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6, 2011

轉載:Reconciliation. Manifestation. Liminality (& add on)

呵呵,大頭寫了,實在太好,借轉一下先。
在工作忙碌中,有這個信仰反思,很值得記下來。
然後我再在上面不時 add on 加點粗略的想法。

=====================================================

轉載:Big Big Head, Small Small Brain

謝謝飲者,謝謝Retreat,
這兩天,是抒解了一些信仰的結。
好像變得輕省了點。

一定要寫下來,不然又漂走。

Reconciliation.

基督教骨子裏的核心,並不是帶領多少人信主(或「改宗」,用回飲者的語言);
並不是個人的道德修養;
亦並不是對於死後世界的描述和嚮往。

這些「不是」,在機構浸泡了一段日子,
是明白了,拆毁了。
但,一直以來,我還是在尋找,
那麼到底,我們的信仰的根本essence是什麼?

在街頭派飯,我知道這是信仰實踐;
一起推動土地正義,我知道也是信仰實踐;
反地產霸權,記錄弱勢社群的故事,做Human Library...
我知道這全都是信仰實踐,
但我就是不懂給他們一個定義,
或向人解釋,這與信仰到底的關聯是什麼?

Reconciliation between God the creator and the created world.
基督徒的使命、托付,其實是要推動這麼一回事。
不只是個人與上帝和好,然後就等番天家。
不只是自己的心境變得平和,人格變得高尚,又等番天家。
而是要讓這世界,一切的被造物與上帝重新結連。
To catch the glimpse of the Heavenly Order.

這使命原是比單要傳一個四律、三福更難更大;
卻又比它們來得輕省--
只因再不能用一個單一的parameter 來量度到底「你還了福音的債沒有?」

Add on:
我對不少教牧和信徒一股勁兒只將信仰、甚至個人的生命窄化為「傳(他們所理解的)福音,叫人信耶穌」,將整本聖經的重心都押在馬太福音28章的說法,覺得不對勁。

不對勁的地方在於「使萬民作上帝的門徒」,怎麼被輕易框為「個人和家人是否能夠上天堂」、「我們有沒有跑到叫人信耶穌的數」、「個人能否積聚財寶在天上」的工具思維,卻對信徒個人對生命、工作、社群甚至全球性的異象與行動關懷(很多信徒已經完全不理會),單單用「叫人信耶穌」三個字粗糙地一言以敝之論之,扼殺了其他的可能。

福音的真正核心是「推動神與人復和」的努力,而這種努力,流露在耶穌一生中的點點滴滴,。一放下「總之最終都係為咗叫人信耶穌」這種阻礙人接觸基督信仰真正精神的「目標為本」思維,信徒可以做的和應該做(而很多信徒教牧卻沒有做)的,太多了。

Manifestation.

因為每時每刻,24-7都是福音的展現。

穿什麼、着什麼、吃什麼、做什麼、用什麼,
全都是信仰的具體展現。

「這種觀念是不受歡迎的。」猴子跟我說。

對,太不受歡迎了,
為什麼不可以就簡簡單單的,
我fulfill了「不可停止聚會」、「每年帶一個新朋友回教會」、「每周為教會建堂祈禱」,
然後就完成了信仰的tasklist?

教會以外教導以外,我照樣吃魚翅、每半年換一個電話、
2個人食飯點4個人份量、日日開冷氣、
炒樓炒股炒金炒黃豆...
Wouldn't it give everybody an easier life?

這個manifestation的要求,
大概抒解了我為什麼總是覺得基督徒不應該穿滿身名牌、
不斷追iPhone及經常性大魚大肉。
我曾經以為,是自己有酸葡萄,
所以才看不過眼。

但其實,這一切身外物,無論你用什麼花言巧語,都不能把它和你的信仰展現分割開。
你說你關懷窮人,卻無視社會不公、霸權貿易對他們的壓迫,甚至完全擁抱消費主義;
你說你喜愛天父世界,卻不斷大量消耗的自然資源,只為便利和個人舒適,甚至眼目的滿足;
你說你相信萬物平等,卻不理會因為人類貪婪自私而不必要地受苦的動物...

以後去飲宴,若再有人問我:「其實條鯊魚都死咗,你食唔食翅都無分別啦,點解唔食呢?」
我會有多一點elaboration可以再講。

Liminality.

一個不穩定的status。似乎擺脫了一些舊有的傳統、包袱,
卻不知道要往哪兒走去。

我們總是渴望有安全感,
停留在熟悉的水域。

但當世界正在改變,
信仰就同樣是不斷在變。

根本的essence當然仍在,
只是對於mission 和vision ,
倒是有不斷被修正的可能。

對於這個概念,我還在摸索。

但似乎,教會、信仰生活,本來就不是求穩定、求被規限。
當信仰群體甘心被institutionalised, structuralised,
這可能正是信仰核心在慢慢被磨蝕。

Radical Re-Imagination for Rejuvenation.

這3 R我記住了。

Add on:
蘇恩佩在70年代問「我能為這城市作什麼?」,當中就包括了對這個地方的理解和思考,再問自我的召命和異象。城市,在不同的時期,都有不同的環境和氛圍。人的心靈和生活,都有不同的面貌。我們怎麼能單單地用「信耶穌就得」如此速食的思維,將神人復和的工作,想也不想就拋回給上帝去用超自然的方法去完成,我們就像只有腦殼的跑數者。這真是上帝希望我們展現的面貌?

神與世人復和的工作,每個時間、每個群體都可以不一樣,怎麼我們從來沒動過腦筋去觀察、思考、沒動過一根指頭在這方面,然後只一股勁兒去問「如果今晚你死了有沒有信心可以入到天國?」。

Radical(根本的)
Re-Imagination(重新想像)for
Rejuvenation(重生、再激活)
還福音的債,第一件事,先是我們生命的更新與異象激發啊。

No comments:

Under the Black Suit

終於回來了,這可是我寫得最久的一個 Blog 站。早前因為無法再進入,一度升起寫過的東西無法再取回的恐懼;之後擺下了,過年後回來,終於的起心肝,重新找進來之法。其實也不是困難,一找就找到了。 生活往往就是差那麼一步,一口氣,可能就是一年。 網上寫文章的困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