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8, 2009

走向哪裡

我明白,很多時都是制度的問題。當制度令人氣餒,覺得無所適從,最簡便快捷的做法就是逃避,或者指摘。

但,如果這樣是為之正確,我真的無法想像將來。我不是說大家的將來那麼偉大;連我自己、我身邊的人的未來,都變成寒冬前的秋天紅葉,連跌向哪裡都不知道。




因此,我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Monday, November 23, 2009

憎 恨

對於五區總辭,其實我是覺得非常討厭的。

這是一種單純的政治操作─勉強選民透過選擇你來代表支持普選和民主化,強化自己的政治形象;更討厭的是,這種不見得有實效的操作,完全漠視一個「國會」議員應該有的管治位份,不尊重選民投票時對你所作的期望,還花了好一筆的金錢來補選,做一場大龍鳳。

香港人從來都希望有民主化,這個訊息大家一早都知道,不用重提。

如果我可以選擇,我一定不會再投曾經輕言辭職的議員一票。

可惜我覺得自己沒有這個選擇。

現時這種政治改革的步伐,完全看不到民主化的誠意和努力,所做的不僅沒有對普選有實質的進展,還給我看到2017以後的絕望感。

其實如果可以,我並不太想在乎選舉的安排、門檻的規定、人數、選區各樣。我只是想求一個可以給我合法地把組成現在這個政府的內閣一腳踢下來的方法。

如果我沒有能力把現在這個政府趕下來,面對現在這個不公不義、只顧商界利益、劇化社會矛盾的社會,我真不知道怎樣走向將來。

Wednesday, November 18, 2009

為何燃燒,為誰燃亮

做「窮人大作戰」blog,心底裏常常覺得,會不會有人懷疑「你哋有幾窮呀? 窮人仲敢去風花雪月搵方法買鞋、買電話? 窮人應該係朝朝排完免費報紙再去排街症,下午去街市買十蚊燒味飯(甚至分幾餐食),夜晚排隊執麵包。人地連生活開飯都要愁,日日做兩份工,訓幾個鐘,邊有時間同你晌度玩畫鞋玩針紙寫blog? 你哋根本唔明窮人有幾苦,自己就晌度扮窮當有趣,無病呻吟。呢個社會真係乜人都有 ... ...」

於是我也草擬了一份心裏的回應。
說實話,我的確不是赤貧,生活尚算三餐無憂。
可是,我有基本維生的條件,並不就代表我沒有資格去提倡簡樸、非物質化的生活。
我們希望帶出的,是精明地消費、重用物資、將金錢和生活質素脫勾的理念。
這件事,人人都可以做,而只要你肯加入,或者有一天就能成為一種社會的改變。
大量的貧窮是存在的,也有很多人要為此負責任。我們每一個都有義務去關心。
但這並不代表要孤立窮人的生活成為與別不同地慘,將他們形容為自身完全無力改變的一群,好似動物園內被關着的動物。
在批評、行動、抗爭的同時,社會上的有心人,也要告訴受助的,要忍耐、繼續積極嘗試、社會一定有人會幫助你們、甚至認同你們的生活理念。在窮人身上,也有值得反思學習的地方。我們一起相信,社會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改變。

然後,我看見敝機構總幹事的文章〈青年人,未來是靠「倒」政府出來的嗎〉引來很大迴響。當中觀點的來來往往,令人思考良多。對於雙方的觀點,也有可取之處,我無法判定自己應是屬於哪一面的。我只能夠說出自己感受到的。

第五代人的困難,的確是前四代人所不能夠明白的。明明資源充足,頭腦卻被堵塞;明明社會富裕,出路卻被規限。反抗被視為不成熟,不跟大隊就是「身有屎」。出不了頭的就被認為是不夠努力,能夠出頭的放一個屁都是香的。這個社會現象,一定要認清、看透、甚至反撲。陳情、請願、示威都是表達的方式,寫作、參與行動、生活起動也是表達方式。但我們的目標,究竟是單單要反抗現在的政治,還是要加以創造屬於下一代的未來?

有興趣了解政治的人都知道,政治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吊詭的事情。政治運動有一個共同的做法,就是強調抗爭 / 運動後的願景,爭取困難中人民的支持。但歷史太多次告訴我們,這可以是政治動員的技倆,卻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星期一看「突破」20年前拍攝的紀錄片,東西德統一帶來的表面上是民族融和的歡樂,但在滿足了這個政治的舞台劇之後,東德的人民就面對非常困難的境況。物價飈升、失業率高企、社經地位懸殊,慘遭歧視── 很多東德人感慨,以前的生活是不自由的生活,但現在(1991年)面對的是更艱難的生活。另一邊的西德人也有不協調的感覺。「我不是反對統一,我只是覺得來得太快。」有一位大學生這樣說。

到今日德國的境況已經改善很多,當中少不了政府的努力,當然更重要是低下階層的掙扎求存。當中的痛苦有如大江大海,要有人梳理,但對他們付出過的努力也要予以肯定。抗爭可以達到推翻舊制度的目的,正如農民可以懷着對打倒地主的渴望來擁護共產黨。但到真實面對重新建立秩序的時間,從來沒有人敢保證一定成功。有時困難甚至是不能想像的、或在短時間內給予你希望的(例如戰亂),那麼人類在反抗不義的同時,也需要為自己的生存而掙扎。人性的光輝往往在於彼此幫助、面對困難而堅強不屈,而不是單在於彼此傾軋。如果抗爭是為了維護社會的公義,那幫助人自我求存就是為了讓他們維持有意義地活下去的尊嚴。二者不是咖啡或茶二選一,而應該是同線進行的路向。

如果我們是如此深信這一代的青年人已經沒希望和沒出路,那麼 uzone 不用做了、營會不用搞了、Breakazine! 也是精神自慰。他們根本連自己動一根手指的能力都沒有,他們就是徹頭徹尾被社會斬手斬腳的廢人,你還談有夢、談起動? 去造反吧! 但造反的結果,最終滿足了誰、又幫助了誰?

回想,蘇恩佩在走到社會街頭跟青年人對話的同時,又搞讀者營、討論會、出雜誌、寫書。寫書不僅是為了抗爭,而是要「適切時下青年人的需要,填補青年人的心靈空檔」,不要對困難低頭,不要向自己說不,不要讓死亡狂傲。黑暗的夜晚是濃的,人往往是兇惡的,但是,「與其咒詛黑暗,不如燃燒自己」,即使面對困難,簡單地化之為反社會或自殘的行為都不是出路。蘇恩佩的生命在在述說,即使身處絕境,仍然要有驚人的求生意志,打破現實困苦的枷鎖。這是在任何社會環境之下,都沒有藉口說不的事。「突破運動」固然要向黑暗的社會宣戰,但同時也要鞏固我們每一個的生命,內化成為動力,如此吶喊才和我們的生命有關係。

我們時間有限、青春有限,如果大部份用來反抗,那除了滿足部份牽頭者的成就感以外,並不對受助對象的生命有實質的幫助。燃燒生命不是問題,但生命跟一根木頭差不多,只能燒一次,到底真正是為誰而燒,讓哪些人真正地取到暖,一定要好好想清楚。

今日文字之爭誰勝誰負,誰對誰錯,是不是被人誤會,對青年人的生命來說根本不是重點。就好,算你大獲全勝,然後我退去,鎂光燈移走,罵戰的人轉移另一個題目,我還是繼續做服務、走入青年人裡面了解他們的困難,提供實在的幫助。只要你肯做、肯堅持,肯繼續多行一步走入去,或更肯定當初的信念,或修正了當初自己的不足,只要不將自己的需要和所獲放在服務對象之上,我認為,這就叫做承擔。

讓我們再問:「主啊! 我們能為這城市作什麼?」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09

好功能

發現一個很好用的小工具,擴展性很高,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是一個網站,我用來輸入訪問後取來的咭片資料,方便日後聯絡。
奇妙在,這個網站也是我自己用 google doc 來做的。

google doc 出了一個「表格」功能,容許你自己編寫一份問卷然後電郵給別人。所得的資料會直接匯編成為 google spreadsheet,然後你可以輸出成pdf或者xls,那麼你就不用每次都入excel 去處理個人表單,一切都由 google 替你搞定。加上可改變的背景圖案,還真夠得體呢。

這個做法可以擴展到個人用的 contact list 之上,或者很多其他的用途。保密性應該也可以放心,因為表單不能連結到結果。

如果入了好一會,才發現遺漏了未加入某些欄目,表單是可以隨時更改的,然後 spreadsheet 的檔案就會把新加的 column 加到最後一排,原來的資料不會受到影響。

或者你可以到實際的網址參詳一下:

Work Contacts Entry

Sunday, November 08, 2009

能夠拿自己的缺陷來開玩笑的人,真不算多。


缺陷是少了手腳,但多了恥感,覺得自己在世界上是浪費時間。

力克‧胡哲:「我想說,羞恥並不是從上帝而來的。」
他不覺得羞恥。他只有頭,但他的頭可以昂起來面對神和人,而不覺得慚愧。

他來來去去,只是想告訴人一件事:生命,不在於識見多少、成就多少、擁有多少,而是找到目的和奔跑的對象。

很多人都覺得只是笑話一樁;不過,隨住年齡一長,你就發現這個世界不能呃你一世;他說的是真的。






做基督徒久了,沉悶的生活令你開始不再相信神蹟奇事。
但這樣去一次佈道會,或者又會發現,神原來真的有扭轉生命的能力。

士師記 4 -5 章

願 神激動底波拉和巴拉的靈,同樣激動我。

Wednesday, November 04, 2009

大時代

從看《大江大海》啟發到的,跟我最近一直所持的態度,實在有共鳴:不是要強調個人主義,而是說,學習在似是而非的世代,分辨一件事情的是與非、好與壞,是要看當中每一個人遇上的故事,事情對他的影響。

《大江大海》要說的,太多,不在這裡詳談。這一晚我來到中大圖書館,走到二樓深處、書架的底部,找出一本數年沒有人借閱過的《資本論》,由第一章開始,慢慢讀。

這兩個多月,越多待在中大,越是惱恨十年前的自己,以為政治不過是common sense而已。這個當時一般同學的印象,害得自己夠深。

你意識到它是common sense,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去追求,甚至沒有想過去追求更多。

以前最愛買那一種大集會式的雞精書,讀一本二百頁的書就可以讀完五十個偉大學者的政治理論的那一種,寫 paper 偷雞最好用。這次回去,覺得簡直是自欺欺人不知所謂。

讀《資本論》,是因為我面前的時代,過去一百年就是被一個人、一本重要的著作,形成了不知多少次的革命、戰爭,直到今天仍然有人信奉。

一本影響力如此深遠的鉅著,不可能讀雞精。你不讀原文,不可能了解作者身處的大時代,他寫作的動機,而又想帶來什麼效果。一定要全本讀,才能感受一百年前給予世人的震撼力。

百多年後,這套理論似乎已經被拋棄。曾經是中大學生會、報社中人的必讀書,到1999年第廿九屆編輯委員會時,被靜靜地放於報社書架的最頂層,無人能伸手拿到的地方,看著編輯們在看深宵電視劇。

可是,如果以為一套理論因為現實執行的失敗,而被徹底否定,那可能是人類將來重蹈歷史覆轍的開始。

因此,我特別有興趣:馬克思是甚樣看今天的天價樓、貧富懸殊? 如果按時代袋入了他一百年前的想法,那麼他今天的輸出又是怎樣的理論 ? 這種分析合理嗎? 能否證明這個理論的恆真性?

一切,由認識歷史的大時代開始。

然後,我又拿一本聖經出來,慢慢讀。

Under the Black Suit

終於回來了,這可是我寫得最久的一個 Blog 站。早前因為無法再進入,一度升起寫過的東西無法再取回的恐懼;之後擺下了,過年後回來,終於的起心肝,重新找進來之法。其實也不是困難,一找就找到了。 生活往往就是差那麼一步,一口氣,可能就是一年。 網上寫文章的困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