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30, 2010

有一天我對自己說,這個工作,一定要好努力、好努力地做。
不能令自己對自己失望。
可就是一直都提不起勁頭來。

早幾天跟一位舊同事聊起,她由媒體工作轉到了做市場部。
「這不錯,做媒體的人要想太多事。我不想在工作中想太多,所以這份工作頗適合我。」她說。

其實是的,我也覺得想問題太多,有點累。

之前覺得一份工作可以讓自己投身社會裏各種事情的分析和帶出價值思考,很有意思。但日復日、月復月,每天好像扛着一堆擔當不起的問題回家,第二天回到工作間卻也沒有什麼頭緒,還要思考有趣的故事,有時撫心自問一句:何必呢。

當腦閉塞的時候瘋起來想,如果有一頭半個月可以什麼都不用想,去小書室做個店員,就好了。

每次面對的問題,不是要做擊破社會盲點的少數,就是要一個能寫出自己價值的結果。如果不想拾人牙慧,就要想出好點子。有些大問題,想一世都未必有答案,你要從中找出個有說服力的好角度,真是談何容易。

有次看一本書,書中說,其實編輯本身所做出來的,跟他的生活原本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一個時裝雜誌編輯,他的生活就是穿好看的衫、留意相關的訊息、注意和結識當中的人物。這些事,他不用額外去花太多力氣做,因為那是 passion,雜誌就是他本身生活模式的展現。

現在正在做的這件事,我卻發現自己不容易投身其中。我關心社會發生的事,但我未至於全情投入去搞改革、去為社會思考出路 ── 況且,憑一己(或是幾個人)的力量,城市這麼大,每件事都要留意,仔細鑽研,是不是辛苦了一點?

我的生活方式本身,既不是社運人,也不是文化工作者,不是學者,不是作家,甚麼都不是。
我充其量只是一個喜歡思考、讀自己喜歡的書和寫作的人,對了不起的人、事和他的文字都有興趣。
我又喜歡歷史、政治。社會議題也喜歡,卻不是社會研究的材料。

我其實知道,即使再努力,沒有火的話,可能只會事倍功半的。
就怕,這份社會的沉重和無力感,最終令自己被嚇怕了。

我是對工作有迷惘,可是我不會認輸。
既是做了,未到真要死那一刻也不認輸。
最多是吃多條 picnic。

楊牧谷說,所有容易做的事都在上世紀給做光了,今天的人註定是要擺上很大的努力才能有所成績。

話說回來,什麼是成績?

Sunday, August 29, 2010

三人行

深邃的回憶。



羅力威〈三人行〉
童年時逢開窗 便會望見會飛大象 
但你罵為何我這樣失常 
而旁人仍痴痴 話我現已太深近視
但我任人胡說 只是堅持 
飛象兒共我 常在那天上漫遊 
要用笑造個大門口 打開天上月球

漫長漫長路間 我伴我閒談 
漫長漫長夜晚 從未覺是冷  

年齡如流水般 驟已十八 與星做伴
沒有別人來我心內敲門
而旁人從不知 亦懶靜聽我心內事
但我現能尋到解悶鎖匙
星與月兒共我 常在晚空內漫遊
笑著喊著結伴攜手 空中觀望地球

齊話聲 漫長漫長路間 我伴我閒談
漫長漫長夜晚 從未覺是冷 

心就如密友 長路裏相伴漫遊
聽著我在說樂和憂 分擔心內石頭

漫長漫長路間 我伴我閒談
漫長漫長夜晚 從未覺是冷

漫長漫長路間 漫長漫長夜晚
我伴我閒談 從未覺是冷


很舊的歌,但自從小時候聽到,從此停留在腦海內揮之不去。
三人行,其實都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心說話。

我並非不懂得表達自己,
但我是的確有三層的,至少。
三層都是真的。

第一層的我是很表面的。
表面不等於假,而是我不想把自己的東西輕易地揪出來。
我喜歡用笑臉和寬容去面對人,我希望大家相處都在輕鬆的狀態之下。
我會盡量滿足別人的想望,疏理大家的情緒,
不是要討好,而是我也希望大家很輕鬆地生活,會開心,會和諧。
有人說我很好脾氣,這我不否認,這是第一層的我。
這是大草地。

第二層的我是站在海邊,拿住酒瓶酒杯的。
我邀請我信任的你們(數來數去或者也不到十個人)來到身邊,靜靜聽你說你的故事,
我也喜歡慢慢說我的故事,我不介意讓你知道我的軟弱,
我邀請得你,就知道你會接納我,會喜歡聽我的解釋,會肯定我給予的關懷。
我很緊張珍惜,因為你們對於我來說是獨特的,是幫助我心靈死結釋放的人。
但我也會擔心你不能接受真實的我。因為這一個層面的我,
一定不是你一開始以為的那種人。
如果我最後發現原來自己不被接納和認同,就會很失落。
對於你們,我感到不好意思,因為或許你們從來是沒想過我是有不少重量的。

KL說,這個層面的我,追求生命的結連。我要有這種結連才能穩住自己。
只有穩住自己,我就有能力在第一層和第二層裏發揮自己,成為身邊的人的支持。

第三層的我是密室和熔岩,好像地球的地心。
很多時一個人走在街上,在巴士上,工作之中,在電腦面前,我都身處密室。
所以我的根本性格其實是退縮、沉默。
我需要花很多時間在這一層,因為這個密室似乎是無限大,熔岩隨時都可以燒上來。
在第三層,是一個無法想像的層面,我不知道有多大,裏面裝了什麼。
火是隨時都可以升起來,我的責任是不讓它蔓延到第一和第二層。
如果燒了上去,會很大件事的。有趣的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是那麼大件事。



我每天都花時間叫第三層的自己走上來跟我談。

我知道自己最關鍵的控制者是在第三層,所以我透過第二層的我邀請第三層來飲酒,
一起討論。討論之後,第三層的感覺好些,又回來他原來的密室去,消失在黑暗中。

三個人,三種不同的性格,一人分飾三角。第一層的我舒緩第二層的我的壓力,
第二層的我在輔導第三層那個不常出現的我。最深入那個我,我不知道怎樣控制他不胡思亂想。

我的上帝在這一層看住我,在風與火之中與我糾纏。
大量的罪在這一層發生,撒旦在當中掌權,我是時而猶大、時而彼得。
祂卻是一直在這中間與我同行。
證據 ...
你今天見到的我,不會貿然跟你「開拖」,
已經是祂的養育之恩。

這第三層,註定沒有人能把它擺平。
我質疑上帝是否也願意去將它重新改造。
改造之後的我會是怎樣?

慢慢來,慢慢來 ... ...

漫長漫長路間 漫長漫長夜晚
我伴我閒談 從未覺是冷

Friday, August 27, 2010

戰場

(星期四,26.8.2010)

初初進到機構工作的時候,我對「價值之戰」,「文化救贖」這個說法,覺得很虛。
敵人在哪裏? 為什麼而打的戰爭?
要打的價值是什麼? 救的是什麼文化?
要打出一個怎麼樣的結果來?
在辦公室對住電腦,可以打怎麼樣的仗?

不進到實際的場景裏,是很難發現的。

※    ※    ※

一天跟同事到一間中學,協助一個培訓老師的工作坊。
完成之後,老師分享現時學校面對的問題。

「同學們對學校有意見,卻不在學校說真話。他們到 facebook 大唱特唱,這個對學校和老師都有傷害。」
「我們寧願同學在我們面前說盡最難聽的說話,也不想他們在外面說。」

離開學校,和同事談起這個問題。
青年人不會在學校說真話的關鍵,不是因為老師不給機會,而是老師不會接受。
聽了,一定會反駁,不會去嘗試了解背後的原因和深層意義。
正如有哪個員工會大大聲在全體會議上力陳公司的不是呢?
老師在校長面前,想來也不敢吧。
很多老師還不是跟學生在做著相同的事情。

問題不在於「他們怎麼不回來說」,
而往往是「怎麼你們不走出去看」。

這次的工作坊,我們發現,很多站在最教育最前線的老師,真的不知道現時青年人最喜歡甚麼人、甚麼事。
而當中又以中年以上的老師居多。
換個角度說,與其說問題在於青年人變得怎麼不濟,不如說成是老師怎麼跟他們的對象如此脫節。
在書本上,老師的知識很多;
但講到應付溝通、處理關係、應對社會現狀,其實老師並不見得很高明。
正如首領說的:「現在的青年人,你不要以為他什麼都不知道;不像以往的我們,在資訊那麼發達的時代,很多事情,他們根本已經有處理的方法,更重要是他們甚至已經知道你有沒有料去明白他們所說的。」

青年人欠缺的,往往是人生經驗的累積和價值觀的自我認知和建立。
但這件事,一些老師欠缺了解時代背景和社會文化的脈搏作為基礎的那種熱誠,於是不可能明白學生為什麼會有某種想法。
「坦白說,很多老師入行,原本都是源自穩定的收入和晉升機會。」同事解釋。
「但是這份工作,面對的對象本身就很不穩定,」我說。「這一代的青年人,思想的廣度完全超出他們的知識範疇,他們怎樣去建立學生的生命呢?」是啊,連對話的知性平台都不存在,談個屁呢。

我明白,老師是有他們的難處。他們工作繁重,要達到工作的要求已經不容易,哪裡去玩這些所謂的「旁枝」呢。有一位老師說,他一天處理四個電郵地址的信,根本沒有時間開 facebook。連 facebook 都沒有開,你想聽真心話,卻不找門路,是不是等死呢?

「這畢竟是制度的問題。」同事說。「這種教育改革,幾乎要了老師的命,他們哪有空間去處理學生的溝通呢。」

當然,制度除了是教育改革,還何其多呢。標榜競爭力的社會文化、甚至是磨人的生活開支、住屋的問題,都可以是遠因。事實上,如果不是生活多艱,老師當中就不會有那麼多除了職位和待遇,就甚麼動力和熱情也沒有的老油條。

「或許有很多人以為他今天賺的那份人工是因為他的身份。其實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說。「他今天的那份人工,就是要求他在這種制度的牽制下,仍然努力想方法跟學生相處同行。這是很困難的,但也就是要給你這種待遇的理由。」

一時間,我們明白學生、老師,其實乘在同一條船,面對相似的困境,只是在不同的位置上掙扎而已。困局來自制度,而制度是來自施政者的價值觀、世界觀。想到這裏,你才突然明白,真正要對抗的「價值」(簡而言之也許是非人化的生活價值)在哪裏,有哪一些「文化」(簡而言之是人本社會)需要拚命保住。因為他們都直接決定社會走向,決定政策,繼而決定你的生活模式。

如果你想指責學生,你固然是指錯了;
如果你想指責老師,你更加冤枉人了。

K說,「我們只有社會問題,沒有青年人問題。」

此言得之。

Tuesday, August 24, 2010

我不習慣

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是教每個人都很悲痛的。

但難過之餘,又容許我有這種反省:不知是傳媒的問題,還是社會風氣的問題,
我們的愛心,真的要去到這一種死人塌樓的狀況,才被激動起來。

我的感覺反而是,好多人都好像麻林慣了。
香港人那種齊心一痛的激發,好像那件事件終於過了某一種臨界點,大家的忐忑才一次過湧上心頭。

有錯嗎? 我不是說有人做錯。
只是我覺得這種愛心來的太突然了,應該說,平時我們的愛心一點都不像今天那樣濃。
我不習慣。

面對困難的弱勢社群,開不到飯的窮人,尊嚴被人踐踏的勞工階層,瀕臨家庭悲劇的鄰居。
我們統統都不去理會。

C 說我很麻木,因為我沒有留在電視機面前看完整個過程。
但我倒想問,真的要到你看到直播死亡的過程,整晚失眠,才算是一種關心、一種難過?

我沒什麼,我只是求上帝,給我每一天,面對身邊每一個人,都有那一種著緊的愛心。
唉,我真的不想,到看見死亡逼近,我才懂得流痛悔的淚。

※    ※    ※    ※

看了一整天的 facebook,夾雜了悲傷、憤怒、仇視,
我覺得很多香港人透過直播目擊了事件,
全部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創傷後遺症。

當一個社會集體創傷的時候,
傳媒除了繼續挖瘡疤之外,還可以為香港人做什麼?

這是大是大非,請傳媒朋友,如果你有想到這一步,
先別想收視率和銷售的問題。
10.21pm

Sunday, August 15, 2010

領匯激賞你兩巴

某一天,我在屯門良景邨商場,看見這樣一個場面:
相片0062
「領匯激FUN賞2010」,下面是「良景邨家興超級市場8月6日開始全場九折」。這就是其中一個激FUN賞嗎?
相片0060
原來是激卻很不FUN:一向價廉物美的小超市家興,因為領匯拒絕續約,而被迫於九月結業。據說,領匯甚至已經轉與大超市簽約。

「家興」是非常受歡迎的超市;在廁紙、米、油等等必須品上,差不多比大超市便宜4、5元。對於一個公屋居民來說,假設每次購入必須品比去百佳便宜二三十元,一個月下來,分分鐘可以省二三百。二三百元,足夠一家人吃幾天到一個星期的飯菜。

相片0061

為什麼領匯可以毫不忌諱,對公屋小市民毫不留情?

不僅因為它是一家上市公司,財力雄厚,資本由政府提供;更可怕的是,正因為領匯上市,可以集資,買了領匯股票的人,自然希望它賺大錢,好讓自己股份價值上升。以這個邏輯出發,領匯把單位租給更有財力的商戶,正是他們所樂見,也是他們所支持。

也因此,有錢人和公屋市民,就在這件事情上,形成對立。

一個政府、制度,它的過程會直接導至群眾內部衝突,這是制度的罪惡。

有人說,領匯也不是沒做好事;它翻新了好多商場,翻新都要錢。

可是,這些錢,幫助了連鎖的集團分店在漂亮的商場內開業,但永世都到不了小市民的口袋裏。

這個城市就是這樣: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出盡數據和藉口,告訴你很多事情都很合理,是無可避免,是合符原則。總之結果是不會變的:基層市民口袋裏永遠不會多了錢,本來就有錢的人,永遠不會少了錢。你再多說,我再恐嚇你:原本你的錢更少,我替你著想了。

我記起何喜華說的那一句:「喂,你地D人成日叫政府唔好派糖。你地咁有錢,個D梗係糖啦。對於小市民,個D係及時雨,係這幾日救急的。」

不知何時,有人開始喜歡用「仇富」這個字眼。我很反感。這是誰想出來的詞彙? 我告訴你,不大會是窮人。那可能是有些人覺得自己被人仇視了,有夠不安,覺得別人在針對他,於是用這個標籤去反諷他們。其實現在是什麼出問題? 是社會公義不彰,是有人用制度來行惡,是有人恃自己是既得利益者去玩弄說法。你是誰,以為真有人沒事做想針對你?

說起來就有氣。

領匯激FUN賞──賞你兩巴就有。

※ 延伸閱讀  ※
To lead is to serve - Pakkin@Blog

Saturday, August 14, 2010

幸福到嘔

看完 D 的「幸福到嘔」,雖然我們開玩笑說成是醱葡萄,但也叫我們思考,幸福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呢?

我來這機構兩年,有苦有樂,有喜也有氣。但其中一樣最大的得著,是我看到了窮人也是可以很開心地生活。

其實我們不算是很窮的人,但我們是自知沒有希望成為富有人的那一群。按這個社會的標準,我們應該非常落寞。

這個地方,人工的確不是很理想。不過相比起人工高、卻要捱更抵夜、以金錢回報來買快樂的人來說,我們的快樂,直接好多。

我們沒錢吃好東西令自己快樂。不過即使是營友吃剩的早餐、同事的午餐飯盒也可以瓜分來吃掉,不用錢,很滿足。

我們沒錢買昂貴的生日禮物令別人快樂,不過大家會花點心思,用紙皮做手工影相都可以玩成個星期

我們沒有安心的人工令自己快樂,但同事之間有安心的彼此代求,有從上帝而來的平安。

我們似乎很少加人工,但同時,我們有外邊的人不屑提起的價值討論,令人被啟發。

我們沒有靚鞋,但可以自己買白飯魚來裝飾

我們沒有私家車代步,但如果你喜歡和舒服的話,可以偶爾留在家工作。

我們談不到名牌和潮物的話題,很少說旅遊的風景名勝,但在 facebook 的 post 都可以討論得樂翻天。

※ ※ ※

我昨天跟同事說起,其實人一生在世所求最重要的東西,幾乎都不用錢。

那當然不是說衣食住行也可以不理,畢竟,我們是會工作賺錢的嘛。

但人追求最重要的價值,說到底,其實就是被愛、被接納、快樂、感恩、使命感,等等。
這些東西滿足了,人需要的外在東西,其實很少。
如果你最後只能透過錢去滿足它們,那麼其實是很間接、很辛苦、效率很低。
最慘是你最後以為金錢就是快樂之源,連目標都搞錯。
真是窮到只剩下錢。
弊了,愈說愈佛了。

D,放心。
雖然買不起樓,但可以了無牽掛地拖住他的手去租一個合心意的單位,是最幸福;
雖然買不起車,但可以在巴士上牽住他的手去打盹,而不是看住一個拿駕駛盤的司機,也是幸福;
雖然賺不多錢,但可以一起為生活動腦子加點色彩,是很幸福。
金錢很多時會窄化我們的思考空間,使我們的大腦停頓,不去思考新玩法。



有上帝、有愛、有接納、有知足,
全部是那麼直接得到,我想,
我們已經是幸福到嘔了。

: >

※ 延伸閱讀 ※
幸福到嘔甩肺@我寫故我在 

Wednesday, August 11, 2010

接納

有一晚,她在我面前崩潰了。

被不講理的Client唾罵、被老細點了黑路還要死撐成她的問題、
不能圓滑地處理查詢、被同事說「有情緒做不到事」、
被團契團友的說話刺激、讀書無法獲得滿足感 ...

一個原本自信已經不高的人,被無數的打擊、說話、失望籠罩,
無法再抬起頭面對自己、面對明天。
「為什麼這個世界不接受一個有情緒的人也有能力?」
「我想我已經沒資格再做這一行了吧。」

在一個如此沮喪的親人面前,一切男人的方法都不管用了。
男人的方法是什麼?
就是「唔好咁諗啦!」、「唔駛咁灰喎」和「你OK喎,得架,點會唔得唧」,

情況只變得更糟糕。我唯有祈禱。
我想起我之前想到過的事。

我走上前,輕輕摟住她的膊頭。

「來,別怕。」
「你回到來家裏,這裏萬大事有我擋住。哪管你在外面有什麼人攻擊你、
唾棄你、懷疑你,在這小房子裏都不存在。
我一直相信你很有能力,但即使你真的什麼也沒有,我都接納你。
我接納任何狀態的你。我也是什麼都沒有的,我們所有的,都只是上帝給的。」
慢慢,她的淚止住了。

對於她來說,在家裏的安全感是重要的。
其實還有一件重要的事,
就是她得到了接納。

※    ※    ※

有些人,外人看來實在很不明白。

明明都已經給你了,工作也替你做好了,意見也聽你的了,
你輕鬆了、豐富了、甚至獲勝了。

或者,

只要你做這個很簡單的就可以了,只要你不理它就可以了,
只要你略為改變一下想法就成了,很簡單嘛!

偏偏,那卻是那個人最抑鬱的時候。為什麼?
因為我們不接納他就站在這一點上。

我們只接納
A + 更有主見和意志更堅定的
B + 收藏沒情緒的 / 陽光的
C + 完全沒有內心掙札的 ...

在 ABC 一出問題的時候,他們就不可愛;他們很可怕。
最好以後都看不到他們那些不討好的缺點,永遠是他們最好那一面,放到最大。
否則,旁人的印象會變差,工作的評價會變差,可能連親近的心也變差。
這是不接納。

你見他軟弱起來,就做個好心,把他原來的工作都做好了、
將他原來要自己奮力爭取的東西拿來給他、
將原來可以討論的事情讓他贏。
你根本是在將一把更高的尺,放在他的頭頂上。
告訴他:「你是不行的了,不過好在有我,我將那個不及standard 的你,抬起來到你應該到的那一點。」
你的好心,只會令原本破碎的他,變成粉碎。
這是不接納。

「怎麼,我們難道不應該追求進步嗎?」
怎麼,你認為被接納的人就會沒有進步的可能?

每個人,當他被接納的時候,
正向的意念會增加,他會願意活出更好的生命。
他的能力會超過你的估計,因為往往在不接納的同時,
你低估了他的真正能力。
即便他真的能力有限,他會向你虛心請教,
因為當你接納他的同時,他也會願意接納你。
如果他是被推住進步,他會一邊跑,一邊流淚,最後跪倒,再爬不起身。

※    ※    ※

說起來,怎樣做才算是真正的接納?
我其實也不知道。
嚴格來說,接納是一種內心的狀態。

可能在言語上可以是一種肯定吧。
但言語上的接納也很困難,因為它會直接讓你真正的內心暴露出來。
如果你其實是不接納的,你的言語會化成虛偽的咒語。

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接納到,
或者你不知道該怎樣表達才好,
嗯,如果你方便的話,
Give him a big hug.

※    ※    ※

或者更可悲的,
是自己對自己的不接納吧。
接受不到自己的不完美,
永遠在自己的水平以下。

我想這也是很多人的共憂吧。
於是我更加無力地寫下去了。

我只能說,
自從那一晚,
我體會了耶穌更多。
什麼是耶穌的愛,耶穌的接納。
祂怎樣與稅吏和罪人同席,
祂怎樣扶起差點被石頭打死的淫婦。

我們的福音,原來是很簡單:
因為愛,所以無條件接納。
因為我被接納,所以被感動,起來回應祂的愛。
真實地感受、切實地回應,生命的改變啟動,
一切不再一樣。
這就是應許的實現。

這是我最愛聽的詩歌:


在最多疑問的那一刻,合上眼,
深相信,此刻你,擁抱我。

Monday, August 09, 2010

男人們

那天,KL 給了我一道奇怪的題目。這是第四項功課。

「你回去,思考一下自己的男性形像是怎麼樣的。」什麼,除了看到自己明顯是一個男人和不是一個女人形之外,還有什麼男性形像好說的呢。

這個問題很虛,也很難,但後來發覺,這件事很值得細心想。

※    ※    ※    ※

我以前覺得,一個好的男人就是處處為女生著想、照顧她、待她好的男人。
從這層面上來說,我覺得我一直都及格。

一個好的丈夫,就是一個能夠把家裏的事打理的井井有條,決定大小事務的男人。從這層面上來說,我也覺得我不是太差。

我覺得男女平等就是沒有誰壓住誰的問題。

而結婚就是由一個相親相愛的階段走入一個彼此面對的真相的階段,享樂之餘要受苦,要忍讓,要照顧,要獨立,要長大,很簡單。

但近來有幾件事,看了一些書,遇上了幾個人(例如是M和E),改變了我的想法。應該說,是加深了我的體會。

一個男人,在家庭的角色是什麼?

如果從女性的角度去反照出來,我覺得女性呢,不是冒犯或看扁的意思,是需要從家庭裏有安全感。不管她平時有多獨立、強捍,回到家中,是希望有愛、有照顧、有尊重、卻也有安全的天地,看到未來的方向,讓她感覺幸福。其實男性也是一樣的吧。

以前我不明白究竟一個男人從未婚到已婚是一種怎麼樣的改變。生活習慣? 擔起頭家? 至少對於我來說,擔起頭家的不是我吧。:>

楊牧谷說,上帝要求男人是一個守衞、一個戰士,守住一個家庭。一個強壯的男人,不是從肉體上看出來,像香港先生那樣膚淺。他對人對上帝是柔和、謙卑,但在靈性上卻是堅定不移,他身邊的女性看着他,就知道前面的路怎麼走,遇上事情的時候,從他身上看到上帝的帶領。那未必是一條清楚的出路,但就是能令她放下心來,跟他、跟祂一起跑上去面對。

在香港,對男性的要求是很高的。因為生活條件的要求很高。你沒有高薪的工作,連一個瓦遮頭也買不起,怎能向伴侶證明自己有保護身邊人的能力和條件? 我們花不起,就連頭都不敢檯起來,怎能在女性面前有自信心呢?

其實香港的女生已經很了不起了,明白這不是他的男人的問題,所以結婚都是一起儲錢的,住租房子也不介意,只希望兩口子有個家。

但其實外在的東西,不及內在的要緊。很多女人其實不愁錢,卻愁一個不穩陣的男人。偏偏香港的男人被社會的價值壓乾榨凈,忘記了自己內在的建立,才是女性心靈中最渴望的事情。她未必怕你窮(雖然在香港,太窮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卻怕你是個不成熟、沒處世智慧的人,反而事事要她擔心,那就成為一場唏噓的鬧劇,甚至悲劇。

未結婚以前,上帝希望男人可以潔身自愛,從上帝裏學習一種生活的原則,看事情的態度,跟隨上帝的心志(女人都是需要的吧)。在婚後,那種對於上帝心意的執著與順服,延伸到家庭中間,成為整個家庭的一道城牆。因為一種保護,男性要保守自己,竭力不做傷害自己身子和靈性的事情,包括可能沒有人看見的心思、意念、行為,擋住對家庭極具傷害力的誘惑(對於弟兄來說就是女人和色情、甚至是電腦、錢吧,沒其他了 :P),令自己成為家庭的第一個保障。

接著是他對上帝不斷的追求。這種追求令他在生活上不敢造次,在遇上大小事情是都有依從的跟據。其實他是沒有什麼能力的,男人是很軟弱的,但如果他駁通了上帝,就有從上帝而來的原則和堅持,這個家庭實在不會衰到哪裡去。

面對這樣的男人,我想絕大部份的女性,都願意在他感覺疲累的時候,給他最好的照顧;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將這種關係視為他們成長最好的回憶和造就。

※    ※    ※

我近來從書中領受這些。然後又想起M。那次我去到M的家中,他抱住剛出世的兒子。我笑說:「將來你們的生活一定是圍繞住孩子氹氹轉的吧。」他卻對我正色地說:「我絕不容許自己成為那種追住孩子來滿足他的人。我不是大男人,但是我堅持爸爸一定要是家庭的頭,一定要做出原則來。」

我也想起 E。E 呢,是那種很謹慎的人,對關係很小心,也很在意保守自己。那天我見到他對住孩子頑皮時的怒目,我突然覺得,這種怒目,在這一代真是很久沒見過了。上一代常常被批評是打得太多,但是這一代沒有的,卻也是他們那一種為父的嚴肅,對下一代做人處事的堅持。

哈哈,我突然間覺得,沒有信心做好這個角色,還是不要生仔住。

男人們,共勉之!

Saturday, August 07, 2010

我們的團契重新起步

各位青二A區的弟兄姊妹好:

感謝你們再次返來團契。

我知道,我們當中很多人,從團契當中很少見到你們的身影了。在沒有團契的日子,你們會做什麼呢 ? 一定是勞碌於工作之中、或者要照顧孩子、家庭……我們都是很多勞苦的,我們十分明白。

不過既然大家又再回來了,我不如又問,你作基督徒是為了什麼呢 ? 你今天跟上帝的關係是怎樣呢 ? 其實這些問題是很難答的,更怕要當眾答,所以我不是想你說出來的。我們心裏想就好。

如果你沒有想過上面的問題,我們會擔心,我們會漸漸成為沒有理想和目標的基督徒,就好像一尾咸魚一樣。

也許你會覺得,我在工作上和家庭中間實踐信仰啦。是不是足夠呢?
跟弟兄姊妹一起吃頓飯、跑一次步、一起返一次崇拜,是不是就足夠呢?

不過我們也擔心,沒有弟兄姊妹在你身旁去鼓勵、用代禱守望,我們終有一天,苦幹卻忘記了目標、意義,也找不着同行的人,會變成有一天過一天的老油條,甚至dry得只剩下天國的入場券。

你今天是不是也有這個感覺呢?

也許,以往我們的團契雖然已經很努力,但似乎並未給過你一個深刻的、感動的、讓你一起投入、一起努力的目標,沒有給你足夠成長的動力,沒有給你在失落時有足夠的支援。是的,團契在這一方面,對每一個你都曾有所虧欠。如果因為團契虧欠了你,以至你的生命虧欠了上帝,那麼團契就虧欠了上帝。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重新組合、再次出發。

我們有幾個深信,就是:
1. 我們需要有穩固的主內守望,我們不想在生命中孤單前行的;
2. 我們需要在信仰上成長,因為只有在信仰上成長我們才會有最豐盛的喜樂;
3. 上帝在我們生命裡都有計劃,祂要我們為祂做事,我們一做事,上帝的幫助和豐盛會一直伴隨我們,祝福其他人;
4. 我們要將自己的生命影響其他人,讓其他人最終也能得著救恩。

我們有什麼共同的目標可以進發呢? 這我想是很多團友最關心的問題。也是告訴你為什麼要回來團契的原因。

主導我們團契的大目標有兩個:
大使命: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
大誡命: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 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太22:37-40)

但這只是原則,我們看上去只知道是綱領,卻不知道怎樣行出來。難不成叫你立即給人施洗? 不是的。或者只叫你回去自己做好它? 也不夠的。

所以我們定了幾個階段的目標。它們是按我們現在的境況去想的步驟,我們希望由它主導我們的團契活動方向,帶領我們每一位漸漸成長。
1. 培養習慣、關係建立:我們首先要有人返團契才成啊,也要將團契視為生活的一部分,下一項才有得講的。
2. 生命深化、明白真理:我們回來之後,真的要在上帝當中彼此這就結實成長,如果我們沒成長過、信心沒增加過、心裡沒有更平安、喜樂的感覺,那我們還是咸魚和老油條,我們的朋友和傳福音的人才不要自己成為我們一樣的人,對不?
3. 信仰實踐、侍主侍人:我們有了火,一定要一起把它傳出去,否則就我們自己的火就會熄滅。我們肯做,我們相信上帝一定肯幫的。
>> 這個就是「大使命、大誡命」的實踐。

你或會問,這件事會不會很累人啊,我平日工作已經很辛苦……
我建議,既然我們找著了重點,什麼都不用怕,一同將心擺上,做一個願意委身給上帝的人。

我引用一節經文去彼此勉勵:
「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你當剛強壯膽!因為你必使這百姓承受那地為業,就是我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賜給他們的地。只要剛強,大大壯膽,謹守遵行我僕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離左右,使你無論往哪裏去,都可以順利。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你的 神必與你同在。」(約書亞記 1:5下-9)

一個團契能夠造就人,絕不是一個人或某些人或導師的原因。我們的團契什麼本錢都沒有,只有三件事,就是我、你,和上帝,但這三件事我們任何一樣也沒本錢失去。所以,每一個你都是重要的,我們做的不是為了團契、為了教會,是為了上帝,是為了每一個你。

如果你後來發現我說了僭妄的話,團契變質了,不是為你的生命、為上帝賣力,請你督責我們每一位。

繼續請閱讀以下:
我們的團契起步禮

Friday, August 06, 2010

重新發現:我

這些年來,我跟KL 談過兩三次。我每隔幾年,又喜歡去找她談。近幾年愈來愈貴,但因為我是基督教機構同工,有半價。

近來情緒已沒有大問題,但因為狀態好轉,更要處理一些積弱的事情。

其實見輔導員不是什麼特別嚴重的事。正如你不舒服的時候會看醫生,心裏不舒服也可以看一次醫生,何況是幾年才一次。分別只在於,你要說明狀況,對方就要是一個你很能夠信任的人。

有時候,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位局外人可以在沒有感情關係的情況下,跟你分析一些個人經歷或狀態,令你有新的視點看事情。

我喜歡聽她循循善誘的解釋。
她是很少有竟然一聽就明白我說「圈」的人。她問起我的過去、成長、經歷。最後跟我分享自己的觀察和看法。印象中,每次聽她說到關鍵,我都要忍住眼淚。

「實在說,你是一個很好的弟兄。這件事來說,這個做法,你已經算處理得非常恰當。」她給我很多肯定和認同。「不過,破圈的力不是從這裏下手的。下手的位置不對的話,你以後同樣會再遇見一樣的事情。」她不只明白我所理解的東西,還可以看出我下手不對。

我不能說出所有她的分析,只能做其中一點記錄。

「嘗試這樣理解:你聽過主禱文吧。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嗯。
「但如果一個人不覺得肚餓,那又如何?」
嗯? 哪有人會不覺得肚餓的。
「如果一個人對耶穌說,上帝,我不肚餓,請你把日用的飲食賜給他、她和他們。那又如何?」
這個人,是一個好人吧。
「好人會肚餓嗎?」會啊。
「好人肚餓,但堅持叫上帝把飲食分給其他人,那最終會怎樣?」
身體機能會衰敗,會意志錯亂,會餓死。
「這個好人的問題是,他不知道自己肚餓。身邊的人讚他心地良善,是窩心的,但這不是核心。最終當有問題出來,卻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其實他是需要食物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要,更要被別人知道和明白。你是否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你的性格吸引到很多人,因為你包容度高,接納很多不同種類的性格。但是你自己的需要,很少人知道,連你自己也未必明白。」

「也許你很少理解自己的需要,但是你不可能沒有的。證據就是,當身邊愈來愈沒有人明白你,天秤愈向其他人傾斜,你內心所不能抑制和解釋的憤怒就愈來愈大。一直沒有處理好,你總有一天會爆炸。」

「當有人明白你的處境,不是一味地稱許,卻是能夠跟你用同一個水平線看問題,你才能慢慢將自己的情感回到balance。」

「感受一下你自己內心的躍動,也讓人明白真正的你是怎麼樣的。他們是有需要知道、接納,彼得原來是有這一面,他原來有這種感受,會有這種反應。他們要學習去適應這一個你。當你感受到真正的需要被明白和接納,你就會得到釋放。」

我記起我不是第一次聽她這樣說。她三次都有這樣說過,每次我都要忍住眼淚。

接下來,她說了四個注意點。其中兩個是:「留意什麼是你的內心的需要、思考自己憤怒的原因。這四點,是你一個很大的關口,你過了這關,就會有很大的躍進,生命不再一樣。」

她著我回去找她之前,嘗試做這樣功課,那就是:讓你身邊的人到你自己,重新發現我。

怪圈的破口,就是這裏。

Sunday, August 01, 2010

定休日

自從之前決定關上 IM 之後,生活質素和效率改善了,不留在怪圈之內,靈性也好了,也開始願意面對自己一些難纏的問題。是有很多難熬的掙扎,最初是很辛苦,但到後來,慢慢習慣了,發覺也不是想像中那麼要命。

上星期跟Z談天,談到對時間的主導權。昨晚思前想後,決定再下重藥。從此,星期日定為定休日,除了特殊的需要之外,完全離開電腦,甚麼email、facebook、blogs、webs … 全部脫手一天。今天是歸自己,也是歸上帝的。

後來決定「網」開一面,晚上十點幾的時候開了機,但也只做兩件事,閱郵(不覆)和打blog。

因為上帝的作為是很豐富的,令人不得不趕快記下來。

今早跟 K 吃早餐,傾談了近況。之後去了補充日用品。定休日的早上,超市是很少人的,這件事很適合在周日的早上去做。

回家的路上,買了一份「星期日」《明報》。之前就聽聞很好看,上上星期五再聽海星校長一說,這時候當然最好用來填充我不開機的時間。

相片0050

真的很好看。今期「星期日生活」講漫畫呢。

然後返教會,之後跟一些團契的新朋友吃飯。倒不覺是負擔;反而跟新的人去傾談,了解他們的家庭、故事、給新朋友解釋團契過往的種種,是一種 refreshing 的體會。他們是很努力地在生活:有些希望讀書,有些希望努力在團契成長,有些希望能在教會好好認識基礎信仰。每人走的路都不同,但很明顯的,上帝在他們之中,好清楚。

在他們身上,突然我也看見很多年前的自己呢。

下午回家打點一下,閱讀楊牧谷的《古道迴音》。好像是上帝在我的生命中又再猛火一攻。訊息很震撼,我還需要時間整理和默想,遲些要在 uzone 分享出來。簡單點說,上帝在叫我:「不要理會事工,放眼在你身邊最需要的人身上,更重要的是在我的身上。不是事工,是你跟我的關係,是生命,是你的降服。」

相片0051

今早我看著E事奉,我當時已經有一個感嘆:「神叫一個人願意自我粉碎,是多麼難,卻又是多麼容易的一件事呢。」

自我打碎,是自己無法做到的。你捉住自己猛打多少次都沒有用。你說多少遍也沒有用。但不知道何時開始,上帝一動手,就好像發現自己被猛拉住上去,整個環境都會給你提示。那不一定遇上「好」事,但你似乎開始知道自己該往哪裡去走。你很清楚,你在當中根本完全沒有功勞,因為我連動工的那一個 turning point 是什麼都不知道。是困難時? 是順服時? 是禱告時? 總之不是我的時間。

這個時候,看楊牧的書,他說:「耶穌並不會每次都經過你身邊。當聖靈感動你的時候,機會並不是永遠的。你不抓住它,走上去跟住祂,你的生命會失色、會遺憾,會損失。」

我不知自己算不算抓住。但我沒有讓它的催迫在內心消失。

下午我們應約去看《潛行凶間》,同行的一堆人,有些又是很少聚的,不知道為什麼會走在一起。後來神推鬼撞,竟然又見到E&E了,還有一些其他肢體,他們去看《大地震》。

叉開點說,《潛行凶間》是很好看,但也很挑戰。整間戲院很多人都看到坐離椅背,幾乎無法呼吸。而且那種講潛意識的電影,令你覺得自己也被潛進了,如果再看多一次可能真的要跳樓才成(你有看過就會明白)。那種意識是很危險,將來你可能一入戲院已經會走入圈套之中。不過 C 覺得那也是一套戲而已。

image

看完戲之後,我們竟然和 E 他們又重遇,一起去吃飯了。

這位弟兄呢,我從來沒想像過可以跟他聊那麼多的。估不到他這幾年之間轉變得那麼大,他的事奉、受訓、經歷、體會、自我反省,實在精彩。正如他自己說:「改變我的是上帝,是他令我的血熱起來。」當基督徒一個不小心,一放鬆,他就會變成老油條。但老油條本身看第二條老油條是看不出來的。只會覺得大家都是咁高咁大。唯獨你看見那團火,你發覺自己被那團火燒著了,我回家時想起路加福音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麼。

那個人不一定是耶穌自己。但耶穌在一個人身上活著,你看得見。

感謝他的分享令我對事奉重新有了力量。上帝彷彿在告訴我:「你真的願意為我而活,不用吃太多朱古力,反正幫助你的不是朱古力。」

明白了。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
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
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
便坐在 神寶座的右邊。
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你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抵擋到流血的地步。
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
『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
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

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
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所以你們要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
也要為自己的腳把道路修直了,使瘸子不至歪腳,反得痊癒。
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希伯來書12:1-6 , 11-14)
肯定不是每一個定休日都那麼豐富,
但感恩有了這一天,
這一天我很快樂。
明天和下個星期,彷彿有了很多力量。

甚麼都不是我的,全是你的。

:  )

Under the Black Suit

終於回來了,這可是我寫得最久的一個 Blog 站。早前因為無法再進入,一度升起寫過的東西無法再取回的恐懼;之後擺下了,過年後回來,終於的起心肝,重新找進來之法。其實也不是困難,一找就找到了。 生活往往就是差那麼一步,一口氣,可能就是一年。 網上寫文章的困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