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06, 2017

【從煙腸而來的學習】



若要說這幾年的轉變,其中一個,無法不提到我們的實習生。

記得最初開始從神學院、或各樣非正式渠道招收的實習生,每星期來一兩次,而且他們有點志不在此,不是很有對於媒體的熱情。

直到從正式途徑招收實習生,也是我們比較出了名的日子,所招的青年人,其實大部分,都有點質素,有點期望。

最初指導實習生的時候,自己也沒有下苦功,就是叫他們做點事,然後自己再修修改改,就拿去用了。現在回想,這其實是流於「他們有什麼可幫到手而又收集點經驗」的思維,對於他們的成長,沒有什麼幫助。

而修改他們的文章,就更是大刀闊斧,全盤改寫。這其實成了我的壞習慣-自己看不過眼別人的寫法,於是用我的來取代了他的,弄得效果漂亮就好了。但是這對於實習生,其實會打擊自信,因為自己的東西,有點沒來由地被置換了。

既然做了的也是白費,那是否自己的能力問題?而這樣下來,結果是作品被棄,卻也學不到什麼。

自從遇上一些比較認真的實習生以後,我發現這種方式不對路了。

因為他們會問:究竟我的文章,可以怎樣改善?

這是一個十分好學的問題,要答卻十分考功夫。如果你不去具體回答,對方就學不到新的東西。你按自己喜好,不解釋置換的原因,更是難以解釋。是否真的有必要,把這麼多的部分都刪去呢?這樣的所謂修正,怎樣達到讓人學習改善的目標?

於是我開始學習一件事:既然交付對方的事,就努力保留他的風格,那是一種對對方的肯定及尊重。要改的地方,要講清楚自己意識到的問題,自己的思考是什麼,最後改成怎樣。要呈現自己的思考過程,具體化自己的想法,讓對方有所參考,也是對實習生來到的服侍與尊重。如果真是問題很大,要教的就更多,更基本,更花心力。不能解釋清楚,只憑感覺assertive地判斷,是自己學藝未精,掌握不到廿當中的essence。

對於同事的意見,不是第一下就情緒化地皺眉否定,而是給予機會對方說完,嘗試在不同意或不肯定的地方提出,這個意見會否有修訂的空間,新的東西又在什麼層面上補足或者加添了前者不足。這種做法必定需要心力,但唯是這樣,對方才會感受到被重視與被肯定,而不是被比下去。

從此我每每跟實習生或者下屬討論,都告訴自己一定要聽清楚對方所想的東西,進行上述的思考訓練,最後才仔細地present出來。

我覺得這個思考訓練是對我自己太好的成長,衷心感謝這一班與我同工的青年人。他們豐富了我。

Under the Black Suit

終於回來了,這可是我寫得最久的一個 Blog 站。早前因為無法再進入,一度升起寫過的東西無法再取回的恐懼;之後擺下了,過年後回來,終於的起心肝,重新找進來之法。其實也不是困難,一找就找到了。 生活往往就是差那麼一步,一口氣,可能就是一年。 網上寫文章的困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