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30, 2012
Sunday, May 20, 2012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布
(我寫下去的邏輯有點散,但我不想再擺凍了。意義自行拼湊。)
講真,「拉布」我是不喜歡的。
「拉布」的特質就是浪費時間,讓該運行的程序空轉,破壞應有的進程。浪費時間,我想不到有任何給予好感的理由。我想一個稍有分析力的人都認同,可以的話,這件事最好不要出現。
其實一直縈繞心頭的字並不是「拉布」,而是空轉。
雖然不一定都是採用「拉布」這種操作,但這個城市,空轉之力,卻是大得可怕。
從議會而言,就一條選舉機制的條例,拉一個星期的布,看上去很討厭,但細心思考,這條例嚴格來說無關民生痛養,也未至於將政制一下推倒。這樣的布,拉的話,最多成為 Facebook 半天的牆上帖。反而,有太多生命攸關、大是大非的條例議案,這麼多年來,拖的拖、反的反、狡辯的狡辯,提出又否決,提出又修訂。從最低工資、全民退休保障、弱勢人士福利、小班教學、教科書管制、反壟斷法、公共服務利潤管制、六四議案,還有最重要的雙普選 . . . 每件事年復年、月復月,經過一個不合理組成、被資本家、建制派和上流人箍頸的議會,最有需要、最有期待的小市民,總是失望而回,浪費了漫長的討論,再奢望下一次的努力。這樣一種空轉,牽涉的是貧弱者的生命、大眾的生活條件、小孩子的未來、民族道德價值的建設 . . . 當一個功能組別議員可以在案頭安睡而拿數以萬計的薪水,貧苦大眾的生命還可以抵受拉多長的布呢。
每一個為權貴護航的議員,他們的生命並不是落到最有需要的民眾的環境裏,為別人的好處忘卻自身的安危,勉力奮鬥;卻是甘於成為被權力指使的棋子,但求幾個銅錢、幾分薄面,寧願以謊言麻醉自己(再麻醉別人),他們不少早已年屆花甲,生活無憂,為什麼還要做對別人完全沒有實際意義和貢獻的事,被利用他們的人空轉餘下的稀少歲月,拉他們的布?
譚耀宗、詹培忠之流,年過半百,早該略知天命,卻還在無知兜轉,攝影機前醜態百出,我實在不明白他們的腦袋有哪一處通不到。
這陣子總是覺得身邊空轉的事太多。
就看你樓下那一條拿免費報紙長長的人龍。排隊的大多是誰? 都是老人家。拿去認真看的少,拿去翻翻之後賣的多。以前免費報紙少的時候,拿的人也許都是有心免費看報的人,求過於供是常事。今日你再看,還留下一大堆無人問津的比比皆是。我做過類近的報紙,知道高層其實不太熱衷究竟是不是真的有人會認真讀報;他們要的只是一個印量,一個可以讓他們向廣告商誇口的印量。於是,印的人沒心做,拿的人不讀,一份報紙從來沒有存在的意義,但它花了大量的人力去採訪、編輯和設計,燒了地球的樹,一出產的出口就是回收場,然後同事做的,從來沒有人認真理會。
這是我見過最令我氣忿難平的現象。
看Roadshow,每見到做節目的人都想嘔吐。這家所謂電視頻道,其實只是一個廣告直銷站,所有所謂的資訊節目都由大公司贊助,背後其實又是賣廣告。節目主持說的星座呀、歷史呀、短劇呀,資料不是直接由網上抄襲,就是極其低能的反智創作。工作其中的員工,生命不是為了糊口而空轉,還可以怎樣形容?
我有時誇張點覺得,掃街性質上都好過他們;至少做低下層工作,沒有這種恐怖的異化,有實際效果,街道整潔了,社區健康了,大家生活輕鬆點。
為了令到件事有聲有色一點,一定要搞個什麼社區活動,搞個什麼啟動禮,又唱歌又跳舞,花了大量的人物力,其實為了什麼又是不知道的。
那個收了錢來反拉布的阿叔,都不知道自己在搞什麼鬼。受人錢財,生命甘於被無聊的事情拖累,我覺得這是香港拉得最惡的一匹布。
我喜歡看介紹北歐(特別是芬蘭)的書,為這些人歷史沒我們流長,文化也許沒我們那麼豐富,但他們每一個,從政府到平民,從企業到工人,都在想同一件事:怎樣令那件事真的work到,令大家的生活會更快樂? 就是如此,單純但是直接、有效。
當我們都曉得每個人的生命都不應該被拉布,即使制度有破綻、法律條文簡陋,也不會再被濫用;即使我們各自追求美好,都不會麻林到認為社會上的弱者被剝削是正常的物競天擇。
如果議會是容許這些拉布出現的權力機關,那麼今日我們看見的所謂拉布,只是在以空轉,對抗倒退。
講真,「拉布」我是不喜歡的。
「拉布」的特質就是浪費時間,讓該運行的程序空轉,破壞應有的進程。浪費時間,我想不到有任何給予好感的理由。我想一個稍有分析力的人都認同,可以的話,這件事最好不要出現。
其實一直縈繞心頭的字並不是「拉布」,而是空轉。
雖然不一定都是採用「拉布」這種操作,但這個城市,空轉之力,卻是大得可怕。
從議會而言,就一條選舉機制的條例,拉一個星期的布,看上去很討厭,但細心思考,這條例嚴格來說無關民生痛養,也未至於將政制一下推倒。這樣的布,拉的話,最多成為 Facebook 半天的牆上帖。反而,有太多生命攸關、大是大非的條例議案,這麼多年來,拖的拖、反的反、狡辯的狡辯,提出又否決,提出又修訂。從最低工資、全民退休保障、弱勢人士福利、小班教學、教科書管制、反壟斷法、公共服務利潤管制、六四議案,還有最重要的雙普選 . . . 每件事年復年、月復月,經過一個不合理組成、被資本家、建制派和上流人箍頸的議會,最有需要、最有期待的小市民,總是失望而回,浪費了漫長的討論,再奢望下一次的努力。這樣一種空轉,牽涉的是貧弱者的生命、大眾的生活條件、小孩子的未來、民族道德價值的建設 . . . 當一個功能組別議員可以在案頭安睡而拿數以萬計的薪水,貧苦大眾的生命還可以抵受拉多長的布呢。
每一個為權貴護航的議員,他們的生命並不是落到最有需要的民眾的環境裏,為別人的好處忘卻自身的安危,勉力奮鬥;卻是甘於成為被權力指使的棋子,但求幾個銅錢、幾分薄面,寧願以謊言麻醉自己(再麻醉別人),他們不少早已年屆花甲,生活無憂,為什麼還要做對別人完全沒有實際意義和貢獻的事,被利用他們的人空轉餘下的稀少歲月,拉他們的布?
譚耀宗、詹培忠之流,年過半百,早該略知天命,卻還在無知兜轉,攝影機前醜態百出,我實在不明白他們的腦袋有哪一處通不到。
這陣子總是覺得身邊空轉的事太多。
就看你樓下那一條拿免費報紙長長的人龍。排隊的大多是誰? 都是老人家。拿去認真看的少,拿去翻翻之後賣的多。以前免費報紙少的時候,拿的人也許都是有心免費看報的人,求過於供是常事。今日你再看,還留下一大堆無人問津的比比皆是。我做過類近的報紙,知道高層其實不太熱衷究竟是不是真的有人會認真讀報;他們要的只是一個印量,一個可以讓他們向廣告商誇口的印量。於是,印的人沒心做,拿的人不讀,一份報紙從來沒有存在的意義,但它花了大量的人力去採訪、編輯和設計,燒了地球的樹,一出產的出口就是回收場,然後同事做的,從來沒有人認真理會。
這是我見過最令我氣忿難平的現象。
看Roadshow,每見到做節目的人都想嘔吐。這家所謂電視頻道,其實只是一個廣告直銷站,所有所謂的資訊節目都由大公司贊助,背後其實又是賣廣告。節目主持說的星座呀、歷史呀、短劇呀,資料不是直接由網上抄襲,就是極其低能的反智創作。工作其中的員工,生命不是為了糊口而空轉,還可以怎樣形容?
我有時誇張點覺得,掃街性質上都好過他們;至少做低下層工作,沒有這種恐怖的異化,有實際效果,街道整潔了,社區健康了,大家生活輕鬆點。
為了令到件事有聲有色一點,一定要搞個什麼社區活動,搞個什麼啟動禮,又唱歌又跳舞,花了大量的人物力,其實為了什麼又是不知道的。
那個收了錢來反拉布的阿叔,都不知道自己在搞什麼鬼。受人錢財,生命甘於被無聊的事情拖累,我覺得這是香港拉得最惡的一匹布。
我喜歡看介紹北歐(特別是芬蘭)的書,為這些人歷史沒我們流長,文化也許沒我們那麼豐富,但他們每一個,從政府到平民,從企業到工人,都在想同一件事:怎樣令那件事真的work到,令大家的生活會更快樂? 就是如此,單純但是直接、有效。
當我們都曉得每個人的生命都不應該被拉布,即使制度有破綻、法律條文簡陋,也不會再被濫用;即使我們各自追求美好,都不會麻林到認為社會上的弱者被剝削是正常的物競天擇。
如果議會是容許這些拉布出現的權力機關,那麼今日我們看見的所謂拉布,只是在以空轉,對抗倒退。
Monday, May 14, 2012
向前的步伐:寫在第五個月
孩子滿月不久,我寫了個小短篇。
無論如何,一切還是向前。
一切都在向前。
這個星期抱孩子,一上手就感覺不對;
這奀皮仔又重了,好像攬多了一包鉛。
果然,這小子開始對我們發出一堆堆難以言喻的雜音,
他對著你嘰哩咕嚕,就說明他根本就是有話對你說,
只不過你學不懂他的 language。
然後,一個星期前還對陌生人笑逐顏開,
這兩天一見到生面口的,老早已經把嘴一扁,
要大哭掉眼淚了。連我爸媽也被當成怪獸一樣。
最慘是我這老豆都沒能把他平伏,見我像見拐子佬,
真想大巴大巴掌他的小嘴。
沒辦法,這小子開始認人了,不安全的地方與人物,
一律都是怪獸。
爸爸好像都是屬怪獸科的,頂多不是會吃人的那一款。
天下間只有媽媽才像個人嗎?
我和C,其實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見機行事。
有什麼好plan的,我們根本連他下次撒尿幾時都不知道。
但我們也有自己向前的計劃。
C 買了新相機,學習從一個新角度看世界。
其實這老早不是第一個新角度,
自從有了孩子,我們就有了屬於懷孕人氏的角度;
孩子出世了,成為父母的角度;
他跟劍青入牛潭尾,就有了社運的角度;
學了拍攝,就有了欣賞世界的新角度。
每採用一個新的角度,看出來的世界,又是一個萬花筒。
新的角度為她帶來動力,因為這世界可以做的事,太多了。
我近來只感覺到累,因為這段日子,
睡的時間太少,要承擔的東西太多。
累還累,還是盡量抖擻精神。
不像以前,現在人很多時被困家中與社區裏,
不可能出去四處遊歷,也不可能天天跟朋友把酒言歡。
但我感覺自己在努力追回過去30年學少了的東西。
我是一個喜歡穩定的人,被超穩定的教育系統教出來,
基本掌握了一切可以爬上另一層的知識,
後來我更進了一個特級穩定的信仰。
穩定令人失卻求知和發現的慾望。
這幾年我已經穩約發現這件事,但當到孩子將要把我困在四道牆壁之際,
我已經斷然拒絕從此超穩定湊仔。
時間的流失,好像迫出了一點什麼出來;
如果要形容的話,大概是不甘心。
不甘心讓這一步吃所有的時間和空間吃掉,
那等於為自己埋單。
人又怎會甘心不情不願被埋單。
我把一直想看的戲都拿了出來,不停地看。
把一直想看的書堆了出來,不停地啃。
當然這是滿累的。
我下一步在想怎樣可以好好休息。
我們三個人都在努力地向前走,想來,步伐也是一致。
日嵐出世前一天:我們仨的步伐
無論如何,一切還是向前。
一切都在向前。
這個星期抱孩子,一上手就感覺不對;
這奀皮仔又重了,好像攬多了一包鉛。
果然,這小子開始對我們發出一堆堆難以言喻的雜音,
他對著你嘰哩咕嚕,就說明他根本就是有話對你說,
只不過你學不懂他的 language。
然後,一個星期前還對陌生人笑逐顏開,
這兩天一見到生面口的,老早已經把嘴一扁,
要大哭掉眼淚了。連我爸媽也被當成怪獸一樣。
最慘是我這老豆都沒能把他平伏,見我像見拐子佬,
真想大巴大巴掌他的小嘴。
沒辦法,這小子開始認人了,不安全的地方與人物,
一律都是怪獸。
爸爸好像都是屬怪獸科的,頂多不是會吃人的那一款。
天下間只有媽媽才像個人嗎?
我和C,其實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見機行事。
有什麼好plan的,我們根本連他下次撒尿幾時都不知道。
但我們也有自己向前的計劃。
C 買了新相機,學習從一個新角度看世界。
其實這老早不是第一個新角度,
自從有了孩子,我們就有了屬於懷孕人氏的角度;
孩子出世了,成為父母的角度;
他跟劍青入牛潭尾,就有了社運的角度;
學了拍攝,就有了欣賞世界的新角度。
每採用一個新的角度,看出來的世界,又是一個萬花筒。
新的角度為她帶來動力,因為這世界可以做的事,太多了。
我近來只感覺到累,因為這段日子,
睡的時間太少,要承擔的東西太多。
累還累,還是盡量抖擻精神。
不像以前,現在人很多時被困家中與社區裏,
不可能出去四處遊歷,也不可能天天跟朋友把酒言歡。
但我感覺自己在努力追回過去30年學少了的東西。
我是一個喜歡穩定的人,被超穩定的教育系統教出來,
基本掌握了一切可以爬上另一層的知識,
後來我更進了一個特級穩定的信仰。
穩定令人失卻求知和發現的慾望。
這幾年我已經穩約發現這件事,但當到孩子將要把我困在四道牆壁之際,
我已經斷然拒絕從此超穩定湊仔。
時間的流失,好像迫出了一點什麼出來;
如果要形容的話,大概是不甘心。
不甘心讓這一步吃所有的時間和空間吃掉,
那等於為自己埋單。
人又怎會甘心不情不願被埋單。
我把一直想看的戲都拿了出來,不停地看。
把一直想看的書堆了出來,不停地啃。
當然這是滿累的。
我下一步在想怎樣可以好好休息。
我們三個人都在努力地向前走,想來,步伐也是一致。
日嵐出世前一天:我們仨的步伐
Saturday, May 05, 2012
安息夜
這是一個無意中出現的機會;或者應該說,是閃亮的恩典。
自從孩子出世,每天放工趕村巴回家已是定例。因為外家有飯吃,而且要平衡我和C照顧孩子的時間──她比我更早回家接兩老的棒。每天如是的生活,那麼我也沒理由經常通街溜韃,享一人之福。
而機遇是逢星期五,她都要在公司留夜到九點。婆婆索性說:「Peter 也別回來吃飯了,總之到時到候回來接阿B回家便是。」
於是,逢星期五,不用工作的話,我就有大約兩個多小時的個人時間了。那種殷切的期盼,不是獨處空間極少的人,是不會感受得到。
今晚我(又)去了旺角。
我好像說過不只一次,旺角是一個有趣的地方。曾經我不喜歡它的嘈雜,也不喜歡它的骯髒。但它的妙處是,當你走上一些樓上的店子,你就會感覺寧靜;即或你只一個走在商店或者食肆,感覺也可以類近,因為街上的人不是三五成群就是二人把臂,單人匹馬的,通常走得很快,走入店子,也沒有人理會你。
當一個地方沒有人怎麼理會你,你就可以自由自在,我喜歡這種不被親切招呼的感覺。而旺角也有很多地方是給一個人吃飯的,例如吃煲仔飯的小店、米線、餃子店,當然還有街邊檔 ... 你可快可慢,可多可少,可平可貴。總之,一切(至少表面上)是那麼多元而少限制,你想做什麼都可以。
而去旺角逛,幾乎每一次都會去榆林呢。
前陣子榆林搬店,去了荷里活中心15樓。新店的面積小了很多,比田園還要小,但是走入書屋的感覺真是太感動了。
推門而入,嗅到書紙香,感覺已經很精神;
看見不同的封面,述說一個個你不知道的話題,你只覺得自己的世界像在擴張與延伸。
很多時是相對的。當世界經常封閉來回於工作間與家中,這種擴張是變得如此寶貴,讓你感到生命還可以有很多選擇與希望。
只帶一本雜誌走,走到西洋菜街上,感覺也不一樣了,肩頭的重量增加,但心頭竟不自覺輕鬆;你發覺,原來這種空間,可能別人覺得你是奢侈,但其實是必須。或者這幾乎跟靈修祈禱一樣,人人都覺得有必要,真正重視的人卻不多。
除了認真工作,努力湊仔,抓緊時間讀書看戲,原來還有一件事。這件事不是叫逛街,也不是叫吃飯,也不是叫看書。
這是在嘈雜的都市中,讓心靈放假,享受那怕只一刻的安息。
自從孩子出世,每天放工趕村巴回家已是定例。因為外家有飯吃,而且要平衡我和C照顧孩子的時間──她比我更早回家接兩老的棒。每天如是的生活,那麼我也沒理由經常通街溜韃,享一人之福。
而機遇是逢星期五,她都要在公司留夜到九點。婆婆索性說:「Peter 也別回來吃飯了,總之到時到候回來接阿B回家便是。」
於是,逢星期五,不用工作的話,我就有大約兩個多小時的個人時間了。那種殷切的期盼,不是獨處空間極少的人,是不會感受得到。
今晚我(又)去了旺角。
我好像說過不只一次,旺角是一個有趣的地方。曾經我不喜歡它的嘈雜,也不喜歡它的骯髒。但它的妙處是,當你走上一些樓上的店子,你就會感覺寧靜;即或你只一個走在商店或者食肆,感覺也可以類近,因為街上的人不是三五成群就是二人把臂,單人匹馬的,通常走得很快,走入店子,也沒有人理會你。
當一個地方沒有人怎麼理會你,你就可以自由自在,我喜歡這種不被親切招呼的感覺。而旺角也有很多地方是給一個人吃飯的,例如吃煲仔飯的小店、米線、餃子店,當然還有街邊檔 ... 你可快可慢,可多可少,可平可貴。總之,一切(至少表面上)是那麼多元而少限制,你想做什麼都可以。
而去旺角逛,幾乎每一次都會去榆林呢。
前陣子榆林搬店,去了荷里活中心15樓。新店的面積小了很多,比田園還要小,但是走入書屋的感覺真是太感動了。
推門而入,嗅到書紙香,感覺已經很精神;
看見不同的封面,述說一個個你不知道的話題,你只覺得自己的世界像在擴張與延伸。
很多時是相對的。當世界經常封閉來回於工作間與家中,這種擴張是變得如此寶貴,讓你感到生命還可以有很多選擇與希望。
只帶一本雜誌走,走到西洋菜街上,感覺也不一樣了,肩頭的重量增加,但心頭竟不自覺輕鬆;你發覺,原來這種空間,可能別人覺得你是奢侈,但其實是必須。或者這幾乎跟靈修祈禱一樣,人人都覺得有必要,真正重視的人卻不多。
除了認真工作,努力湊仔,抓緊時間讀書看戲,原來還有一件事。這件事不是叫逛街,也不是叫吃飯,也不是叫看書。
這是在嘈雜的都市中,讓心靈放假,享受那怕只一刻的安息。
Subscribe to:
Posts (Atom)
Under the Black Suit
終於回來了,這可是我寫得最久的一個 Blog 站。早前因為無法再進入,一度升起寫過的東西無法再取回的恐懼;之後擺下了,過年後回來,終於的起心肝,重新找進來之法。其實也不是困難,一找就找到了。 生活往往就是差那麼一步,一口氣,可能就是一年。 網上寫文章的困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