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ocabear.pixnet.net)
書背簡介 日本在生活設計上,追求本質和簡樸之美,重視實用與人性的部分,從日本的自然景觀與武士道精神可以瞭解到之間的關係,瞭解更多後,也更能去欣賞這個國家的美學。 這本書所介紹的,都是我自己十分喜愛的創作者。這十二組創作者的創作領域涵蓋了食、衣、住、文化等各個層面。他們共同的特色都是低調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不嘩眾取寵,不追求流行,甚至不接受主流媒體採訪。但是,他們的創意與思考方向,在業界都是先驅的代表。更值得學習的是,他們的設計都不只是為了表現自己而已,如何讓人類的生活更加便利,內在更加豐富,才是他們創作的原意。 |
這本書,從書展特價買來,很便宜,沒想到這麼好看。
它不算是一本介紹設計師的書,也不是一本很高深的design book。但十二個人都有著共通點,也就是簡介說的,對自己喜歡做的事和生活格調的堅持,而又能夠從中創造出很舒適的產品。不是自認有型有格、長了大鼻子那一種;而是很貼近平民化的、很在地的在默默工作著。
最喜歡看其中一個小小的「About my life」Q&A環節:
1. 一天的時間大概是怎樣過的?
2. 喜歡的書是什麼?
3. 工作的時候喜歡聽什麼音樂?
4. 喜歡的電影是什麼?
5. 你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6. 接下來想做的是什麼?
7. 當工作上有瓶頸時,會有想去的地方嗎?
8. 你喜歡去哪些地方?
我喜歡他們的不同。他們喜歡看的聽的,我不認識,但不會是高深莫測、人有我有;不會緊貼時代、寧濫勿缺。事實上,他們的favourite choice,很多都是老書老歌。不要求自己永遠跟時代接軌;不強迫自己當夜貓子工作。當我們覺得跟不上時代會被沖去,他們用自己對眼前工作的專注,讓潮流一直向前的時候,卻愈來愈多人反過來珍惜他們的存在。
他們的生活未必引領住時代,卻也頂住了時代,很可貴。
夫妻檔手造傢俱 TRUCK
「他們甚至把自己的家當成樣品屋,讓客人感受家具用在生活的感覺。『我們想要做的店,是在一般住宅區的街坊巷弄,跟大家的生活很接近的家具店。』」
服裝設計師皆川明
「設計的重點不是東西的外在形態,而是使用它所帶來的幸福。幸福不是擁有多少經濟能力或擁有多少東西,而是在自己活著的這一天當中,是否發現新的自己,是否感到活著實實在在。」
「我希望這些衣服可以穿三代。衣服穿久之後,或許有些磨損的痕跡,但我所縫製的方式,當裏布的顏色若隱若現透出時,又會呈現出另一番風味。」
書籍設計師 Seki Yurio
「從書的封面、腰帶到封口,前頁的部分都像是巧克力盒的包裝一般,一層一層掀開之後,最後才進入內容部分。這中間的過程,是一場視覺盛宴,讓人無比享受。『把封面上做好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我特別重視的是細節的部分,如書的折口以及翻開後的前幾頁部分,讓書看起來像個非帶回家不可的禮物。』」
陶藝家大宰久美子
「多數日本工藝家的作品,通常都在實用為基礎出發,省略不必要的煩瑣裝飾,用造型和材質之美去表現。作者需要不斷內化、精練自己的身心,才能用最簡潔的表現來表達所有。大宰久美子也強調說,自己所做的陶是用來使用的,而不是用來裝飾的。」
大阪設計團隊 Graf
「豐富生活」─「以盡量少的道具來生活,從人的基本需要來設計道具,就能設計出讓人生活便利、長久想使用的道具。這樣一來能減少資源的浪費,也可以符合設計的意義。」
雜誌《生活手帖》總編輯松浦彌太郎
「好的創作是正常的部分要佔百分之九十,不正常的要佔百分之十。『花森安治時代的《生活手帖》其實也是有很多非常態的部分,比如介紹烤土司,雜誌就實驗了六十種的方法,也就是這樣才變成一本有趣的雜誌。而後來大家太認真想做出一本一般化、受歡迎的雜誌,才會讓雜誌變得愈來愈無趣了。』」
平面設計師‧藝術指導菊地敦己
(青森美術館視覺辨識設計、咖啡廳、音樂、出版、展覽企劃)
「一開始要集中一線去作,把那個部分做的很好,變成自己的專長後,再發展其他的,就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事物背後的哲學都是相通的。設計,就是背後藏有深遠的意義,但用一個簡單的故事說出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