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8, 2011

活路...


IMG_3138

 

我不是不相信上帝裡有活路;但將所有事都推給上帝搞定,無疑只是窄化了自己的選擇,堵死自己的思考,這樣跟一只駝鳥,有什麼分別?

《再單身遊記》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小寓言:

一個人向上帝禱告說:「上帝,我是多麼絕望地向你懇求,求求你讓我中明天的彩票吧。」
上帝回答他:「孩子,我是多麼絕望地向你懇求,求求你先去買張彩票吧!」

上帝與人,是在一同工作;活路的出現,是上帝的祝福;但它至終成為活路,是由人行出來的。

找路走呢,是一定會有錯的時候;有時也的確需要停下來,把環境認清楚。但最重要的是,無論哪一刻,都要有期待勝利的鬥志。活路這一字,是相對於死路而說的。當人面對生與死的關頭,只有擁有求生意志的人,才可以走出來。

而生命固然沒有必勝的仗可言;但無愧無悔,算是對生命最重要的一個交代。

Sunday, February 27, 2011

孫子兵法

W020080319564767780540

 

有時,我將生命看成是一場戰爭。

跟自己的戰爭。打敗自己的軟弱與世界錯謬的價值,讓自己重拾自尊與意義,在風雨飄搖的世代建立自己。

打仗,卻不是盲打一通的。打仗,不只是揮拳打架,是一整套哲學的體現,一種處世的態度。

講求內在的修為,外在燦爛的呈現。

我第一次很認真開始在看《孫子兵法》。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於上衕意者也,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不詭也。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孫子兵法》計篇第一

死死生生,居首仗賴於對道之掌握、此後為環境的認知、個人的品格修為、記律的嚴格、日常的磨練。深諳這幾個關鍵,就是決勝之鑰匙。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
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孫子兵法》謀攻篇第三

打仗的第一要旨,就是不要隨便打仗。
戰爭是極耗費力量與資源的行為,也會帶來巨大損害。
是萬不得已之策。
只能在有充分準備的條件之下,
進行全速而集中精力的攻擊。快狠準,將目標達成。
而善之善者,當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為將之智慧,跟揮刀亂步之流,不可同日而語。

二千多年前的古藉,有如斯智慧,無法不為之折服。

※    ※    ※

讓上帝的道貫穿生命,此為鬥志之源。

Saturday, February 19, 2011

逆鱗

面對難中之難,胸有火中燒,吾命不該絕,必煉如精金。





而生命 對每個人都不公平也沒道理 
只能撲向泥濘 迎向那陣驟雨由不得你

突來的驟雨 這條街一路泥濘 
就像人生 不過是一場即興
整個世界 正在對我們挑釁
就算如此 還是得無懼前進

手中的郵報 封面的人在微笑 
下個路口 生命在暗巷尖叫
活著只是 油墨上面的一角 
明天之後 還有誰翻閱得得到

我跟你用不同方式 踩過前方帶刺荊棘 
你囂張不畏懼退縮 我低頭沈默卻堅定

用力的還擊 發出聲音 讓他們安靜 不敢相信
繼續前進 他們畏懼 睜大眼睛 
他們躲避 然後放棄 專心聆聽 我的聲音

而生命 對每個人都不公平也沒道理 
只能撲向 泥濘迎向那陣驟雨由不得你
如果生命 對每個人都不公平也沒道理 
那就讓我 帶著孤寂繼續前進直到光明

我 我 我只有一種容貌 我就是永遠不會倒 
我就算逆境環繞 我面對也要帶著笑
我只有一種咆哮 我要讓他們都知道 
我生命再怎麼粗糙 我都要活得很驕傲

我說自尊啊 看起來或許可笑 
但它至少 撐著我 試著不讓我跌倒
活著 如果只是不甘寂靜的喧囂 
那就咆哮吧 讓每個人都能聽得到

Friday, February 18, 2011

The end of No.9

中四那一年,不知為什麼在一個班選舉之中,獲選為「最懂得關心人」的同學。
我印象很深刻。

那時,我常常用一句金句自勉:
「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6:4)
但或者,自那時起,我心就暗中認定,關心人是有獎攞的。

這九號的性格,也不知道是出世而有,是家庭影響,
還是這個不知名的什麼選舉,而引發出來的。
和諧型──擅於觀察人的一舉一動、神情語氣、言語態度,
讓他們共鳴於自己的瞭解,而成為交情,這是我的「策略」。

對住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人的心情,然後交出他們舒服的語氣去應對。
這就是變色龍的本事。交情,就是我的精神食糧,或者你說是安全感吧。

我不是虛偽,我整個人根本就是這件事。
當然我有好朋友,只有相識得久的朋友才會知道我最深層是什麼性格。

C 投訴我朋友太多。
我朋友是多,好朋友更多,這些都是我的性格資本。
「為什麼我跟你差那麼遠。」她是投訴也是自憐。

以往我一直沒有答她為什麼,因為我覺得那是她的問題。

近來我告訴她,不是的,你看的是好的那一面。
一般人也只是看到這一面。
我這種人像沒脊骨,像楊柳樹飄來飄去;
受關係影響的程度,也是遠超一般人的想像。
因為這種性格,我受的苦頭,其實跟我賺得的,一樣多。
世事好公平,沒有偶然的好,也沒有全然的壞。

最近受了一次不小的傷,終於醒過來了。
又或者說,看別人看那麼多年,這回我看見自己。

我曾經覺得做輔導員是很了不起的。
用自己的觀察力幫助別人。但有件事我想歪了。
人在某個時候可以選擇用輔導員這身份,但是,人不能當輔導員混日子。

幾年前,在哥哥的婚宴上,遇上一位親戚說起她的問題來。
我叫 C 說:「用你社工的專業身份來幫幫她吧。」這不是一個頂普通的問題嗎。
她事後哭喪着臉對我說:「我不要在放工之後還要做社工。我返工時已經用另一個樣,
我放工之後就要做返自己。」
我那時想,學以致用,你學的不能走入你的生活中,這算甚麼話。
她是一個社工,而專門研究的是輔導。
一直到今日,什麼是身份,什麼是自己,她分得好開。

我哥是醫生,但身形肥胖。他讀書時我們全家笑他,
上午讀完醫,晚上去廟街吃蠔餅,超級不健康。
我哥說:有幾可丫。自此成為家族用語。

聽說,好多醫生都食煙。
我想,如果一個醫生永遠都是嚴格遵行健康生活,披上他的醫生袍在家走來走去,
加上這樣壓力的工作,很多醫生最後會自殺。

很多時,濫用一個身份,隱藏了自己,最後就會出現問題。

※    ※    ※

這個時代,講求的是合時要說對的話,讓人感覺舒服,被安慰,被鼓勵。
你就被推崇是個可靠的朋友,覺得你是能幫人的,好人屎。
你可以去上訓練班,可以去學簡單的輔導技巧,甚至讀讀每天明白多一點的心理學。
你可以輕易地戮穿別人的心房,明白別人在想什麼。

要不然,別人就會說你不懂說話、不體貼不醒目、反應不夠快,不想跟你傾偈。

說對的話這件事,我最在行。
但人不能夠永遠是這樣。不是會有自己的想法嗎 ?
說出來之前,又要先肯定你的想法,又要逐層分析,
指出你有優點,未用盡的潛能,可以改進的空間。
那麼,最後那一點到肉的話,該藏在哪裏好呢 ?
究竟真正想說的說了出來,對方清不清楚、明不明白呢?


這幾天,心裏的聲音說:

「我總之說了自己認為的。你覺得受用,就好。你覺得不中聽,也不要怪我。
我的心腸是要造就人,但是我不會再猜測別人用什麼語言,這不是交換服務。
I tell what I think. 除非真的很需要我披上一個身份。
關係是自然而然的,朋友如果交得過,自然深入;
如果我說的不對胃口,也不勉強,各走各的路吧。」

我不會再害怕說「不對」的話;關係,也不再成為我僅有的存在價值。
九型人格是可信的,但判命也是可以改變的。

I am not a No.9 anymore.

Tuesday, February 15, 2011

咬緊牙關

新年初,在外家,終於匆匆看了《歲月神偷》。
嗯,一個六十年代家庭的故事。喚起人很多的記憶。

岁月神偷05

我不是六十年代長大的。我是八十年代長大的。

八十年代,經濟的環境比六十年代要好;但是九十年代,爸爸的工廠開工不足,工業衰微的艱難,我家也是經歷過的。

忙碌的時候,在工廠幫手打毛,看見過爸爸因為趕貨,哭起來。
沒工作的時候,每日回工廠,對住開不動的機器,心嗡。

沒錢交學費,大學借回來的高息貸款,到十年之後的今天還在每個月儲錢攤還。

今日的新一代,會覺得上一代人的人生難以想像,就是每日打工、湊仔、家務,沒享受、玩樂、不會有什麼遊戲機、朋友 gathering、更不會寫 blog 吐苦水、玩 facebook、去旅行。平時忙碌,書都不多讀一本。

卻把資源和寄望都放給孩子。
上一兩代的人,吃得苦。咬緊牙關就是活下去,維繫住一個家庭,守住個瓦遮頭。

今日的人覺得上一兩代人不懂得表達自己。其實換個角度,是今日的人不明白上一代的處境和特性。我們不明白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們今日是在自我中心的年代。最近我常常說這個。

任何事都是以自己的感受行先。不開心的,在 facebook 大吐苦水,希望有人來安慰自己;開心的,更要在 facebook 說,找人分享快樂。(其實你每一次更新近況都可以先問自己為什麼。)我們太需要人明白自己。我曾經以有人明白自己的感受是釋放心靈的好事,所以上一代人抑壓個人感受,為口奔馳,是心靈上的一種苦待。

似乎也不是這麼簡單。

相對起來,上一代的人,我們勤勞的父母,看的眼界比我們寬闊;在有限的資源下,自己餓肚皮,不要緊,總要先照顧好孩子的校服或者年長父母的生活;大時大節,加餸便是慶祝。他們的世界不只是自己,上有高堂、下有妻兒,工作要忍耐、牙關要咬緊,自己的感受先放下一邊,總之年終到晚一家人齊齊整整,就笑得出。

我不是說盲目地不理會自己的感受是值得鼓勵的。人總是應該有自省的能力。可是,在這個年代裏,願意抵住沒人明白的沉鬱,懂得默默向上游的人,畢竟並不多。

回顧以往,有段時間一直是讓自己胡來,總之要找到明白自己的人。最終找到也是找不到,卻在痛苦中看見了真實的自己。

既然知道正確的方向,實在無謂自憫自憐。成功的路不用擔心痛苦,因為一定是很痛苦的。學習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嬤嬤、在個人主義泛濫,流一滴眼淚都要有人擁抱的年代,咬緊牙關,眼光開闊,放低過份的自戀,斬掉不應該繼續下去的,抱住應該愛的,守住那應該相信的,直到成功的那天。

強壯終究不是單靠愛心換取,卻是配合苦練而就的。

對於上一代的人,我愈來愈尊敬。

Sunday, February 13, 2011

恩情

話說剛結婚之後,曾經心想,「以後情人節大家就應該不用那麼大費周章了吧。」

不是不想預備,而是覺得這樣做了商人的水魚,不值得。而且,都結婚了,也沒有什麼好神秘感了吧。

其實結婚之後,她的確也沒有太多要求(其實之前也不過份,可能是心理壓力的問題。),每次情人節基本上豐儉隨意,平的,上一年只是送了幾枝街市買的玫瑰加一份禮物;貴的,婚後第一年慶祝,去尖沙咀食龍蝦,一千蚊落樓。

近幾年的共識是,盡量不搞太貴的,當過節,開心一下就算了,以免勞民傷財。

今年我們一星期前經過家樓下的餐廳,就訂了臺。本來想,今天下午跟大B玩了一整天,晚上好好吃一餐就可以了吧。

這一年我是有點準備的,雖然明知是比較貴,但也去街市找一家老實的小店來買,比較划算。

SDC10897   SDC10896

其實買花是很貴的,但聽說,幾乎沒有女人是不愛花的。

情人節前的一天,屯門的街上只有我們拿著花走。「人人都望過來,感覺好不自然嘛。」她說。

跟拍拖的時候不同,我們去日本城買了個花瓶。回到家中,把花插起來,聽說可以放久一點。大家都很高興。

SDC10905

其實我只是想特別謝謝她這一段日子給我的支持。這些年來,其實過得不容易,但走到這一步,我想,是大家努力經營的成果。我近來發覺最明白自己的人,畢竟,是每日跟自己共同生活的那一個。大家這麼努力,其實都是想活得更快樂。

決定去訂花的時候,只是想起黃麗彰說的:「婚姻的關係,是一種恩情。能共度那麼久的日子,你的另一半是於你有恩的。」

謝謝她。

情人節怎樣慶祝,或許並沒有什麼準則謂之最好;你找到預備的意義,那筆錢只是為了對方快樂,你覺得花得值,就已經很好了。

Thursday, February 10, 2011

Find my voice

談開新一年的工作計劃,有一句這樣的說話出來了:

「這一刻,你想對世界說什麼?」

嗯,這個是好問題。也許每個人都應該問自己這個問題。
不是因為我們是做媒體工作的,
事實上,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個故事。
不一定要用咪講、用字寫。

你為自己揀了一條怎麼樣的路,
用怎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它,
怎樣去回應路上的起伏,怎樣跟路上的同伴相處,
都在說故事。都是向世界發出的訊息。

對世界說什麼,在乎於你找到怎麼樣的一條路。
這沒錯很重要,卻總覺得還有一點什麼。

這其實是個自我中心泛濫的時代。
每個人都想有自己的聲音,覺得自己可以在時代裏找到位置。
相對於說出口、有人聽,就是講不出口、沒有人聽。
這世界聲音太多,其實說得出聲又有人聽的,是很少數。

每個人想發聲,可惜多數人喊破喉嚨,聲音仍然太微弱。
如果喊出來,沒有人聽見,那意義是什麼? 失敗者?
每個人生出來,都是為了為觀眾而說話嗎?
作為人群中一把微聲,為什麼老是要為世界發聲?

沒錯,可以選擇不用向世界發聲。
如果發聲是源自找到自己位置的安全感。

但是,沒有人能選擇自己不出世。
不能選擇自己的故事不開始。
而有故事,就有訊息。

我想,上帝創造我,是一個故事。
就有一個訊息。
這個訊息,就是屬於我的聲音(my voice)。
所以關鍵不是我想對世界說什麼,
而是我被呼召(called)說什麼。
這就是先知的(phophetic)道理。

Find my voice.

你的聲音從來不保證受歡迎。
很多人會對它抱有懷疑。
它可能帶來很多眼淚與傷痕。但是,
我只相信一件事:

上帝是願意向人啟示屬於他的聲音;
領受上帝的聲音,他會很清楚。
以至說,昔日的人即使被人追殺,
仍然沒有放棄做發聲者。

How to find my voice?
我直接問。我也沒有答案呀。

Two sentences raise in my mind.

'Come to me.'

'What I am trying to do here is to get you to relax, to not be so preoccupied with getting, so you can respond to God’s giving. People who don’t know God and the way he works fuss over these things, but you know both God and how he works. Steep your life in God-reality, God-initiative, God-provisions. Don’t worry about missing out. You’ll find all your everyday human concerns will be met.”

※    ※    ※

我總覺得我生活上是漏掉了一件事。
這幾天,我想我漸漸知道是哪一件。

Friday, February 04, 2011

未準備好

這新年,最大的感覺就是「未預備好」,未預備好過年。
過年就像放一個長周末一樣淡如水。

禮物是年廿九匆匆吃個便飯後去買的;工作是直到年三十晚仍然未完成的;
利是是年初一趕忙封的;大年初一連一磚像樣可以當早餐的蘿蔔糕也沒有。

衫褲鞋襪頭髮,當然一樣也沒有換新的。

唯一的節目是去了行花市、吃了四餐團年飯(工作、外家、爸媽、自己家)。

小時候,如果是這樣過年,
就會有很大問題。
因為新年大部分舖頭都不開門。
你想吃早餐,真的只能在家中煎糕。
然後,除了去親戚的家和在家中看電視以外,
基本上沒有其他娛樂。
在我的印象中,冷冷清清的街,和和氣氣的家,才是過年。

今年,家中樓下的市中心,為了滿足自由行的大陸朋友們,
大部分根本不休息,繼續做生意。
新年的市中心,跟平時沒分別。
出去旺角逛,很多店子仍然開門。
初二的早上還去吃了一個大早餐、看了一套戲。

似乎,大家不是「未預備好」,而是根本沒打算過年。
所有的事都是預備大家不過年的時候仍然有事可做。

過年是什麼? 做生意的機會、休息、旅行。
年還是要拜的,不過少見的可能不再去了,又或者,
與其要每年一度才見不太相熟的親戚,
反正可以出外逛街,不如到最後一刻才上親戚的家去。
親戚住得稍遠的,算吧,免得大家麻煩。

這個年代,兩個夠晒數的時代開始踏入生兒育女的年代,
大家庭開始淡出社會。
拜年的機會少了,其實這一代都不算太知道拜年還有什麼值得期待的。
表哥表弟,我們這一代還有三四五個,
下一代,可能都是一個起兩個止。

我覺得相比昔日和今天的家庭,上一代對家庭的重視,
是這一代不明白的。
正如我們不明白他們為何在艱辛的歲月仍然會生四五六七個小孩出來,辛辛苦苦養大。
也許辛苦地熬出頭來的,才特別重視彼此的維繫吧。

這一代,我們越來越喜歡把自己的圈收窄,窄到伸手而及的,
只餘下自己的父母、妻兒,
最後我們新年不知還可以到哪裡去,唯有上街玩去了。

我其實不算是一個很喜歡傳統的人,
但是我慢慢覺得,
所謂過時老土的習俗,有很多,是有它的故事和意義的。
為什麼要重視家族家庭、為什麼要重視拜訪長輩親戚、照顧晚輩小孩;
為什麼要送禮、為什麼要聚在一起打麻將,
為什麼要親手下廚煮團年飯和開年飯。

其實我想,我們不是未預備好辦年貨和入利是那麼簡單,
也許連我們的家庭、倫理關係,我們也沒有為對方預備太多。

我覺得這一切和一個自我中心的年代,有着一種微妙的關係。

Under the Black Suit

終於回來了,這可是我寫得最久的一個 Blog 站。早前因為無法再進入,一度升起寫過的東西無法再取回的恐懼;之後擺下了,過年後回來,終於的起心肝,重新找進來之法。其實也不是困難,一找就找到了。 生活往往就是差那麼一步,一口氣,可能就是一年。 網上寫文章的困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