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5, 2010

不需遺憾

最近跟一些朋友詳談,談到兩個信仰的困局:一位未信的朋友,認為做基督徒的要求太高,自己不可能達到這個標準,因此信來也沒有意義。另一位朋友,在生命中可能遭受過一些創傷,總是害怕上帝會因為他做得不好而懲罰他。我想,很多個人心目中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黑暗面,是專屬在他和上帝之間的。這種「遺憾」,會否令自己作為基督徒的「價值」、「意義」有所偏差的疑問,會一直在我們心底裡,久不久跑出來折磨我們。這一篇《神聖與凡俗》的文章節錄,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新角度的反省。作者舉出耶穌在十架上說的兩句說話:「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和「成了」,像在闡釋「失敗者」和「成功者」兩種迴然不同、卻在同一時刻出現的結局。究竟哪一種才是為耶穌寫了生命的句點?

「其實,我們沒有需要擁抱或否定哪一種結局,因為這是對生命不認識和不理解。生命中的矛盾與張力,是生命的必然。」

「更重要是,復活不是我們努力賺取回來的結果。復活不在於我們在世的生命是否完美,而全是上主的恩典。上主的恩典使一個充滿掙扎和矛盾,甚至遺憾的生命轉化為滿有榮耀的生命。」

「生命本身就有缺陷,缺陷就是生命的本質。任何否定生命缺陷的企圖,只會將我們推向更大的缺陷,因為這只會使我們活在一個虛構世界裡。但生活有缺陷不代表上主就是缺陷,而是說出我們是人、一個受限制的人和不可能靠自己超越自己的人。人的遺憾,不是脫離不了缺陷的結果,而是不承認自己有缺陷,甚至相信自己應該是完美的。承認生命本是缺陷,不等於我們對生命就可以沒有期望,因為生命不可能沒有超越自我的傾向。」

「克服或戰勝困難,是我們一般面對困難的態度,但現實裡並不是所有的困難都可以戰勝。因此,與困難生活在一起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選擇與困難生活在一起,不是因沒有勇氣戰勝它,而是不天真地相信我們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否則,我們就不需盼望天國早日降臨。與困難生活在一起,就是相信在困難中仍有值得生活和擁抱的地步,享受生活不一定要在天晴才可以,在漆黑中也有其享受之道。」

「人生的成敗不在於能夠戰勝多少的困難,卻在於上主的愛和友情。與困難活在一起,不是任由它折磨我們,而是肯定它不會奪去我們的一切,我們也不會因它失去一切。工作中的不如意可能會伴我們一生,甚至我們會為著自己未能有好見證終日內疚,但我們仍可對生命無悔。無悔不單是因為耶穌也可以以『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作為他生命的結語,也是因這樣的生命同時可以擁有『成了』的成分。」

Ps. 有一次同事說起一個笑話:一本書談及空氣中懸浮粒子的增加令不少人患上呼吸道疾病,因此而「提早枉死」。怎麼連「枉死」都有時間之分?還是說,一個人註定是要枉死,只是時間的早晚問題?這個字一直在心間徘徊,尤其是聽見朋友說自己活在對上帝的恐懼之中,感受很深,如果耶穌來到世間,拯救的結果是令人為了自己的罪而終日惶恐,那麼,不只否定了耶穌的拯救,耶穌道成肉身,希望釋放人在生命中的困局,卻更加是「枉死」了。朋友,我們當中實在沒有人能為自己誇口。但願我們不要讓耶穌枉死在十字架上,努力地活出祂的教訓,好嗎?

2 comments:

ricepoon said...

我這幾天也在思想這個題目,自己也受困於這種一黑一白的思想中,可以麻煩轉貼嗎?我想POST 出來讓大家分享,因為很有意思...
THX
ricepoon

peterpang said...

當然沒問題。

Under the Black Suit

終於回來了,這可是我寫得最久的一個 Blog 站。早前因為無法再進入,一度升起寫過的東西無法再取回的恐懼;之後擺下了,過年後回來,終於的起心肝,重新找進來之法。其實也不是困難,一找就找到了。 生活往往就是差那麼一步,一口氣,可能就是一年。 網上寫文章的困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