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1, 2012

年終雜記。


2013年,我為它許了一個願。

這個願是源自最近常常思考的事。

消費主義,每日吸引我們購物、添置新的東西,用新的東西取代舊的。
我也是它的信徒,即使你是如何解釋自己的需要,我們始終無法逃避購物慾。

消費主義說的是,你擁有甚麼,決定你是甚麼人。而我們其實很明白它是錯的,只是你明白,不等於你能抗拒。

即使喜歡的是小清新、是簡約主義,如果是要透過消費來建立這個性格,其實小清新也不過是一個幌子而已。或者只是一個沒有那麼俗氣的幌子。

但完全不消費,是為了環保的話,這種道德使命感,注定是活不長的。
我漸漸覺得信賴自己的integrity,其實是非常危險的。

我想事情其實應該倒過來想:
消費主義想瞞起來的是,決定你是甚麼人的,不是擁有什麼,而是留下什麼。
要搞清楚自己是誰,是要把擁有太多太雜亂的放下,剩下來的才更容易看清楚。
less,不只是環保,也不只是所謂的漂亮,而是less,才真正顯出自己是甚麼人。
人生不也一樣,擁有多少日子並不是最重要,死後留下什麼,才真正顯出自己是甚麼人。

所以,減持,是一個自我尋索、自我執拾、自我肯定的過程。

※    ※    ※

2012年,想記下幾件事。

這一年,有了日嵐之後,生活自此不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每日返工放工、留家出街、以至於行走的路線,都是因他改變。當生活的眼光不再限於自己,其實很多事情反而可以放開了,生活其實是積極了。

不過時間很有限是事實,以前可以100%掌控的時間,現在可以把持30%,已經很不錯了。
即使你很想為工作付出更多勞力,很想跟大隊一起加班,但現實是你不只為自己而活,所以,連加班都不是你可以隨隨便便決定的事。

也正因如此,這留下來的30%如何使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生命的限制,會叫人更著緊應該做什麼。

因為這樣,我開始抗拒得過且過的做人態度。
時間是那麼寶貴,要麼不做把時間省掉;做的話,一定要做到最好為止。
在可以的能力範圍,要用盡所有力量做有熱忱的事。

我的熱忱,我在等待聖靈一步一腳印的帶領。

※    ※    ※

我曾經覺得工作和生活是分開來的兩件事。
工作還工作,下班之後最好別叫我碰。

生活是由不同的部分和身分結合而成;
彼此之間的協調就是生活質素的標準。

我覺得這是工業社會後Labour Division 的生活模式。

我不是覺得返工之後也要工作,
而是覺得身分不能再這樣分割。

不要再以為可以有很多個自己;
上班下班兩個樣,見人做人見鬼做鬼。
一直都應該只有一個。

因此,不應因為家庭的需要,而自怨工作乏力;
不能想著返工得過且過,下班才是生活開始;
來來去去都是同一個軀體,同一個靈魂。

我們是整全的人。


※    ※    ※

要早點睡了,要料理好身子。

2012年,讓它靜靜地過去。
2013年,我們迎到新的路上去。


Saturday, December 01, 2012

周歲。


日嵐 - 1歲
日嵐滿周歲了。

我曾經說過,在別人跟你慶生之前,
一定要自己先感謝別人讓自己有生可慶。

日嵐還小,不懂事,
我要先為他感謝。

日嵐─ 第2天

這一年來,把他由一團麵粉,撫養成一個小孩,
做家長的辛酸,我想每一個也是寫不盡的。
這一年事實上好像過了七年;
尤其是頭三個月,可說是我到這階段為止最勞苦的時間。

日嵐 - 第8天。

感謝C作出了那麼多的犧牲與調整,
作為一個成年人,將自己的自由、喜好和習慣一一改過來,
由為自己著想變成為家人著想,忍耐過來,
一個媽媽真正偉大的地方,並不只於忍痛把小孩生下來那麼簡單。

日嵐 - 6個月

日嵐 - 5個月

感謝孩子的婆婆公公、爺爺嬤嬤,除了每天每星期照顧阿仔,
也把很多過去的經驗傳授給我們。
雖然我們常常說,兩代人教育的方法不一樣,
但有過這種交流的父母都會明白,
兩代人之中一定有一種重要的傳承,照顧孩子才更有把握和信心。
事實上,很多不同的變化,當老人家的比父母還要鎮定和明白。


日嵐─ 11個月 with 趙樂瞳

日嵐─ 10個月 with 林沐寧

日嵐 - 11個月 with 禮謙

感謝我們身邊的弟兄姊妹,
雖然這一年多事,屬靈生活起了不少變化,
但他們仍然願意跟我們分享、探望我們也接待我們、
跟我們一同出遊、幫我們挽起繁重的隨身物資,也供應很多衣物和玩具。
當然更加的,為我們祈禱守望,默默的關心我們。
(只是相片實在記不盡呢。)

感謝組長Lily和男朋友Kenneth,為我們拍下了最快樂的全家福。

日嵐 - 10個月(Photo by Kenneth Leung)

感謝活石堂和聖道堂的接待和忍耐,
我們把孩子託在這兩間教會之中,
不認識的弟兄姊妹,義務為我們照顧他,
每個星期日的兒童房,都有一大煲熱粥,為他煮好了。

這就像嗎哪。

感謝我們身邊的朋友,
因為我照顧孩子的緣故,總是願意遷就,卻總不會放下。
感謝大家的接待與關心,
感謝我還有一同當兄弟、同撈同煲的機會。

感謝我的同事,
為我們的限制,付出了最多的包容和忍耐。
時常在祈禱中記念我們一家,也願意聽我說照顧孩子的話題。


感謝樓下幾個看更伯伯嬸嬸,
總是對他眉開眼笑。

很多人也許在日嵐的眼中都是nobody,不知道是誰,
但是他來到這個世界之後,沒有這些nobody,
他的父母沒可能有能力放心機在孩子身上。


日嵐 - 10個月(Photo by Kenneth Leung)


我們身邊,有很多記不起、認不出的人,已經為我們的生命,幫了大大的一把。

還有facebook中記念我們的朋友,雖然很多並不常見,但看你們的留言,都是很好的安慰。

感謝賜下這一切、又包攬我們的罪、永遠給我們重新改過機會的天父。我們願意你的愛與包容,成為我們教養孩子的榜樣。

恩典很多,很重,這孩子一聲不響接了。
他就呆了一下,展現一個招牌的米字笑容來回應。

日嵐 - 米字笑@2個月

Tuesday, November 13, 2012

信心。


記得在孩子去報考幼稚園的時候,
C顯得特別擔心。

「沒有辦法。你心裏當然想孩子愉快學習,有個輕鬆快樂的童年。
但是身邊會有人跟你說:『現在不讓小朋友好好適應教學模式的話,
上到小學,他追功課就會很辛苦。」

現在不少幼稚園和教育機構已經開了幼童升小的所謂銜接課程。
而事實上,很多家長都會選擇力谷孩子的學校,
尤其是一些標榜極注重兩文三語(甚至有聽過學西班牙文的)、
常設外國人和普通話人駐校的學校,
幾百人報名爭幾十個位,是疏希平常。

如果幼稚園的辦學團體跟名校中學一樣,
就會引發大規模的排隊潮。
某一兩間這樣的幼稚園,
數百家長通宵排隊等取籌,聽說可以炒到300元一個籌,
勁過排iPhone。

以往常常跟你天南地北有傾有講的家長,
去到真箇要選擇在哪裡下筆報名的時候,
可能就會發現他們畢竟是害怕的。

有些會連續報十多家幼稚園,然後替孩子進行好面試訓練,
每一間的面試,當仗一樣打。

真的堅持要愉快學習的人,比紙上談兵的、比你所想像的,
絕對要少好多。對,你早預期同路人會少,但結果是更少。

「我常常害怕不能給阿仔最好的,負了他的將來。」C說。
我知道她想孩子好,但甚麼謂之好,去到關鍵位,就會動搖。

因為動搖,就要準備充足。準備充足,就期望結果一如所願。就是這樣簡單。
就是這樣簡單,所以孩子一定知道。
從最明顯的祈使句,到最不起眼的神情和瞳孔變化,
小孩都看在眼中。

他知道有人對他有期待。
期待,帶來重量,也帶來壓力。

愛父母的小孩,心裡也暗暗希望自己可以滿足父母的良好願望。
可惜決定權不在他的手裡。
我聽說過,有孩子問他的父母:「為什麼校長見我後不能去上學?」
被揀選,被拒絕,可以從一兩歲就開始。

我們其實不想他這麼早就入幼稚園,
更不想他去什麼面試,面對殘酷的現實。
但,老人家都會累,有什麼辦法?

有很多事,不是選擇與否的問題,而是環境迫人。我明白。
因此,我只能替我的孩子預備一件東西。
就是我的信心。

這件事我在整個面試的過程中,
有很深的感受。
那種很深的感受就是對結果沒有特別的感受。

在面試過程中遭遇的種種,
有鄙視的、有好奇的、有欣賞的、有懷疑的。
也有各種後續的思考。
但我發現,自己並沒有擔心過這小子的將來。

我發現我對他是有信心的。

信心不是說,我對你可以考入這家幼稚園有信心;
或者說,我對你可以完成考試要求有信心。
而是說,即使他面試不成,入不到什麼好學校,
我都不會在跺腳,不會垂頭喪氣。
從他最喜愛的笑容,每一天在學習的成長,
每一個奸詐的笑容或者迷茫的眼神,
也許我已經看見從上帝而來最亮麗的成績表。

他每一天是如此努力地在適應世界。
為什麼這個過程,最終要被一間學校的面試來衡量、評價,甚至否定呢?
學習是如此自然而然,而且又是如此充滿盼望與力量,
教育就是要在他後面推一把、兩把,讓他更滿足,同時也更有動力去知道更多。
他還要學習如何透過品格培育把學習中的雜質除去,
為的是讓自己的熱情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當你想到這裡,發現孩子早就已經在父母面前給了成績表,
一定會強烈地詰問自己:為什麼我要因為學校的面試和評核結果對他失望?

我好想一直記住這張成績表,
尤其是在他要留堂、被記缺點、考試滿堂紅、讀書不成的時候,
希望自己仍然記得,他出廠的時候是那麼充滿生命力,
那麼天不怕地不怕,那麼單純而快樂。

然後我要提點他、告誡他、教訓他,同時,對他仍然抱住不死的信心。

你問,這種信心存在嘛? 我肯定它存在。
而且它不是來自世界,而是來自上帝。
但可以做到嘛? 我真的不知道。
我更知道不是每個孩子都健康健全,生活幸福。
我想不到如果自己面對的是殘障的孩子、智障的孩子,
天生就難以適應和探索世界,
還有沒有這種說話的風骨。真的想像不到。
或者我整個的思考方向都存在了太多死穴。

但我很想自己肯定的是,信心是一件簡單的事。

就是這樣簡單,所以孩子一定知道。
從最明顯的祈使句,到最不起眼的神情和瞳孔變化,
小孩都看在眼中。

他知道有人對他有期待。
期待,當沒有標準答案,所帶來的重量,大概就是自重。

我是這樣禱告著。



Wednesday, November 07, 2012

實事。


我不知道怎樣形容這種想法,但我覺得很多人都不是在做實事。

最明顯的是達官貴人。
我常覺得,其實如果一個地方願意不過份偏坦私利、不為權力服務,
只單純地為了一個地方共同的好處去打併的話,
很多問題都可以輕易解決。
就好像龍尾灘,係都要起一個游不了水的沙灘,只是為了那地方的地主鄉紳。

把問題收回來一點,個人自身,
每日都是開會啦、傾野啦、Facebook啦,其實真的很浪費時間。
有不少事諗住用開會的吹水來應付。
但其實掃Facebook可以給你一些新資訊、彼此聯絡之外,真的很沒有生產力。
很多需要用時間累積去鑽研和實踐的事,都沒有了空間。

講返教會啦。道理我們真的講好多,
但做起上來,我們往往是一根指頭也不願動。
學耶穌坐言起行,關心一下弱者,
我們其實都沒有心機,沒有時間,但我們有時間在Facebook評論一下給別人多少人情的問題。

很多很多。我漸漸覺得厭了。
以前很想做一個空轉的研究,看看這個社會上有幾多東西在空轉。
從廣告、政治、教育、生活、信仰。

重看又重看《屬靈操練禮讚》,始終被第一句吸引。
Superficiality is the curse of our age.

我打這行工,沒有辦法脫離Facebook(事實上我也覺得這有它的好處),
我只能夠進一步再提醒自己,怎樣學習去做實事。

再三突破自己心中的魔鬼,靠的是不是自己的能力,只能是上帝的感動。

Thursday, November 01, 2012

Buy time

Buy time 這個說法第一次聽,是我一個事業型的舊老闆。

有一次跟她從公司出發去開會,遲了出門,就乘的士。她說:「乘的士比較貴,但如果可以Buy time,我覺得都值。」

這句說話刺耳的原因是,由細到大你只會聽到「寸金難買寸光陰」;有一日突然有人跟你說:不是啊,時間可以買,只要你有錢。

所謂的人生智慧,被商業原則擊倒,你說是不是很令人沮喪呢?

可是我往後好幾年,其實都常常搭的士。除了真的很有需要,其實不少時候都是Buy time的心態。

我也明白,其實很多消費都不一定需要。只是我們不懂得慳儉一點吧。

時間也是一樣,也是商品,也受消費主義的利用。


Monday, October 29, 2012

致命的完美


上星期有個女生被男友要求分手,就在男家面前跳樓。自從有了孩子,就覺得這件事實在很令人痛心。說句不中聽,如果我個仔有日竟然這樣想不開,我都不知怎樣面對這件事實。辛苦湊了十幾年,這樣一跳,然後變成了一堆血肉。

豈料過了不幾天,另外一個女生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就在家裏吊頸。

看見自己的孩子搖在空中,氣息沒了,我怎樣也想不到那是一種怎樣的噩夢。

我真的想,為什麼她們這樣想不開呢? 她們跟我們小時候一樣,都是健康的人。

我從來不相信質地論。

*    *    *   *

有日我聽到一首歌,我覺得也許是一個原因。





當所有的關卡都是如此難過,當做一個平凡的人也是一種罪,一個人可以掌握得到和得到慰藉的,也許只有愛情了吧。

有一個人可以跟你互相扶持,至少他不介意你在大人眼中如此不濟。
被看為寶貴,就是活下去的支柱。

愛情碎裂了,被愛人嫌棄,生命的結構棟樑塌了,留下來只有粉碎的希望。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死亡看來雖是如此普遍與輕易,我始終覺得,只有絕望的人才會去死。


*    *    *    *

周日我們去了一間很完美的幼稚園的開放日。

校長很elegant地解說教學理念、上課情況與設備等,做足與家長的溝通;另一邊廂,老師和孩子們在玩耍。一位位為孩子仆心仆命的家長耐心地鼓勵孩子完成各項活動的目標,中英夾雜的,口唱心和的,拍手拍腳的。一切是那麼井然有序,按步就班;一切是那麼從容不迫,而又活潑靈活。

但就是因為太完美,不完美就成了罪。孩子可以用最完美的方式完成最快樂的任務,可是如果他覺得一個鼓是應該用來搖的,而不是老師教的用來打的話,他可不可以用搖的來代替打的達成老師的要求? 如果只有他是用搖的,他面對的是選擇的自由,還是奇異眼光的孤獨?

完了開放日,C顯得有點不快樂。

之後信步走到自然學校的山腳大門前。看到有一條橫額。



「自主,就是覺醒後的自我掌握。」

這時代太完美,原來只是沒有了自主。

她拍下照片後,在校門前哭了。

Friday, October 05, 2012

總是滿瀉的杯


現在的自己,常常覺得好像一隻快要滿瀉的杯。
稍為添多一點水,就會滿瀉。
每一天都有這種感覺。

滿瀉,就會流到成手都係,而且預計不到流向。
造成很多麻煩。

各種的時間,太少了。人總是很累。
日頭要有很多的思考,
晚上要為家裏費神,
星期六日要想想孩子的照顧,或者聽聽家人的訴求。
平日,還希望為自己加添一點甚麼,不想自己老是盲鈍的人──
這是給自己的期望。

我的新手機有個問題,就是RAM不夠,512MB;
單是做完基本的任務,已經餘下百幾。
我在桌面上安裝了一個「一鍵清空」的Task Killer,
一按就可以將不用的程式關掉,騰出多一點空間,
讓手機不會變太慢。
這個鍵要經常地按,因為按完不久,又會有新的Task走入來,
吃掉那些早已不多的RAM。

可惜我的生活無法「一鍵清空」。

有時我在晚上會無聊地在打機,一打就一個小時。
有時也對自己說,難得在孩子睡了的夜晚,應該用來讀書或者其他工作吧。
但其實,我就是在做「一鍵清空」。我不能再「工作」了。

我的工作上,感受到很多虧欠和不足。
很多東西都想做得更好。
但是,我的RAM實在不夠了。

RAM不夠就會關掉多餘的工作。
甚麼是多餘的工作呢? 不知道。
可能是看一本書,可能是一場知性的討論,或者
可能只是一個放鬆的微笑。

我也覺得現況很討厭,我曾經想過,不如去轉工做一份不用思考的工作就好。
這是一個老油條的想法吧。

其實,一個人的RAM,可以加上去嗎?

Thursday, October 04, 2012

總是不滿的桶


我(其實)是一個小信的人。

信心小,很多人有不同的呈現方式,我看過很多。
最簡單就是看起來信心大。
再不就是跟住主流走或者一個很強的人後面,讓自己黏在安全的地方上。
不用抵受壓力,信心小的事實就不用曝出光來。

我的呈現方式,自己很清楚。

所以,所謂活出自己來,是不簡單的。
你一定要放低自己心裡那個總是填不滿的桶才行,
而且要有被人再掏空的心理準備。

但是我覺得,如果能夠安然地說自己拿着一個總是不滿的桶,
本身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因為這樣的話,畢竟不需要再隱藏甚麼了。



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12

卸任組長分享

【這篇文章是為了團契交接禮上的分享而寫的。那天說的不完全,在這裏記下。】

兩年的任期已完成了。如果你問我最有感受的一個片段,我想我會答是「黑暗中的對話」那個周會。

那是我們很用心預備的一次周會,當時跟阿輝有很好的配搭。記得最初是因為公司那裡有機會去外面那個正式的「黑暗中對話」體驗館,那是我第一次以一個健全的人的身分,進到另一個我們不熟悉的世界裏體會,並與那個世界的人對話。回來之後,有幾次提出想約弟兄姊妹去作為周會,但是入場費太貴了,要120元,我們負擔不起。那時就想,有沒有可能在教會做一次呢?

我們美門堂就有一位視障的朋友叫阿輝。我們聯絡他,請他做我們的協辦者和顧問。於是我們真的天真地搞起來了。其實搞了什麼內容真的不太記得,但起碼我們需要有兩小時的時間完全失去視力,而且是在一個真正完全黑暗的房間裡。我想我們感受真的很深,因為我們不是被蒙眼,而是真的伸手不能見五指。後來阿輝分享他的生命故事,那一刻我感受到視障人士的世界,需要我們認識更多。

兩年多的事奉,我希望我們有東西可以留在生命中,而不只是做了一堆事務性的工作。事奉是會改變一個人的生命的,我確信。因為我不是受了薪、等價交換來返工;我也不是可憐這裏沒人做事,更沒可能是太清閒,或者只希望得到肯定和讚賞。我們沒有要求甚麼,只是在為身邊的人付上努力,或者虛無地想要回應主愛。但這件事只是頭腦上明白的。而我相信事奉這件事是有實在的意義,是有一些東西在流動的。

我覺得事奉有一個關鍵是離開我們自己。當我們做了策劃組的組長,我們便沒可能只是顧自己。每一次的會議都是一個為別人思考的過程,而當中我們要進入別人的世界,用他們的視角去看,為他們的好處去做一些東西。仔細如安排事奉輪值的人,也需要想想他們近來是否很忙碌、是不是需要生小朋友、是不是很久沒有機會事奉,否則我們就只是在填 form。

每當我看見我組的組員預備查經就是感恩的過程。有很多是很害怕的,因為怕自己帶得差,沒把訊息帶出來,大家沒有得著。其實這就是擔起了別人需要的過程。這過程讓我們不只思考自己,也在乎別人,於是我們努力。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團契關係流動的重點,你在我心上是有份量的,我也接受自己在大家身上是有份量的。而我們想像的時候,都多為別人的需要想像,我們這個群體,就一定更有存在的意義。

「黑暗中的對話」是我們很努力的嘗試,因為我們發覺自己需要向外了解更多別人。我們甚至可以不帶任何前設去理解他們,例如我不會將傳福音給他們作為前設的,因為了解別人本來就不應該有任何條件。後來搞了戒毒中心的朋友的彼此探訪,也是我們的嘗試。我們希望有一日我們除了在教會內之外,在教會外也同樣關懷弱者,並成為我們的生活態度。我們知道這件事我們永遠不會做得完美,更甚者其實我們所謂懷有基督所賜的新生命,比很多社會上的有心人都要落後,但這件事應該是我們唯一要做的事。從身邊的弟兄姊妹出發、到外邊的人,希望我們有這分魄力去做。

查經是我們十分重視的一環。是的,近來我發覺,單單透過討論明白真理、又或者單單透過活動去服侍都是不足夠的。真理原本需要實踐,實踐之中我們又回來談論真理之所在。所以查經在我心目中一定不是在房間圍個圈就算的東西;我一定要明白我查經怎樣幫助我理解這個世界。如果我們連接不到信仰和現實,我一定要問到底,哪怕要追到導師甩褲。感覺奇怪不合理的地方,我一定要提出來。導師的查經資料,一定不是答案的全部。如果查經最後只以按導師的答案作準,就一定失去查經的意義。因為答案只能在我們的心中發生,在我們的實踐當中驗證。

如果我們的團契仍然冷待了肢體、仍然沒有認真查考聖經、沒有彼此虧欠的心,我們一定要提出來,不是要求別人自己印印腳,而是問,「為什麼我們不一起讓大家有更好的成長和屬靈生活?」這樣導師和策劃組就大獲了,他們一定要努力地回應,而弟兄姊妹也一起協助事奉的肢體們。

我們是互為肢體、互相依賴。如果這群體充滿對別人的尊重與關顧、也有彼此思辯的勇氣,我想這個群體將會讓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不一樣。

這兩年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太多不足和限制,很多東西都是眼高手低。這是令人沮喪的。不過我們不要認命。上帝的道從來難走,但事奉是一個令我們更經歷成長的機會。以前我們會覺得事奉者是孤獨的,因為只有他扛起了大家的工作。他們的確如此。但如果組員本身愈接近組長、愈分擔他們的工作,你也會經歷跟他們一樣的成長。我們那一組兩年前就叫做自動波,就是這個意思。我今日仍然希望青二A的弟兄姊妹都是自動波,自動去關懷、自動去幫手、自動去問為什麼,甚至自動地提出不認同的地方。

我們都很有限,做到的東西很少,希望我們加起來,可以成為基督的身體。

所謂交棒,我寧願實際一點,
把棒吃掉,讓使命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Monday, August 27, 2012

基督的心腸

這樣大半年下來,原來性格也變了。

好像什麼都更沒有所謂。

其實不是沒有所謂,而是不知不覺,對生命的體會,又闊了。

或者30歲前做人,有很多應與不應、對與錯的執迷;
30歲之後,婚結了,孩子也生了,限制比自由多,選擇比以前少。有很多東西,你有心,也只能夠坐着看。

之前說過不認命。對,不認命的精神是需要的,因為它代表你仍然英勇;
但是在不認命的掙扎中,實在會錯過太多以前是理所當然的東西,仍然肆意在你眼前溜走。

尤其是當每一晚都遇上孩子哭叫,想睡睡不了,而又苦無對策的時候,你就被迫接受人可以遂願的事,還真少得可憐。就這樣,簡單如一條細路。

這選擇的路一直縮小至羊腸小徑,走在都市喧鬧中,那是現實是毫幻,有時也難以說準。

但選擇少了,人原來反而懂得寬容,接受你與我的今天,都未必、甚至很可能不是源自壞質地。當然也因為自知不是好材料,被材料限制了遭遇和選擇,所以面對同儕,一句「不要緊的」,說出口來是輕鬆一點吧。

能力不足嗎,也可以啊;同性戀的信仰爭論?可以開放點吧;暫時返不了教會?那在家抖抖吧。不要緊的。

對於接納,又有了個新體會。你知道了,明白了,你不大驚小怪,視之為自然現象去處理體,跟它相處,這是最實在的表現。

不是放棄,不是放縱,更不是隨便。而是慢慢覺悟了價值。行為是外顯的,價值是內在的。不是說行為沒意義不重要,而是容易走徧,成為了給人的枷鎖。

沒有行為的信心,算是死的。但也不是靠行為養活信心。而是養活信心,讓自然流露的行為成為活著的印證。

※    ※    ※

我近來問自己可有基督的心腸。老實講,我不再求做事外表光鮮好看;我只求自己保住耶穌的心腸。那份讓生命不斷改變的觸動,是我的核心價值。我絕不退讓。

耶和華畢竟是看內心更重要。

可能有些人到死前才放得手,我記得自己十幾歲原來曾經清醒過。跟初戀情人出街,被問在哪裡吃飯,我說沒所謂,大家樂都可以,我不是不重視人,而是我清楚有人陪伴同享就要感恩。感恩的人要求不會苛刻。但結果當然捱罵。後來人世故之後,反而執著複雜了,把澄明誤以為頭腦簡單。

因為基督的心腸,我可以做判斷;對人有喜惡,對事有思考,穿越表層的立場與論述,盡力保留會輕易被撲熄的慈心。

今天和C一起去了另一間教會崇拜。坦白說,那堂道真是講得不敢恭維,所謂的兒童主日學更不必提,但教會的招待倒是真誠得很。我們坐在尞尞數人的兒童房裡,遇上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女孩,卻還有一個沒有父母陪伴獨坐一旁的妹妹,一個弱視的,還有一個老是搞小破壞卻沒有人理會的男孩。C說,「我看見他們,心裏覺得他們很慘,很難過。」

我想,感基督所感,原是難得。

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

Tuesday, August 21, 2012

說故事的生命


近來在看有關講故事的東西。


這個外表溫文的女士,剛剛在敘利亞的戰火中倒下,殉職。山本美香,45歲的日本戰地記者。

找這幀相片的時候看到她的遺體被放在車上的相片,露出臉容。
也因為這樣,她的死訊才被證實。
心裏很不舒服。

一個說故事的人,拚到最徹底,就是為了把活生生的故事說出去,而失去生命。
我很相信她自己一早已經預計到自己可能會有這麼一日。
真的不知道應該說什麼好。

為什麼一定要親在現場,把槍林彈雨的事實告訴別人呢?
為什麼看見而且說出來是那麼重要呢?

山本美香的生命如果成為故事,它要給我們留下怎麼樣的話?
我要好好想想。

願妳安息。

Sunday, July 15, 2012

Wishlist (2)


我的夢想,也有孩子的份。


我們一直遺憾沒有機會出國遊歷。因為小時候家境不好,讀書的錢也要向親友和政府借,畢業後一直分期攤還十多萬債項,不要說出國,連一次過還款避免利息累積的能力也沒有,當然也要幫忙負擔家庭每個月的開支,直到孩子出世前兩個月,我花了十年,才把三年的學費還完了。

對於能夠出國讀書、交流、工作假期的人,我們很羨慕。我們很想多看看這個世界。

現在有了孩子,我們的想法比以前成熟細致,但這並沒有改變過我們對出外的熱切。
我們也想孩子跟我們一起去摸索。

所以我正在積極做點思想準備,最希望等孩子大幾年,可以每一、兩年,花上至少一個月(可能是無薪的假期)的時間,在外面住下來,了解一個地方,交那裡的朋友。

這陣子想,最希望可以一直住到歐洲。

有這種經歷的人嗎? 希望可以認識認識。

Friday, July 13, 2012

Wishlist

有很多事情,都想做,列出來好了…

① 好好預備下一期的資料搜集;
② 看完上次在書店買的書(好讓自己可以再去);
③ 用心研習一卷聖經;
④ 把結他練好;
⑤ 靜靜看戲;
⑥ 約朋友出來吃飯;
⑦ 投入參與社會議題的活動;
⑧ 把英文練好;
⑨ 仔細計劃一次旅行。

其實還有很多。

貪心嘛?可能是。
可是我也覺得這不過分。
很多人都在做。

我不會認命。

Tuesday, July 10, 2012

Impossible is Nothing.

一直以來我都不相信口號,尤其是鼓勵人的口號。
我覺得這些只是消費文化的誘餌,又或者是令人變笨實的安慰劑。

但近來我竟然喜歡上阿迪達斯的陳年宣傳口號。

"Impossible is just a big word thrown around by small men who find it easier to live in a world they've been given than to explore the power they have to change it. 
Impossible is not a fact. It's an opinion.
Impossible is not a declaration. It's a dare.
Impossible is potential. Impossible is temporary.

Impossible is nothing."


~Muhammad Ali




Is impossible REALLY nothing?
隨口嗡都可以提出好多辯駁位啦。


唔係仲講人定勝天呀?!
人係好渺小咋,大把嘢都做唔到啦。
你剩係keep住自己聽日唔好病都唔得啦,
懶係英雄。


咪幻想自己乜都得喇,
盡晒力都唔得咪算囉。

這是我多年來的做人哲學。

但自從有一次我卷入了極度的失望之後,看到阿里這一段,
卻也都不禁自問,是不是倒過來太過相信自己的渺小,反而成為了限制。

其實是不是真的一定做不到?
如果你真心堅信某件事是沒有可能做不到,
那是不是就會在每次快要倒下的時候,會更有力量再站起來?

暫時看來不可能的東西,
是不是永遠都是不可能?

我看來是不可能的,
但為什麼我從來不相信自己的上帝是可能的呢?

即使承認自身不可能,
是不是就等於不再花力去做?

花力去做是基於可能性,
還是黑與白、對與錯、應該與不應該?

如果那原來是後者,
是不是有可能做到,有沒有關係?

近來,我開始相信,Impossible is Nothing

Sunday, June 24, 2012

有閒階級

幾千年前,柏拉圖已經明言說,大概只有有閒階級的人生才有美滿的前途可言。只有他們有空做哲學,透過讀書、參與朋友間的討論、思考人生的美與善,令生活的美感變得實在,而這份實在又透過政治的途徑,影響着城邦的發展。

柏拉圖的哲學之中,似乎還是有點命定論的味道。你生來是奴隸也沒辦法,生活的美感是輪不到你去發現的。

我認為他的想法還是頗為獨到的。

像簡樸生活,祖師婆婆蘇恩佩說,人活著是可以很簡單,不用做物質的奴隸;尋著意義,簡樸生活也可以很豐富,倒過來說很豪華的生活沒有意義,也可以很簡陋。這一切都是在乎思想和判辨的能力。

簡樸生活要的物質顧名思義很少,可是它的精神成本很高。因為你要經過觀察、思考、判斷的過程,才有可能輸出細緻的品味,讓簡陋這個字轉一下,變成簡樸。

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細心思考的精神成本。如果生活本身就被一個又一個的難關折騰,如果明天三餐都靠今天是否開工足夠,回家還要照顧好孩子的起居讀書,又哪有權利去講意義呢。

所以但凡好像我們這些時常講價值判斷、時常講論是非曲直、指點江山的人,總要提醒自己,其實我們是有閒階級,而這個社會,被迫成無閒階級、只能算一天得一天的人,正愈來愈多。

思考是帶着使命,帶着別人所無法得到的幸福,並不能隨便當成是理所當然擁有的財產。

想這個的時候,孩子睡了,這是我這周末唯一空閒的十多分鐘。
其實如果我不思考,我請個工人,就可以空閒一點。

呼,生命真是吊詭得緊。

Wednesday, May 30, 2012

40%



好像什麼都不再緊要了。




如果能令自己快樂的有 80%,就好了。

Sunday, May 20, 2012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布

(我寫下去的邏輯有點散,但我不想再擺凍了。意義自行拼湊。)


講真,「拉布」我是不喜歡的。


「拉布」的特質就是浪費時間,讓該運行的程序空轉,破壞應有的進程。浪費時間,我想不到有任何給予好感的理由。我想一個稍有分析力的人都認同,可以的話,這件事最好不要出現。


其實一直縈繞心頭的字並不是「拉布」,而是空轉。


雖然不一定都是採用「拉布」這種操作,但這個城市,空轉之力,卻是大得可怕。


從議會而言,就一條選舉機制的條例,拉一個星期的布,看上去很討厭,但細心思考,這條例嚴格來說無關民生痛養,也未至於將政制一下推倒。這樣的布,拉的話,最多成為 Facebook 半天的牆上帖。反而,有太多生命攸關、大是大非的條例議案,這麼多年來,拖的拖、反的反、狡辯的狡辯,提出又否決,提出又修訂。從最低工資、全民退休保障、弱勢人士福利、小班教學、教科書管制、反壟斷法、公共服務利潤管制、六四議案,還有最重要的雙普選 . . . 每件事年復年、月復月,經過一個不合理組成、被資本家、建制派和上流人箍頸的議會,最有需要、最有期待的小市民,總是失望而回,浪費了漫長的討論,再奢望下一次的努力。這樣一種空轉,牽涉的是貧弱者的生命、大眾的生活條件、小孩子的未來、民族道德價值的建設 . . . 當一個功能組別議員可以在案頭安睡而拿數以萬計的薪水,貧苦大眾的生命還可以抵受拉多長的布呢。


每一個為權貴護航的議員,他們的生命並不是落到最有需要的民眾的環境裏,為別人的好處忘卻自身的安危,勉力奮鬥;卻是甘於成為被權力指使的棋子,但求幾個銅錢、幾分薄面,寧願以謊言麻醉自己(再麻醉別人),他們不少早已年屆花甲,生活無憂,為什麼還要做對別人完全沒有實際意義和貢獻的事,被利用他們的人空轉餘下的稀少歲月,拉他們的布? 


譚耀宗、詹培忠之流,年過半百,早該略知天命,卻還在無知兜轉,攝影機前醜態百出,我實在不明白他們的腦袋有哪一處通不到。 


這陣子總是覺得身邊空轉的事太多。


就看你樓下那一條拿免費報紙長長的人龍。排隊的大多是誰? 都是老人家。拿去認真看的少,拿去翻翻之後賣的多。以前免費報紙少的時候,拿的人也許都是有心免費看報的人,求過於供是常事。今日你再看,還留下一大堆無人問津的比比皆是。我做過類近的報紙,知道高層其實不太熱衷究竟是不是真的有人會認真讀報;他們要的只是一個印量,一個可以讓他們向廣告商誇口的印量。於是,印的人沒心做,拿的人不讀,一份報紙從來沒有存在的意義,但它花了大量的人力去採訪、編輯和設計,燒了地球的樹,一出產的出口就是回收場,然後同事做的,從來沒有人認真理會。


這是我見過最令我氣忿難平的現象。


看Roadshow,每見到做節目的人都想嘔吐。這家所謂電視頻道,其實只是一個廣告直銷站,所有所謂的資訊節目都由大公司贊助,背後其實又是賣廣告。節目主持說的星座呀、歷史呀、短劇呀,資料不是直接由網上抄襲,就是極其低能的反智創作。工作其中的員工,生命不是為了糊口而空轉,還可以怎樣形容?


我有時誇張點覺得,掃街性質上都好過他們;至少做低下層工作,沒有這種恐怖的異化,有實際效果,街道整潔了,社區健康了,大家生活輕鬆點。


為了令到件事有聲有色一點,一定要搞個什麼社區活動,搞個什麼啟動禮,又唱歌又跳舞,花了大量的人物力,其實為了什麼又是不知道的。


那個收了錢來反拉布的阿叔,都不知道自己在搞什麼鬼。受人錢財,生命甘於被無聊的事情拖累,我覺得這是香港拉得最惡的一匹布。


我喜歡看介紹北歐(特別是芬蘭)的書,為這些人歷史沒我們流長,文化也許沒我們那麼豐富,但他們每一個,從政府到平民,從企業到工人,都在想同一件事:怎樣令那件事真的work到,令大家的生活會更快樂? 就是如此,單純但是直接、有效。


當我們都曉得每個人的生命都不應該被拉布,即使制度有破綻、法律條文簡陋,也不會再被濫用;即使我們各自追求美好,都不會麻林到認為社會上的弱者被剝削是正常的物競天擇。


如果議會是容許這些拉布出現的權力機關,那麼今日我們看見的所謂拉布,只是在以空轉,對抗倒退。

Monday, May 14, 2012

向前的步伐:寫在第五個月

孩子滿月不久,我寫了個小短篇。


無論如何,一切還是向前。


一切都在向前。


這個星期抱孩子,一上手就感覺不對;
這奀皮仔又重了,好像攬多了一包鉛。


果然,這小子開始對我們發出一堆堆難以言喻的雜音,
他對著你嘰哩咕嚕,就說明他根本就是有話對你說,
只不過你學不懂他的 language。


然後,一個星期前還對陌生人笑逐顏開,
這兩天一見到生面口的,老早已經把嘴一扁,
要大哭掉眼淚了。連我爸媽也被當成怪獸一樣。


最慘是我這老豆都沒能把他平伏,見我像見拐子佬,
真想大巴大巴掌他的小嘴。


沒辦法,這小子開始認人了,不安全的地方與人物,
一律都是怪獸。
爸爸好像都是屬怪獸科的,頂多不是會吃人的那一款。
天下間只有媽媽才像個人嗎?


我和C,其實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見機行事。
有什麼好plan的,我們根本連他下次撒尿幾時都不知道。


但我們也有自己向前的計劃。


C 買了新相機,學習從一個新角度看世界。
其實這老早不是第一個新角度,
自從有了孩子,我們就有了屬於懷孕人氏的角度;
孩子出世了,成為父母的角度;
他跟劍青入牛潭尾,就有了社運的角度;
學了拍攝,就有了欣賞世界的新角度。
每採用一個新的角度,看出來的世界,又是一個萬花筒。
新的角度為她帶來動力,因為這世界可以做的事,太多了。


我近來只感覺到累,因為這段日子,
睡的時間太少,要承擔的東西太多。
累還累,還是盡量抖擻精神。


不像以前,現在人很多時被困家中與社區裏,
不可能出去四處遊歷,也不可能天天跟朋友把酒言歡。


但我感覺自己在努力追回過去30年學少了的東西。


我是一個喜歡穩定的人,被超穩定的教育系統教出來,
基本掌握了一切可以爬上另一層的知識,
後來我更進了一個特級穩定的信仰。


穩定令人失卻求知和發現的慾望。


這幾年我已經穩約發現這件事,但當到孩子將要把我困在四道牆壁之際,
我已經斷然拒絕從此超穩定湊仔。


時間的流失,好像迫出了一點什麼出來;
如果要形容的話,大概是不甘心。


不甘心讓這一步吃所有的時間和空間吃掉,
那等於為自己埋單。


人又怎會甘心不情不願被埋單。


我把一直想看的戲都拿了出來,不停地看。
把一直想看的書堆了出來,不停地啃。


當然這是滿累的。


我下一步在想怎樣可以好好休息。


我們三個人都在努力地向前走,想來,步伐也是一致。


日嵐出世前一天:我們仨的步伐



Saturday, May 05, 2012

安息夜

這是一個無意中出現的機會;或者應該說,是閃亮的恩典。


自從孩子出世,每天放工趕村巴回家已是定例。因為外家有飯吃,而且要平衡我和C照顧孩子的時間──她比我更早回家接兩老的棒。每天如是的生活,那麼我也沒理由經常通街溜韃,享一人之福。


而機遇是逢星期五,她都要在公司留夜到九點。婆婆索性說:「Peter 也別回來吃飯了,總之到時到候回來接阿B回家便是。」


於是,逢星期五,不用工作的話,我就有大約兩個多小時的個人時間了。那種殷切的期盼,不是獨處空間極少的人,是不會感受得到。


今晚我(又)去了旺角。


我好像說過不只一次,旺角是一個有趣的地方。曾經我不喜歡它的嘈雜,也不喜歡它的骯髒。但它的妙處是,當你走上一些樓上的店子,你就會感覺寧靜;即或你只一個走在商店或者食肆,感覺也可以類近,因為街上的人不是三五成群就是二人把臂,單人匹馬的,通常走得很快,走入店子,也沒有人理會你。


當一個地方沒有人怎麼理會你,你就可以自由自在,我喜歡這種不被親切招呼的感覺。而旺角也有很多地方是給一個人吃飯的,例如吃煲仔飯的小店、米線、餃子店,當然還有街邊檔 ... 你可快可慢,可多可少,可平可貴。總之,一切(至少表面上)是那麼多元而少限制,你想做什麼都可以。






而去旺角逛,幾乎每一次都會去榆林呢。


前陣子榆林搬店,去了荷里活中心15樓。新店的面積小了很多,比田園還要小,但是走入書屋的感覺真是太感動了。


推門而入,嗅到書紙香,感覺已經很精神;
看見不同的封面,述說一個個你不知道的話題,你只覺得自己的世界像在擴張與延伸。


很多時是相對的。當世界經常封閉來回於工作間與家中,這種擴張是變得如此寶貴,讓你感到生命還可以有很多選擇與希望。


只帶一本雜誌走,走到西洋菜街上,感覺也不一樣了,肩頭的重量增加,但心頭竟不自覺輕鬆;你發覺,原來這種空間,可能別人覺得你是奢侈,但其實是必須。或者這幾乎跟靈修祈禱一樣,人人都覺得有必要,真正重視的人卻不多。


除了認真工作,努力湊仔,抓緊時間讀書看戲,原來還有一件事。這件事不是叫逛街,也不是叫吃飯,也不是叫看書。


這是在嘈雜的都市中,讓心靈放假,享受那怕只一刻的安息。

Thursday, April 26, 2012

看見

早陣子,我有個同事決定離棄臉書;
可是個多月後,終於屈服,又重投網路社群的懷抱。


畢竟不是他的意志力問題;在這世代,
媒體人不碰臉書,等於士兵打杖不用雷達。
我們始終要發掘這世界發生了什麼事。


這位同事大抵不甘於時間被蠶食的速度。
他是洞見,不是軟弱。


我們也明白,今時今日我們最大的危機是膚淺。
膚淺來自缺乏專注與深度研習。


連讀一個學位都馬虎過人。


我們每個都成為 Facebook 專家;
但 Facebook 最大的邪惡也是令人滿足於散件知識的充滿,
以為從始知道很多,其實他隨時這一世也成不了什麼事。
每件事都有它最適合的程度吧。


有了孩子之後,這個問題已經在心裡蘊釀了很久;
我想也是時候 move on 了。
心裏有了跟一些事情道別的心理準備。


我當然不會從此不碰 Facebook,做了這麼多年人,
早就知道這是不合實際的奢望。
就是奢望自己有完全的自由。 


有時,所謂 move on,
前提是你能儘快看見某件事在這世代應該有的位置與 rhythm,
而你又可以提步踏上去,那一步才堅實的。


我就是自從跟msn割了蓆之後,才敢這樣對自己說。

Wednesday, April 25, 2012

贏堅持

直面現實的限制,將心裏的希望堅持到最後,就會讓你贏的。

贏,就是贏堅持本身。

至少我到今日仍然是這樣相信。

Sunday, April 22, 2012

時間,並沒有離棄我們

有一句說話,最近常聽到;每一次聽到,都觸動神經。

「你生了仔,就是階段不同了。」
這句說話聽上去沒有什麼問題,是陳述句。問題是之後接上去的那一句。

那可以是什麼呢?
1. 嘿,你可以參與的事情難免少很多了。
2. 看,你可以抽身的時間畢竟很有限了。
3. 嘻,你關心的話題都不可能跟以前一樣了。
4. 哦 ? 你要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啊? 至少要等幾年 / 小孩懂走 / 小孩懂事 / 十幾年 / 孩子出身了。

感覺就是生了孩子的人就跌入一個旋渦,捲入了一個新的空間,你是走不出來,也不要指望可以走出來。
如果你想感覺好一點,告訴自己,教養孩子給你的滿足感是難以言喻的美妙呢。

哈,類似這些說話,來自很多不同人的口,但最多的還是做父母的人本身。
就好像大家都已經在同一個旋渦裡了,你就別指望可以來個什麼我行我素的。

不要做無謂的窮掙扎了。

有時說話的問題,往往是在細節裏的。
有很多父母就是因為「時間」、「心機」都耗盡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上,加上工作,就漸漸真的說服了自己,
這些年,除了當湊仔公和湊仔婆,也就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了。

這幾個月,我愈想愈是覺得這種想法真的害人不淺。
正如 C 說,怎麼孩子一天一天教聰明了,父母卻會接受自己變得愈來愈退縮、愈來愈與世隔絕、愈來愈沒有話題,最終只可以跟大家都有孩子的人圍內談屬於自己的語言。

我從不否認,有了孩子,時間絕對是奢侈品,精神也特別容易消耗而令人變得萎頓。
但是那絕不等如,我們甚麼也不可以再做的。

最初,孩子的到來,代表生命歷程中的一項突破。我們脫離了二人世界,脫離了自由自在的時間,甘心受到大量的轄制。但這個過程本身,是一種前進,甚至是一種極具生命力的向前掙扎。父母在當中,雖然花了大量的氣力,以至極為渴望休息,但心靈上,一直向前大步前行的趨向,並沒有改變。

父母本身就應該是勇敢向生命探索的人。事實上,只要父母二人配合得宜,我仍然覺得父母是應該藉著對生命一種全新的領受,放諸身邊的其他事情上,讓自己打開更多的門,一直成長下去。孩子是要照顧的,但他朝一天,他是要看着父母的步伐,被拖着前進的。只懂得在孩子的事情上團團轉的人,究竟將來怎樣帶孩子進入更多的成長探索之中,而且永遠有新的話題與興味?

生命對父母的要求,是超越僅僅照顧好孩子起居本身。這件事一點也不容易。C 近來對很多社會議題都有大量的窺探與參與,她也時常感到鬱悶,孩子無理取鬧的要求與脾氣,本身就是非常累人;當看見自己可以參與外面的東西更多的時候,卻沒有與她同路、同聲、同氣的人;即使想出外闖,又沮喪於困身,始終是無可奈何的事。

我從來都不覺得這件事是容易的。這是我們的窄路。但世事是有趣的,對一個新的議題的興趣,往往是來自生活上一種明顯的轉變而引發的。沒有孩子這件事,可能C就不會有這樣新的亮光了。但我想告訴她,來日方長,無論孩子還是我們的成長,都是剛剛開始的故事。我們是需要一點時間去累積知識、成熟度、應變力。這個世界早就已經發展得太快了,快到讓我們以為自己是落後了太多,孩子成為了負債,時間已經不再站在我們當父母的這一邊了。

不是的,我們是在用一個全新的身份,探索這個世界的事情對我們與下一代的意義。也許你並不察覺,從你用心分配生活,把心思意念與行動投放到我們這三人家庭以外的有需要的人與事身上,時間一直與我們一起並肩作戰的。

我們正在用一種很特別的步伐,為自己、為下一代開拓下一個精彩的時代。

同心的父母們,共勉之。

Friday, April 20, 2012


一場勞累不堪的病,可以改變一個人怎麼樣的態度呢?


不知道病的輕重對於一個人想法的改變,有怎麼樣的關係;
不過我是覺得有一點不同了。


原本很熱衷的某一些討論,不想說太多了。
或者覺得,不如等不得已的時候,才說說看吧。


覺得說來說去,很多時,根本是將時間拖着,讓自己不必以行動驗證。
有些事情看起來很像很有意思,其實真正的意思是這個。


沒有行動的可能,那些說話很沒味道。


不說不代表不思考。其實我是可以寫的,不過覺得力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可能病的時候力根本不多吧。


很多人在討論朱茵呢。我倒是連留言也不想了。


我跟C說,這次是奇怪的,我身邊其實罵她失見證的人其實是很少的啊。
倒是罵那些罵她失見證的人很多。
我覺得那好像是那種稻草人心態什麼的,
假想了一定很多人罵起來,然後自己再立論把稻草人打倒。


有些人連帶動搖了究竟婚前性行為是不是還應該守的規條等等,
我不反對這些思考,只是,
我是不覺得有這麼嚴重啦。


心裡思考對方是不是有問題,這是很正常的,
只要不拿出來批判人家不就可以了嗎。
我們不明白的東西永遠都有很多的,永遠比明白的多。






我看見他們,一點也不想討論什麼;
只是很單純地想,祝福你們,願上帝的喜樂與愛,與你一家同在。

Friday, April 06, 2012

滿足

早陣子,有意無意地,走了很多遍鴨寮街。
買了一部很簡單的小手機,飛利浦的,最初是想用來做個後備,
但用上手來很得心應手,工作需要的功能全滿足了:
只是就手的通訊錄、無限時的通話錄音、
一個月不用叉電的電量、可以簡單聽點音樂和拍點 for record照片的相機。
我已經覺得絕對足夠了。
年初想儲起來買 iPhone 的禮金,
不知不覺用不上。


後來姍說起 Kindle,用來看書很方便,C 近來都看書多,也就合訂一個。
兩個加起來都不用2000元,滿足了。


近來很少把 iPad 帶出街了,因為漸漸不喜歡在街上網。
近來也不喜歡太過複雜多功能的東西。
新的東西好像很厲害,一手把住了全世界;
其實我想說自己原來不太承受得了全世界的繁華。


近來想用長一點的時間專心做一件事。
靈修、家務、工作、看書、運動,練結他──希望還有時間。


有時想著很搞笑的,
有誰沒在嚷要過簡單生活;
可下一刻還是入手一部百萬功能集在一身的電話,
然後,再花老半天在 Facebook 流連。
這個年代,躍動的慾望其實都是血液的成份吧。


最近做有關老人的專題,其中有一條問老人家的題目。
「你有什麼心願或者想做的東西?」
最多老人家回答:
「沒有了,乜鬼都試過,好滿足了。」
心想唔係喎,乜鬼都試過是厄鬼的,你連 iPhone 都無呀,阿伯。


有趣的,我們也有問青年人,你問老人家甚麼問題?
他們有些問:「你對生命無悔嗎?」、「你覺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就是我自己有時都假設,人到老時,會覺得錯過了太多機會,
總是有點遺憾和不滿足。


滿足跟擁有與經歷,不一定有必然關係。


問上一位拿著拐杖的伯伯:「林伯,講啲以前嘅威水史嚟聽吓好無?」
「我嗰時做地盤嘅,無咩識。」
「咁伯伯有咩係你有份起o架。」
「海底隧道、新世界中心嗰啲囉。」
「. . . 林伯你都好威水唧。」
「威乜鬼,肥肥就威水。」


(肥肥係1972年在通車禮搭老爺車穿過紅隧,成為第一個使用的市民。)


真係搞笑。


倒是他最後還是說了自己覺得最威水的。
「最好嘢就係自己1949年隻身落嚟香港,身上乜都無,做鞋廠、石礦場、地盤,到今日成家立室、又養大咗啲仔女。」


我點頭。平凡,但平凡已很不簡單了。


老人家本質上看到的長度始終比後生的多。
這長度影響了他們對滿足和成就的理解。
人最後要總結一點什麼的話,
可能也是不能用太多字詞的。


像寫文章一樣,最後你要做一點什麼定案的話,
還要要把枝節的拿走,就說最重要的幾句。
有時,你明白這幾句是什麼的話,
萬花筒最終是點綴,拿起來看過,讚美它的神奇與漂亮就可以了。


我想,真的不用太過認真的。

Tuesday, March 27, 2012

搖滾

在太平盛世的日子,搖滾常被認為是噪音。
因為它不是K歌,不容易上口,歌詞不特意押韻,
意境不浪漫,歌聲不溫柔,不追求假音震喉。


做搖滾樂的人好像偏激的瘋子。

在政治昏暗,黑白顛倒的世代,
搖滾卻好像衝開一切的虛偽的憤慨吶喊,對專制和橫蠻的反抗,
用心底的真貌,激盪地唱出大眾心底的鬱悶。

我開始認同,不同的音樂,有它屬於的社會氛圍、角落,在那裡發揮最強烈的力量。
搖滾始終代表小眾,我們感受力量的分別,
很在乎聽歌的我們,本身站在主流,還是處於感受被壓迫的邊緣。


80年代有 Beyond,我們曾慶幸有黃家駒唱出富裕社會的虛偽與鄙俗。
假如家駒在生,他會怎樣看今天的亂世,不知會寫出怎樣的歌曲來回應?


不用唏噓;我們還有黃貫中。

 
別假裝扮精乖扮聰明 跌了信任 跌了人性
你與我若繼續坐低雙腿可結冰


我哋係自細就嚇大 我有理由向你大嗌
這叫振動韻律戰爭已莫問成敗
但每次問到你就姓賴 我會怕你怕你就怪
再次看著你又說謊鬆一張靚牌


能醫但不自醫 是否非不得己 髮指制止法子


〈這是我姿勢〉


其實我對我嘅病我最了解
即使睇到夢想一個個失散
跌過一次 那怕跌多次 就當我瘋子



當街燈通通關了 當伸手漆黑一片
我知道怎做 別給我地圖

我這個瘋子 我怨我瘋得遲


〈Can't Bring Me Down〉


這個荒唐無聊盲目的世界
(還有什麼值得我去期待?)
我凋謝 我凋謝 我凋謝 我凋謝


你同我生存係呢一個極端世界
新聞一日比一日恐怖變態
不斷破壞 不斷大開殺戒
繼續走向自我毀滅狀態
俾你班人玩晒
自私貪婪 自大腐敗
係呢個現今世界充滿住妖魔鬼怪


〈這個荒唐無聊盲目的世界〉


Rock & roll never die.
我們的故事,有將會很多人繼續寫下去。

Monday, March 05, 2012

新元素


這個月生了場不大的病,但是困擾了一個月。首先是喉炎,之後氣管敏感,再來是鼻敏感變嚴重。
第一個醫生開了兩次的抗生素,把人吃到面無血色。

第二個中醫一看,說:「彭生,你的面色真的不太對了耶。」
於是開了兩劑苦茶,吃了,一樣咳得像肺癆鬼。

來到第三個,終於還是那個看開的耳鼻喉專科。我還未把病徵繪影繪聲說完,他就說:「都是那些啦,你氣管不是問題,是鼻水倒流到喉嚨把你咳死。」
年年都講這句,很無癮。
萬變不離其宗。

他照舊拿著鉗子把鼻孔掰開,我嘗試加入新元素。
「醫生,但你上年開的藥好散呢,吃完人幾乎昏倒哩。」
他一打開病曆。「彭生,那是因為你老了。」我頂。
「兩年前其實你吃兩粒. . . 我上年已經把份量減半。可能你很久沒有吃過我的藥,再一吃便適應不到了。這樣吧,今次你吃半粒. . . 你吃完不太睏,再吃多半粒。」唉,因年紀而被憐恤起來。

原來新元素是「老」的問題。就着這個,醫生比平時說多了一倍的話。

「其實我的藥是治標不治本,你知啦。最重要還是要做番多點運動。嗱,我建議是這樣. . .」
「你返工前、吃飯前、吃飯後和放工後,在一個有恆溫的商場,走十五分鐘樓梯。星期一至五都是這樣。星期六日再配合做運動。」如果只聽這段,還以為我大病初愈。雖則我也明白自己不是大病,已算久病。尤其是日嵐出世後,一直沒時間運動了。

但我返工地方哪來的商場。

於是自從上星期開始,不乘村巴,早上就從沙田醫院走上亞公角山腰。原來上山時間比想像中快,十五分鐘已經回到公司,只是面紅耳赤,開工前像被打了一身。不過也有好處,晨運原來可以把身體「warm up」,回到公司,基本上沒有了睡意,只要回一回氣便可以到達理想的精神狀態。

至於中午,吃完飯可以上靈山走走。雖然走路時間不長,但好在空氣好,環境清幽。靈山山頂有一個搭出來的十字架,下面有石頭和幾塊假石凳。吃完飯,可以上來默想、祈禱,這倒是很令人期待。


說起來,我最近發現哪天沒有默想祈禱,哪天便要糟糕,所以周末狀態最壞。我不是說儀式本身有效力,只是真心一句,「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雅歌4:1)
上帝,不親近你,不行啊。

年紀是大了,便要開始培養起某些習慣來。像運動、像親近上帝、像之後要實踐的飲食習慣。
或者我們開始相信,人是需要自我規律,放下一點放肆,才有可能活得更快樂一點。

Monday, February 20, 2012

變幻


自從日嵐來到,我們生活遇上的事情也多起來。套用唐唐的話說,就是「日日新鮮日日新」。
我覺得自己已經漸漸訓練出一種觸覺來。

曾經我是個很追求穩定的人。最好事情都安排得好好地,按它原本的計劃進行。
一切按部就班,生活可以預計。到突然起了變化,人又很容易躁動起來。
所以生活總是要努力地安於現在。
(這種人做媒體工作恐怕也是十分錯配的。)

說起來,我以前是很怕有同事要離職的。

直至生活你不停地磨,終於你接受現實,把腦袋轉一轉,
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 . . . 假如變幻就是常態,
哈哈,既然已經預計到會有很多測不透的變化的話,
也不用太過不安了吧。

就讓這種穩定地在變幻的生活過下去就成了。
倒是如果突然在某一點,你發現自己已經停下來久了一點,
其實是時候要轉一轉了。

那是一種主次的對調。
停下來一會還好,但是停一久就有問題的了,人就躁動了。

人停下來,表示有些事自己已經夠滿意了,一直維持下去就好了。
通常這都是因循的開始。
因循一久,你就會抗拒變化,換而言之,漸漸失去應對變化的能力。
那可是個大問題。

剛剛開始找來《萬曆十五年》來看。
萬曆十五年,在歷史上就是「無關緊要的1587年」(這是英文版的書名)。
就是甚麼也沒發生過。但作者說,就是這一年播下了明朝要滅亡的種子。
當年的萬曆帝在種種問題上妥協了,然後開始因循、怠政。
於是明朝漸漸從強盛走向滅亡。

老實說,工作了這麼多年,
我是看到很多人都是抱住因循的心態在辦公室生活著。
雖然說能夠在一個崗位上能夠持之以恆也是很值得肯定的事,
但持之以恆究竟是不斷求變還是算一天得一天,很取決於當事人的選擇。
以我見的都是後者居多。
年年都做著同一件事,應付一樣的工作,做完之後放假。
(這件事尤其在NGO很嚴重。)

當一個機構充斥了不少因循的人的時候,
這個機構已經走向衰落,這是不能避免的吧。

生命恐怕是一定要更新變化的;
一直擁抱變化,生命每一刻都有新陳代謝的活躍。
開始因循的那天,腐敗與死亡就開始找上門來。

工作如是、生活如是、信仰也一樣。

Wednesday, February 08, 2012

起點


去到多遠,我也銘記我起點。

(日嵐,不知能否把這外套留到你夠高大穿起來?)

Sunday, January 29, 2012

嘆息‧看穿

嘆息

信教的人,總有好些喜愛挑人的問題與錯處,甚至以此解釋為人的罪。
然後說,你需要信靠耶穌的大能才能走出困境。

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福音。我覺得不是吧。
這兩個命題倒是很矛盾的啊。

耶穌是福音,但福音不是要來找碴的。
將找碴作為評價人的方法,等於告訴對方,人的問題是應該由自己全揹上的。
那就不用耶穌來了。

提到人的問題,耶穌總是希望我們不要冒失判斷。
至少先問問「為什麼」,聽聽別人的嘆息。
過錯是表徵,嘆息才是內在的,對不?

很多時,當我們真的明白了那嘆息,
就不會再隨便指責別人的過錯。
因為我們的嘆息有一個共同的方向,
都是指向上帝的救贖。沒有不同的。

當我們停留在表層對與錯的敘述,
我們便看不見上帝的救贖了。
關鍵是我們還沒有看穿。

※    ※    ※

看穿

Somewhere out there beneath the pale moonlight
Someone's thinking of me and loving me tonight

Somewhere out there someone's saying a prayer
That we'll find one another in that big somewhere out there

And even though I know how very far apart we are
It helps to think we might be wishing on the same bright star

And when the night wind starts to sing a lonesome lullaby
It helps to think we're sleeping underneath the same big sky

Somewhere out there if love can see us through
Then we'll be together somewhere out there
Out where dreams come true

這真是一首經典的歌。
經典在一句說話:if love can see us through ...

借來一用。

看穿了,距離已不是最重要了。
或者應該說,在愛裏,距離不是用肉眼去量度的。

當身邊的人抱怨說「你根本不明白我在想什麼」,
看不穿對方,我們明白,愛是不在了,或者不夠了。

看穿不是超能力,卻是掛念、聆聽、想想對方在想什麼、做什麼、為這向上帝祈禱。
看穿了,我們才得見對方的境況、困難與嘆息,然後將祝福與幫助,代替責備與埋怨。

當我們因愛被明瞭、體諒、看穿,
就是生命的釋放了。

上帝遠到看不見,但祂看穿我們每一個的嘆息。因為神是愛的源頭。
因此祂也是無比的近。這是福音。

P.S. 有很多朋友,努力了解我的嘆息,給我幫助和鼓勵。
噢,在你們身上,「耶穌的大能」是那麼活現而真實。

Thursday, January 26, 2012

無論如何,一切還是向前。

我相信,日嵐的到來,只有祝福,沒有咒詛。
當我信時,不是因為我看到,而是我看不到。

※    ※    ※

日嵐要記得,你的名字不只是解陽光、山嶺和霧風;
你是在山上、在風裏、在霧中,跟愛你的人,扶持前進。

Tuesday, January 24, 2012

全家福



我們很少拍全家福,所以這張很好,很齊整,很珍貴。
雖然我是肥了。

Monday, January 23, 2012

年初一

 這個年初一,與別不同。

因為日嵐和 C 已一起搬到外家暫住,昨夜年三十晚,只獨自在家。
沒去花市、沒有聚會,在外家吃完盤菜,回家靜靜地看看書,關燈睡覺。

第二天一起床,天,這溫度計在說什麼!



這跟睡在路邊的冷感有什麼分別!?


這是自從結婚前幾個月先搬出來住之後,再一次回復晚上的單人生活。
當然,有了家庭,再有孩子,回到一個人住的感覺是很不一樣了。
多了一點家務,多了一點掛念,雖然也很喜愛這種短暫的幽靜。


年初一的早上可以慢慢弄個水餃麵,喝一杯豆漿,洗碗之後倒一杯開水,讀一點《仄徑》。
近來要看這個,因為想做一個讀書報告。

這一個新年,新正頭要冒嚴寒帶孩子出動了。
其實帶孩子出動很麻煩的,就是安排上也吵了一架。
但一切也在恩典中,包括這一個早上。

新年快樂!
祝你遇上更多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



Sunday, January 22, 2012

放過自己

我之前也分享過了,孩子的到來,為父母帶來大量的不確定性。
不確定既然是一定有的,究竟父母是抱著哪一種態度去面對和應付,這件事就很有意思。



就我自己,這是一個自我「倒縮」的過程。
由細到大,我們曾經發現自己可以掌握的事情愈來愈多,
預測未來也愈來愈有把握;
知識、金錢、物質、關係,因為我們變成熟了,基本上是掌握得愈來愈圓滑。

但有了孩子呢,這個初生的有機生命體(粉團),基本上你失去所有預測的把握。
一邊要為未來打算,但面對很多突發的情況,也只能算一天得一天。



人的傾向是用盡所有方法去將不安降低。
首先是要保護,但保護過度,就會降低孩子的適應力,
搞不好還成為了自我中心的金霸王。



其次是找有專業知識的人幫忙,這是今日的專職化社會最自然的傾向,
我們也找了一個兼職的陪月,的確幫助我們很多。
然後自然可以想到工人、playgroup、興趣班、特訓 ...
但幫忙太多,父母本身成了依賴者,以為專業知識就是王道,
重心一移走,心裏就減低了自己作為最重要啟導的堅持。



應該怎樣才能達到optimum的平衡呢? 沒有人能告訴你。
因為會告訴你的,已經是你心目中依賴的專家,哈哈。



再說,總是有很多人會以為自己那一套是真理一樣,想你非跟不可的。


心裡面明白,最重要是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相信自己的信念,每日去努力和建立孩子和家庭。
膽大而心細,輕鬆而認真。



但這個過程中,始終難免要發現:
我們,愈來愈不能靠自己。不是should not,而是cannot。

你有什麼是可以不依賴別人完成的?!
簡單如媽媽產後洗一個澡,也要有人幫;
要買一件用品,也要向不同的朋友詢問;
要偷點時間過二人世界吃個便飯? 要靠我們的父母照料。
再不是就請工人。
孩子病了,不懂告訴你,你還是要連夜帶他見醫生、去醫院。



不單只是出世前身邊不同人的照顧與問候,
孩子出世後,無力感只會愈來愈強,要靠的人愈來愈多。
面對這種無力、甚至孤單感,該如何克服?



有種態度真的很關鍵 ...
努力縮小自己,縮小孩子,明白自己跟孩子一樣,
有太多無法掌握的世界,
珍惜和感謝別人提供的協助,找機會分享自己的感恩。
有時不惜要為此而勞苦一點 ...
從朋友、父母、專業人士、甚至工人 ...

有時事情並不都如我們想像般如意,
朋友會說錯話、父母會相處不來、專業人士會犯錯、工人會不夠細心。
有時情況會很糟糕,關係會破裂、身心會受損、甚至孩子會出問題。
但這件事,孩子一開始要交託給這世界,便有這些風險。



如果我們永遠都扯住孩子的完美來做標準的話,
我們的自我會膨脹到將所有的恩情都壓毀。
結果我們永遠無法體會孩子跟世界結連的美麗,
連我們自己都成為處處挑剔的人。
這就是怪獸家長。



不是說我們要馬虎,而是要分辨可以認真地掌握和決定的事,和要交託的事。
怪獸家長,就是心裡不把上帝的同在放在眼裡,失去喜樂、不肯交託,
不懂謝恩的人。



「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
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



我們肯定不是孩子的神,孩子也肯定不是我們的命根。
來,放過自己吧。

Under the Black Suit

終於回來了,這可是我寫得最久的一個 Blog 站。早前因為無法再進入,一度升起寫過的東西無法再取回的恐懼;之後擺下了,過年後回來,終於的起心肝,重新找進來之法。其實也不是困難,一找就找到了。 生活往往就是差那麼一步,一口氣,可能就是一年。 網上寫文章的困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