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8, 2010

一想自己 就輸了

自從新年前一段很多吵鬧的時間後,總算靜下來了。上帝為我安排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從講座到靜思,從家人到同事朋友,反覆在告訴我:生命的價值,不是由你去決定的。生活的中心,也不是由你開始。你一諗自己,就輸了。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馬太福音十六:24-25)

自然沒有人是能夠完全不看自己需要的。弄清楚自己的性格、需要和喜好也是很必要的事情。只是最近領悟到,只將一切遇見的事情跟自己的境況拉上關係,有一種被困在思想困局的危險。每個人因着識見和經驗,對世情的理解都有限制,而從這種限制出發去判辨自己需要甚麼,大約等於一個在醫院的病人,總是憑自己的經驗和感覺去判定自己只是要止痛藥,其實身體出了甚麼毛病,他不可能知道。

近來有個聲音常提醒我:「不要用你的想法行事。留心別人、留心你的上帝。」
聲音出現的場景,有家庭的爭吵,有耳聞目睹身邊朋友的苦惱,有工作,有為自己決定的計劃 ...

我決定學習謙卑,只希望看見那位創造的主在我身上的能力和心意。




我只是一個很軟弱的人,願我的主不要把我壓傷。

Saturday, February 20, 2010

在靈堂裏

安坐在靈堂裏,我為安息者祈禱,為他的親人祈禱,為這一切的事情祈禱。

我安靜地思考。

我切切地告誡自己,不能夠覺得它是一個使自己生命有所成長的場合。
「面對別人的離逝,我反省到自己 ...,聖經也說去遭喪的家強於出席喜慶場合... 」

這是一種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

放低自己,放低自己 ... 在眼淚中,靜靜地關心哀者的一切。

阿門。

Monday, February 15, 2010

保育新年

這年頭,過年越來越不像過年了。

記得小時候,過年是一件大事。新年前,一定要好好預備。年廿八真的會全家大掃除,年三十會吃團年飯,然後門口會有小朋友拍門送財神,老爸都會給一封利是。還有,要剪定頭髮,買定新衫新鞋,一來因為新年大部份店子都會休息一整個星期,二來新年講「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大家都要靚靚仔仔過新一年,開個好頭。

對於做生意的人來說,平日已經年中無休,新年是少數可以讓人放下工作,跟家人團圓的日子。所以,一般店舖都不會吝嗇假期,以前來踢賀歲波的外國球隊總是很無癮,因為來到購物天堂,卻永遠找不到一家開的店子。

對於一般家庭來說,新年可以維持一個家族間各個成員的和諧。透過彼此的互訪和問候,關係得以鞏固,這對於以前以家庭作為單位的社會,是十分重要的。

近來每逢新年,父母都叮囑我要給長輩們送好禮,尤其是我的公公婆婆和伯父伯娘。這一來是因為他們是值得敬重的長輩,更重要的是他們曾經在老爸開工不足的期間,幫助了我和我哥讀書的開支。如果不是他們的幫忙,就不會有今天的我哥哥和我了。拜訪、送禮,不是要說一種你借我還的關係,而是在一個家族裡,你是能夠從親近的成員中得到彼此的照應。這是中國人一種很珍貴的關係。新年,是一種關係、情誼的累積,即使你今日是如何地感受不到,它本身是這樣的一種性質的節日。

到今日的新年,店子像平日一樣開門,店員像平日一樣開工、加班;要齊齊整整一家人過新年,總是不太可能;隨著親人的離去或者關係變淡,拜年的地方和日子逐漸地減少;在家裡呆足幾天的人,越來越多。對很多人來說,新年只是外遊的機會,甚至是可有可無的傳統。這幾年,我幾乎沒有在新年前為自己添甚麼新裝。

這幾年我們都很努力爭取保育。與此同時,新年的意義和氣氛在無聲無色之下變得幾乎沒有痕跡。我們保住了一幢幢舊樓,卻似乎保不住更核心的傳統精神。我們的吶喊,常常都高叫保護「他們」的家園、睦鄰關係、傳統文化。但對於自己的 family,我們又保育了多少?

保育,不應只是政府的工作。最珍貴的社會傳承,其實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

新一年,讓我們都一起努力吧!

Saturday, February 13, 2010

Designing Cities (3) -- Barcelona(巴塞隆拿)


位於地中海旁的巴塞隆拿,除了足球了得,還是一個陽光充沛的城市。這裡的居民,很喜歡在廣場享受陽光。

廣場、公園、公共空間,是巴塞隆拿的一大特色。它是居民一個公家的客廳。

公共空間對城市的群體社交生活,有很大影響。有充足讓民眾聚合和交往的空間,一個人或一夥人可以隨時、隨地走進來,好好享受時光,就能夠提升城市的生活質素。而透過民眾的頻繁交流,很多文化、傳統就可以傳承下去。」

回看我們的城市,又是透過什麼方式傳承文化傳統?

對於一個廣場來說,最重要的,原來是它跟周圍建築物的交接位置。那可能是廊下、可能是圖書館的窗子、或者餐廳的陽台。從建築物內,人們可以看到外面的廣場有各樣活動正在發生,而廣場內的人也看到建築物內的人正在做甚麼,一切能夠看通看透,這空間就會有人使用。這個城市追求公共廣場的程度,由它要清拆部分樓宇來開闢新廣場,可略窺一二。在巴塞隆拿,最重要的並不是一幢幢的建築物,而是它們之間的公共空間。

巴塞隆拿的另一個特點是公園。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很多棄置的空地被重新設計成公園,而它們都盡量利用開放和通透的設計。這意思是,公園會利用地紋、地勢、樹木來劃分不同部分,而不是用牆來分隔。玩的小朋友會自然而然走到沙地,而讀書的人會找到適合的草地安臥。他們在做著不同的事,但又在同一空間內,既不會感到彼此有阻隔,又不會覺得對方是一種阻礙。不少人更會在公園開生日會,將那裡當成是自己的地方。

設計,不指是講求美觀。它可以是充滿指引性的:

「巴塞隆拿也很重視室外的家具設計,即是那些在街上的燈和櫈,很多都由設計師去按民眾設計的。你發覺那些櫈就好像設計成屬於你的凳一樣,因為它的目標是要將家中的感覺帶到戶外的公共空間去,同時也鼓勵你好好坐下來抖抖、讀讀書。從這些微小處,你會發現這個城市真真正正有考慮到人的感受和需要。」
看看自己身處的這個城市,你有否感到外面的公共空間,有給過你「家」的感覺嗎? 究竟我們想像的「家」是什麼,而巴塞隆拿的居民所想像的又是什麼呢?

※    ※    ※

巴塞隆拿不是沒有出現過失敗的設計。有段時間,市政府請了著明的設計師團隊來為新開發的區域做設計,結果感覺太孤立、太講求樹立城市標誌,反而不能真正吸引人去用這些地方。由此,這個城市的人也得到一個這樣的結論:

「如果你是一個外地來的設計師,就應該好尊重這個城市,謹慎地花時間與當地人相處,了解這個地方。」

一個城市,它的建築物和公共空間,究竟是為了一時的爭奇鬥艷,還是為了配合環境,留住眼前的藍天呢?

Friday, February 12, 2010

回首

一年又將盡。這一年,過得不算顛簸,不過也沒有達成什麼。

這陣子有一個感悟:我漸漸明白為什麼自己從來沒有滿足到自己所定下來的目標。學這個、看那個、做這幾樣 ... 帶著好多期望,想像自己會變成一個怎麼樣的人,套用 P 的話來說,就是「各樣好處的集合體」,但這種想法是從一個機械人的方式去思考,不是當自己是一個有血有肉、有強有弱的人去考慮。

於是,一定了計劃,下一分鐘就出去打兩個鐘機先。睇左三課書,上番三個鐘網。

我的生活一天沒有整體的、質的改變,都不用旨意會有實際果效。

怎樣才是整體的改變呢 ? 或者首先要放棄一些阻礙自己重新出發的東東。

我把最喜歡的 xbox 360 遊戲封了箱,不玩了。之後會進一步減少上網,將電腦的用途清楚地界定。空出來的時間,希望可以多認識自己,反思真正有興趣、有熱情做的東西,一步一步從生活小節、改變生活習慣,去實現。

新的一年,我會繼續進步。不敢求甚麼神蹟降臨,我只求有祂同行。



ps. 很感謝 p 的分享,讓我認識自己更多。

Wednesday, February 10, 2010

Designing Cities -- Copenhagen(哥本哈根)

因為新一期搜集資料的關係,開始看這個節目:《設計城市》
官方網址是:http://www.rthk.org.hk/special/designcities/index.htm
節目重溫:http://programme.rthk.org.hk/rthk/tv/programme.php?name=designcities&d=2009-12-19&p=4651&e=101251&m=episode
得著很多,節錄如下。

哥本哈根(Copenhagen),被喻為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生活最舒適的城市。丹麥人重視設計,原因不只是為了美觀,他們的價值是要透過生活用品設計及城市規劃,去改善人的生活質素。他們的成功是源自一種核心價值:
「城市生活的主角,不是汽車、不是商場、更不是摩天大廈,而是我們每一個人。出於對每個人基本的尊重,這個城市會聆聽、尊重每個人的聲音,而設計的政策都是把人作為重心來考慮。這是一種思考模式,跟城市的大小其實是沒有關係的。」
哥本哈根是一個步行城市。自從1962年開始,已經開始發展步行街。從市中心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不需要跨過馬路。除此以外,單車亦開始作為市政府大力推動的欲共交通方式。這種交通工具不只不會產生廢氣,亦很健康。他們的城市研究亦發現,一條單車線可以運載的人流,比一條行車線多5倍。現時全市有37%的人會有單車代步上學上班,而市政府希望將這個比例,透過改善單車與火車、地鐵等服務的連結,在將來擴展至50%。這意味着將城市由60年代的汽車之城,還原到步行及單車之城。
丹麥的設計,經過幾十年來的經驗累積和演變,已經學習到以剔除花巧及表現最實用的一面為目標。所有的設計都是本着以人為本的精神;表面、物料、介面、外觀和顏色等並不是最關鍵的設計標準,更重要的是兩樣:它的影響力有多大,可影響多少人?其次,它的使用背景是怎樣的?可以適切在怎麼樣的環境呢?
 
城市,是由下而上地建立起來的。因此,這個城市也是由公共空間出發進行建設,而這種建設不一定需要發展商投資,亦不一定要清拆,也不一定要用來興建樓宇,有時,單靠開放空間讓民眾自由地生活,已經足夠。

我們的特區政府,有多少想法和政策,是與哥本哈根殊途同歸,又有多少是背道而馳?

Tuesday, February 09, 2010

不再是我,乃是基督

這句說話,第一次聽見是在舊教會一次講道。我聽道最喜歡打盹(不是讚美),但我感恩那次能聽見。

這句說話一直沒在我的心中留一個怎麼樣的位置。直到這個星期,跟 C 吵了整個星期的架,我卻重新聽見了這話。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懂得思考、包容、願意聆聽、分享深入的人。我一向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問題,什至覺得她說的太簡單,太流於感情,沒有經過什麼細心思考。

直至無盡的爭吵背後,我又聽到這樣一句。

「是我」。你太著重於自己的思路、太少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即或你從別人的角度思考,但你其實是在用你自己的言語。這個家庭的發展在不停內耗,自己責無旁貸;

「乃是基督」。放低你自己,承認自己不足,甚至願意跟隨一個你原本不認同的人。這不是向甚麼人投降,而是要約束自己在上帝面前,披戴著祂,因此你不再依靠自己最熟悉的言語和思考系統在這段關係中,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向上帝的委身,聽憑上帝在當中的提醒。所有事情都源於一個根本信念,如果你結結實實相信「基督是我家之主」。

「對,這是我的想法錯了。」當日這句說話,等於放棄自己的主權。然後我學習委身,即使自己明明覺得不好,為了上帝的緣故,放下它,「好,我聽你的。」不要覺得扯高了什麼人的氣焰;你是在向上主屈身。

伯 42:2  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
伯 42:3  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
伯 42:4  求你聽我,我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
伯 42:5  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
伯 42:6  因此我厭惡自己〔或譯:我的言語〕,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

主啊,深願你的名在這家庭得彰顯。
我罪深重,我是知道的。

Thursday, February 04, 2010

活在當下




敬啟者: 此刻 讀著這封信的你

現在在哪裡 做些什麼呢?

十五歲的我 有著無法向任何人訴說的煩惱

如果是寫給未來的自己的信的話       

想必一定能坦率的說出口吧  

此刻 快要認輸 快要掉下淚來

彷彿下一秒就要消失的我          

該相信誰的話繼續往前走呢?       

只有一顆的心   

不斷的破碎、崩壞           

在痛苦之中 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                

敬啟者: 謝謝你的信

我也有話 想告訴十五歲的你         

自己究竟是誰 該朝何處前進

只要不斷追問 就能找到答案     

波瀾萬丈的青春之海雖然險惡

將夢之舟朝著明日的岸邊前進吧


此刻 不要放棄 不要流淚

彷彿下一秒就要消失之時 

只要相信自己的聲音 昂首闊步向前走就好

大人的我 也曾有過受了傷

而難以成眠的夜晚

苦中帶甜 活在當下

人生的一切 都有意義     

所以不要害怕 讓你的夢想成長茁壯吧    

Keep on believing Keep on believing  
Keep on believing Keep on believing

此刻 快要認輸 快要掉下淚來

彷彿下一秒就要消失的我          

該相信誰的話繼續往前走呢? 

啊 此刻 不要放棄 不要流淚

彷彿下一秒就要消失之時 

只要相信自己的聲音 昂首闊步向前走就好

不論何時 面對悲傷

只會逃避的話是行不通的

展露笑容 努力活下去吧

敬啟者 我祈禱現在讀著這封信的你     

能過得幸福

Wednesday, February 03, 2010

別要張開雙眼



最好 有生一日都愛下去
但誰人 能將戀愛當做終生興趣

生活 其實旨在找到個伴侶
面對現實 熱戀很快變長流細水

可惜我 不智或僥倖 對火花天生敏感
不過 兩隻手拉得太緊
愛到過了界那對愛人 同時亦最易變成一對敵人

也許相愛很難 就難在其實雙方各有各寄望 怎麼辦
要單戀都難 受太大的禮會內疚卻也無力歸還
也許不愛不難 但如未成佛升仙也會怕愛情前途黯淡
愛不愛都難 未快樂先有責任給予對方面露歡顏
得到浪漫 又要有空間
得到定局 卻怕去到終站
然後付出多得到少不介意豁達 又擔心
有人看不過眼

無論熱戀中失戀中都永遠記住第一戒
別要張開雙眼


以前我相信「總有愛」,愛可以讓兩個人由「性格不合」變成所謂的「性格互補」。
但後來我發現,有些人能夠「性格互補」,原因本來就是他們「性格相合」。
「性格不合」就是「性格不合」。

因此從一般人理解林夕的最後一句,我明白。明白不代表它是正確,「不要看清真相」,本身是一種消極的行為。
但那是無法化解「性格不合」的人唯一可以做的──
如果你不認同分開也是一種解決方法的話。

但如果不張開雙眼,就好似上星期去玩 Dialogue in the Dark 一樣,失去視力。
失去視力的意思是,你減慢了對事情的靈敏度,消滅了視覺帶給你先入為主的刺激。Instead,你只能依賴其他的感官去應付愛情──

聽覺(Listen)
觸覺(Touch)
感覺(Feel)

不透過它們,根本說不出話。而透過它們,說出來的是否又不一樣?

或者,這會是一個自作主張、比較正面的解釋。

Under the Black Suit

終於回來了,這可是我寫得最久的一個 Blog 站。早前因為無法再進入,一度升起寫過的東西無法再取回的恐懼;之後擺下了,過年後回來,終於的起心肝,重新找進來之法。其實也不是困難,一找就找到了。 生活往往就是差那麼一步,一口氣,可能就是一年。 網上寫文章的困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