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30, 2010

抱憾的解讀

因為在長大的時間,我忘了問自己我是誰(或者說,沒有人教我問我是誰),於是到今天,我仍然抱憾說,我不知自己真正想做什麼。(詳參:抱憾與反擊

今日重看《神聖與凡俗》一書,給我另一個解讀的角度,是有關約瑟的。

的確,我是多麼希望自己是一個有方向的人。
例如有個同學小時候喜歡看火車,大個也想做鐵路公司,他讀完書之後就去了鐵路公司做。
又例如,有個同學從少已經是足球健將。大個他沒有成為足球員,但仍然每個星期踢一天波,又以曾經代表校隊南征北討,感到津津樂道。

我呢?  我未至於什麼都不是。我大學的時候作了個決定,入了報社。我喜歡寫東西,雖然這個社會不認為寫東西的人有什麼所謂的前途。
這是我這生人暫時作過最有意義的決定。

但是,我感覺到自己的生命也是被不同的人推著前進的。真正為自己作決定的機會,不多,可能就那麼一次兩次。有時想:被推著走其實也是性格使然的,你真不願意,別人(包括制度)哪能強逼?  為什麼自己會是這樣一種性格呢? 

「為什麼我會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 ?」這個問題,我一直問自己。有人會說這是多愁善感了,我覺得不是的。

※    ※    ※

或者這個問題,約瑟也問過很多次。
生命中,本來就有很多無法解釋的驚訝甚至遺憾。

從被寵愛的孩子,到奴隸,到管家、囚犯、宰相,這個人,沒有哪件事是可以自己話事的。你問他為什麼不尋找自己的身份,那是挖苦。哪有給過他的機會呢?

這個人之所以成為偉人,不是因為他最後成了宰相。
而是,無論他是奴隸還是管家、囚犯還是宰相,他認真地看待他生命中遭遇的每一個叉口和驚訝。連做一個囚犯,都比別人專業。

當人人都覺得做囚犯已經是一種絕望,他仍然選擇好好地活。
他未必認同自己當時的地位和身體是上帝的旨意(事實上,他是最後才明白的。),
可是,他投入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色。

※    ※    ※

有時問題問出來,還是滿天真的。

「寫那麼多,不就是一句話:別想太多,有工你就做,有飯你就吃吧。」

但我感覺到不同。原因是,投入感。

我們沒有人會很想做一個「有工你就做,有飯你就吃」的人。

但永遠不放棄自己,永遠從驚訝中起身的人,「有工你就做,有飯你就吃」就成為一種堅持,一種對人生終局的盼望。

今日,沒錯我是仍然未知道將來有什麼好東西,或者以後都沒有。或者我永遠都是平凡人一個。但,即使這樣,也無損我對生命的投入。活著,或許本就不須遺憾太多。

不過,我仍然盼望的是,有一天我能夠跟約瑟一樣醒悟過來,說:「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裏來的不是你們、乃是 神。」(創 45:8 上)

圈是兜得夠了。星期一,認真地開工吧。

No comments:

Under the Black Suit

終於回來了,這可是我寫得最久的一個 Blog 站。早前因為無法再進入,一度升起寫過的東西無法再取回的恐懼;之後擺下了,過年後回來,終於的起心肝,重新找進來之法。其實也不是困難,一找就找到了。 生活往往就是差那麼一步,一口氣,可能就是一年。 網上寫文章的困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