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6, 2012
看見
可是個多月後,終於屈服,又重投網路社群的懷抱。
畢竟不是他的意志力問題;在這世代,
媒體人不碰臉書,等於士兵打杖不用雷達。
我們始終要發掘這世界發生了什麼事。
這位同事大抵不甘於時間被蠶食的速度。
他是洞見,不是軟弱。
我們也明白,今時今日我們最大的危機是膚淺。
膚淺來自缺乏專注與深度研習。
連讀一個學位都馬虎過人。
我們每個都成為 Facebook 專家;
但 Facebook 最大的邪惡也是令人滿足於散件知識的充滿,
以為從始知道很多,其實他隨時這一世也成不了什麼事。
每件事都有它最適合的程度吧。
有了孩子之後,這個問題已經在心裡蘊釀了很久;
我想也是時候 move on 了。
心裏有了跟一些事情道別的心理準備。
我當然不會從此不碰 Facebook,做了這麼多年人,
早就知道這是不合實際的奢望。
就是奢望自己有完全的自由。
有時,所謂 move on,
前提是你能儘快看見某件事在這世代應該有的位置與 rhythm,
而你又可以提步踏上去,那一步才堅實的。
我就是自從跟msn割了蓆之後,才敢這樣對自己說。
Wednesday, April 25, 2012
Sunday, April 22, 2012
時間,並沒有離棄我們
有一句說話,最近常聽到;每一次聽到,都觸動神經。
「你生了仔,就是階段不同了。」
這句說話聽上去沒有什麼問題,是陳述句。問題是之後接上去的那一句。
那可以是什麼呢?
1. 嘿,你可以參與的事情難免少很多了。
2. 看,你可以抽身的時間畢竟很有限了。
3. 嘻,你關心的話題都不可能跟以前一樣了。
4. 哦 ? 你要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啊? 至少要等幾年 / 小孩懂走 / 小孩懂事 / 十幾年 / 孩子出身了。
感覺就是生了孩子的人就跌入一個旋渦,捲入了一個新的空間,你是走不出來,也不要指望可以走出來。
如果你想感覺好一點,告訴自己,教養孩子給你的滿足感是難以言喻的美妙呢。
哈,類似這些說話,來自很多不同人的口,但最多的還是做父母的人本身。
就好像大家都已經在同一個旋渦裡了,你就別指望可以來個什麼我行我素的。
不要做無謂的窮掙扎了。
有時說話的問題,往往是在細節裏的。
有很多父母就是因為「時間」、「心機」都耗盡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上,加上工作,就漸漸真的說服了自己,
這些年,除了當湊仔公和湊仔婆,也就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了。
這幾個月,我愈想愈是覺得這種想法真的害人不淺。
正如 C 說,怎麼孩子一天一天教聰明了,父母卻會接受自己變得愈來愈退縮、愈來愈與世隔絕、愈來愈沒有話題,最終只可以跟大家都有孩子的人圍內談屬於自己的語言。
我從不否認,有了孩子,時間絕對是奢侈品,精神也特別容易消耗而令人變得萎頓。
但是那絕不等如,我們甚麼也不可以再做的。
最初,孩子的到來,代表生命歷程中的一項突破。我們脫離了二人世界,脫離了自由自在的時間,甘心受到大量的轄制。但這個過程本身,是一種前進,甚至是一種極具生命力的向前掙扎。父母在當中,雖然花了大量的氣力,以至極為渴望休息,但心靈上,一直向前大步前行的趨向,並沒有改變。
父母本身就應該是勇敢向生命探索的人。事實上,只要父母二人配合得宜,我仍然覺得父母是應該藉著對生命一種全新的領受,放諸身邊的其他事情上,讓自己打開更多的門,一直成長下去。孩子是要照顧的,但他朝一天,他是要看着父母的步伐,被拖着前進的。只懂得在孩子的事情上團團轉的人,究竟將來怎樣帶孩子進入更多的成長探索之中,而且永遠有新的話題與興味?
生命對父母的要求,是超越僅僅照顧好孩子起居本身。這件事一點也不容易。C 近來對很多社會議題都有大量的窺探與參與,她也時常感到鬱悶,孩子無理取鬧的要求與脾氣,本身就是非常累人;當看見自己可以參與外面的東西更多的時候,卻沒有與她同路、同聲、同氣的人;即使想出外闖,又沮喪於困身,始終是無可奈何的事。
我從來都不覺得這件事是容易的。這是我們的窄路。但世事是有趣的,對一個新的議題的興趣,往往是來自生活上一種明顯的轉變而引發的。沒有孩子這件事,可能C就不會有這樣新的亮光了。但我想告訴她,來日方長,無論孩子還是我們的成長,都是剛剛開始的故事。我們是需要一點時間去累積知識、成熟度、應變力。這個世界早就已經發展得太快了,快到讓我們以為自己是落後了太多,孩子成為了負債,時間已經不再站在我們當父母的這一邊了。
不是的,我們是在用一個全新的身份,探索這個世界的事情對我們與下一代的意義。也許你並不察覺,從你用心分配生活,把心思意念與行動投放到我們這三人家庭以外的有需要的人與事身上,時間一直與我們一起並肩作戰的。
我們正在用一種很特別的步伐,為自己、為下一代開拓下一個精彩的時代。
同心的父母們,共勉之。
Friday, April 20, 2012
病
一場勞累不堪的病,可以改變一個人怎麼樣的態度呢?
不知道病的輕重對於一個人想法的改變,有怎麼樣的關係;
不過我是覺得有一點不同了。
原本很熱衷的某一些討論,不想說太多了。
或者覺得,不如等不得已的時候,才說說看吧。
覺得說來說去,很多時,根本是將時間拖着,讓自己不必以行動驗證。
有些事情看起來很像很有意思,其實真正的意思是這個。
沒有行動的可能,那些說話很沒味道。
不說不代表不思考。其實我是可以寫的,不過覺得力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可能病的時候力根本不多吧。
很多人在討論朱茵呢。我倒是連留言也不想了。
我跟C說,這次是奇怪的,我身邊其實罵她失見證的人其實是很少的啊。
倒是罵那些罵她失見證的人很多。
我覺得那好像是那種稻草人心態什麼的,
假想了一定很多人罵起來,然後自己再立論把稻草人打倒。
有些人連帶動搖了究竟婚前性行為是不是還應該守的規條等等,
我不反對這些思考,只是,
我是不覺得有這麼嚴重啦。
心裡思考對方是不是有問題,這是很正常的,
只要不拿出來批判人家不就可以了嗎。
我們不明白的東西永遠都有很多的,永遠比明白的多。
我看見他們,一點也不想討論什麼;
只是很單純地想,祝福你們,願上帝的喜樂與愛,與你一家同在。
Friday, April 06, 2012
滿足
買了一部很簡單的小手機,飛利浦的,最初是想用來做個後備,
但用上手來很得心應手,工作需要的功能全滿足了:
只是就手的通訊錄、無限時的通話錄音、
一個月不用叉電的電量、可以簡單聽點音樂和拍點 for record照片的相機。
我已經覺得絕對足夠了。
年初想儲起來買 iPhone 的禮金,
不知不覺用不上。
後來姍說起 Kindle,用來看書很方便,C 近來都看書多,也就合訂一個。
兩個加起來都不用2000元,滿足了。
近來很少把 iPad 帶出街了,因為漸漸不喜歡在街上網。
近來也不喜歡太過複雜多功能的東西。
新的東西好像很厲害,一手把住了全世界;
其實我想說自己原來不太承受得了全世界的繁華。
近來想用長一點的時間專心做一件事。
靈修、家務、工作、看書、運動,練結他──希望還有時間。
有時想著很搞笑的,
有誰沒在嚷要過簡單生活;
可下一刻還是入手一部百萬功能集在一身的電話,
然後,再花老半天在 Facebook 流連。
這個年代,躍動的慾望其實都是血液的成份吧。
最近做有關老人的專題,其中有一條問老人家的題目。
「你有什麼心願或者想做的東西?」
最多老人家回答:
「沒有了,乜鬼都試過,好滿足了。」
心想唔係喎,乜鬼都試過是厄鬼的,你連 iPhone 都無呀,阿伯。
有趣的,我們也有問青年人,你問老人家甚麼問題?
他們有些問:「你對生命無悔嗎?」、「你覺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就是我自己有時都假設,人到老時,會覺得錯過了太多機會,
總是有點遺憾和不滿足。
滿足跟擁有與經歷,不一定有必然關係。
問上一位拿著拐杖的伯伯:「林伯,講啲以前嘅威水史嚟聽吓好無?」
「我嗰時做地盤嘅,無咩識。」
「咁伯伯有咩係你有份起o架。」
「海底隧道、新世界中心嗰啲囉。」
「. . . 林伯你都好威水唧。」
「威乜鬼,肥肥就威水。」
真係搞笑。
倒是他最後還是說了自己覺得最威水的。
「最好嘢就係自己1949年隻身落嚟香港,身上乜都無,做鞋廠、石礦場、地盤,到今日成家立室、又養大咗啲仔女。」
我點頭。平凡,但平凡已很不簡單了。
老人家本質上看到的長度始終比後生的多。
這長度影響了他們對滿足和成就的理解。
人最後要總結一點什麼的話,
可能也是不能用太多字詞的。
像寫文章一樣,最後你要做一點什麼定案的話,
還要要把枝節的拿走,就說最重要的幾句。
有時,你明白這幾句是什麼的話,
萬花筒最終是點綴,拿起來看過,讚美它的神奇與漂亮就可以了。
我想,真的不用太過認真的。
Under the Black Suit
終於回來了,這可是我寫得最久的一個 Blog 站。早前因為無法再進入,一度升起寫過的東西無法再取回的恐懼;之後擺下了,過年後回來,終於的起心肝,重新找進來之法。其實也不是困難,一找就找到了。 生活往往就是差那麼一步,一口氣,可能就是一年。 網上寫文章的困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