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白那是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就是贏了。
Sunday, October 24, 2010
Wednesday, October 20, 2010
南山減壓之旅
今天補假,決定來一次深圳個人遊。
本來的計劃是與同事同行北上羅湖那邊揼骨,但既然未能成行,我也樂於自得其樂。一直以來,跟 C 和教會朋友上來,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沒能慢慢地、細心地遊覽;今次難得有獨行機會,就可以完全地放鬆、滿足自己了。
這一天下來,經過實地的考察,我將它寫成旅遊指南。只要跟住這路線,是完全沒有難度的。
我很喜歡南山區這一帶。在深圳,它屬於中高檔次的地區,有的多數是商場和大型店舖。相對起東門那邊市集的喧鬧和繁榮,這一邊買東西選擇少、價錢比較貴,但是環境寧靜,規劃較好,居民也比較悠閒。在香港你可能不會喜歡大商場、大集團林立的地區,但在一個要考慮治安的地方來說,規劃的確能帶來比較安心的遊覽經驗。
今天行程的第一站是「迪卡濃」運動用品超市。
由屯門公園巴士站搭乘 B3 或 B3X,15分鐘即可到達深圳灣口岸。過關後,於深圳方面的巴士站搭乘 217 路或123路巴士(每位 2 元人民幣)於「東濱路口」站下車,往後過十字路口直行即達沃爾瑪及迪卡濃。 |
這個地方吸引,是因為香港不會有這種地方。兩層的大樓,像香港的宜家傢俬,但這裏全部都是賣運動用品、裝備、衫褲鞋襪等等,你想像到的會有得賣、想像不到的更多,例如柔道袍、越野單車和套裝、乒乓球檯、露營帳幕、背包等等。這家商場似乎承包了幾個不見經傳的外國品牌,論品質可能稍為不及大牌子,但看上去也有一定的質素,最重要是價錢非常相宜。
左:單是羽毛球拍也佔一大幅牆。
右:這藍色風衣摸上手用料很足,夠禦寒風,199元人民幣。
左:這對啡色皮網球鞋穿來出街,個款式也很不錯啊,199元。
右:這對跑鞋我猶疑了很久買不買,因為真是超舒服的,如它的描述一樣:「超輕,你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349元。有白色我一定買,可惜只有黑色有我的大小。
行了個多小時,最後我只買了一包3對的黑色襪(19元),因為帶的錢不多啊。
出來沿路走 5 分鐘,就看見沃爾瑪了。
隔離有我愛吃的「真功夫」和「面點王」。雖然很喜歡後者的醬骨架,但是想到一個人很難吃一大碟,於是決定重尋遊廣州時的最愛。「真功夫」的賣點是以蒸為主的快餐,沒有炸物,吃的比較健康。
這一餐的餐單是這樣:
1. 印度沙伽金牛煲
(應該是咖哩肥牛)
2. 越式椰汁竹絲雞湯
3. 灼生菜
4. 燕麥蒸飯
5. 可樂(另加的)
合共:31 元
食評:咖哩沒什麼特別,牛不算肥這個不錯;竹絲雞湯很好味。
吃飽了之後,很快走入了沃爾瑪。沃爾瑪不用多說,從髮尖到腳趾尾的相關用品都有。去超市,有一樣東西是很值得留心的,就是個人清潔用品。一些大牌子的洗面液、化裝品等等,在內地通常便宜一截。(其實還有其他,但你不會買回家,例如一條廁紙。)我買了一個大牌子的潔面護理套裝,試試看。
出來的時候看見有小販在門口售幾可亂真的CROCS膠底休閒布鞋,好奇問問多少錢,原來是45元,唔。
其實沃爾瑪對面就是花園城商場和花園城中心廣場,但這次是重點出擊,不去了。
由沃爾瑪走出來,旁邊便有公交站。乘 70 路(每位 2.5 元人民幣)、80 路(每位 2 元人民幣)或 113 路巴士(每位 2 元人民幣),於「海雅百貨」站下車,向前望已可看見書城。 |
南山書城,離開花園城,大約是 10 分鐘的巴士路程吧。其實是同一條馬路往前走就是,不過有點遠,可以乘車的話,無謂浪費這種時間和腳骨力。它們應是留待在逛書城時才使出來的。
上面是下車之後立即看見的環境。後面半圓拱出來的,就是書城。
上面這張相片很重要,如果要去唱 K 和吃「大飽口福」自助餐的話,從書城旁邊的馬路向前走10分鐘,到「海岸城」(Costal City)就會有了。
這就是今日下午的重點,南山書城。
這個書城最重點的活動範圍是二至四樓。大約的分類是商業和投資、實用性書類、影音、雜誌(二樓);文學、科技(三樓);生活、設計書店(四樓),其實應該還有電腦軟件、文具、音樂等等,但沒有時間去看了。在這裡只是精選地看書和挑書,不坐下來細讀,已經可以看兩個小時。沒有時間限制,盡情的怒看和挑選,真是很爽。
由書城走出來,可以經「海雅百貨」站旁的行人天橋,走到對面馬路乘對頭車 245 路或 123 路巴士(每位 2 元人民幣),便可直達深圳灣口岸過關回港。同理,在深圳灣可直接乘這兩條線到書城。 |
回家之後,點算一下成績。
接著,就是安排時間,在下一次上去之前,盡量把書讀完了。
行程中其他有趣的 snapshots 在花園城,在路旁可以看見公共出租單車。看了那個錶板不懂操作,走開之後發現原來橙柱上有教怎樣用,可惜沒有細看啊。究竟怎樣避免被偷呢? 髹上橙色就夠了嗎? @@' 肯德基的「速遞」用的是 ... ... 巴士椅背的廣告── 這個說法,驟眼看上去好像很有道理 ... ... 可是總好像是有點不妥...
|
今日悠悠閒閒地,就過去了。真感恩啊。
Saturday, October 16, 2010
足跡
這條路,不會是一人走過。
抬起頭,仰望從上帝而來的、活的盼望;
感受沒法由己而出的平安。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 11:28-30
Wednesday, October 13, 2010
夜談咖哩
【OT回來,死性不改,總是要熬到兩點,真是。為了給自己寫東西,來吧。】
我從小就很喜歡吃咖哩。
小學的時候,爸爸在大興工業村有個小單位開針織廠。每天上學(下午班)之前,就要去工廠和爸爸吃飯。他通常會翻熱之前一晚吃剩的飯菜,然後開一罐罐頭,打開摺檯,兩仔爺就吃得很起勁。
我最喜歡就吃它。
一罐的份量不多,就是一兩塊薯仔,兩三件雞那樣,但有很好味的汁。我爸通常會把它再溝浠一點,用來撈飯。一有這個,我個子小小就可以吃它三大碗。
長大之後,爸爸已退休了,換了我日頭在工作。很少再跟爸爸吃罐頭咖哩雞了。
我不抗拒一個人出外吃飯,有時還挺享受。咖哩也是我經常愛點的菜。品嚐百味之後,一般茶餐廳的咖哩,多數是用咖哩粉求其開出來,甜酸苦辣鹹都有,幾次觸礁之後我已經興趣不大。
而且,當咖哩以其他的方式出現,例如炒飯、薯片、湯底 ... 都已經提不起勁。只有原碟上的咖哩我才喜歡。
大家樂的咖哩是做得很出色的。以前我不喜歡大家樂,因為它把窮人的快餐高檔化,令窮人如小時候的我,很難再時常來吃。但是它的咖哩令我將這家餐廳的評價由負變正。因為30元的一個咖哩飯,卻做得比很多高級餐廳還要好。我覺得大家樂是有找來一個專業的人來做咖哩的。大快活和美心的比它差至少一個等級。
我在七時多放工,家中沒飯吃的時候,就喜歡朝大家樂的方向走,不是吃鱆魚雞粒蒸飯,就是吃它。
我也很喜歡吃印巴的咖哩,還有去過印度人開的和重慶大廈的店。印度人的咖哩是很香的,入口也算容易(可能是因為本地化之後辣度有了調整)。我就不是太能分出哪一家的印度咖哩最好,可能是重慶的咖哩皇吧,它很出名的。
做第6期 Breakazine! 的時候,聽 Akbar Ali 說,印巴人食物有個優點,就是沒有特別貴的食物。就以咖哩來說,很少會有過百元的咖哩,除了咖哩炒蟹,但那是泰式的。他們國家本身就沒有甚麼蟹吃的。
我吃過比較貴的咖哩,一次是灣仔的國際咖哩館,一次是佐敦的阿龍咖哩。國際咖哩館那次無甚特別,單碟卻收68元加一;至於阿龍咖哩也是很好吃,很甜夠辣度,最重要是咖哩汁夠多,不過雞肉就比較求其,很多骨,幾乎要用手撕,而且不夠入味,一碟50元。不過這些店,很久才會去一次。
為什麼突然要講咖哩呢? 因為我剛剛吃完下面的那一個。哈哈。
荃灣的生龍清湯腩 plus 巴基斯坦咖哩,40元/碟。加10元有多一碟腩汁鮮灼菜。
這是我至今為止,吃過最喜歡的咖哩。
它有「亞龍」的水準,咖哩汁由蔬菜和香料淆成,很香也很甜。那種甜不是日本咖哩那種近乎糖的甜味,而是將辣味帶出來的那種蔬菜鮮甜,加上淰的薯仔,很搭配。此外,清湯腩本身已經有咬感也有肉香,能夠將兩件事都做到最精,再結合起來,荃灣這一家小店(其實全香港已經有三家分店),真是無懈可擊。晚上八九十點,店裏仍然很難找位子,要坐出行人路。
最關鍵也最喜愛的是,它只是一間地踎式的清湯腩粉麵,容許一人搭檯進食,而且開到凌晨。自從有一晚路過吃了之後,以後但凡開OT乏力,回家中途經過荃灣(有時還是故意乘車去的),經常去那裡吃飯(其實已是夜宵),吃完之後又滿滿地回家去。
一個美味的咖哩小店,真的成為人超時工作的盼望。觀乎店內,大多都是像我一樣單身又疲累的人,拖住工事包進來,不是叫咖哩,或叫鮮茄豬潤米,都是很吸引的。這樣的一家店,我特別有感情,因為它成為了我「隨時的幫助」。
或者有天,我可以帶我老爸來,一起吃一次這樣好吃的咖哩 ?
Monday, October 11, 2010
未來回憶
時間只需閃一閃 冷暖悲歡幾多轉
當 回頭想起 從前苦與澀 亦滲著甜味
心 仍能不死 原來總會寫上傳奇
若慶幸你在這時 從回憶中可找到美景
願以後更起勁再力拼 一天不再年輕
在回味舊旅程 亦會為明日記憶高興
Thursday, October 07, 2010
燈塔
有一個家常的人生道理小故事是這樣的:
兩艘戰艦在陰沉的天氣中航行。
瞭望員忽然報告:「右舷有燈光。」船長詢問光線是逼近或是遠離。
瞭望員答:「逼近。」這表示雙方會相撞。
船長下令:「告訴他,我們正迎面駛來,建議他轉向二十度。」
對方答:「建議貴船轉向二十度。」船長下令:「告訴他,我是船長,請你轉向二十度。」
對方的信號傳來:「我是二等水手,建議貴船轉向二十度。」船長惱火:「這裏是戰艦,請你立即轉向二十度!」
對方答:「這裏是燈塔。」
我已經忘記了後來的解說(De-briefing)是怎樣說的了。
生活上,有些東西是很相對的。彼此都可以改變。問題是誰遷就誰。
「燈塔」是原則。一些硬度高,由你的價值觀構成,不能輕易改變的東西。
如果生活中沒有「燈塔」,是很靈活,你可以適應所有外來的要求,但你不能告訴人你是誰,性格怎樣,有甚麼堅持。你的生命沒有影響力,沒有特點,只是一個任人擺佈的稻草人。
一直到你豎立起一座燈塔為止,別人都可以對你作出任何他們認為合理的要求。
但之後,對方明白,有些東西,到達了一種原則問題,是要對你作出遷就。
及早認清哪些事情需要堅持;
其他的可以盡量配合,
但這方面,等別人來遷就你;不要去遷就對方。
不要等到你快要返天家的時候才醒悟,因為自己不肯堅持,失去了生命中更寶貴的事情。
別人很多要求是很合理的,
但也有很多是不能隨便妥協的。
所以,
做人不能一成不變;但也一定要有足夠多的燈塔。
Sunday, October 03, 2010
一天活得成,就是恩典
我一直以為,神造人生而平等,能力性格各擅勝場。人為了自我的進步而生活(或倒轉來唸),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懶散而貪圖安逸,本質上是一件被人看不起的事情。
這是積極的表現,也是競爭勝利者的必須條件。它是吸引人的個性,還是讓人價值提升的途徑。
成長以來,一直做了很多事,都是為了讓自己感覺到自我的改進在進行中。改進這個動作本身帶來滿足感,又或者說,掃除了不進步的不安感。
昨天行完山,終點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我們走進了一個天主教墳場的其中一段。在那裡,看見很多先人的墳墓。
1861-1861
1936-1945
1927-1950
1960-1979 ...
有未滿周歲而夭折,或許也有兒時死於戰亂;有年青力壯而歿的,其中一個比較近的,一位少女,死在19歲的花樣年華。她的遺照打扮是很舊式的,但樣貌娟秀,不知她為什麼會離開呢。
原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力求上進的條件、能力和時間。如果人的價值是在於他/她的個人能力和識見的話,這件事變得十分不公平。因為有些人根本沒有展現、訓練自己成為有價值的人的機會。
假設上帝的創造公平,人的價值跟這種進步觀,就不對頭。
當人長大了,越發覺得成就偉業的人原來很少,而自己達到自己想像中的成功的機會又漸漸渺茫,就問,究竟是這種價值觀出了問題,還是自己做不到自己的要求是出了問題。
有時這些牛角尖會鑽得很深,侵蝕自己的自我形象。
看完這些墳墓,倒是在腦海中出現了一個很清晰的說話 ── 每一天都不容易活。
這一天能活得成,就是恩典。
我解不出「活得成」是一個怎麼樣的狀態。不過,我意識到,應該不是一個需要很艱辛慢長的要求,否則,一個活不了久的青年人,他的生命就是一場無聊無作為的詛咒。
面對生命無常,根本無法清楚地解釋所有。但我隱約感覺,活得成(活得好)是跟「上帝的連結」很有關係。一種不用以成本、努力和時間掛勾的條件。
快樂地活下去,要用多少的力量?
Under the Black Suit
終於回來了,這可是我寫得最久的一個 Blog 站。早前因為無法再進入,一度升起寫過的東西無法再取回的恐懼;之後擺下了,過年後回來,終於的起心肝,重新找進來之法。其實也不是困難,一找就找到了。 生活往往就是差那麼一步,一口氣,可能就是一年。 網上寫文章的困擾就是...