望人們膽仰遺容;這個儀式上,我希望床旁邊放的是大家曾經送給我的東西,或者自己一些很喜歡的東西(如書和結他、羽毛球拍),然後床上放的是一套我喜愛的衣服,和擺放一段訊息:
「我不在這裡,已經返回天家去了。有一天,我們會在天國相聚。耶穌愛你,請你今天就回應祂的愛。」

希望這一種設計,可以帶出人可以超越今生、進入永生的訊息,讓大家日後都深信,我們一定會再在天家遇上。

安息禮開始,其中一個部份是由死者的兒子、朋友和社工分享她的生平點滴。《與成功有約》的作者柯維說過,一個人想要成功,應由設想他的喪禮開始。我們想家人、朋友們怎樣去用幾分鐘描述我們的人生,給我們封棺定論 ? 結論是,無論你想到甚麼,今天就要開始去實踐。因為我們不知道究竟自己還有多少時間。

我想,在自己的喪禮上刻意要帶給別人一點正面訊息,仍不過是煙花匯演的最後一幕,「祝願未來更美好」,只算是勉力讓自己的離開顯得更正面而已。作為主角,今天我仍在生,把握機會去事主事人,讓身邊的每一個得著造就與祝福,也完成一些自己的夢想,讓大家看到在世勞碌是有當得的果效,作為與人共勉的榜樣。這樣,不只是要讓安息禮好看,也鞭策今天的自己,人一生要謂有所成,對世界、對四周的人,是有當盡的責。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摩太後書 4:7-8

與在世奔跑的每一個你共勉 !

PP IEKS
10:09
After a good break

Sunday, August 03, 2008

減少上網

Message 5

雖然現代世界,網絡才是王道,要知道最新最快的資訊,不能漏掉互聯網。(一部沒上網的機就好像人失去靈魂一樣。)不過,我是深深感覺到,人要學習更多,就不能上網太頻。

自從某一天從祈禱中找回力量之後,我發覺要充實自己要讀很多書。而一天中謀殺時間最嚴重的,就是上網。看看新聞、檢查電郵,打打網誌,上上討論區,已花掉個多小時。一天能有幾多個「個多小時」? 還沒計算 MSN 呢。因此,把上網回歸到最基本的電郵和找資料,在這一段時期,可能是更重要的事呢。

耶穌基督,我應承你,有你的鼓勵,我一定會重新振作的。

PP IEKS
09:36
Bright Sunday morning

Thursday, July 31, 2008

一條 RAM

Message 4

今天在公司面對那部慢如蝸牛的電腦,終於頂不住,打給 IT 部,請他們幫我加一條 512Mb 的 RAM。加了之後果然快了一倍不止,大喜之下整天工作都很開心。原來想開心,只需要一條 RAM 。

※ ※ ※

知道 C 其實好介意自己向外闖,不想失去那份尚好的人工,不想每日擔驚受怕。我就活在自我期許和家庭壓力的夾縫中,每日低落地生活。O 說看到我的 BLOG,沒了以前那份衝勁,我沒法不承認,但聽了就是想哭。

我覺得自從兩年前開始,那個開朗的我已經死了。
今天的我,和想像中的自己,差的實在太遠。

O,對不起,是想寫些積極的話,但下不了手。

PP
0:47
Sorry

Monday, July 28, 2008

Children Can

Message 3

今早有個立法會議員競選論壇,主角是小朋友。由於搞手中有泛民派議員,因此,不見民建聯和自由黨的參選者出席──這就是政治,主角不是台下那些有需要、有疑問的觀眾,而是黨派門戶之見。

如果政府被批評不擅聽取民意,那麼這些故意缺席的議員更糟糕。政府還可以說正在做實事,他們卻連行出來聽一聽聲音的承擔都沒有。「可恥」這句說話,放於這些見風駛舵的人當中,並不過份。

出席的參選者,有些一開始便覺得主辦單位搞得太過嚴肅,應該「去青草地大家坐著,談談夢想」。其實三個小時的論壇中,絕大部份的小朋友 -- 大多是高小至初中之間 -- 都非常留心。答問環節,踴躍的程度不遜於大人的論壇。誰說他們「不可以」呢?

小孩子其實能夠做到關心身邊的事。今天他們願意留心聽議員的解釋,明天他們就有意識,明白哪些是真正做實事的民意代表。

小特首表現十分突出,我覺得他們慢慢有所成長。從發問中和受訪的過程中,他們表現得很興奮,因為他們感覺到自己有份,聲音被重視。他們開心的表情,將會永遠留在我的腦海中。

裝備兒童,讓他們踴躍發聲,不一定要搞到好 grand。接受一次訪問、參與一次討論,已經足夠。

PP
23:08
Missing a badminton lesson

--------------------------------------------------------
今日,我想起有人對我說過 ...
「我們的人生,不需要觀眾。」(楊牧谷)

Sunday, July 27, 2008

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Message 2

看龍應台的新書《目送》,第一部份的標題是:「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生離死別、聚合散離,得意不得意時,縱然有人支持,但說到「承受」,永遠只是一個。

這幾天總是眉頭深鎖,不是發生了甚麼不得了的事,只是,心裡在進行著很多反思、盤算,到一個地步,不是太想說話,怕話多了,會打擾了思路。想的東西也很難有人明白,簡單說就是想整理一下紊亂的思緒,所以也懶得講。

有些路,當你明白到必須一個人走的時候,或者你會大著膽子,鼓起勇氣,往前走。

PP
22:53
After a hard badminton game

Saturday, July 26, 2008

又見面了

Message 1

已經超過一個半月沒有寫文章了。

沒有貼文,除了因為忙碌,其實最重要是因為想寫的東西,不想太多有干係的人看見。尤其是工作一年,聯絡人名單上多了很多小朋友;有些時候自己的想法很多,不想他們有過量的猜測,因此,決定跟用了差不多三年的網誌說再見。

我特地在舊網誌留下了新地址。讓平時已經造訪的朋友們來到,會懂得找來這裡。雖然不一定可以完全解決問題,但至少多了一重間隔。

希望來到這裡看的,都把我看成是一位老朋友。我寫的自在,你們也感受到我的坦白。

因此,請繼續多指教。這裡是 http://peterpang.blogspot.com ,歡迎你訂閱或者加入書籤。

PP
08:56
Home



Under the Black Suit

終於回來了,這可是我寫得最久的一個 Blog 站。早前因為無法再進入,一度升起寫過的東西無法再取回的恐懼;之後擺下了,過年後回來,終於的起心肝,重新找進來之法。其實也不是困難,一找就找到了。 生活往往就是差那麼一步,一口氣,可能就是一年。 網上寫文章的困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