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12, 2009

末了的話

(其實我是不知道會不會有我的「小朋友」們會看到,不過自覺也沒有說什麼特別凶狠的,因此,也沒必要隱瞞自己的想法。)

今天「聽說」是重要的一天,因為以往曾經和我一起的幾十位青年人,今天完成了最後一次的公開活動,光榮卸任。而令我札心寫一段回顧感受的時刻,是看到大家的 MSN 都寫上興奮、難過與不捨之情。大家的眼淚,我能夠想像─那該是一個溫馨的場面。

對於青年人,這個感受是挺正常的。兩年來多次的並肩作戰,還有一同享樂的時間,願能成為他們成長中的美好回憶。

而小弟聽說是他們很喜歡和掛念的一位導師。過往一年的同行,他們也是我一個很愉快的回憶。只是我得承認,自己很不擅長實務去搞東西,最終選擇提早離開,是一個遺憾,嗯,或者,是不得已的選擇。

有些感受,我在其位是不能說太多。今天我重新在半個過來人的角度,便可以分享更多自己的看法。我說的可能很harsh,完全不是好好先生應有的態度,不過我是真心想講出一點東西。

今屆的青年人,其實論才華論資質,都一點不算差,至少已經比我自己童年時一舊飯的年代好100倍。我很多時只是覺得有所虧欠,把幾十個精英拿在手裡,卻激發不出他們本身的能力和更重的、對社會的關懷。這是我作為一個導師的失敗──激發思考和帶領成長本來就是的職份,到我離開之前,都沒能帶出什麼實質的效果。

從他們身上,我很清楚地看到學校教育在他們身上發揮的作用:他們最厲害是搜集資料、拼拼貼貼做簡報和吹吹自己的看法。可是,也只是這一些了,對於社會議題的最核心部份,那種對社會現實的根本接觸,他們是完全缺乏的,即是我們常說的「唔落地」,彷彿事情跟自己完全沒關係,正正貼近「特首」最好的描寫:就是坐在冷氣房喝着凍檸茶,跟高官們聽聽匯報吹吹水,「就把問題搞定了」。問題不在於「我」本人,而是出在社會某些層面上,而我們現在就一起去「搞搞佢」。問題總是離其身很遠,遠到一個可以永遠在房間印印腳開玩笑的地步。

他們最貼身,是身後的書包太重,因此關注教科書的問題。不過我記得他們在研究這個問題時也不是很肉緊,或許不是個個人都真心地認為教科書是一個問題。

曾經帶他們去教育學院跟其他組織一同參加一個訓練營。記得有一個友會的社工走過來跟我說:你地呢一班細路真係厲害,一出聲就好多意見,個腦轉數超級快。但另一邊廂,之後一晚大家坐在電視機前看一套有關兒童權利的《星期日檔案》,他們看完之後的表情似乎不斷在問自己:為什麼被訪問的兒童組織代表能夠有這些想法,有這些意見,有這份努力熱情? 為什麼我們會是看電視的那一批呢?

我那時想答:「這是因為,你沒有真正用過心去了解這個社會。」

可能我是要求太高,根本不應該要求一個升初中的小朋友有太多社會觸覺。或者你可以看看加拿大一對廿歲出頭的兄弟所寫的一本書:《我到我們的世代》。他們所創立的志願青年組織已經擴展到世界各地,而他們開始意識到要為社會和地球做些事情的時間,是13歲,中二中三。

如果你想了解環保的問題,第一件事不是去看報紙,而是可以找一些環保廠、堆填區去看看,或者污水處理廠,或是污染特別嚴重的地方等等,做實地考察,讓自己親身感受一下為什麼大家都認為這個問題嚴重。

如果做教科書,可不可以約下出版社傾一下? 然後又同長春社傾傾? 再找老師或者大學教授去訪問一下? 如果做了這三件事,對教科書的理解,是不是會更多角度和感受呢?

我不期望這班年青人會對某一個議題有極深的認識,但我很著急想他們理解,這個社會有很多事情是值得去理解和關心,看報紙是不足夠的,而且,他們正正有這個機會,用這個名義,去更深層更廣泛地探索這個城市。

可惜不弟不才,區區一年就頂不住掛冠求去。看見今天他們能夠「榮休」,也是很值得感恩的事。只是我的感性被理性所阻。一天下午的感慨與眼淚,第二天就會忘記。兩年的難忘經歷,可能半年已經足夠從記憶中消失。到時,大家的生命是不是因為這兩年已有了一個新的擴展與成長呢? 你們的心靈有關心社會的種子埋種在內嗎? 這是我不在其位的這一年,最掛念你們的事情。

對不起,今天未能跟你們一起度過。但我掛念、祝福你們每一個的將來。

No comments:

Under the Black Suit

終於回來了,這可是我寫得最久的一個 Blog 站。早前因為無法再進入,一度升起寫過的東西無法再取回的恐懼;之後擺下了,過年後回來,終於的起心肝,重新找進來之法。其實也不是困難,一找就找到了。 生活往往就是差那麼一步,一口氣,可能就是一年。 網上寫文章的困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