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1, 2011

幾個話題

(一)

我曾經說,小時候的我希望自己長大後是可以獨當一面的。
畢業的時候,我第一個老細說我「有點才華」,
那時我覺得自己還算不錯,有點自信。

第二份工作的時候,老細也很重視自己,我覺得以我進步的速度,
能達到老細那樣的水平,應該不用到她那個年紀。
那時候我的同事和下屬都很認同我的表現。

第三份工作的時候,老細不理我,倒是頂頭的大老細很希望我可以做多一點;
不過那時真的有說不出的苦衷,沒有再做下去。

後來,年紀大了,愈來愈發覺身邊比自己有能力的人是很多的,
更甚者,是發現其實自己認識的世界真的很表層、很皮毛;
於是我有一段時間像發了瘋一樣想追上去。
可是世界也在動,又怎會等你跑上來呢? 很多比你出色的人,其實想的也跟很久以前的自己一樣:
以他們進步的速度,恐怕你很快就變成被淘汰的老爺車了。

這種生活態度是很不值得的。
但是,這存在於我們很多人的血液之中。
因為這個社會就是用這種的潛在邏輯在運作著。

你問我為什麼竟然有這種消極又無謂的想法,對不起,我也明白,我也不想的,但它是存在。

(二)

我從很久以前,就好喜歡《傳道書》與《箴言》。
身邊的人不覺得它在說什麼有用的時候,我看著已經覺得很感動。

因為傳道者的話,是說中心坎的弱處。
傳道者說的是另一種世界的邏輯。
天國的價值,並不問你的強弱與資質,只問你對上帝的專注與尋求。
它把我從無休止的競爭思維之中扯出來。

雖然我仍然是那個很容易就會感到不安與恐懼的伙子。

(三)

C 有孩子了。我們的心情是一半開心、一半慎懼。

我曾經為這一段時間開了一個blog,寫了好幾篇專為這段預備的時間,寫點感想。
但後來沒有再寫了;隨著時間,想法一直在轉變。最後決定只留在這裡繼續寫。

現實一點,基本一點去想事情吧。為寶寶開一個page? 然後扮寶寶在寫東西?
寶寶是不懂寫東西的;做父親的還是做回一個父親的角色吧。

我們不會在 facebook 公布或者分享太多有關這件事的點滴。
因為我們知道不是每個朋友都希望被BB相片轟炸,奉旨要替你開心。
(你入來看我的blog可能會知道多點,但也是從我的角度去看這件事情。)

我由始至終都覺得,「我」這個主體比孩子重要。
不是我不緊張,而是我從來都不會低估自我的重要性。

一個新的家庭成員,當然會常常有機會從我們的生活上出現。
但有了孩子之後,他的 facebook 就只有每日報告孩子狀態的人,
對不起,我只能說我不是這類,也不認同這種。
我想認識你,多過認識你的孩子。

我開始痛下決心和苦功,做一個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的人。這件事,是孩子教懂我的。

(四)

我不是很有興趣知道究竟準備為人父母要吃什麼、穿什麼、戴什麼、買什麼。
雖然我知道有些很基本很必需的,而且我無論如何都會預備好。
我也是一個學生,給她肚裡的孩子教導自己。

到某一個時期之後,自然有需要去取得相關的資料看看。
但我從來不會看多過我需要的。
可能這是過了份了,哈哈。(算了,不要說服我。我是說不服的。)

因為我對 preparation 這件事,有另一層看法。

現在的生活太過優質,其實一個人是沒有必要有這麼優質的生活。
很多人的準備簡直令人感到驚嚇,對未出世孩子的準備和保護,只能說是無以復加。
準備多到會令父母感到沒有「為兒女準備最好」是一個錯失和責任。
但我卻一開始就相信人是很粗生的。
對孩子太好,會打從一開始就扼殺他適應世界的能力,是害了他。
記住,早晚是孩子要適應這個世界,
而不是讓你整個世界去圍住孩子,當他是皇帝一樣。

究竟怎樣區分「基本」、「必須」、「過分」,是我其中一個生活的實踐重點。
我認為,為人父母的,一定要思考好這個問題,過於究竟買什麼BB用品。
因為後者其實很容易,找就會有;前者,想得徹底的人少,能為了下一代實踐自己的就更少。

(五)

孩子成長最關鍵的元素,不是用哪一隻牌子的奶粉、幾多歲就玩playgroup、出世前聽了幾多首貝多芬。

而是究竟他的父母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你在教會看看:
你看看那些外表很虔敬的朋友,他們的兒女是一個怎麼樣的樣子,就會明白他們的父母在家中是什麼模樣。

一個星期見一次的,可能總是覺得對方是個好好家庭,開口埋口都是感恩讚美;
他們的兒女見足他們七日,學盡他們的性格,望著他們的行為,說盡他們的口頭禪;
所以說,要講教養孩子,唔該三省吾身,日日管束好自己先。

聖經中對父母的要求不少,對養育孩子的物質要求,倒從來沒有提及過;
聖經說,要管教孩子,是要夠嚴厲的,包括對自己也一樣。

現代人將物質預備放大到極致,我覺得是一種自身尋找 security 的表現。
因為他們以為有了物質預備就等於為孩子預備了最好;
其實他們根本不敢碰自己,不想觸摸自己的問題,不想花力去改變自己來教養小朋友。
卻不知道這是捨本逐末。

我再講,我不是說預備不重要,而這是態度問題。
我現在每日都在努力改變自己。我想到自己有這種脫不了的重任,心裡就很明白應該怎樣做。
不是每次都成功,但是屢敗屢戰。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當起父親的,就懂得怎樣沉實地做人。

(六)

不講孩子了,講工作。但也是和孩子有關係。

自從有了這件東西,生活的拉扯可以想像地緊了、大了。工作拼搏的彈性比以前再低一點、享樂的空間比以前少,個人的時間也要用來照顧C的起居需要,連消費也緊絀起來。買一部可以用來拍起將來生活snapshot的手機之後,我正式對自己宣佈了簡樸生活的開始,就是將沒需要的東西給人、少消費、多節儉。

如果想孩子將來不是大花筒,父母本身又怎能不學習呢?

最要命的是各樣學習的時間少了。原本已經知道自己力不從心了,加上了這件事,心裡的不安感幾乎升到了歷史高位。

幸好龔立人救我一命。

「認命」就是嘗試以現實處境來看事物。就是學習接受一個我們沒辦法改變的現實。接受現實不等於妥協,而是不低估它的力量和真實性。「認命」就是我們不一定要改變或克服現實的種種情況,而是可以與它一起共處。「認命」就是不向現實低頭,但又接受自身的限制,並坦白地承認現實就是有這麼大的威力。認命就是與你不滿意的現實共處的生活態度或藝術。

克服的心態假設了克服才是勝利,而一切不以克服為目的的,都是向罪惡低頭的表現。但他們忘記了,勝利不一定在於打倒對方,也在於被打倒時不氣餒、不絕望、不放棄。

「認命」,龔立人《日光之下》

年少的自己從來不懂得什麼叫做認命,只知道打出我天地。走得幾年,很多事情都開始上了軌道,漸漸發覺自己的限制比身邊的人多,就開始後悔昔日沒有好好地把握。但這樣的結局,不是令人感到很傷心嗎?

原來這世界上有件事叫「認命」,可以大方承認自己做不到,卻仍然樂於用心有尊嚴地生活,發現生命其他未知的神奇,只是集中力不再只集中在工作和自己的事業上面。也學習不只為自己而活,卻是為了一個家庭、一個將會看著自己來成長的人,而努力地向沮喪說不,將所有的排序和先後重新交給自己決定,心裡卻隨日子過去而感到實在了。

我常對 C 說,不要那麼擔心孩子的健康;你不能保證任何事,你只可以選擇從他身上學習信靠和改變自己。

孩子都是學父母,父母豈不也是孩子的學生?

2 comments:

Unknown said...

bro, be yourself. that's good enough.

peterpang said...

Haha, thanks. I believe that will be my lifelong exercise.

Under the Black Suit

終於回來了,這可是我寫得最久的一個 Blog 站。早前因為無法再進入,一度升起寫過的東西無法再取回的恐懼;之後擺下了,過年後回來,終於的起心肝,重新找進來之法。其實也不是困難,一找就找到了。 生活往往就是差那麼一步,一口氣,可能就是一年。 網上寫文章的困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