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17, 2010

所謂突破

星期二機構開了一次會議,主題是了解今日青年人的思潮和使用媒體習慣。

本來正在瘋趕當中,對會議全無期望。不過當同工做完一輪講述青年人生活處境的presentation之後,對自己的工作,有很多思考。

今日青年人的處境,其實不是第一次聽見。但將社會上發生的事情點連起來,成為一種條理,聽下來就令人感覺到,這個城市,好像一個窒息的大罩,壓制着青年人找尋自己的路向和定位。

對教育的失望、社會不公義(像貧富懸殊)的憤怒、大人的偽善和指責、對家庭的冷漠或對將來的無奈......
有不少人,選擇用相對激烈的手法,表達這種籠牢下忍無可忍的情緒;有些人家境較好、社會資源較多,自然滿意於現狀。更多人是沉默,根本不知道社會上正發生甚麼事。

很多人完全不進入場景,就說他們不理性、盲目,那自然是過份片面的評論。

※   ※    ※

有時我思考,為什麼今日的《Breakazine!》 沒有當年《突破》的影響力。

各種不同媒體的興起,自然是重要原因。但是,不能只怪媒體方式。事實上,肯花時間讀書的人,為數仍然不少。也不能只怪市場策略,因為這個並不是關鍵。

關鍵在,其實青年人對你所說的,不是太關心,也不是很有興趣。
以前,會覺得「青年人還怎麼會看文字」「有空都去打機和上網吧」,並以此來為自己的工作解窘。

也許,真相是我們根本說不中他們的世界所真正要面對的問題。在心態上,我們一直以為自己是「為青年人破解現實荒謬」的角色,其實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下,一早就看穿很多事情的真相(當然回應方式可以很不同)。同事S說:「當你以為自己是在 lead 青年人去某個value,其實他們一早已經有自己的value,並用自己的方式和途徑表達出來。」你可以不接受他們的 value ,但現實是,你正在說的東西,未必是他們所關心的。

當只說只有你自己認為有趣的事,這真的叫做同行嗎?

※    ※    ※

一家機構最初創立時,目標是突破黑暗中的籠牢──除了是社會上的,也是心靈上的。當年的成功,你未必能從當年雜誌的文字當中找到端倪,因為文字似乎「理性」又「優雅」,但從理念上,在三十多年前的青年人看來,那是一枚巨大的炸彈。

今日我們早已沒有作為炸彈的能力和本錢。作為一家大機構,其包袱固之然是一個問題,而多元文化,更令這場「文化救贖」的爭戰異常慘烈。你要上前線、做炸彈,使人覺醒,就要有先成為炮灰的準備。可是,對本身的信念、信仰、掌握不足,解釋信仰和分析現實議題的能力低下、書不多看幾本,你的炸彈可以爆多大?  爆不是為了要贏,而是讓人信服地感受到基督信仰在生命中的強韌度,和之所以成為真理的理由。一味「思念天上的事」,在地上卻只關心自己身邊有興趣的事物,對青年人的現況認知太少,那麼我們憑什麼邀請青年人與我們同行?

※    ※    ※

這些記述,很混亂,因為都是這幾天的零碎來的。記在這裡,以防自己忘記。

給自己的思考問題:
Breakazine! 要 Break 的對象,究竟是「迷惘青年人」,還是「閉塞的成年人」?
Breakazine! 要 Break 的,是否真的是屬於青年人的籠牢?

No comments:

Under the Black Suit

終於回來了,這可是我寫得最久的一個 Blog 站。早前因為無法再進入,一度升起寫過的東西無法再取回的恐懼;之後擺下了,過年後回來,終於的起心肝,重新找進來之法。其實也不是困難,一找就找到了。 生活往往就是差那麼一步,一口氣,可能就是一年。 網上寫文章的困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